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37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本与效益;

资源与效率;

规模与效益。

宏观:

规划;

政策

微观(学校):

班额、师生比……

三、教育经济学的意义、方法

(一)意义:

1.宏观决策2.有助教育管理3.人力资源开发4.教育者、家庭投资

(二)方法:

1.历史与现实研究结合(考古、文献)(调查、实证)

2.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3.规范与实证(标准)

4.宏观与微观研究5.静态与动态结合6.统计测量与分析比较(①因素②纵向③横向)

第二章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历史渊源

(一)古代:

教育具有经济意义的思想之萌芽

【中】

1.管仲:

四民合业定居论(士农工商)便于学习

2.孔子:

“庶富教”“学而优则仕”

3.墨子:

力:

知识技能、精神力;

无虑

4.荀子: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

其唯学乎。

“不富无以养民者,不教无以理民性。

5.《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颜元:

举人才,兴学校培养圣贤一流人才经世致用

“有人才,才有政事,有政事天下太平”

富天下,垦荒、均田、兴修水利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

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永乐

【外】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算术,使人有思想而能见其难也。

几何能令人洞见真理天文学在于“令人窥哲理而见真道”

(二)近现代:

有代表性的教育经济思想之出现

【中】1.邰爽秋,《教育经费问题》(1935)主要教育经济思想

(1)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经费的中心问题

(2)提出了广开增加经费八条途径

1“增高国民富力”②“开辟教育富源”③“利用无益贤财”

④改良教育税制⑤扩大教育单位⑥“鼓励人民协助”⑦防止行政流弊

⑧减免无形消耗

(3)提出了教育经费独立的八项办法或主张

①“确定教育基金”②划分及教育税源③预算制度独立④加税权力独立

⑤征收机关独立⑥保管机关独立⑦用款权力独立⑧审核机关独立

(4)倡导“统一教育经费行政”

2.古楳(梅)(1899-1977)《中国教育之经济观》、《现代中国及其教育》

(1)认为教育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2)办教育要适合人民的经济能力

(3)研究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4)要注重教育的经济效率

【西】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

1.威廉·

配第《政治算术》、《爱尔兰的政治解剖》技术、工艺

2.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把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看作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

人们为了获得才能资本而接受的教育和训练是一种投资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经济思想:

莫尔·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主张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办法,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2主张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社会经济;

3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认为科学家、艺术家的劳动具有生产性

庸俗经济学家的思想:

李斯特、马歇尔

1.李斯特德《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资本分成“物质资本”、“精神资本”;

教师列入生产者之列;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重要多少倍”

2.马歇尔:

重视教育的经济意义“一个伟大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

二、理论基础

(一)中国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劳动理论、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1.第一代人力资本理论沃尔什,1935舒尔茨,1960.1962丹尼森·

贝克尔(代表人物)

基本观念

(1)人力资本的概念:

凝结在人身上的,以人的知识、技能和生产能力为其表现形式的资本(区分物质资本)

(2)人力资本的形成(投资形成的):

①用于教育的支出②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

③用于国内劳动力迁移和流动方面的支出④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3)人力资本的作用:

①提高个人劳动收入②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4)人力资本是可变的(5)人力资本作用>

物理资本作用

2.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

(1)筛选假设理论代表人物:

迈克尔·

史潘斯

主要观点:

①基本的假定前提:

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投资

②信号和标识.标识:

可以观察到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信号,隶属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

③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④工资与教育信号关系的周遭和均衡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里、多林格

主要观点:

劳动力市场①主要市场②次要市场

使用教育文化将工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3)激进的社会化理论:

代表任务:

鲍尔斯,金蒂斯

主要观点:

为不同社会阶级的人培养不同的个性特征(资本主义生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国家论:

马丁·

卡诺、亨利·

莱文

美国学校教育是资本主义民主整体即国家的一部分

三、动态趋向

1.国外教育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扩展与方法的改进

(1)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过度教育→人才流失→教育浪费“读书无用论”

国家:

超越经济水平过度发展高等教育个人过度.错误的认识

网络.生态.共享经济

(2)关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

(3)关于教育生产问题劳动力.技术及产品师资

(4)教育技术经济学科学技术.网络培训

(5)关于高等教育与高科技工业的关系(6)关于教育财政问题

※光明思维①塞翁失马,焉知祸福②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③发生即恩典

2.国内:

(1)教育经济学的引入和发展

(2)面临的课题

①市场经济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教育体制改革

②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③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及使用效率

④教育成本与效率分析⑤教育的社会与个人收益率⑥教育融资、教育扶贫与脱贫

⑦网络经济、技术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⑧微观经济研究(学校):

规模、学习效率

第三章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教育的经济功能及作用

一、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作用

(一)教育基本经济功能

1.通过改变劳动者的劳动性质和形态来培养社会所需,提供科学知识形态

2.提供科学知识形态的特殊生产力(科学技术)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GDPGNPCPI

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资源有效利用、经济行为改变

(三)教育与收入分配

1.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①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质量②提高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

③能提高个人的“分配效益”(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

④可使受教育者的“无形收入”增加

2.在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中的作用※基层系数

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形象和制约

(一)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

1.决定了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2.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培养时间、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3.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结构和层次

(二)“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应

新的类型:

知识、网络、生态、共享、循环

新的特点:

1.经济基础“知识化”

2.产业的软性化

3.经济柔性化

4.发展创意化

5.竞争隐性化

6.就业学历化

第四章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

第一节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的概述

一、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教育结构:

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二、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类型

经济结构:

宏、中、微,一产、二产、三产,生产力要素结构

层级结构,类型、布局、禅传

第二节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基本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制约:

(一)影响教育类别结构、层次结构

(二)教育专业结构、类别结构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促进作用

二、教育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

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

第五章教育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教育需求

教育需求:

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分为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一、教育需求的种类

1.社会:

社会对教育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个人需求的表现:

①学术及精神需求②.物质生活需求③.社会地位需求④.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二、教育需求的特点

社会需求的特点:

1.可规划性2.层次性3.渐进性

个人需求的特点:

1.层次性2.多样化(性)

三、影响教育需求的因素

个人方面:

1.个人天赋能力2.就业的前景(收入)3.家庭背景(经济)

4.学费、杂费的高低5.社会、经济状况6.教育收益

社会方面:

1.人口状况2.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社会舆论4.国家政策

第二节教育供给

教育供给:

指一阶段时间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给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培训的机会

一、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

(一)师资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或有效性

(三)劳动力需求结构状况(四)教育的单位成本的大小

(五)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第三节教育供求关系的平衡及调节

一、调节供求矛盾的政策措施(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的政策措施)

1.建立个人潜能测定和发掘制度

2.面向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4.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5.通过立法提供某种水平和类型的免费教育

6.设立弹性学费制(根据专业和成本,实行差别收费)

第六章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讨论)

第七章教育投资

第一节教育投资的概述

一、教育投资:

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用于培养人才和劳动力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货币表现

二、教育投资性质(三种观点):

特殊的生产性投资

1.是消费性投资2.是生产性投资3.既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

是直接的消费,间接的生产;

有形的消费,潜在的生产;

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三、教育投资特点

1.周期性长2.收益的间接性3.具有长期效果(效益的长期性)4.弹性大

5.外溢效果(6.高效性)

四、教育投资的来源及构成

1.国家财政性拨款

2.社会集资

(1)教育费附加(在其他税收中拿出;

用于教育,现无)

(2)教育稅(3)社会集资、捐资

3.校产收入学校自筹

4.厂矿企(事业单位)教育投资

(1)企业教育

(2)职工教育

5.学生、家庭、个人投资

第二节教育投资比例

一、教育投资的指标体系

比例指标:

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或份额,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基本指标分(动态指标)(静态指标)

静态指标:

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支出、人均消费

动态指标:

教育投资的增长比例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

二、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

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科技因素4.人口因素(数、质、结构)

5.教育规模、结构、类型

三、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基本原则

1.总量的原则①上限与下限的区别②规模与速度原则(成正比)

③经济政策与物价水平原则④受益与能力原则

2.比例的原则:

①增长②超前增长③减缓与稳定④弹性系数

第八章教育成本

第一节教育成本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成本(概念)

1.成本:

按照则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

2.教育成本:

培养人才或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社会和个人所耗资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总和及其所作出的价值牺牲(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或人才培养中所消耗的资源及价值牺牲)

二、研究教育成本的意义

1.教育成本是衡量教育培养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消耗的尺度

2.教育成本是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3.教育成本也是计量和测算未来劳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论据

4.教育成本进行教育宏观调控,即管理、监督、决策的依据

5.教育成本在教育消费、融资、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三、教育成本的种类

1.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教育的个人成本

2.教育直接成本与教育间接成本

3.教育固定成本与教育变动成本

4.教育资本成本与教育经常成本

5.教育货币成本与教育非货币成本

6.教育总成本与教育单向成本

7.社会平均成本与个别成本

8.生均教育成本与教育边际成本

第二节教育成本核算:

程序与方法

一、教育成本合算程序(步骤)

1.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2.确定成本核算期

3.确定成本核算的项目(范围)

4.正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

5.选择和使用成本核算方法

二、教育成本核算方法

1.社会直接成本计算:

m=

S=R+D+A+B

(R:

学杂D:

生活差距A:

交通B:

书本)

三、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第三节教育成本负担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补偿)

一、教育成本负担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成本的负担结构:

指?

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几个主体负担教育成本的制度。

安排反比例构成

1.影响教育目标2.影响教育公平3.影响资源使用效率

4.影响教育需求5.影响教育供给

二、教育成本负担的原则

1.能力原则2.受益原则

三、政府负担教育成本的理由(亚当斯密)

第九章教育融资

一、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调剂融通纸巾的调动

分类:

1.是否在供求双方直接调剂: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2.按方式分:

借贷性、投资性

3.按客体分:

货币型、实务性

4.按融资行为是否超越国界:

国内、国际

5.按货币种类:

本币、外币

6.按期限长短划分:

长期、中期、短期教育融资

二、教育融资的意义

1.保证事业有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是一种投资行为

3.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经济”与“技术”的双重保证

三、我国教育融资状况

1.现有的教育融资机构:

1)外资贷款办公室2)中国教育科技信任投资的公司

3)各商业银行

2.教育融资模式(由外及内)

3.教育融资渠道:

1)国际融资2)国内融资

4.教育融资方法:

1)银行信贷(合法性、独立性、殷实性)2)证券融资

3)项目融资

四、教育融资的策略及发展趋势

1.充分利用教育外资贷款

2.组建教育银行

3.建立教育信托储蓄制度

4.建立教育产业集团,发型教育债券和教育股票

5.发行教育彩票

第十章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经济效率)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事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二、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意义

三、关于教育资源的重要指标

1.理论性的指标:

能力工资、知识与政府、专业人员、培养周期

2.实用性的指标:

人力资源教育

第二节指标体系

一、理论性指标

二、实用性指标

(一)数量指标

教育投资利用效率=

(二)质量指标

1.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优生率、差生率、毕业率、升学率、巩固率、就业率、对口率、辍学率

2.人力资源指标

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3.物力资源指标(年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实验设备利用率)

年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实验设备利用率=

所利用的实验设备值

时间系数即所利用的实验设备值

实验设备利用时间

4.财力资源利用率

年人均教育经费消耗=

(三)可操作性指标P333-334

第三节教育的规模经济

如果投入以一定比例增加,而产出增加的比例远比投入增加的比例为大,就会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

这就是规模经济

三种情况:

学校规模、班级规模、结构规模(组织机构中人员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微观:

教师、学生、工人;

各级、各类、师资)

规模过小——资源浪费规模过大——问题增多:

管理难度加大、人际关系疏离、机构增加→内耗

规模经济形成(特征):

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教育适度规模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