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5856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档格式.docx

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头发干净整齐;

不打架骂人;

待人态度热情和蔼;

遵守交通规则;

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购物时按顺序;

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

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等。

第五,要耐心解释。

幼儿对文明礼貌的理解,是在学习和使用一句句的礼貌用语中慢慢地加深的。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停留在简单肤浅阶段。

因而,家长在给孩子教礼貌用语或文明行为时,不但要告诉他们语言应当怎样、姿势应当怎样,还要向他们讲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

第六,是要注意引导练习。

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养成文明礼貌行为。

不仅要耐心解释,从道理上着眼,而且还要在行动上反复的练习。

因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的实践。

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不懈地坚持要求,并经常采取表扬、批评的方法,以激起孩子积极向上,强化孩子较快地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习惯。

第七,是适当暗示。

在教孩子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时,开始孩子往往是不自觉的,有时在长者面前,常因怕羞而不肯去做。

碰到这种情况,有的父母往往逼着孩子对长者有礼貌,或当着客人的面责骂孩子。

其实,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

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采取强制或责骂后,即使孩子不得已去做了,心里也是不高兴的,以后就更不喜欢礼遇长辈了。

所以有经验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采取暗示法,在孩子耳朵旁边,轻轻地叫他(她)致礼,使其很高兴以礼遇长者,并因此能得到称赞。

第八,寓礼貌教育于形象故事之中。

由于孩子爱听故事,所以可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例如童话故事“小白兔拉小提琴”、“爱插嘴的八哥鸟”等等,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能激起孩子对不礼貌行为的卑视和厌恶,也能使他们逐渐懂得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探索德育新路,培养时代儿童

刘浩中心幼儿园大一班蔡勤

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

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

因此我园坚持实施养成教育,抓住孩子发展关键期,把学习做人放在首位,为培养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打造具有德育特色的精品幼儿园。

  一、关注现实需要,奠基未来生活

  我园德育工程坚持确立“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从生活中来,德育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并在生活中实践体验、评价反思。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

  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

我园确立“生活德育”思想,提出幼儿园德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努力践行“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二、拓宽德育环境,感受实践体验

  

(一)在“大课堂”中习德

  我园充分利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坚持带幼儿走向社会、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

每周至少一次外出观察或实践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接触社会、接触自然;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幼儿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良好个性也在过程中逐渐养成。

  

(二)在“小课堂”中育德

  我园重点研究生活化课程,在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相继开展了“我的家乡多么美”、“远离危险”、“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我爱妈妈”、“怎样做更美”等主题活动。

如在“朋友多真快乐”系列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怎样做好朋友”“怎样交新朋友”“如何在一起做事情更快乐”。

大班幼儿在老师的支持下自愿组织了故事小分队、节约物品宣传小分队,分别到小班、中班宣传、讲故事,和弟弟、妹妹交朋友。

中三班发动家长接待小朋友到家庭中做客,学习待人接物,礼貌交往。

实践活动后,孩子们主动交往的意识、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习得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儿童的生活有多宽广,德育的途径亦有多宽广

  1、开展“国旗下的课堂”活动。

每周一,伴随着朝阳和雄壮的国歌声,精神抖擞的小旗手和老师一起把五星红旗升上幼儿园的高空。

随之教师、家长、幼儿、武警、交警以及周边社区的部分人员在国旗下向全园小朋友宣传科学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2、推出“小小礼仪员”活动,创建文明校园氛围。

每天早晨,八名身披“四小儿童”绶带的幼儿整齐地站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老师、幼儿礼貌热情地打招呼,使得平时不怎么注意言行的家长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了。

过往的行人也驻足观望,投来赞许和充满希望的目光。

  3、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完成行为记录卡。

在我园大、中班的墙饰中设置“我是懂事的好孩子”专栏。

家长每周五晚上接孩子时,听幼儿讲一讲这个星期中关于“礼貌、爱心、时间、任务、规则”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家长也把孩子双休日在家的表现记录在卡上,与教师交流,与孩子评价。

家长与教师关注相同的目标,沟通培养的方法和效果。

这个做法强化了孩子文明行为,巩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构建施教者群,共筑德育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我园聘请家长、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成为施教者,加强对家庭德育的指导力度,形成以社会为基石,以幼儿园、家庭为双轨,以幼儿生活为车身,以幼儿主动实践为动力的列车运行式德育。

  

  

(一)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做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成人做起。

如:

教师开展赏识教育演讲。

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

孩子就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关键将落实到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上来,特别是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为国教子”观念。

  一方面,我园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

如利用家长学校、宣传栏向家长介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请有经验的家长写出家教体会经验,在宣传栏或家长会上交流;

另一方面,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对家长肃然起敬,亲热地称他们为“爸爸老师”“妈妈老师”,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三,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丰富幼儿德育的内涵。

  (三)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

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

我园教师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生活、游戏、学习)为研究主线,探究出“师幼同评”策略、“多元语言引导”策略、“环境陶冶”策略、“材料竞争合作”策略等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积极作用,使班内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关注现实发展,提高德育质量;

  我园对幼儿进行的“生活德育”的教育成果已经显现在幼儿日常的言行中,显现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

孩子们礼貌的问候,游戏前的商量,分工、游戏中的合作,遇到问题时主动尝试解决的专注;

幼儿与老师真情的交流,师生关系充满亲情、友情;

教师与教师之间;

领导与教师之间都那么融洽和谐。

有一次,我因不小心扭伤了脚,正在扶栏杆一步一步艰难地下台阶,这时一声稚嫩的声音“园长老师,你怎么了?

”“我的脚扭伤了?

”“你慢点走,我来扶您,以后您走路可要小心呀,明天我给您带药来”。

这样充满关爱的童言稚语,在我园随时都可听到。

坚持生活化德育,真正帮助孩子从感知明白到生活中自然表现。

早期教育与幼儿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它人的集中体现。

从幼儿心理和教育的理论看,0—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坚实的阶段。

性格能够鲜明地显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如对社会的责任心、诚实、正直等。

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

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始于婴幼儿期,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差异。

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幼儿期的生活习惯。

每个家长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儿,使婴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这一性格形成的起源可以看到早期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重要作用。

幼儿的性格塑造的最佳期是在早期。

由于幼儿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对观点的态度,他的行为方式也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定型,只有在后天的环境下,在成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在他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性格。

遗传因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自然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但社会环境对性格有着决定作用。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社会是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社会的要求、意识、道德规范等都会通过家庭来对孩子施加教育和影响,而家庭空间又是孩子早期生活的中心;

这个时期正是幼儿性格迅速形成时期,家庭就成为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父母则是孩子人生的首任教师。

由于幼儿性格是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影响的反映,和睦的家庭对幼儿性格健康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彼此民主平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庭成员能和谐地交流思想,讨论工作和学习,谈论社会新闻、电影、小说之类正面、健康内容,家庭大事共同商量,家庭成员共同劳动,互相体谅照顾,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都会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起作用。

孩子在童年期需要父母的爱,爱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应亲近孩子,爱孩子,才能获得孩子的爱,孩子才能产生爱别人的感情。

而绝不能由于自己在生活、婚姻、事业方面不如意而迁怒孩子,这样就会导致幼儿不良性格。

父母要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情感是由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的,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高兴、愉快、欢乐;

反之就会苦闷、忧愁、悲伤等。

要培养孩子富有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从孩子小时起,就应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内心世界,根据孩子不同时期需要调整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建立起充满信任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这是形成孩子积极向上性格的原动力。

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良好环境最易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也为教育孩子创设了最好的条件。

这些爱的因素是人与人间情感的表现。

而情感是性格结构中量重要的组成部分。

情感在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是通过感情的交流,人们才相互感染,彼此了解和依恋。

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联结,从一开始就是通过情感交往而建立的,儿童在一定的、不断重复的情境中,反复体验同一情感状态,这种状态固定下来之后就会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

父母和亲人的爱抚、关注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一系列积极情绪,反之,缺乏亲人的爱和关怀的儿童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造成身心的不良发展,使他们的感情生活受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孤僻、沉默、冷漠、不信任人、不合群的性格特征。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处在于他人纵横交错的联系中才能正常生活。

于他人建立良好感情关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保证,正如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缺乏热情,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成功。

因此要从小教育培养孩子对事物充满热情,情绪乐观而稳定,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

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爱因斯坦说:

“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爱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二、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幼儿性格形成起着重要因素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受外部刺激而出现反应为主,其感觉比理智多。

在行为上多以模仿为主,儿童年龄越小模仿的越突出。

而孩子最先、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应先从自身做起。

父母首先要热爱生活和工作。

父母工作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而自然流露出,让孩子领略到生活的意义。

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子女起着示范作用,孩子耳濡目染,多次模仿,就逐渐形成固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倾向。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们如何地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们如何欢乐悲伤这一切都对儿童有巨大的意义。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身教之外,还需言教,需要体现在家庭的生活实践和行为习惯上,家长可以向孩子讲有贡献人物的故事,孩子爱听故事,也最易于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

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也应该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

平时家长尊敬孝顺老人,外出乘车,扶老携幼,一些文明行为,平时家庭琐事,家长都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孩子的性格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

儿童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他们在处处以父母的行为为表率和楷模,这就为良好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独生子女良好的性格培养

目前1—6岁的幼儿99%以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教育已被整个社会所重视,在独生子女教育中,性格的培养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舍得智力投资,所以孩子的智商高、知识面广、信息多、精力充沛,活动力强,胆子大,表现为敢想,敢说,敢干,然而,由于他们倍受娇宠,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情感,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不会关心人、同情人。

如在某幼儿园一个孩子睡觉醒来,非要打开录音机跳舞,却根本不考虑别人正在睡觉;

有个小孩子因爸爸吃了他的香蕉而拳打脚踢,非要爸爸吐出来;

有的孩子看见别人摔倒了,他却大呼活该,而没有一点同情心,从中可见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必须抓紧,克服他们的弱点,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合格人才。

要做到早期性格教育,父母一定要善于理智地爱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限制自己的愿望。

孩子自二、三岁起,就有自己的愿望,会使用“我要”……而很难知道“我应该”,父母就要在孩子懂得我应该上下功夫。

结合孩子实际生活,从小事入手,让孩子爱书爱玩具,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依赖性等不良性格品质。

其次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人生除了欢乐外,还有困难和悲伤,需要自身努力去克服,帮助孩子去克服困难,去接触社会上多种多样的实践,使孩子明辨是非。

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能力,以提高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对社会全方位的适应能力,从小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平等竞争意识,以提高幼儿心理承受力和平衡力,从小培养锻炼孩子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时代对人重要素质的要求。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

那么究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

一、家园结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成人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易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

而此时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

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若家长不配合,孩子进入家庭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二、榜样激励。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成人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使其固化下来。

三、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身旁成人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成人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

成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幼儿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

四、强化巩固。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

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成人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五、持之以恒。

托尔斯泰说:

“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

”所以,培育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持之以恒。

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父母及社会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刘浩中心幼儿园大一班蔡勤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

“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此话又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作为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比如:

教师看到书架上掉下很多书,就可以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

“你们看,书掉在地上了,你们是喜欢看干净的书呢还是喜欢看不干净的书呀?

”然后当着小朋友们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上。

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就会很自觉地争着捡书。

二、妙用儿歌的可行性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

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

比如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

“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

”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动作。

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

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

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

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

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

我们要从点滴抓起,日渐形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

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通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概括出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共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例如:

我在教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把幼儿分成六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数量越多就胜利。

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的,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