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忧郁挚友沥尽心血妇儒皆知
C.稚序轻捷慷慨淋漓锋芒毕露
D.疙瘩薪金燕然勒功心不在焉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B.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又丢了自行车,真是祸不单行。
C.早晨登上高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
D.走进世博园,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
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②③⑤④①B.③②⑤④①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②④①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者累日。
棋工曰:
“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
”象山曰:
“未也。
”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
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
“此《河图③》数也。
”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
乃起谢曰:
“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
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
店铺。
③河图:
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
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某/是临安第一手棋B.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C.某是临安/第一手棋D.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是(________)
(2)悟(________)
(3)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2)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4.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体会句中“苦味”的含义)
⑵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赏析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4.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5.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作者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获得的哪些人生感悟?
【答案】
1.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在深夜里胡同的路灯下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
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3.⑴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
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表现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⑵排比联想;
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4.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本文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5.⑴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⑶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
⑷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2、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
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
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
“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
”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
“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
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
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
“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
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
单纯,乐观,坚强;
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
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自选文体;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
D
B
C
回乐烽前沙似雪无人送酒来思君不见下渝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
1.A
2.
(1)像这样
(2)理解,明白,醒悟(3)离开
3.
(1)陆象山常坐在临安集市的店铺里看人下棋
(2)如今和先生对弈,反而被让一子,先生天下无对手了。
4.①观摩他人下棋;
②善于知识迁移;
③善于思考领悟。
三
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2.示例:
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
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扰,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
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3.示例一:
动作描写。
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答到两点即可)。
示例二:
细节描写。
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
(也可答“动作细节”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
示例三:
比喻。
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
4.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
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5.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
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
“正确的金钱观”、“纯真”);
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