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今四川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度都江堰,B正确。
灵渠是秦朝苟婷湘水和离水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整过在关中黄河流域修建的,白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三者均与李冰无关,排除A、C、D。
3.(2017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
4(2020年1月浙江选考,,节选)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
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
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
下加微(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
”“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项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
”
——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答案】
(2)主要方式:
地租。
经济现象: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地权和劳动者分离;
赋税沉重。
【解析】
(2)“主要方式”,依据材料二信息“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经济现象”,依据材料二信息“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由材料信息“下加微(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赋税沉重;
由材料信息“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考点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
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
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禅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③,故C正确;
①是北京地区,②是苏州、上海地区,④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
2(2021年1月浙江选考)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
“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
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B.察举制
C.铜镜制造于西汉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郡举孝廉州博士”可提取当时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察举制,AB不符合题意;
材料“孝言之始孝为右”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宣传,D不符合题意;
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铜镜的制造准确时间,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年1月浙江选考)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
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这是鼓风冶铁的装置——水排。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鼓风冶铁始于东汉,故C正确;
战国和西汉时期使用皮囊鼓风冶铁,故AB错误;
该图出自元代王祯的《农书》,故D不符合题意。
4.(2019年4月浙江选考)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选项符合题意。
粉彩瓷器是在清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黑瓷,但是在唐朝并不出名,B选项排除。
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C选项排除。
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18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
“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
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
”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可得出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宋朝对外贸易中,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故①④正确;
宋朝的市已经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②错误;
③项“彻底放弃了”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6.(2018年4月浙江选考)古诗有云: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
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
7.(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经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时候传到欧洲,故①正确;
中国的瓷器在唐宋时期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故④正确;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到欧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且不是通过丝绸之路,②错误;
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日本与材料“东西方交流”不符,③错误。
故选B。
考点0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021年6月浙江选考)宋代曾规定:
“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
如违,当重置之法。
”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禁止官员“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这说明宋代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故D正确;
秦代就已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不能说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故B错误;
材料和“市的设立废止”没有关联,故C错误。
2(2021年1月浙江选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详解】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
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
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
故选A。
3.(2021年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
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
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详解】材料中的“活性因子”指的是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因此可得出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①③项正确;
君主专制不属于“活性因子”。
而明清时期并没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且勃兴的说法更不符合史实。
故②④错误,排除BCD。
4.(2020年浙江7月选考,6,2分)南宋有学者记述:
“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详解】题干描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根据“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
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④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5.(2020年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
“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指的是“市"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市"
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故B正确;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属于“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
两宋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
原有“市”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故D错误。
6.(2019年4月浙江选考)“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解析】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草市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
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8.(2017年4月浙江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
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泉州客商李充携带一系列商品出海,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
当时李充的商船虽是自己所有,但他的商船是否经过政府监督(实际上应该是受到政府监督)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A项;
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贸易是否是官民贸易,故排除B项;
仅从这一个别案例不能推知“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C项错在以偏概全。
考点0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2017年4月浙江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解析】本题考查封建时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
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C项;
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D项。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节选)
【加试题】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
材料一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
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
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
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
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
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沈垚《落帆楼文集》
(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1)地位:
列入市籍,且不得为官;
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经济地位优越,但在社会、政治、法律上遭受歧视。
观点:
以“豪杰”称誉商人;
肯定商人社会贡献。
(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结合所学,从汉、唐代加强对商业管理、对市的管理的角度回答汉、唐在抑制商业发展上的史实即可。
如汉代规定商不得“衣丝乘车”,入市籍不得为官等。
根据材料“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概括得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