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494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文档格式.docx

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

英国政府规定,凡未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

欧共体1982年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对安全评价提出了要求。

20xx年欧盟未来化学品白皮书中,明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及风险评价,作为政府的强制性的指令。

1.1.2我国安全评价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

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xx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

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

1996年10月原劳动部颁发了第3号令,规定六类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20xx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20xx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在规定了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理和监督办法等的同时,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的要求。

1.2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

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1.2.1基本概念

1)安全和危险

危险,常指危害或危害因素。

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2)事故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风险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R),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4)系统和系统安全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

5)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安全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

1.2.2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

1.3.1安全评价的目的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1.3.2安全评价的意义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和伤害。

1)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1.4安全评价依据

1.4.1法律、法规

1)安全法规的规范性文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宪法。

宪法的许多条文直接涉及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问题,这些规定即是安全法规制定的最高法律依据,又是安全法律、法规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

是由国家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

(3)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女职工保护规定》等

(4)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安全规章,是安全法规各种形式中数量最多的。

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安全评价通则》及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原)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等。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地方法规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其首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项文件。

(6)国际法律文件。

主要是我国政府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公约(目前共22个)。

2)安全评价目前所依据的主要法规

这些主要法律、法规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本法设立了劳动安全专章,对以下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原则;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本法涉及安全评价的规定有: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贮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违规的处罚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本法对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安全的行政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做了明确规定。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安监管技装字[20xx]45号)《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

本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通则》。

本通则规定了系统、工程的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评价工作程序、评价报告书的内容及要求、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评价报告书的格式等,是具体进行评价工作的操作依据。

1.4.2标准

1)标准分类

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可按来源、法律效力、对象特征等分类。

(1)按标准来源可分为四类:

一是由国家主管标准化工作的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例如《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等;

二是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业标准,例如原冶金部的《冶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设计卫生设计规定》等;

三是地方政府制发布的地方标准,例如《不同行业同类工种职工人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91]鲁劳安字第582号);

四是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

(2)按标准法律效率可分为二类:

一是强制性标准,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xx)等;

二是推荐性标准,例如《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T3145-91)等。

(3)按标准对象特征可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中技术标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

2)安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安全评价依据的标准众多,不同行业会涉及不同的标准,应该注意的是,标准有可能更新,应注意使用最新版本的标准。

1.4.3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判别指标(下简称指标)或判别准则的目标值,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

常用的指标有安全系数、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等。

例如,人们熟悉的安全指标有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

可接受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的最佳可接受风险程度。

1.5安全评价内容和分类

1.5.1安全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

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图1-1所示。

图1-1 

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

1.5.2安全评价的种类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

(实际它是三大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概括来说,即是:

(1)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2)预评价的核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针对特定的系统范围,对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危险、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3)用有关标准(安全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

(4)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这是预评价的最终目的。

最后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将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最终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

(具体的说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提供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政府管理部门,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作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的(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这种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

(3)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

(4)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4)专项安全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是对专项安全问题进行的专题安全分析评价,如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非煤矿山专项评价等。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53各类安全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见图1-2

从系统典型的故障率、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1)系统的故障率函数λ(t)曲线区分出三个故障阶段:

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和耗损故障阶段。

(2)系统的可靠度函数置R(t)曲线随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经整改或维修可必回升。

(3]系统的故障密度函数,f(t)曲线投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故障率函数λ(t)曲线反映了系统的故障强度,而故障密度函数,f(t)曲线反映了系统故障概率密度。

(4)故障率函数λ(t)、可靠度函数置R(t)、故障密度函数,λ(t)的关系:

R(t)=e一λ(t)t

R(t)+f(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