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48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D)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D)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5.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B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BD)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A.部分依赖于整体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

的命题(BD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11.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BC)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

与“不及"

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

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ABC)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B、互相依赖C、互相制约D、既对立又统一

16."

过犹不及"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BC)A、要坚持适度原则B、"

过头"

与"

不及"

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ABD)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CD)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BD)A、好的方面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BD)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CD)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ABCD)A、一因多果B、同因异果C、一果多因D、同果异因

24."

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

"

这种观点是(BCD)A、把必然性绝对化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AC)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ABCD)A、形式虚无主义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C、形式主义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

本质在显现;

现象是本质的。

其含义是(CD)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CD)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唯理论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CD)A、客观性B革命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C)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BCD)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BCD)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BCD)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CD)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B)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BC)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BC)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ABCD)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1.商品是:

(A)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D)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A.商品;

B.货币;

C.价格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C)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B)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D)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A.G—W…P…W’—G’;

B.W…P…W’—G’—G’;

C.P…W’—G’—W…P;

D.W’—G’—W…P…W’;

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A.G—W…P…W’—G’;

B.W…P…W’—G’—W;

D.W’—G—W…P…W’;

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B)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C)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B)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30.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3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33.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3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35.生产成本是(D)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36.利润本质上是(D)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3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B)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38.利润率是(D)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40.成本价格是由(D)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41.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4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D)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43生产价格是(D)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AC)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CD)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AC)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C)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BCD)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AB)A.社会分工;

B.社会化大生产;

C.自然经济;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