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667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doc

关于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

——在淮南市2007年“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2年下半年,为了配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我校初中部成立了“新课程、新评价”课题组,课题主要由初中部负责,成员包括学校领导、其他部室负责人、年级组长,以及市教科所有关领导、专家,我们试图探索并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评价方案”、“学生评价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学校内部管理评价方案”等。

2004年底完成了“教师评价方案”的构建并付之操作,效果良好;2006年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主要研究成果被市教育局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文件下发到实验区各初中学校,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市教育局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操作办法,请大家指正。

一、根据省、市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案”

我们制定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主要分为“评价”和“实施”两部分。

“评价”部分分为“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等级评定参考意见”等。

“实施”部分主要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保障制度、做好评价方案的学习宣传、指导评价操作等。

我们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淮南市教育局有关“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标准与等级评定办法。

具体如下:

第一:

对评价的要素作进一步梳理、整合,使之更为客观、真实、准确、全面。

我们把五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具体整合为十八项,各要素力争涵盖该维度的各个方面,摒弃主观性、片面性和单一性。

譬如,“审美表现”这一维度,我们把它分解为“美的习惯、美的展示及美的创造”三个要素,力争比较全面、客观、动态的反映学生在该维度的真实表现,而不仅仅依据美术、音乐方面的表现来判定该维度的学生素质。

再如“道德品质”这一维度,我们把它分解为“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五个要素,等等。

第二,对等级评定的办法作更科学的界定,使之更合理、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

由于2005年中考第一次采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省、市评价方案均是草案,其中“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仍不够具体,我们为此对方案作了进一步细化,力求使等级评定的方法更明确、可操作,使评定结果更为合理。

具体为:

第一,要求师生在评定中重视实证材料,要根据原始的、真实的、客观的材料给每一位学生评定等级。

关于实证材料,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积累的方式包括1、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如班主任日志);2、教师对学生的情境测试(如专项活动);3、学生写日记;4、学生收集自己的成长记录;5、检测结果(含辩论、表演、制作、小论文与考试等)。

积累的过程包括:

1、学生写周记(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家长、教师给一个综合性评价。

2、月评价,学生收集本月自己的成长过程,作一个自评。

我校自2005年以来在学生中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每个月分别评出“班级之星”、“年级之星”、“部室之星”、“校园之星”,“校园之星”又分为“道德品质”、“学习水平”、“实践创新”、“身心健康”与“审美表现”五星,这是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3、学期评价。

学生综合自己的月评价材料以及在各专项活动中(如运动会、艺术节、演讲征文比赛等)的表现情况在学期结束前作一个学期综合评价(描述性),各班评价小组据此给每名同学评定等级;教师评价小组也据此给每名同学评定一个等级及描述性评价。

师生分别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后形成学期综合素质的等级评定。

第二,等级评定要体现梯度性。

每一个维度均根据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根据学生在各维度的“意识、习惯、表现、成绩”等方面的综合呈现,分别评定其等次。

譬如,“学习水平”这个维度,我们把他分为“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三个要素,其等级评定提供以下参考:

A级指标:

1、各学科成绩总体优秀;2、学习的习惯、策略、能力均呈现优秀;3、有原始的真实的能体现该维度优秀的佐证材料或学习成果。

B级指标:

1、各学科成绩总体优良;2、学习的习惯、策略、能力均呈现良好;3、有原始的真实的反映体现该维度中等以上发展状态的佐证材料。

C级指标:

1、各学科成绩总体达标;2、有一定的学习习惯、策略与能力;3、有原始的能表现该维度发展水平的材料。

D级指标: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2、没有合适的学习策略与能力;3、学习成绩总体上(80%)不合格并附佐证材料。

二、制定严格而周密的实施方案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

根据省、市的有关文件规定,我们非常慎重地对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经过反复学习、讨论、研究,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落实‘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决定”(即实施方案)。

第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方案”实施之前,我们分别成立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与监察工作委员会。

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初中部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家长代表等人组成,校长为总负责人,副校长、部室主任为执行负责人。

职责如下:

1、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2、负责制定评价的规章制度;3、负责向教师、家长、学生宣传评价方案;4、负责对评价参与者的培训;5、负责对各班评价工作的指导与检查;6、负责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咨询。

监察工作委员会由书记、高中部领导及家长代表组成,书记为负责人。

职责如下:

1、负责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与各评价小组工作;2、负责接受教师、家长、学生的举报与投诉;3、负责对评价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4、负责评价结果的审核与认定。

各班成立相应的评价小组。

各班成立学生互评小组(一般为自然组)和互评统计小组(10名以上学生,经2/3学生投票选定)。

责任:

1、充分理解评价方案,尤其是评价的五个维度及等级评定办法;2、根据每名同学所提供的实证材料及一贯表现,评定其等级;3、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4、统计组认真负责,如实统计结果。

各班成立教师评价小组。

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人数为3—5人,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时间不少于一年,充分了解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诚信意识,必须经班级2/3的学生同意,并公示一周后方可成为成员。

责任:

1、充分学习并理解“评价方案”,领会其精神要领;2、负责向学生、家长宣传“方案”;3、根据学生的实证材料和一贯表现,公开、公平、公正地为每一名学生评定等级;4、有义务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质询;5、负责将学生互评结果(50%)和教师评定结果(50%)转化成综合等级。

第二,建立评价保障制度。

在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和监察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制定评价实施方案,包括评价制度、诚信制度、监察制度、申诉制度等。

以保证评价过程规范、客观、公平、公开,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

1、评价制度。

要求先自上而下逐层培训,再自下而上给学生评定等级;要求学生互评与统计组、教师评价组客观真实地评出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重实证材料,重真实表现;要求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

2、诚信制度。

要求评价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评价组成员必须有2/3以上学生认可且公示一周;要求每学期对学生统计组与教师评价组成员重新认可。

3、监察制度。

学校评价监察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评价全过程进行监控评估。

要求对评价组成员与评价结果进行一周公示。

评价结果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后,方能得到确认并上报、存档。

4、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如果对评价结果持有疑议,可向学校评价监察委员会投诉,监察委员会要及时调查、处理、妥善解决问题,五日内予以答复。

对于易出问题的环节予以调整,对于易出问题的人员予以更换。

第三,做好评价方案实施前的学习宣传。

我们在做评价实施前,首先做好学习、宣传工作。

包括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与监察工作委员会成员集中学习,便于指导、监控;再召开教师培训会,学习评价方案及实施办法;然后分批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方案”及操作;各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过程及相关制度;最后学校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讨论并通过评价“实施方案”。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中的反思。

(一)、关于评价的作用

1、用评价办法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它涵盖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等相关内容。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尽量利用其中的相关条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尤其给班主任人手一册“方案”,让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领会其内容与要求,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样就让“方案”真正的发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

我校初中部利用“方案”制定了班级文明状况及学生个人行为情况整改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班级及学生提出整改要求。

这大大加强了我们平时管理的规范性。

2、用评价办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学期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忌流于形式,否则不但起不到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各种矛盾,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

认真地做好评价工作,不但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而且针对评价结果,教师还能利用它来促使学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3、用评价办法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不仅使学生评价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同时对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作为抓手来科学地管理学生;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执教起规范作用,因为作为教育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4、用评价办法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价方法的改革不是降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而是追求质量更快更大的提升。

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地改变、评价模式地重建,我校初中的质量不但没有下降,相反连续两届初三的质量在淮南市名列前茅,尤其是2006届初三的省重点中学达线率、优秀率在全市名列第一(市教育局统计下发的文件)。

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广泛好评。

5、用最终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升学的依据

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不但与中考挂钩,也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挂钩,它已经成为今后学生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安徽省教育厅在《安徽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细则》中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总等级和综合素质评定的总等级,并参照各学科学业成绩的等级和综合素质评定5个方面的等级,由普通高中择优录取。

淮南市教育局已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录取依据:

(1)把评定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一个基础条件,即不同的高中学校按照等级评定结果确定一个等级,达到这个等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教育局根据每年的各类高中招生计划数,结合全市统计的毕业生评定结果情况,并适当扩大比例,在报考前就确定出各类高中录取时参考的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然后再按中招考试的情况录取。

(2)把评定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参考条件,即各初中学校所分配的“基础指标”“奖励指标”如果遇到中考分数相同的情况,就按照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学习水平、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审美表现等各方面全面衡量,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和个性全面发展。

即使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终结性评价,也淡化了选拔和排队功能,强化了导向激励功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

终结性评价仍然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学习提供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中的改进。

“方案”实施近两年来,我们总体感觉到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它对规范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

但也存在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