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349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3.(8分)读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

老妇人。

溪上:

溪边。

茅檐:

指茅屋。

亡赖:

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1)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

(2)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3)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

(4)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5分)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复杂的事物,要多方面观察,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

5.(10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xì

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

________当家:

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6.(12分)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江南时节________的景象。

前两句侧重写________,后两句侧重写________,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________的赞美。

(3)古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7.(8分)(2016三上·

保定月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立意相反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诗人在送别元二劝酒时,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8.(17分)古诗赏析。

雪梅·

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

________ 

十分春: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A.梅和雪 

B.梅和诗 

C.雪和诗 

D.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

写一写吧。

9.(5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10.(12分)诗歌鉴赏。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号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6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

(2)“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13分)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这首诗属于 

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中“莫”的意思是:

________。

(4)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的情怀。

13.(10分)课内阅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B.和气的意思。

C.感觉很舒服。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

A.青螺 

B.白银盘 

C.白银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 

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 

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 

(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生动、美丽了。

14.(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②浑:

③清白: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

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答案

1-1、

1-2、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9-1、

9-2、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