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434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故选A。

6、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性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D

【解析】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

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题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记录进行研究,所以属于观察法。

此项选D。

A个案法是研究这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B实验法是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

C调查法是

7、对语法法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A、情境记忆

B、语义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解析】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興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语义记忆受规则、知识、

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外界干扰。

因此,语法法规、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

选B。

8、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

学。

9、“蓬生麻中,不扶则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反映了()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10、学校应当对学生伤害事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地震、雷击、台风、灌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B、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侵害造成的

C、未对学生进行相对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就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

D、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

任: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

取必要

11、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需要坚实的基础,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刚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物质条件。

12、某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后,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一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多次去过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路线图,表明儿童能够借助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思维,即处于认知

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A、十二小时

B、二十四小时

C、三十六小时

D、四十八小时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

告。

14、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践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也可

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学校情景,因此是隐性课程。

15、小明暑假里在学校打篮球的时候由于跟对方争执打架,被对方打伤造成小腿骨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

的是()。

A、学校应付直接责任

B、学校承担部分责任

C、学校不负责任

D、小明自己承担责任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

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16、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

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

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

法。

题了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7、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

A、权威型、放任型、自由型

B、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

C、权威型、朋友型、放任型

D、管理型、放任型、民主型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制是()。

A、《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B、《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C、《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癸丑学制》

D、《学校系统法案》,史称《壬戌学制》

【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制是“壬寅学制”;

第一部实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制是()。

20、某小学生在课堂上吵闹不休,班主任一怒之下用胶带贴住该生嘴巴。

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班主任有维护班级秩序的职责

B、正确,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违反了不得体罚学生的规定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言论自由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该教师的做法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

康,违反了不能体罚学生的规定。

21、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

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22、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也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

式称为()。

A、态度

B、技能

C、元认知

D、内驱力

【解析】题干中的活动方式和动作经验都是来描述技能的,指向的正是技能的定义。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

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

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23、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复式教学

【解析】个别教学是现代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

故选

B。

2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物质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

基本的是认知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

择。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即是第三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故选D。

25、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主观判断,被称为教师的

()。

A、教学效能感

B、自我评估

C、教学心理忧虑

D、信心判断

【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

2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是从学生自身特点看,表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是丝原本是白色的,把它放到青色的染缸中,白丝就变成了青

色;

把它放到黄色的染缸中,就有变成了黄丝。

它表明了学生具有可塑性。

27、()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

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关心集体

【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

护学生权益。

28、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B、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做好教学工作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特征强加在他人身上,以己度人。

其中涉及的主要心理

概念是()。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定势

D、投射

【解析】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属于投射。

30、为了(),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规定: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

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31、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朋友角色

D、示范者角色

【解析】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是说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

处事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32、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8年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的出版

B、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C、1899年詹姆斯的《和教师的谈话》出版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

【解析】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

学科。

33、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的是()。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解析】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指: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34、()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

一是基本策略和技能,二是支持策略和技能。

A、丹瑟洛

B、尼斯贝特

C、麦克奇

D、斯腾伯格

【解析】丹瑟洛(1985)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

一是基本策略和技能,主要用于直接操作学习材料,如理

解、保持、提取、应用等策略;

二是支持策略和技能,主要用于维持适当的学习心态,如时间计划、心境维

持、注意力分配等。

35、()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提升道德品质

D、提升智力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36、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解析】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37、《论语》中记载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性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解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是循循善诱原则,即疏导性原则。

导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8、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B、培养技能

C、培养人

D、育德

【解析】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学生德智

体全面发展。

39、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的作用,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这说

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教育功能

B、社会功能

C、调节功能

D、认识功能

【解析】通过关键词进行判断:

“纠正行为”、“指导活动”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调节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调

节功能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

40、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

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

【解析】由于教学技能关系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技巧与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构成了教师教学技能的

核心。

4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

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

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42、体罚、侮辱学生属于侵权行为中的()。

A、违反宪法行为

B、作为侵权行为

C、不作为侵权行为

D、轻度违法行为

【解析】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44、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的影响。

A、社会生活和群体

B、教育对象

C、教育法规

D、教育原则

【解析】职业良心是主体对职业生活中道德义务、责任等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

教师在教育劳动中也会有对

教育道德义务和责任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

教师的职业良心,在整体意义上是社会生活、教育工作中道德关

系的反映。

它的形成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45、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

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46、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解析】《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7、—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和改变的。

4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主要是()。

A、随机应变提出的问题

B、为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提出的问题

C、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提出的问题

D、备课时设计的问题

【解析】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备课时设计的问题一般

都是教师深思熟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主要是备课时设计的问题。

49、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

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象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

5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

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

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

而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以及一次测

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51、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

情况。

这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的()。

A、方向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

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

52、班主任的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50%

B、80%

C、100%

D、150%

【解析】根据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四条规定: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

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53、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解析】根据迁移的内容,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又叫“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

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习得的一般原理迁移到具体学习

情境。

54、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是()。

A、多质性

B、具体性

C、潜在性

D、开放性

【解析】潜在性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开发是前提,利用是目的,两者之间相互包含。

55、喜欢数学且对理论、抽象东西感兴趣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是()。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

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

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56、范例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赞可夫和布鲁纳

D、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解析】范例教学是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选择未

来的生活。

其代表人物是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57、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的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哪一个概念

反应的内容()。

C、区分度

D、难度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这里老师担心第二次测试成绩不一

致,实际上担心的是信度。

58、课程的总体规划是()。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计划的含义。

课程计划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59、小海家长给刘老师送贵礼,托其给小海换座位,刘老师收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