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析作文讲析《大金蛙》Word文件下载.docx
《作文讲析作文讲析《大金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讲析作文讲析《大金蛙》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从小一直上的是提前读写的试验班,习惯在博客上打文章,打字速度很快。
看了老师博客上关于口说作文的文章,感觉口说的重要性。
于是就和儿子练了几次,每次都弄得不愉快。
后来想还是让孩子在电脑上打吧,打完再修改,不知行吗?
孩子和我都很期待!
再看原文:
《大金蛙》(第二稿)
不久前,我们家刚刚迎来了两位贵客——大金蛙。
这两只金蛙一只大的,一只小的,活像两枚金元宝。
我也很喜欢金元宝,每天给他一小坨线虫,一个月给一大坨线虫,金元宝不久就被我养成了两个大肚汉。
金元宝总是想跳出来玩,每当我走近它时,它就在缸里跳来跳去,我用子轻轻一托,它就轻巧地蹦出了缸,快速朝前跳,享受着难得的自由时间。
金元宝很会讨好我,见我拿着美味的线虫来了,就赶紧表演起了杂技,它先向后退一退,然后似乎定一定神,突然猛烈伸张后退,蹦到了半空,足足跳了25厘米,然后在空中快速回旋,落入我的掌心。
我奖励它一坨线虫,它就把线虫放在地下,慢悠悠地享用着美味。
大元宝简直是跳高能手。
一天晚上我上床睡觉后突然听见“扑啦,扑啦……”的声音。
我很奇怪,起来一看,原来大金蛙从缸里跳了出来,在屋里到处转悠呢。
缸的助跑距离很短,我真不明白大元宝到底是怎么跳出来的,不过我还是很佩服它,以后估计得给他买个大鱼缸了。
还有一次,我被两只金元宝耍了。
一次我把他俩拿出来,大元宝一反常态,快速朝前跳,我怕他跳到沙发底下就赶紧去追,但是刚把大元宝弄回缸里,小元宝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真是中了调虎离山计。
我急得团团转,但还是没有找到小元宝。
晚上临近睡觉,我突然看见小元宝灰头土脸地从沙发底下跳了出来,那样子真像在外面闯荡事业一事无成的人,灰头土脸的回家找爹娘了。
金蛙们真有趣,它们的寿命很长,最多15年,我以后要好好对待这位高贵的客人。
【点评感言】
妈妈感言中讲:
儿子在小学低年级级时文章写得不错,后来感觉越来越差,我就一直发愁。
写作文一定要从结构上入手。
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作文标准是不一样的。
小学作文,一般来讲,要求语句通顺、字数达标,再有几句好词好句,就是好作文了;
到了初中、高中就不一样,要求的标准高了,作文描写的对象相对要复杂、饱满一些。
单凭好词好句这一种兵器,而不讲结构、思路、逻辑的功夫,即便你坐拥华丽的辞藻,却辞不达意,必然会漏洞百出。
什么叫功夫作文?
功夫作文就是讲究结构、逻辑思维、章法的作文。
所以,真想把作文写好,一定要从结构入手。
从孩子小时抓起,抓得越早,孩子以后的作文之路就会越走越轻松。
或许因为从结构上入手,没有好词好句,有可能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但要有长远的眼光,真正从根本入手、从结构入手。
先把事情表达清楚,再表达生动,最后达到表达有趣。
这是个次递。
【抄词抄句两大害】从好词好句入手,不但不会让作文水平提高,还会产生两大危害:
一,孩子不堪重负,还过早戴上眼镜;
二,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更加惧怕作文。
【关于口说、腹稿与草稿】这位妈妈对孩子是口说还是手打在电脑上的写作方式还有些困惑。
写作文通过口说、腹稿、草稿,最后写在纸上,这是个次递。
在孩子还小、开始学作文的时候,提倡让孩子先口说。
文通则理通,只要把事情经过说顺了,落在纸上的文字才会通顺。
如果一开始就打腹稿,马上就写出来,如果有大的硬伤的话,改起来就麻烦了。
而口说作文的效率就高多了。
不过,如果孩子有了打腹稿的能力,那也没有必要非去纠结口说的问题。
总的说来,口说、腹稿、草稿、写在纸上是合为一体的。
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切以效果好、孩子开心为原则。
闹得不愉快,那就适得其反。
妈妈感言中还有一句:
后来想了想,还是在电脑上打字吧,打完再修改,不知这样行不行。
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方法是可以的。
孙悟空是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小朋友也跑不出三里地,妈妈们可以适当地做技术性的让步。
不要搞得像原告和被告那样,针锋相对地非要争个你错我对。
作文不是一天能写成功的,罗马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孩子在学走路时,有时直着走,有时也会斜着走,当你看到孩子的走路姿势不对时,再去亲自去扶他一下,让他走正、走直。
不敢放手,放手怕孩子走错,那孩子是学不会走路的。
【分析原文】先看“头”——不久前,我们家刚刚迎来了两位贵客——大金蛙。
这个“头”能开门见山,写得不错。
【接着下面】这两只金蛙一只大的,一只小的,活像两枚金元宝。
这两只金蛙一只大的,一只小的——色法。
活像两枚金元宝——意法。
我也很喜欢金元宝,每天给他一小坨线虫,一个月给一大坨线虫,金元宝不久就被我养成了两个大肚汉——意法。
这一段中有句话是多余的——我也很喜欢金元宝。
按小作者的逻辑来讲,是因为“我”很喜欢金元宝,所以每天给它一小坨线虫,一个月给它一大坨线虫,所以被我养成了大肚汉。
这个逻辑性显得还不够。
另外,还有几处讲得不太明白,没有写实:
为什么叫它们金元宝?
金元宝刚来我家时长得怎么样?
两月后长成什么样了?
【提升一下】这两只金蛙一只大的,一只小的,通体是金黄色的,甚至晚上还能发出金澄澄的光,活像两枚金元宝。
金元宝刚到我家的时候,就像两个饿汉一样,瘦骨嶙峋、无精打采的。
后来,我每天三分钟看它们一下,五分钟喂它们一下,一个小时塞它们一嘴。
甚至到了晚上,还悄悄地给它们加点夜宵。
不到两个月,金元宝就被我养成了膀大腰圆、膘肥体壮的大肚汉。
这样写,不仅强调了——不是因为我喜欢它们才去喂它们;
而是因为一开始它们每天瘪着肚子,所以“我”才去喂它们。
还使用了“写黑以白”的技法,写肚大以肚小、写饱以饿、写胖以瘦。
前后对比,这样写是不是更丰富、更生动了?
【下一段原文】金元宝总是想跳出来玩,每当我走近它的时候,它就在缸里跳来跳去,我用子轻轻一托,它就轻巧地蹦出了缸,快速朝前跳,享受着难得的自由时间。
金元宝很会讨好我,见我拿着美味的线虫来了,就赶紧表演起了杂技,它先向后退一退,然后似乎定一定神,突然猛烈伸张后退,蹦到了半空,足足跳了25厘米,然后在空中快速回旋,落入我的掌心,我奖励它一坨线虫,它就把线虫放在地下,慢悠悠地享用着美味。
这里的“金元宝”就是用了借代。
借代比借钱容易多了,借了不用还,可以一路借下去,还能让作文更生动、有趣。
如果小作者借到半路又还回去了,把“大元宝”又变为“大金蛙”了,那就没意思了。
这一段总的来说写得很生动。
不过也有点小问题。
讲过,段落要有“帽衣鞋”。
这一段的“帽子”是:
每当我走近它的时候,它就在缸里跳来跳去。
下一段的“帽子”是:
看两顶帽子都是“跳”,跳得有些重复。
所以,在这里加个“帽子”,把要表达的核心体现出来:
金元宝总是那么不安分。
它们该走的不走,总是想要跳一跳。
特别是我走近它们时,它们就会兴奋地在缸里跳来蹦去,我用子轻轻一托,它们就一蹦三丈高,跳出了缸,享受起难得的自由时光。
见我拿着美味的线虫来了,就像讨好我一般地赶紧表演起了杂技,它先向后退上两步,然后屏住呼吸,突然猛地伸张后腿,跃到了半空,然后在空中快速回旋,落到我的掌心。
我奖赏后,它就慢悠悠地享用着美味。
这样调整一下顺序。
通过一个故事把大金蛙跳跃的细节写具体,就能很好地为本段的主题——“跳”服务了。
【接着下一段原文】大元宝简直是跳高能手。
缸的助跑距离很短,我真不明白大元宝到底是怎么跳出来的,不过我还是很佩服它,以后估计得给它买个大鱼缸了。
这段不要再写跳高能手了。
可以这么提升:
这两个元宝很淘气,很难做到坐如钟,卧如弓。
它们总是非常的顽皮,似乎有多动症一般。
我很奇怪,起来一看,原来大元宝从缸里跳了出来,在屋里到处转悠呢。
【下一段原文】还有一次我被两只金元宝耍了。
那天我把它俩拿出来,大元宝一反常态,快速朝前跳,我怕它跳到沙发底下就赶紧去追,但是刚把大元宝弄回缸里,小元宝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真是中了调虎离山计。
晚上临近睡觉,我突然看见小元宝灰头土脸的从沙发底下跳了出来,那样子真像在外面闯荡事业一事无成的人,灰头土脸的回家找爹娘了。
这一段小作者写得也很生动。
不过还可以再增加点趣味:
晚上临近睡觉,我突然看见小元宝灰头土脸的从沙发底下跳了出来。
我把它放进缸里面时,看见大金蛙已进入了梦乡,看着那大肚子一呼一吸的样子,嘴角咧着嘴笑了,似乎在嘲笑小金蛙:
小子耶,你翅膀还没硬,胳膊腿还没粗呢,就想混江湖了?
原文中的“灰头土脸”可以改为“蔫头耷脑”
【结尾原文】金蛙们真有趣,它们的寿命很长,最多15年,我以后要好好对待这两位高贵的客人。
结尾没问题。
能做到抬头收腹、首尾呼应。
我们再来看一下点评全文。
不久前,我们家刚刚迎来了两位贵客——大金蛙,我很喜欢它们。
这两只金蛙一只大的,一只小的,通体金黄,在晚上可以发出金灿灿的光,活像两枚金元宝。
金元宝刚到我家时瘦骨嶙峋,有气无力,像两只饿汉似的。
我时不时给他们塞上一口,不一会儿就喂上一嘴,晚上还给他们加夜宵。
不到两个月,它们就被我养成膀大腰圆,膘肥体壮的大肚汉了,圆鼓鼓的大肚子真像弥勒佛。
金元宝不太安分守己,总是跳来跳去。
特别是我走近它们时,它们就在缸里使劲蹦,我用子轻轻一托,它们就一蹦三丈高,蹦出了缸,快速朝前跳,享受着难得的自由时光。
金元宝见我拿着美味的线虫来了,就像讨好我似的,赶紧表演起了杂技,它先向后退一退,然后定一定神,突然猛地伸张后腿,跃到了半空,然后在空中快速回旋,落入我的掌心,我奖励它一坨线虫,它就把线虫放在地下,慢悠悠地享用着美味。
这两只金元宝有时很友好。
大元宝睡觉,小元宝也就跟着睡了,大元宝在缸里爬来爬去,小元宝也学着爬,其乐融融的;
有时它们又会打斗,大元宝膀大腰圆,打得小元宝抱头鼠窜,有时小元宝也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你一拳,我一脚地和大元宝对打起来。
大元宝最淘气。
一天晚上,我上床睡觉后,突然听见“扑啦,扑啦……”的声响。
我很奇怪,起来一看,原来大元宝吃饱了,喝足了。
独自跳出鱼缸,鼓着大肚子,在屋里面散步呢。
还有一次,我被两只金元宝耍了。
这天我把它俩拿出来,大元宝一反常态,快速朝前跳,我就赶紧去追,刚把大元宝弄回缸里,小元宝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让我中了调虎离山计!
晚上临近睡觉时,我突然看见小元宝灰头土脸地从沙发底下跳了出来,那样子真像在外面闯荡事业一事无成的人,蔫头耷脑、垂头丧气地回家找爹娘了。
当我把小元宝放回鱼缸时,看见大元宝已经睡觉了,大肚子一呼一吸,嘴角露着窃笑,似乎在嘲笑小元宝:
“小子,翅膀还没长硬,就想闯江湖啊?
”
金娃们活泼又可爱,可爱又调皮,我以后要好好对待这两位高贵的客人。
好,这篇作文咱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前,和亲们一起分享一篇二期语班家长感言。
二期语感班四川卢薪如妈妈感言:
等待着、盼望着,第二期语感班终于在一曲“忐忑”中开课了。
随着非常老汉的新意讲解,“忐忑”不再是含混不清让人抗拒的调调,而是让孩子们兴奋、欢快的韵律!
一席入班誓词,瞬间又将孩子们从亢奋中拉了回来,变得严肃而又认真。
紧接着,非常老汉解读如何读书,以《说唱脸谱》开启了语感之旅。
随后,《虞美人》、《水调歌头》、《钗头凤》的不同演绎版本,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已将自己融入到文字之中。
薪如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诵读起来,整个房间变成了她的舞台。
她时而在床上蹦跶着,边吟边舞;
时而在地板上跳跃着,边吟边笑……情绪高昂、声音洪亮,让我的耳鼓膜阵阵发颤、嗡嗡作响。
两个小时很快就在这阵阵吟诗声中结束了,似乎吟诗的激情未尽,薪如一遍一遍地吟诵着,完全沉浸在诗的韵味里、沉浸在读的快乐里。
好不容易把薪如赶上了床,我的耳根终于清静了,可是课堂上的一声声、一幕幕不停地闪过脑海,让我一遍遍地感慨着与非常老汉的缘分,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作文多大点事儿》,然后加入了功夫作文经典国学79群,还认识了非常老师和众多的志愿者妈妈们。
刚开始的学习中,我偶尔学习文字课、听听语音课,空闲了就逛逛博客、看看论坛,心里还是有点半信半疑地想着:
这非常老师讲的技法真管用?
学习还没有完全找准方向的时候,语感寒假集训班准备开抢了!
我抱着试试的态度,不过还是呼朋唤友地把手机、电脑全用上,抢拍的结果让我非常惊讶!
一个没抢到!
那秒杀的速度让我一整天的心情都糟透了!
心理纳闷地想着:
这老头子的课还这么抢手!
?
于是,我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习、研究研究。
嘿!
想不到这老头子还真有几把刷子!
除了讲讲“头身脚、帽衣鞋”、“作文四六八法”等作文技法,分析古文经典、名家名作更是一套一套的,他还谈古论今、谈天说地,教我们如何为人、为子、为母,时不时还冒出顺溜的英语,简直绝啦!
随着学习的深入、深入地学习,感觉他就像一座开采不完的宝藏,吸人眼球、夺人心魄,佩服之情与日俱增。
每每和薪如说起非常老师时,薪如都会觉得非常老师是神话级别的人物!
而且,在慢慢地熏习中,薪如也渐渐有了收获:
作文结构更清晰了、语言更生动了、字数更不用愁了……
终于,在默默地学习中等来了第二期语感集训班,我这次更是早早地呼朋唤友,做足了准备,大有东风吹、战鼓擂,秒抢之战谁怕谁的架势!
最后,一众朋友“浴血奋战”,惊险地抢到了学习机会,我和薪如可是兴奋了好一阵子!
想着睡着、睡着想着,不知是想累了,还是被幸运的滋味迷醉了,这一觉睡得特别的香!
特别的甜!
“妈妈!
昨晚非常老师的课太让我兴奋、太让我激动了!
”薪如醒来就在我耳边欢快地说开了:
“什么时候再上课呀?
”听着她急切的话语、看着她期盼的眼神,我对非常老汉儿的敬佩之心又更上了一层!
非常老汉儿,是您让我听到了幸福的声音,是您让我看到了幸福的花开!
谢谢您!
我们一定会笃初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