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536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设置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但是快门更快,光圈可以更小。

从取景器里面都能看到曝光指数的变化来。

二要掌握好曝光:

光圈优先是说你自己控制着光圈大小,让相机根据测光自动给你配置快门速度。

比方说:

你想制造浅景深,你就要使用比较大的光圈,相机会自动给你配置很快的快门速度,达到一个最佳曝光值。

反之,你需要一个很深很长的景深,你就需要调节到一个小的光圈位置,这个时候,相机也会自动给你配置一个较慢的快门速度,想要多大的光圈,按照你自己对光圈和景深的意愿和理解去调节。

快门优先模式:

你只能控制快门的速度,速度快了,光圈就大,快门慢了;

光圈就小,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控制光圈的,相机自动半自动的时候,相机上的给你配置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都是正常的曝光,或者是接近正常值的曝光。

造成照片不通透的几个原因:

1.色彩模式使用了色彩模式2,后期没有调整;

2.测光模式使用的不对,这个需要多拍,多熟练;

3.相机拍摄设置中没有锐利化;

4.使用了比较大的光圈,背景有虚化的痕迹,使用了中长焦,也是有虚化的痕迹;

5.后期润饰的不好,无限远的时候,没有对参照物分析不够,或者是对焦不正确,对焦不实和跑焦等;

6.手持湖了片子;

7.曝光不准。

D80设置帮助

把说明书读得个一知半解,并试拍了一些照片后,我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网上的热门话题。

经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的借鉴,研究,试用和摸索,我的设置基本上固定了,用了两年,直到现在,(个别按拍摄条件、对象需作适当的临时调整)。

当然,相机的设置完全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下面是我的设置,有必要的地方,我尽可能说明为我为什么要那样设置。

D70有25项顾客可选设置,可以改变机定的预设(default)。

对于预设,我觉得有些是可改可不改的,有些对我来说是必须改的。

1)蜂鸣音:

预设“ON”,我改成“OFF”。

因为很多情况下不愿干扰别人,或引起别人注意。

2)自动对焦:

预设“AF-S”,改成“AF-C”。

原因后面会解释。

3)AF区域模式:

预设“单区”。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改变。

4)自动对焦辅助:

预设“ON”,改成“OFF”,原因和1)差不多。

5)ISO自动:

预设“OFF”,保持。

在光线不太好,又要用速度优先(S),或是手动(M)时,改成“ON”。

6)没有CF卡:

预设“LOCK”。

不变。

原因很简单,防止做无用功。

7)影像查看:

“ON”,不变。

8)网格显示:

“OFF”改成“ON”。

完全是个人喜好,有助于垂直和水平的参考。

9)EV步长:

1/3,不变。

10)曝光补偿:

ON,不变。

11)中央重点:

我定为12mm。

我用中央重点比较多。

12)包围曝光设定:

AE。

13)包围曝光次序:

-——>

+(不重要)

14)指令传盘:

OFF

15)AE-L/AF-L:

我设置成“AF”。

我这样设置,就不用半按快门按钮来聚集,避免了聚焦和测光在同一个区域。

比如,我可以先对被摄物聚焦(拇指按一下“AE-L/AF-L”钮),再转动相机,选择测光区测光(半按住快门钮),再调整构图,最后按下快门。

如果需要连续聚焦(比如拍运动物),只要拇指按住AE-L/AF-L键不放,但你绝对不会误按下快门(如果是用半按快门钮聚集)。

一般你只要按一下“AE-L/AF-L”就完成了聚集,所以上面2)设置成“AF-C”。

这样设置还有其它好处,习惯了,非常快速方便。

16)自动曝光锁定:

因为15)设置成了“AF-L”,这里就需要改成“+释放按钮”。

17)对焦区域:

ON

18)AF区域显示:

19)闪光灯模式:

TTL

其它的就无所谓了。

D80使用技巧二

玩D80也有一段时间了,觉得有几个东西需要整理记录一下,写出来与玩这个机器的人分享,欢迎多交流。

1、对焦

D80尽管有11个对焦点,但是只有中心的是十字对焦,换句话说,这个点对焦对的最准,所以我长期锁定了中心的对焦点在用。

习惯之后,构图也很方便,先对准主体,半按快门,然后平行移动一下相机,焦点基本上就准了。

2、测光

D80有点测,很好用,不过用的最多的还是3D矩阵测光。

点测光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明暗对比比较多,光线比较复杂的时候,人物的脸部OK了,其它地方往往不准。

3D矩阵测光唯一的麻烦就是要离主体近一些测光,然后按AE-L键锁定,再去对焦构图,这样的测光才是比较准确的。

那种在户外、或者光线复杂的时候,离MT5、6米的测光往往是不准的,因为现场环境对光线的干扰太多,D80这样的机器是无法很准确的测光的。

这个其实也是很多中档、低档相机的通病。

以上两点,经过我实际的使用,D200也有同样的问题,D2XS这样的机器要好的多,用过几次,难怪D2XS要卖那么贵。

基本上11个点都可以对的很准,加上那明亮的圆形取景器,构图实在是太方便了。

3、逆光下如何拍清楚人物和背景

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A档光圈优先模式、靠近人物面部测光得到一个数据,比如F21/125秒。

然后换成M档手动档,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快门到1/125以上,比如1/250秒,这样就可以主体背景都清楚了。

同理也可以快门不变,缩小光圈,也有一样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逆光太强的时候,就要用反光板或者闪光灯来补光了,否则主体曝光会严重不足,会太暗,当然这样也可以拍出来那种日出的时候剪影效果。

4、如何拍的更清晰

这个问题肯定是长期存在的,跟很多因素有关。

确实好的镜头、牛头在成像和分辨率上更好一些,每次用85MM的时候都是一边骂这个头贵,一边觉得这个头值。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A、安全快门。

这个可能是拍不清楚的最主要原因了,尤其是光线不理想的时候。

用镜头的焦距的倒数就是安全快门,比如使用85MM的镜头,理论上快门速度要高于1/85才不容易虚。

但是D80这样的数码单反有一个系数,所有的镜头在尼康的数码单反上面实际的焦距都要乘以这个系数,所有85MM的镜头在D80上面实际上是=了。

所以实际拍摄的时候安全快门要在1/以上,例如1/160这样的快门才是安全的。

为了达到安全快门,有很多方法,常见的就是开大光圈,但是也有需要小光圈的时候,比如拍风景,很少用这样大的光圈来拍的。

还有就是受镜头限制光圈不能加大。

比如银广角的光圈最大也就,那么可以通过提高ISO的办法来提高快门。

D80的ISO值建议最大提高到ISO400,再大,噪点就比较高了,这一点儿后出的D40X比D80要做的好。

如果既不能加大光圈,也不能提高ISO,那么就只有上脚架了。

拍风景需要一个三脚架,这点儿真的没错。

事实上,一个三脚架可以很好的解决安全快门的问题,国产的百诺就足够一般使用了。

经常出去外拍建议还是买一个碳素的,轻便。

拍风景再来一个快门线可以减小更多的机震。

B、对焦的问题。

对焦的模式个人觉得还是中心十字对焦最好用。

光线不好的时候,D80往往对不好焦,建议用手动模式对焦。

半按快门对焦好,按下快门之后要停滞秒左右再松手指,尽量减小机震。

C、镜头的问题。

尽量用镜头的黄金成像光圈来拍摄,每个镜头都有自己成像最好的光圈。

常用的有F8/F11等,50MM在的时候就很不错,收缩到来拍可以很锐。

但是一些牛头可以打破这个常规,比如85MM在F2的时候,135MMF2DC和17-35MM在它们最大光圈的时候成像就很不错了,更不要说小竹炮这样的变焦镜头中的变态镜头了,这样大的恒定光圈成像又还那么的好,难怪要卖那么贵了。

5、多用RAW格式。

尽管RAW格式又大后续的处理也比较费时间,但是建议拍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照片的时候还是RAW更可靠。

曝光欠曝一些,过曝一些正负2档之内,基本上能找回来。

并且RAW文件可以转化成TIFF文件,更利于后期的处理。

6、手柄和电池。

有了手柄最大的好处就是竖拍方便。

一块电池拍400张左右是没问题的,但是经常会有忘记充电的事情发生,有了手柄可以多一个电池,还是很实用的,并且这2个东西都属于耐用的消费品,以后不玩了二手也好出手,亏不了多少钱。

7、构图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儿。

摄影其实是用镜头来拍,那么构图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取景器去看,而不是离开取景器来看。

这点儿真的是很重要,取景器里面看起来OK了的东西,才会出现在你的照片上面。

D80的使用技巧

关于D80这3种测光模式,我在以前的帖子里面说过几次,选择针对你的问题进行一下补充:

在全手动模式下,先用3D矩阵彩色测光,调好了曝光以后。

取景器里面底线显示正常以后,不动相机,也不动焦点,调节到中央重点测光上,会发现取景器底线的曝光指数左移1-2格(曝光指数用相机默认的1/3EV计算)。

这就是说,相同的焦点,相同的通光量,相同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会比3D矩阵测光欠曝1-2个1/3EV的单位,继续上面的操作,然后调解到点测光的情况下,取景器底线的曝光指数又会左移1-2格,又说明了,点测光会比中央重点测光欠曝1-2个1/3EV的曝光量。

以上是在稳定相机,相同光圈和快门的情况下正常测得数据,大家也很是容易自己测试一下的,通过以上的描述说明了,大多数情况下,矩阵测光是照顾大多数75%左右的场景的曝光指数的,就像小的DC的曝光差不太多,所以很多朋友就说小的DC不存在曝光不准的问题,其实是小的DC都是以这种曝光为基准的,保险起见,自然不会欠曝了的,再欠曝了对不上焦,想拍摄有点难度,出来的片子都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的曝光比较量充足。

一般不会欠曝,有个别情况还会过曝。

但是这个时候要是调整好曝光的话,肯定会比中央重点和点测光使用更加慢一级的快门或者是需要更大一级的光圈。

重点测光呢,又会比矩阵测光欠曝1-2级1/3EV,依次类推,点测光又会比中央重点欠曝1-2级1是必要的话,不要进行连拍

6,空暇时候,关机让机器休息会

7.关闭LCD的回放照片功能,不要拍一张看一张,或者是调节到关闭LCD显示器最少时间

8.不要把相机用USB连线电脑传输照片,这样一是对相机不好,,(主要是怕电脑里面的病毒对相机的CPL造成危害,因为相机和镜头里面的微型电脑对台式电脑的病毒,毫无防守能力)最好使用数码伴侣来拷贝照片,拷贝完了,格式化也不要在相机上进行.不是特别需要,尽量不要使用RAW模式拍摄,文件太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在SD卡上保存,也会耗更多的电量.

9,拍摄之前还是那句话:

想好了再拍,争取更大的成功率,降低废片率,这样也会省电

10.多看说明书,看的次数多了,也会慢慢懂了的,

另外拍摄环境尽量保持恒定温度,不要变化太大的温度落差,保护的好,电池在特定的环境拍千张不成问题,,,

恰恰相反的是:

单反相机最好控制景深!

我的意思是说:

单反相机相比较其他相机来说,更加能够按照拍摄者的意愿去控制景深,并且还是那么完美

摄影口诀

风景摄影口诀(顺口溜):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

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

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

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

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

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

长曝勤测光,上下包几张

负片宜稍加,正片可略减

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

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

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

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

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

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

反差如过大,黑卡效果佳

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

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

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

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

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

街头摄影口诀:

街拍宜低调,别带大包包

轻装相机小,逢人面带笑

高感黑白片,旁轴大光圈

预先测好光,善用景深表

预想下一步,位置先占好

环境多交代,善用大广角

相机对张三,李四别想跑

脚架路边架,慢门等人过

转头望旁边,手握快门线

大衣盖相机,抬头装悠闲

一见好瞬间,连拍莫等闲

腰平观景器,妙用也不小

相机挂胸前,低头向下望

行人匆匆过,从容慢慢拍

若要机会多,都会是块宝

或捷运,题材真不少

平日多打听,全年活动表

看到人挤人,赶快凑热闹

背心识别证,唬唬乡巴佬

察言又观色,确认心情好

预思彼立场,愿不愿曝光

疑议隐私照,千万别发表

若遇不开心,道歉不可少

鞠躬又哈腰,装作日本佬

廉价镜头也能出大片

我总以为,摄影镜头理应制造得足够好。

并且,足够便宜!

比如:

应当存在一款18—200mm焦距,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

1微距功能的镜头,而这样一款镜头还要让大众也消费得起。

然而,这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厂商没有利润。

商人们总是这样做:

由他们提供给你的产品,一方面要足够好而使你愿意掏钱,另一方面又要不够好而让你继续掏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人之所以开始“发烧”,花销大量的金钱去“烧”器材,以至于最终修炼到“骨灰”级,也不过是中了商人的那一个“计谋”罢了。

在我写作这一堆文字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爱好摄影的大脑在竭尽全力地为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借口和更多的金钱去升级器材而冥思苦索。

但由于财力方面的限制,这当中的大多数脑袋最终会因为无奈而苦恼并死掉数量可观的脑细胞。

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让我们手中的廉价镜头通过神奇的光线而得到清晰、美妙的图像。

第一,使用适当的光圈以获得优质影像。

在摄影当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快门速度、成像风格和成像质量!

不过,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般经验当中,使用一只镜头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成像质量!

当全开光圈时,光线几乎会穿过镜头镜片的全部面积而在感光物上成像。

这样一来,镜头镜片因为生产过程中精度不足而产生的缺陷(尺度误差)便会在最终的影像上暴露无余。

于是,我们收缩光圈,使得仅有镜片中心的一部分面积而不是全部面积透过参与成像的光线。

结果是镜片边缘没有透过光线的部分的制造误差没有机会去破坏成像质量,画质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所以,依此种理论,应该是光圈越小(同一镜头,同一焦距),成像越好。

可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缩小光圈使得镜头光孔变得过于微小,那么当光线通过光孔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会显得十分严重。

而这种光学现象同样会降低镜头的成像质量!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镜头焦距越短,光孔也就开得越小。

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难发现:

当用较小的光圈拍摄照片时,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

想一想,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只光圈开大到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

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

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第二,快门速度也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质量。

首先我仍然要累述一个“一般经验”,即如果用1/M秒来表示快门速度,用N毫米来表示135相机的镜头焦距。

那么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时,一般认为M需要大于N才不至于由于手的抖动导致图像模糊。

也有人更严格地提出M要大于2N,以使图像的清晰度更有保障。

其实,以上的“一般经验”与本文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本文完全是围绕镜头而言的,而且还区分了高档镜头和廉价镜头。

但是由于上述的“一般经验”让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

他们在期望得到清晰的影像时,总是认为“哪怕只快那么一点儿,也会更清晰”。

这就有问题了!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有一个弱点:

在拍摄瞬间,反光板的运动会使整个相机产生震动,从而导致影像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为一些高档相机添加了反光板预升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反光板带来的震动。

不过目前,大多数照相机仍然不具备此种功能。

当然,还是那句话:

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没有利润!

(我的数码单反机身花了6000元买来,不还是没有吗!

)这个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长焦镜头,因为根据几何当中的相似比,长焦镜头会放大相机的震动,使模糊程度加重。

高档次的长焦镜头往往一是较重,二是配备有专门的支架。

前者就好像在射击时使用较重的枪械反而更稳,更容易射准一样,重力缓冲了震动。

并且据我的经验,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使用三脚架,情况都是这样的。

而后者让我们在使用三脚架时,整个照相机能够处于更加平稳的状态,当然也就减小了震动幅度。

可是在于普通的廉价镜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镜身轻而不坚固,虽然长却又没有专门的支架。

拍摄时,相机完全是靠机身和三脚架的云台相连。

光是看起来就极不平衡!

在拍摄瞬间,我们可以从取景框里观察到明显的震动,甚至还可以听见镜头各部分因为结合不严而发出的声响!

这时,成像便自然无清晰可言。

不过不必沮丧,我现在就告诉大家,用这样的镜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图片!

方法就是:

加PL滤镜、加ND滤镜、收缩光圈、调低感光度(ISO)……总之,尽量降低快门速度,而不是“一般经验”当中的提高!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要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

因为反光板的震动只在抬起和放下是产生。

而反光板放下之前快门就已经关闭了。

可见,只有反光板抬起时产生的震动会导致影像模糊。

现在我们假设这种能够导致影像模糊的震动会持续1/3秒,那么如果整个曝光过程的持续时间都不足1/3秒,我们便可以认为照片完全是在相机的震动当中生成的。

也就是说,它的清晰程度100%地受到了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

但如果曝光时间为3秒,那样照片的清晰程度就只有%受到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好的影像”便可以覆盖“坏的影像”,照片的清晰度就明显的提升了。

当然,如果摄影光线强到足以使“M大于N”甚至“M大于2N”,那显然是最理想的。

只是当N值较大,光线又不足,比如在室内、森林或者黄昏、黎明拍摄照片的时候,我们才考虑去降低快门速度。

如果光圈为f8,感光度为ISO200时,快门速度仅有1/60秒,那么谋算着怎样去提高快慢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无论是开大光圈还是提高感光度都会明显地降低照片的画质。

这样,我们就收缩光圈至f32,调低感光度为ISO100,再加上PL滤镜,快门速度就可以降至秒了。

第三,时时提防炫光的出现对画质的影响。

对于那种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光斑连接成一条线的炫光,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因为那种炫光是由于画面当中存在特别明亮的光点而造成的。

例如太阳或路灯。

这些东西存在于画面当中,如果挡住便无法拍摄了。

虽然高档次的镜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炫光出现,不过有时候,这样的炫光却也是挺漂亮的。

而对于另外一种最为常见的炫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减轻它对画面的影响。

其实炫光并不只是通过镜头才能观察到。

我们拿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它:

打开一本书,用左手举起来对着天空看,我们会发现书上的字变得没有平时看起来那么清楚,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上面。

这就是炫光在作怪。

然后再用右手掌尽量多的挡住天空,并向书本移动,最后让手掌挨着书的上沿。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那一层“薄雾”越来越淡,字也变得越来越清楚。

眼睛是这样,镜头也是这样。

而镜头上的遮光罩就起着刚才手掌的作用。

可是,遮光罩往往制作得不够长,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遮光罩的遮挡范围要照顾变焦镜头的较广一端;

二,做太长了无论是携带还是使用都不方便;

三,为了控制生产成本。

这个时候,单反相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可以用手、帽子、笔记本甚至反光板等一切既不透光又轻巧的物件去遮挡镜头前面很亮,但又不在画面之中的部分。

然后在取景框里仔细的观察效果,以便控制、调整遮挡的方向和角度。

直到我们认为所见的景物都处于最合适拍摄的清晰(通透)程度,再摁下快门。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之类的“慢摄影”中,这种方法是相当实用的。

第四,适当地改变摄距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使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段来拍摄照片,也就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变焦镜头各焦段的成像质量有差别。

一般来说(特别是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镜头),在使用较短焦距拍摄时,成像较好。

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反差大、色彩饱和。

而在使用普通廉价镜头的长焦端时,常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分辨率低、反差不足、色彩平淡,也就是影友们常常说到的“肉”。

所以说,我们宁愿多用“脚动变焦”,尽可能地使用镜头的最佳焦段以获得更优质的影像,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现在镜头上越来越夸张的“大变焦”。

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

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

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

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

反之,景深越大。

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

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我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