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55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级讲解内容Word文件下载.docx

就大的方面而言:

一是唤起生涯规划意识;

二是提升生涯觉察能力;

三是审视自身发展状况。

这也是我们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的主要意图。

 

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本讲从职业的产生、演变及发展入手分析职业的含义与特征、职业的分层与分类;

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目的与意义并阐述如何进行成功性评价;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相关理论;

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阐明提升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并就人才测评进行了全面讲述。

第一节职业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1.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特点。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职业的数量、种类、结构、要求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2.职业、工种和岗位的区别

一般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

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情况为依据,从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

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而形成岗位规范,这是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3.职业的五大要素

(1)职业名称:

职业的符号特征,它一般是由社会通用称谓来命名。

(2)职业主体:

从事一定社会分工活动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承担该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

(3)职业客体:

职业活动的工作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等。

(4)职业报酬:

通过职业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报酬。

(5)职业技术:

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运用的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的总和。

职业要素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联结点,社会整体依靠每一个个体通过职业活动来推动和实现发展目标,个体则通过职业活动对整体做出贡献,并索取一定的回报以维持生活。

整个社会因众多的职业分工和从业者的工作而构成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结构。

4.职业的意义

职业对于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人谋生的需要,同时也是贡献社会、实现自我的途径。

(1)职业首先是谋生的手段。

“民以食为天”,个人通过就业实现生存的需要,获得个人最基本的安全感。

在谋生的过程中,个人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创造着无尽的财富,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保障。

(2)职业使人获得了社会地位。

职业依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和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即不同的社会层次。

它区分人们在社会劳动分工中的具体劳动方式及承担的具体工作类型。

一方面,由于各种职业主体的劳动方式、经济收入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层次;

另一方面,又于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稳定的等级、地位与身份。

(3)职业为个人发展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

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离不开职业活动。

职业包括了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及其奋斗目标,个人只有以工作岗位为起点,才能实现与社会整体的融合。

一个人将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出色地运用于职业活动时,就会创造出一定的效益来回报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职业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社会、集体与单位的归属感,并提供了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场所;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个人对归属、爱、尊敬与被尊敬的需要。

5.职业的特性

职业特性反映了职业主体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与其他形式的劳动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1)社会性。

职业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体现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职业的社会特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的职业人应当了解自己承担的职业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

(2)经济性。

职业活动是以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

劳动者在承担职业岗位职责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索取报酬,获得收入。

一方面这是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和代价;

另一方面劳动者以此维持家庭生活,这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3)技术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的技术特性标示了职业的专业色彩。

尽管每一种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要求程度不同,有的甚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它们都是职业得以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自职业诞生之初,社会上就不存在没有技术的职业。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能胜任和承担岗位工作的人,除了达到该岗位职业道德、责任义务、服务要求以外,至少要达到持证上岗的技术水准。

(4)稳定性。

任何一个职业都要经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从发展到完善再到消亡的变化过程。

一般来说,构成职业生存的社会条件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原有职业活动产生变化。

(5)群体性。

职业的存在常常和一定的从业人数密切相关。

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

群体性并不仅仅表现为一定的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同工序、工艺流程表现出的协作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从业者由于处于同一企业、同一车间或同一部门,因此,他们总会形成语言、习惯、利益、目的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使群体成员不断产生群体认同感。

个人对相关职业特征的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其更有效地实现就业和进一步的职业生涯发展。

(6)规范性。

这有两个含义:

一是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

二是从业者本身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某些职业的从业者应持证上岗,某些职业的从业者在操作过程中须遵守特定的法律法规等。

6.职业的分类

(1)职业分类的概念:

指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2)职业分类的意义:

一是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

二是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影响并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

(3)职业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依据是工作性质的同一性。

方法是工作分析法。

根据国际职业分类的通行做法,职业分类一般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四个层次。

7.我国现行职业分类

我国职业分类的总体结构分为:

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职业)四个层次,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

细类作为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

大类的划分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主要依据;

中类的划分是以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加工和运用的技术以及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同一性为主要依据;

小类的划分是以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条件、技术性质的同一性为主要依据;

细类的划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中国第一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1995年初启动编制,历时4年,1999年初审定,1999年5月正式颁布)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

8个大类是:

第一大类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和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和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为“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和45个细类;

第四大类为“商业及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和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和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为“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

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和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为“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和1个细类;

第八类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和1个细类。

8.产业和行业

(1)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类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的划分标准,我国产业分为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业。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广义的服务业。

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产业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但它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和集合。

200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

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共有20个行业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20个行业门类如下: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环境管理业;

1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7.教育;

1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职业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1)职业变化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是社会及管理的变革。

二是技术变革。

三是经济发展。

四是产业及行业的演变。

(2)我国职业变化与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是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变。

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三是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和智能型转化。

四是由继承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

五是服务性职业向知识技能化发展。

(3)热门职业的最新走势。

1.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网络集成等高层次计算机科技类职业。

2.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电子工程类职业。

3.农科类职业。

4.金融、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产业。

5.政法类职业。

6.师范、医科类职业。

7.环境类职业。

8.院外医疗业。

9.美容职业。

10.国际商务策划师。

另个还有一种说法:

1.媒体专家。

2.房地产、小轿车、保险业推销员。

3.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物业管理人员。

4.职业企业家和外方代理人。

5.科技工作者和心理医生。

6.环保和能源专家。

7.金融工程师。

8.网上主持人。

9.网络警察。

10.时尚观察员。

每年职业淘汰20多个。

10.职业描述的内容

(2)职业定义:

对使用工具、从事的工作活动的说明。

(3)受教育程度:

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

(4)职业资格等级:

反映职业胜任程度,一般分五个等级。

(5)职业能力特征:

从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要素。

(6)职业人格特征:

从业者需要具备的人格要素。

(7)技术技能:

从业者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基本要求,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

(8)职业环境:

工作场所的条件。

(9)职业报酬:

指工资。

附:

(1)我国职业分类内容举例。

按照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裁剪工”职业在职业分类中的层次排列的地位为:

6大类: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11中类:

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6-11-01小类:

裁剪缝纫人员。

6-11-01-01细类(工种):

裁剪工。

“裁剪工”职业的定义与说明为:

使用裁剪设备或工具,将以纺织、皮革等为材料的里、面、衬等主、辅料开剪成胚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备料;

(2)使用专用工具进行主、辅划样;

(3)操作裁剪设备或工具将主、辅料裁剪成胚料;

(4)将胚料打号、扎包、填写生产记录;

(5)清洁设备及工作地。

下列工种归入本职业:

航空救生设备裁剪工(10-009);

服装裁剪工(17-381)。

(2)常见职业的工作内容与素质要求。

建筑师:

建筑师是设计房屋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制定规划和技术规程,全面负责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其工作内容是:

根据用户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建筑物的尺寸、类型和风格,提供有关费用、材料、设计、施工时间及其他有关事项的信息;

参照地方和建筑风格,协调房屋的结构与装潢,设计建筑物布局、内墙及设备安装位置,绘制图纸或制作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向用户提供修建项目的有关文件;

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根据力学、美学原理及用户意见作必要的修改;

编制建筑施工人员所需的详细计划和说明书,同施工单位签署施工技术规程等合同;

全面检查监督施工情况,保证房屋建筑按规格建成。

当建筑师的素质条件是:

掌握有关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质、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有关建筑的地方性法规和建筑施工合同,了解建筑经济、建筑管理和环境保护学知识;

有丰富的想象力,具备较强的空间理解力和形状理解力;

有一定的美术技巧;

具有建筑专业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建筑施工实践。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概述及其成功性评价

1.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生涯:

指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发展道路和所扮演的角色的总和。

职业生涯:

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包括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职业生涯规划:

指个人对自身情况、机遇和制约因素等进行主客观分析、总结和测定,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对每一个步骤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确定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

短期规划(3年以内)、中期规划(3-5年)、长期规划(5-10年)、人生规划(40年左右)。

2.职业生涯的特性

(1)独特性。

即差异性。

职业生涯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积极寻找适合自身优势与潜能的机会,这是基础也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2)发展性。

职业生涯是一个发展和演进的动态过程,同时其整体上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在人们看来,个人职业素质与成果、个人在职场的地位和社会地们的提高是发展性的具体体现。

(3)阶段性。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不同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时期。

人在不同的生涯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之间也具有递进性。

(4)终生性。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正反映了他们人生晚期在职业生涯与成就方面的英雄气概和远大志向的思想境界。

(5)互动性。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与他人、社会和环境密不可分,其彼此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要增强与他人的配合协作、融入社会实际、适应环境变化。

3.职业生涯规划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1)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并坚定发展目标。

《大学》开篇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才能够镇静不焦躁,镇静才能心绪泰然,心绪泰然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可见目标确立的重要性。

(2)充分了解社会,认识并提高自我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要想胜出或脱颖而出并立于不几败之地,职业生涯规划是强大的武器。

规划过程中要不断获得充分的外部职业动态信息,才能做好入职准备,从而根据需要并结合发展,有的放失、合理规划。

(3)激发个人潜能,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

没有提前确立职业目标的人,易于怠惰,难于集中精力,很难发挥全部才智。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为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尽可能发挥个人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充分挖掘,并通过锻炼形成核心竞争力。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

(1)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必要。

“走到哪说哪”、“到时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等思想的影响,另外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就没有跟上大学发展的要求。

(2)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价、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路线选择、行动计划和评估反馈等一系列步骤,职业选择只是其中一步。

(3)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急功近利。

事实证明,只懂得“趋利避害”的职业生涯规划容易让人忽略内心真正的需要,结果会是动力难以为继,稍遇挫折便改弦更张。

(4)大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

主要是还没有参加工作,对职业没有认识,有时还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方面,还没有意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对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后的事。

大学阶段是职业价值观形成、职业素质与能力准备、职业习惯养成等“内职业生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从事工作是全面准备的过程,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基础。

(6)职业生涯是多变的规划无益。

在职业生涯探索、确立阶段,职业探索与职业目标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景,做出科学的就业选择。

5.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1)教育背景。

不同等级教育、不同学科门类、不同院校以及不同的教育思想,对受教育者来说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进而使其在对待自己、社会、职业以及生涯选择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观念。

(2)家庭影响。

“家长是孩子做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子承父业”等都说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家庭所产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职业取向等是影响其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

(3)个人需求与心理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七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说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阅历对一个的生涯选择和调整影响很大。

(4)机会。

机会是人生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是一种随机出现的、具有偶然性的事物。

其包括社会各种就业岗位出现的随机性,也包括能够提供个人发展、向上流动的职业情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5)社会环境。

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职业方面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及其时尚等大环境。

个人生活的学校、社区、单位、社会关系和交际圈等小环境。

6.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性评价

(1)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性评价有三个特点:

一是个体的差异性;

二是较强的相对性;

三是标准的不确定性。

内容涉及:

财富、时间、范围、健康、认可度、权势、社会地位、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

有可量化的指标,也有不要量化的指标。

(2)五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成功方向。

进取型:

直线型思维的人视成功为升入企业或职业较高阶层,使其达到集团或系统的最高地位。

安全型:

一些扎实的人需要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为圈内人。

自由型:

一些人他们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希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对自我最大的控制权而不是被控制。

攀登型:

一些人将成功定义为一种螺旋形的东西,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从而得到刺激、挑战、冒险和擦边的机会。

平衡型:

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取得有意义的平衡,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3)职业生涯成功评价体系。

职业生涯成功评价表

评价方式

评价者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本人

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施展;

对自己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中所做的贡献是否满意;

对自己的职称、职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变化是否满意;

对处理职业生涯发展与其他人活动关系的结果是否满意

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念及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

家庭评价

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

是否能够理解和肯定;

是否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

根据家庭文化

企业评价

上级

平级

下级

是否有下级、平级同事的赞赏;

是否有上级的肯定和表彰;

是否有职称、职务的晋升或相同职责权利范围的扩大;

是否有工资待遇的提高

根据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历史进程

第三节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和管理的理论

评估与反馈

1.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

2.职业生涯路线的设计程序

生涯路线的确定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层次分为七层具体如下。

1.生理需要。

即对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即希望得到安全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的需要。

3.社交需要。

即“归属感”,希望得到伙伴、友谊、爱情以及归属于某一组织的需要。

4.尊重需要。

即自尊心,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

5.求知需要。

即好奇心、求和欲、探索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

6.审美需要。

即追求匀称、整齐、和谐、鲜艳、美丽等事物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