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育机构小升初语文之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
《知名教育机构小升初语文之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名教育机构小升初语文之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吹到过。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
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
眼界宽阔。
7.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1、夜光杯:
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1、但使:
只要。
2、龙城: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
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
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一、课文回顾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同步典例分析
例1、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sì
shì
)诣(zhǐyì
)其父为(wé
iwè
i)设果应(yīng yì
ng)声
例2、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________乃:
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
________曰: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________闻:
例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
(1)对话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
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
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而且蕴含丰富。
为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因此,小学高年级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入门学习,应引起重视。
小学学习文言文,《教学大纲》要求做到:
1、多读以培养语感;
2、字、词理解侧重于实词用法;
3、粗通文意,领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
4、诵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进行背诵。
其他课内资料链接
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编入了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它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文言短文,还有《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
四、学法初步提炼
1、学习文言文,我掌握了哪些基本的方法?
2、我还有哪些困惑?
一、专题精讲
例题1:
(2010大联盟)《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
由这个学弈人的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2分)
思路点拨:
该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要求解释字或词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形成自己的感悟,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或思想感情。
解答这一类题,课本文言文必须熟读、背诵,理解字词意思,并能正确翻译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拉、引三心二意
例题2:
(2012大联盟)从古诗文中古人对待朋友离去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人生观: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感觉到伯牙的消极人生观;
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朋友的两句诗(,)我们却能感觉王勃的乐观态度。
该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背诵、默写,并要求学生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古诗词进行延伸拓展。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例题3:
(2013大联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子期与伯牙的心灵相通;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一人”读书的心不在焉。
该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背诵、难度较小。
解答这类试题,平时要加强文言文的理解及背诵,并注意字形的记忆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学法再提炼
(一)、专题概述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浓缩着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在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中,汉语的特点体现得最明显。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大联盟文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课内所学的文言文。
初识文言文方法指津:
1、学习文言文要加强诵读
粗读时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惟弈秋之为听;
”,原句省略了“的教导”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只听弈秋的教导”。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子中“也”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
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句子中“弈秋”是人名,翻译时要保留,不译。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句子中“自信”,翻译是要变换句式,译为“相信自己(的脚)”。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孰为汝多知乎。
”句中“汝”应翻译为“你”。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注释研读法,指的是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
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
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
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3)重视诵读。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伯牙绝弦》中这个故事中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两句可以看出。
抓住这两个重点句子,就能较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常见题型
①文言文句子的理解、默写;
(高频考点)
②解释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③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句子的翻译;
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答题思路
1.课本文言文必须熟读、背诵,五六年级四篇文言文都要进行默写,记忆字形,避免出现错别字;
2、课本文言文下面的注释要理解,并记忆,包括交代文章出处,一些实词或虚词的用法;
3、理解字词意思,并能正确翻译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补充短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句子。
2、解释加粗的字。
(3分)
善鼓琴:
善哉: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峨峨兮若泰山:
乃破琴绝弦: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成语_______________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知音,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知音比作____________的人。
(二)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通国:
善:
诲:
援:
俱:
然:
2、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分别用成语填空)
(三)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
分)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①盘盂(
)
②孰为汝多知(
)(
)
3、解释加粗的字。
故:
去:
日中:
沧沧:
及:
探汤: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
③孰为汝多知乎?
5、内容理解:
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
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用自己的理解的语言回答)
观点一:
依据是:
观点二:
6、问题探究: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我的探究:
7、情感态度:
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答:
检测题2:
文言文综合练习
1、(2009大联盟)《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自信”是的意思。
2、(2013大联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一人”读书心不在焉。
3、《学弈》中,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个
,一个
。
(用原文回答)
4、《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近,而中午时离人远,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期死”,伯牙认为“”,于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
6、“伯牙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子期的知己情怀。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称为“知己”。
我还能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一、能力检测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④。
秦青弗止⑤,饯行于郊衢⑥,抚节⑦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⑧行云。
薛谭乃谢⑨求反⑩,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①讴:
唱歌;
②于:
向;
③穷:
尽,完;
④遂辞归:
于是就告辞回家;
⑤弗止:
没有劝阻;
⑥饯行于郊衢:
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⑦抚节:
打着拍节:
⑧遏:
阻止;
⑨谢:
道歉;
⑩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1.解释加粗的字。
(1)遂辞归
(2)秦青弗止
2.翻译: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3.这个故事告诉一个什么道理?
二、能力点评
三、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提高方法
1、诵读感知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而且篇幅短小,占时不多,特别适合朗读。
反复诵读,读出文章的停顿(句逗)、语调、语气。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又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加强了学生对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进而促进了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2、情境(情理)推导法指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注释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从合理性的角度去对文中的字词进行理解,并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情景进行深入思考,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反刍式”练习法用在文言文的教学上,指的是通过适量的文言字词、阅读训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在练习中“反刍”、体味,掌握规律,掌握方法。
要点是:
(1)字义、词义的基础练习(立足于本课);
(2)对比联系练习(立足于课本内容的横向及纵向联系练习);
(3)知识点的能力迁移练习(结合课外文段)。
竭泽而渔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
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注释】①竭:
使…干涸。
②渔:
捕鱼。
③明年:
第二年。
④焚:
烧毁。
⑤薮(sǒu):
指野草。
⑥田:
通“畋”,打猎
1.解释:
①竭:
②渔:
④焚: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选做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
i);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每空2分,共4分)
⑴夸父逐日()⑵夸父与日逐走()
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每空1分,共2分)
⑴()饮于河、渭。
⑵()渴,欲得饮。
3.翻译下面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
1、揠:
拔。
2、悯:
担心、担忧。
3、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
4、病:
疲倦。
5、予:
我。
6、趋快步走。
7、槁:
干枯、枯萎。
1、解释句子“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的意思。
2、解释句子“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的意思。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本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1、鬻:
卖。
2、盾:
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刀剑用。
3、矛:
古代一种兵器,长柄一端装有枪头。
4、誉:
夸耀。
5、吾:
我、我的。
6、陷:
穿透。
7、或:
有人、有的人。
8、以:
用。
9、何如:
怎么样?
1、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本文。
2、卖矛和盾的人前后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前:
后:
3、这个楚人可笑在哪里?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导读:
古人说"
兄弟如手足"
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
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1,"
萁在釜下然"
的"
釜"
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2,《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
1、曝:
晒。
2、喙:
嘴。
3、相舍:
互相放弃。
4、禽:
通假字,通“擒”,捕捉。
1、翻译: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本文。
四、学法升华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1、我知道文言文的考查题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本中四篇文言文,我都能熟练背诵、默写,理解注释及翻译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总结出的答题方法有哪些?
1、翻译文言句子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的方法。
2、疏通文意,可以结合__________研读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精读课文,通过抓住文章中的_______句或_______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一、文言文综合练习。
1、《学弈》选自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文中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近远,而中午时离人近,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终身不复鼓伯牙所念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
思援弓缴而射之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二、课外文言文训练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