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3502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文档格式.docx

由于“吨”这个单

位很大,学生很难直接体会,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可以从

千克入手让学生感知吨的大小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克、千克的认识1课时

2.吨的认识1课时

3.我学会了吗?

1课时+随机1课时

总计4课时

1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4,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提示:

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初步

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天平、2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小食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假期就过去了。

放假前老师安排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特别安排了大

家走进超市,和爸爸妈妈学购物。

在超市里哪些同学调查了我们常用的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

生1:

一袋虾条重50克。

生2:

我买了一个大西瓜重4900克。

生3:

—袋盐重500克。

生4:

妈妈说羊肉25元一斤。

2、师:

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克、千克、斤。

公斤、吨、两。

3、师:

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设计意图:

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师生谈话交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及称重工具,体会1克有多重。

计量物体的轻重,通常要用到秤这个计量工具。

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几种常用的秤。

(出示课件展示)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在超市买东西用的是电子秤。

药店里买中药见过秆秤。

在商店里买东西用的是盘秤。

你们真厉害,知道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这样我

们学习起数学来就更简单了。

大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是什么?

出示天平。

生:

天平。

称质量较轻的物体经常用到天平,怎样用天平呢?

大家来看,天平的左右两边,这两个叫托盘。

左边这个放要称量的物体,右边这个托盘用来放砝码。

(小妙招:

简称:

左物右码)中间是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

二分的硬币有多重,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我们来称一称。

谁想和老师一起来?

师生一起称重。

现在天平的指针指在中间,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相等。

这枚二分的硬币质量是多少?

是1克。

1克究竟有多重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里的2

分的硬币,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学生体验。

我们生活里像这样轻的物品还有很多,从你准备的

小食品里打出大约1克的物品。

生1:

2粒黄豆

半片奶片。

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

验与感知,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

2、体会1千克有多重。

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

(蜂

鸟。

)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

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卜

出蜂鸟有多小吗?

2克有多重。

你能想像

估计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

10克有多重。

估计一包味精的重量,体会100克有多重。

这一包味精重100克,你知道两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吗?

200克

10包呢?

1000克

(板书1000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单位:

千克。

我们规定:

1千克=1000克(板书)。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1千克吗?

这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现在请各组同学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1千克比较重。

再掂一掂1克重和1千克重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1克非常轻,1千克比较重。

所以,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克作单位,而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千克作单位。

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有关“斤”“公斤”这两个重量

单位。

其实公斤与千克的大小是一样的,1千克=1公斤。

书:

g,公斤

老师,我知道1公斤=2斤,1斤就是500克。

你的生活以验真丰富,好样的。

你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吗?

来估计一下吧,看谁估的准。

出示:

水壶、书包等学生估计。

用秤称重评判学生的判断。

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先估一估,再测一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加深对重量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

准备好教材中出现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主要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克的认识和体会。

2.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2小题。

把前4道题一起练习,来让学生识别这些衡量工具,然后认识后4个说出包装袋上的质量是多少。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具体感知的物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感知这些质量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们的身边。

(4)达标反馈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计量较轻物品有

多重,通常用()作单位,用符号()表示。

我们常用()来称比较轻的物品。

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符号

()表示。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一张白纸约重3()

1名三年级学生约重30()爸爸的体重是75()

一个苹果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

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

()

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一颗糖果重3()

3、在()里填上>、v或=。

5gO500g90g01g15g01500g

809克O8千克4千克O4000克2千克O1200克

4、填空

2g=()g8g=()g7009g=()g()g()g=5000克

答案:

1.克千克吨克g天平g

2.千克克千克千克克克千克克克千克千克千克克

3.>

>

v=>

4.20008000795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一一克与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

让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另外把问题带入生活,再生活中学习感知质量单位的存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六)布置作业

一、填空

1、1千克等于()克;

1千克又叫()公斤

22000克是()千克;

4千克是()克。

2、()千克是5000克;

()克是7千克。

3、比43千克多28千克是()千克。

4、350克比80克多()克。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

1、小平身高136千克。

2、教室长8米,宽6.5米。

3、一个苹果重60克。

4、千克一定比克重。

5、张红体重是60千克。

6、一个鸡蛋有一千克。

7、1000克和1千克同样重。

8、1个5分硬币有1克重。

9、1千克棉花重量等于1000克的鸡蛋重量。

10、1千克大于990克。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克、千克)

1()50()4()2000()10()

四、选择题。

1、最轻的是()。

A.7000克B.2克c.2千克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

A.gB.gc.吨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B.克c.吨

4、1千克铁和1千克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5、一只公鸡的质量约是3()

A.千克B.吨c、克

6、.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8元钱,可买()

克的香蕉。

A、6B、60c、6000

五、应用题

1、一个小皮球重45克,一个大皮球重54克,两个球共重多少克?

2、学校食堂买8箱苹果,每箱重9千克,又买来了28千克鸭梨,一共买了

多少千克的水果?

一、1、100012、570003、714、270

二、

三、克克千克千克克

四、BAAcAc

五、1.45+54=99(克)

2.8X9+28=100(千克)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千克(公斤)

g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

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

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

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

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2、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重量,整体

感知质量单位在生活中,运用天平初步感知1克是一个很轻

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

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其

他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1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10克、20、100克有多重?

在教学1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先感知500克,然后增加到两袋盐1000克,也就是1千克。

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资料包

(一)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

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

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快乐。

(3)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

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5)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说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

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

本节课

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支笔,猜一猜,哪个轻,哪个

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

学生发现:

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

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

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

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所以分3步来实

施:

第一步:

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

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大豆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

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

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

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

“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

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

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

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

(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

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

(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

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

“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

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

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女口: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材第6页第6题)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

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

在这道题里,

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

位。

2、课外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

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

这样将数学知识

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