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659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实验题较难 1613解析版Word下载.docx

7

9

11

温度(℃)

10

A1

B1

C1

D1

20

A2

B2

C2

D2

30

A3

B3

C3

D3

40

A4

B4

C4

D4

4.绵阳某初中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选取100粒已经晒干、大小一致且结构完整的玉米种子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的瓶内应放入______粒种子。

(2)该小组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是否为玉米种子萌发的条件,对照组是______组。

(3)增设一个丙组,条件与甲组完全一致。

将甲组置于光下,丙组完全遮光,结果发现两组种子均有萌发,且萌发的情况基本相同。

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再增设一个丁组,除将棉塞改为橡皮塞(不透气)之外,其余的条件与甲组完全一致。

一段时间后,这两组种子也均有萌发,且萌发的情况基本相同,原因是______。

(5)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后来发育为______,胚乳所起的作用是提供______。

5.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

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其他环境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草莓50个

4℃

相同

2天

常温(25℃)

46个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2)甲组和乙组形成了一个______实验。

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4)说一说食品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说出一点即可)

6.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1)根据实验,填写实验结果。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实验。

(3)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

口腔中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______

7.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

(注:

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本实验探究的是______。

(2)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______。

(3)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______。

(4)该实验还必须提供的环境条件是______。

(5)为了让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么做?

______

8.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步骤

加入的物质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馒头块+2毫升唾液

搅拌情况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10min

(1)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试管有______。

(2)若以1和2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结论是___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宄“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

4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温度为3℃,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

4号试管能与______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预期实验结果:

4号试管______。

9.谋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1)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

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氢钠溶液(注:

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

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金鱼藻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将三支试管分别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结果如图所示,三支试管中的叶片沉于试管底部。

第四步:

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成分

条件

实验现象

碳酸氢钠+新鲜金鱼藻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蒸馏水+新鲜金鱼藻叶片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黑暗

(2)实验原理:

将盛有新鲜金鱼藻叶片的三支试管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叶片全部下沉到试管底部的原因是叶片进行______,消耗______所致。

(3)实验结果

①本实验有______组对照实验,通过对照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分别是______

②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

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0.景观水体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美化工程,但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即人类活动使含氮、磷较多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入景观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和周围环境。

研究人员选用水仙(浮于水面,喜阴植物,不耐寒)和金鱼藻(沉于水下,适温性较广,水温较低时生长缓慢)为材料,研究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污染景观水体的效果。

其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的需要,从而起到一定的水体修复效果。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景观原水,分别装入标志为甲、乙组的大玻璃缸内,置于有阳光的室外;

②选取同一批次、刚出芽的水仙和长势良好的金鱼藻,用蒸馏水洗净,适当组合,自然风干5分钟后称重。

③将1Kg水仙和金鱼藻组合置于甲组玻璃缸内,统一按散点分布,尽量做到排布均匀。

④实验总时间为30天。

从第20天起,气温开始下降,第25天后气温持续在-1℃至2℃左右,属于低温天气。

实验开始后每隔5天在玻璃缸内取水样测定并统计记录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

⑤多次实验后得到如图两图的数据(mg/L表示毫克/升,d表示天),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设置乙组大玻璃缸的目的是______,步骤3中没有体现对乙组的处理方法,请补充完整:

(2)研究人员为保证实验科学严谨,采用的处理方法有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3)根据图一分析,水仙和金鱼藻生长较旺盛,除氮能力最强的时间范围大约是______。

(写“从第几天到第几天”)

(4)根据图二分析,甲组的总磷浓度在第25天去除率达到最佳,之后出现反弹。

请你尝试分析出现反弹的原因:

11.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定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1910年5月,摩尔根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作______。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也是由X、Y染色体决定,与人类相同。

那么这只白眼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长翅果蝇(只)

残翅果蝇(只)

子一代

127

46

①相对性状的出现是生物变异的结果,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否有利,则决定于生物是否适应环境。

而生物产生的变异能否遗传,则决定于______。

②亲代果蝇及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

(4)通过实验发现:

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的环境下,都发育成长翅果蝇;

在35~37℃环境下,有部分幼虫发育成了残翅果蝇。

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金鱼藻是悬浮于水中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物体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均没有根。

叶轮生,边缘有散生的刺状细齿;

茎平滑而细长,可达60厘米左右。

金鱼藻多年生长于小湖泊静水处,曾经于池塘、水沟等处常见,可做龙虾饲料。

(1)从分类学的角度看金鱼藻属于______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2)金鱼藻可以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____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氧气。

(3)为研究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课外小组的同学们选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

同学们按照图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即在量筒内加入250mL清水和一段新鲜的金鱼藻,然后将该装置置于离台灯(冷光源)不同距离处分别进行实验。

①实验初始时,实验装置与台灯的距离为20cm,之后的每组实验,依次将实验装置向台灯移近5cm。

通过调节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改变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实验过程中,计数1min内______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

观察记录每组实验结果,连续统计3次,将3次测得的数据取______,主要是为了避免______。

记录数据在下表中。

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cm)

释放的气泡数(个/min)

1.8

3.6

7.0

11.8

13.4

②本实验的变量为______,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光合作用强度除了受光照强度影响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写出三种因素即可)

13.不在休眠期的种子才能萌发。

哪些条件可以打破种子休眠呢?

生物兴趣小组以月季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每组实验都用了100粒种子,目的是______。

(2)第1、2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___。

(3)比较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4)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与______形成对照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___。

(5)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4.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

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

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_(填数字)。

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

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______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论是: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在______的条件下,______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4)当今,人类活动能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据图2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是______。

15.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教授带领科研小组经过10年努力,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源杂交的三结合育种方法培育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彩色小麦。

(1)采用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进行育种的原理是______。

(2)科学研究表明,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

取数十粒冬小麦种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低温处理,乙组不处理。

将每粒种子切成两半,按如图1方式黏合(黏合后种子仍有活力),并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将来可能抽穗的是______。

(3)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E、e表示)。

某兴趣小组成员做了如图2所示的种植实验。

请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设计一个验证子二代种子基因型的实验方案。

16.实验探究

如下表是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填写相关内容: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2滴碘液

淀粉糊+2mL清水

4

0℃;

100℃;

(1)如果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

(2)如果要使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则3号试管加入的物质中“?

”代表应加入______。

该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_。

(4)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

(5)在1号试管滴加碘液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6)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将淀粉分解为______。

进一步在小肠中分解为______。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馒头碎屑和一小份馒头块,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处理

温度

时间(分钟)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

2滴碘液

不变蓝

馒头块+2mL唾液

部分变蓝

0℃

变蓝

馒头碎屑+2mL清水

(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能使淀粉部分分解为麦芽糖。

(2)①号和②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

通过①号和②号实验现象的比较,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

(3)如果选用①号和③号试管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②号和④号试管能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______;

理由是______。

(5)实验中多支试管保持37℃的目的是______。

18.某小组同学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将数量相等的黄豆种子按照如表中的条件进行培养,得到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作答:

实验结果

1号瓶

温暖

无水

未萌发

2号瓶

适量水

萌发

3号瓶

冰箱冷藏室

4号瓶

过量水

(1)2号瓶和3号瓶这组实验的单一因素变化是______。

(2)通过______号瓶和______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

(3)“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是通过2号瓶和______号瓶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

(4)除外界条件外,种子能够萌发吗,其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5)农民一般把种子放在______和______的环境中储存。

19.如下表是一个家庭成员某些性状特征。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成员

性状

父亲

母亲

女儿

眼睑

双眼皮

单眼皮

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皮肤颜色

正常

白化病

(1)所调查的眼睑、耳垂、皮肤等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征在遗传上称为性状,父母肤色正常,生下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女儿,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假设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控制基因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若有耳垂的女儿基因组成为Aa,则有耳垂的母亲基因组成为______。

(3)在眼睑性状的遗传中,隐性性状是______。

(4)若用B、b表示皮肤颜色的基因,则白化病女儿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0.小西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干燥的水泥路上却很少看见,鼠妇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吗?

小西开展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它属于______(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

(2)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各放上一半潮湿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的环境。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

解: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徒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根据图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故答案为:

(1)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2.答案:

贫血 

铁 

蛋白质 

炎症 

血浆 

红细胞

(1)2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

1012个/L,比正常值要少的多,因而此人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