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35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北宋前中期官员带制Word格式.docx

[⑩]鞢带在带鞓上垂有系物之带,可以悬挂一些工具和随身物品,很适合游牧民族经常迁移的生活习惯。

一条完整的鞢带由带鞓、带扣、带銙和尾等部分组成,带鞓即皮革制的带身,带扣装有活动扣舌,与今天的带扣差别不大,带銙上有环,用于系鞢,尾是装在腰带末端的护鞘,又名挞尾、獭尾、插尾或鱼尾。

[11]

这种带具在东汉时期已经被中原地区采用,西晋以后逐渐成为主流,南北朝时期,革带已成为官服的一部分,在北方则更加盛行。

隋唐服饰深受北朝影响,隋代舆服“采用东齐之法”[12],从皇帝至百官均使用革带,唐代舆服继承隋制,并对带制加以严格规定,施有精美纹饰的带銙不仅具有实用和装饰功能,其质地和数量还是使用者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唐中期以后,腰带上多已不系鞢,带銙成为纯粹的装饰物,五代各国都采用这种带制,并且一直沿用至宋代。

(二)金、玉銙带在南北朝至五代的使用状况

1、帝王和大臣服饰的组成部分

隋唐以前,还没有详细的带制。

十三环金带最为高贵,被视为“天子服”,杨坚代周前,并州总管李穆曾秘密献上十三环金带,表示支持他称帝。

[13]但也有皇帝将十三环金带赏赐给亲信大臣的记载。

[14]隋朝带制也并不严格: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靴。

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

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便事。

”[15]

比较详细并影响后世的带制是从唐代开始施行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第一次颁布了关于带制的规定,“敕:

‘三品已上……饰用玉。

五品已上……饰用金。

……六品、七品饰银。

八品、九品鍮石。

流外及庶人……饰用铜铁。

’”[16]此后,不仅有唐一代使用这种腰带等级制度,以后历朝带制都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

唐高宗对带制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各级官员至百姓的腰带带銙不仅质地不同,数量也有所区别: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二銙;

四品,金带,十一銙;

五品,金带,十銙;

六品、七品,并银带,九銙;

八品、九品,服并鍮石带,八銙;

庶人服黄铜铁带,六銙。

”[17]唐睿宗时又对带制作了调整:

“景云二年(711年)四月赦文,敕令内外官依上元元年敕,……其腰带,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并用鍮石。

”[18]至此,唐代官员服带制度遂成为定制,金带成为五品以上官员常服的一部分。

2、赏赐臣下和外交互赠

华美珍贵的金、玉銙带极适于赏赐,南北朝各代都有很多关于皇帝用金带表彰大臣文、武功劳的记载。

唐代重视玉带,将其作为最高级别的赏赐物,赏赐金带的记载也很多,并形成了金带与衣服、鞍马、器币等物品成套赏赐的制度。

[19]

唐代以前,并非只有皇帝才能以金带作为礼物,大臣之间也可互赠金带。

隋文帝时,检校潭州总管权武曾大量制造金带与岭南酋领交换宝物,并以此致富。

[20]唐代以后,赏赐金带的权力为皇帝所独有,人臣用金带作礼物会被视为谋反。

唐太宗时,曾任太子左庶子的杜正伦因“承乾构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而被“配流驩州”。

[21]赵匡胤任后周殿前都点检时,曾有同僚“以金带、鞍勒马为赠”,赵匡胤回答:

“人臣宴集,以此为礼,能不避嫌乎?

”,“遽揽辔不揖而去”。

[22]

在外交活动中,各国经常以金带作为礼物,赠与外国或民族政权的君主或使节。

突厥统叶护可汗为感谢唐朝许婚,进献了“万钉金钿宝带”[23],唐玄宗曾将金带赠给新罗国王[24]和吐蕃使者名悉猎。

[25]

五代时期,吴越、南唐等地方政权“愿依大国称臣纳贡”[26],定期向中原政权进献贡品,其中都有供皇帝使用的宝带,遇到中原政权君主登极、生日等重大事件时还要再次进献服带,中原政权回赠的物品中也都有宝带,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北宋初期。

(参见附表1、2)

二、北宋前、中期的金带

北宋建国之初,服带无定制。

宋太宗创立了以金带为主的高级官员服带制度,此后真宗、仁宗各朝又对此制度加以补充,至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服带制度已经十分详细、严格。

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官员,带銙的质地、纹饰和重量都有所区别,金带已经有了后代补服的功能,被后人称为:

“朝章之辨,尽于此矣。

”[27]由于元丰改制对北宋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相应的舆服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限于材料和篇幅,本文只讨论元丰改制前的服带制度。

(一)北宋中期以前金带使用制度的沿革

1、宋太宗创立的官员金带等级制度

宋朝带制极为详细,据《宋史·

舆服志》记载,带銙“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其下铜、铁、角、石、墨玉之类,各有等差”,官员使用的金带分金带和金束带两种,带銙样式多达二十余种,建立如此详细的带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

北宋建国之初,舆服仿照唐制,但制度并不明确,官员的腰带“大抵贵者以金,贱者以银,富者尚侈,贫者尚俭”。

[28]宋太祖时,最为贵重的是玉带,他于建隆元年(960年)正月登极时就赐犀玉带给宰臣、枢密使和诸军例校[29],对投降的蜀主孟昶也赐以玉带表示优待。

[30]这时,给外国使者的赠带还没有因对方国力强弱有所区别,乾德四年(966年)占城使者来华,宋太祖赠给正副使者以金带[31],而同一时期赠给辽国使者的也是金带。

宋太宗对带制进行了改革,他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设立了专门制造内用及赏赐用舆服的文思院,统一制造用于赏赐的舆服器物。

[32]他还创立了宋代特有的官员金带等级制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金代玉和优宠文臣。

首先,宋太宗将金带定为高级官员的主要服带。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服带制度:

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以下升朝官、虽未升朝已赐紫绯、内职诸军将校,并服红鞓金涂银排方。

虽升朝着绿者,公服上不得系银带,余官服黑银方团胯及犀角带。

贡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铁角带,恩赐者不用此制。

荔支带本是内出以赐将相,在于庶僚,岂合僭服?

望非恩赐者,官至三品乃得服之。

[33]

与前代君主重视玉带不同,宋太宗认为:

“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34],于是规定“玉带不许施于公服”[35],因为公服是大臣平时上朝和办公所着的常服,金带也从此成了宋代高级官员最主要的服带。

此后对官员的赏赐也多用金带,只有极特殊情况才赐玉带。

需要注意的是,与金带等级对应的官品似乎并不是专用于定章服的散官阶,而是差遣或职的品级,这在后文还要专门讨论。

 

 

宋太宗所创带制的另一个特点是优宠文臣。

太平兴国七年制定的服带制度中称“荔支带本是内出以赐将相,在于庶僚,岂合僭服?

望非恩赐者,官至三品乃得服之”,实际上,有资格使用荔枝带(正名御仙花带)的多是高级文官。

不久,宋太宗又于“端拱中,诏作瑞草地球路文方团胯带,副以金鱼,赐中书、枢密院文臣。

”[36]毬路带(又名笏头带)重二十五两,比一般金带都重,还附有二两五钱重的金鱼袋[37],盼望进入二府的翰林学士有“腰黄几日重”[38]诗,即指盼望早日系上毬路带。

只有二府文臣才能被恩赐毬路带,宰相罢职后仍可服系[39],而武臣即便做到枢密使也只能使用二十五两御仙花带。

北宋一代,因特恩受赐毬路带的武臣据说只有四人。

[40]

据王巩《闻见近录》记载:

“太宗皇帝常欲自宰臣至侍从官等地赐带,且批旨曰:

‘犀近角,玉近石,惟金百炼不变,真宝也。

’遂作笏头带以赐辅臣,其余未及颁而上寝疾,乃已”[41]这说明宋太宗可能已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带制,但因他去世而未及施行。

2、宋太宗以后的带制变化

宋太宗以后,北宋服带制度日趋详细。

符合资格的官员在上任或出使赴外任时,使相、节度使来朝时都会得到皇帝的赏赐,其中就有一条与官职相称的金带,遇到各种大礼,随从官员和宗室的赏赐也包括金带。

亲从文臣因接近皇帝,经常有机会得赐金带,武臣则可通过军功得到金带等赏赐。

宋太宗后的各位皇帝都对服带制度做过补充,例如景德二年(1005年)五月,参知政事王钦若自天雄军来朝,宋真宗为其增加阶邑实封,以守藩有劳,特赐金带等物,从此辅臣加恩遂成为故事。

[42]皇祐二年(1050)九月,明堂礼毕,特赐在外的夏竦等人金带等礼物,将相在外遇大礼有赐自此始。

[43]

此外,宋真宗在位期间大兴“天书封禅”时还出现过一些特例。

例如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一月东封泰山后“诏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因东封为诸州驻泊部署、钤辖者,并赐袭衣、金带、器币”[44],次年正月“以封禅庆成,赐宗室、辅臣袭衣、金带、器币”[45],又如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奉天书入玉清昭应宫后“赐从祀官袭衣、金犀带、鞍马、器币有差”。

[46]这些特例属于临时情况,过后不会成为惯例。

宋真宗东封时经过澶渊,地方官周莹依“车驾所经”的特例得到了金带等赏赐,真宗祀汾阴时,远在定州任知州的周莹竟预先上言“礼成所赐,望于治就给”[47],因此受到耻笑。

这一时期,北宋给外国君主和来使的金带也有了区别,不再一视同仁。

国力强大,与宋交往频繁的辽国所得金带等级最高,其次是西夏和高丽,后文对此还要专门论述。

仁宗时,为了对抗西夏,北宋还经常赠送金带等礼物给唃厮啰等部落首领,试图笼络人心。

而一些距离较远,往来较少的国家来使所得的带等级就比较低。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八月,三佛齐使者来宋,按旧制此类使者只赐间金涂银带,宋朝特赐浑金带。

[48]宋神宗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占城使者来宋,正使得赐“一十两金花银腰带”,副使和判官得赐“八两金花银腰带”[49],相比乾德四年(966年)所赐的金带,等级已经低多了。

3、元丰改制前的官员带制

经过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的补充,到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夕,北宋官员带制已经非常复杂,《宋会要辑稿·

舆服五》对此有很详细的描述:

凡新除恩庆,宰臣、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签书、同签书枢密院事赐金笏头二十五两带,副以鱼袋。

武臣御花仙带,无鱼袋。

使相、节度使、宫观使、观文殿大学士曾任宰相者即赐金笏头二十五两带,副以鱼袋,余只赐御仙花带,无鱼袋。

三司使、权及权使公事同。

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殿、端明殿、翰林侍读、侍讲、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兼守并同。

并赐金御仙花二十两带。

知制诰赐牯犀带,副以金鱼。

凡出使,见任中书、枢密使、曾任宰相并使相、节度使赐金御仙花二十五两束带。

宣徽使曾任中书、枢密院、充诸路都总管、安抚使赐金御仙花二十两束带。

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赐金御仙花二十两束带。

[50]正任防御使至刺史、内客省使至閤门使、延福宫使至昭宣使充诸路路分、一州总管、钤辖、沿边知州军、安抚赐金御仙花二十两束带。

诸司使充者十五两。

客省、引进、合门副使、诸司副使、内侍省内侍押班充诸路、沿边路分钤辖赐金御仙花十五两束带。

文臣换武臣并赐涂金银宝瓶十五两带。

御前军班换前班,并赐涂金银带。

诸司使宝瓶二十两,副使至崇班宝瓶十五两。

供奉官至殿直荔枝十两。

奉职、借职双鹿八两。

堂后官新除赐涂金银宝瓶十五两带。

伎术官虽服紫绿,皆给银带。

驸马都尉初选尚赐白玉带。

[51]

因其中阁学士只到宝文阁学士,故可判定这段内容所记为宋神宗以前的服带制度。

用其他相关文献增补后,我将这段记载整理成为三个表格,分别显示新任官员赐带、出使官员赐金束带和低级官员赐带的情况:

表1

新任官员赐带情况

职官

带名

备注

宰臣

枢密使

知枢密院事

参知政事

枢密副使

金笏头二十五两带,副以鱼袋

武臣入二府只赐御仙花带,无鱼袋

宣徽使

此条据《宋会要辑稿·

礼六二》补

同知枢密院

签书枢密院事

同签书枢密院事

使相

节度使

宫观使

观文殿大学士

曾任宰相者赐金笏头二十五两带,副以鱼袋。

余只赐御仙花带,无鱼袋

三司使(权及权使公事)

观文殿学士

资政殿大学士

翰林学士承旨

翰林学士

资政殿学士

端明殿学士

翰林侍读

翰林侍讲

龙图阁学士

天章阁学士

宝文阁学士

枢密直学士

御史中丞(兼、守并同)

金御仙花二十两带

知制诰

牯犀带,副以金鱼

表2

出使官员赐金束带情况

所充职务

现任中书、枢密使

曾任宰相

赴镇

金御仙花二十五两束带

使相、节度使自镇来朝,入见日赐金带,朝辞日赐金束带(据《宋史·

舆服志》增补)

曾任中书、枢密院

充诸路都总管、安抚使

金御仙花二十两束带

节度、观察留后

观察使

为都部署、副都部署赴本任、知州

(此条职官据《愧郯录》卷十二增补,所充职务据《宋史·

正任防御使至刺史

内客省使至阁门使

延福宫使至昭宣使

充诸路路分、一州总管、钤辖

沿边知州军、安抚

诸司使充者金御仙花十五两束带,

防御使至团练使赴本任二月、十月后赐涂金银腰带(据《宋史·

客省副使

引进副使

阁门副使

诸司副使

内侍省内侍押班

充诸路、沿边路分钤辖

金御仙花十五两束带

表3

低级官员赐涂金带、银带情况

文臣换武臣

涂金银宝瓶十五两带

御前军班换前班

涂金银带

诸司使

涂金银宝瓶二十两带

诸司副使至崇班

供奉官至殿直

涂金银荔枝十两带

奉职、借职

涂金银双鹿八两带

新除堂后官

伎术官

银带

从表1、表2中与金带对应的是官员的职和差遣来看,我认为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带制中的品级指的不是散官品级,而是职和差遣的品级。

首先,当时存在大量散官阶较低的官员充高级差遣的情况,表中这些职和差遣在四品以上的官员散官阶不可能也都高于四品。

其次,北宋前期规定散官阶用于定服色:

“文武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九品已上服绿”[52],散官阶较低的官员充高级差遣时要借、赐紫绯,官衔全称中往往有“赐紫金鱼袋”、“赐绯银鱼袋”,却从未有过“赐金带”的字样,这说明带与服色不同,从一开始就是直接与官员的职与差遣相对应的。

因此,我认为元丰改制前服带的分级标准是官员所充的职和差遣,职与差遣在四品以上的均可使用金带,但大部分须自己置备,只有一些重要职务才会得到皇帝赏赐的金带。

举例来说,北宋三槐王氏家族中的王质于庆历三年(1043年)被授职为从四品天章阁待制,可以使用金带,但不会得到赐带,因为家贫难以置办,他的儿媳李氏于是“悉其奁中物易金作带”。

[53]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宋神宗赐天章阁待制、权发遣江淮发运使薛向金带,非学士阁职自此也可得赐金带。

[54]

以上带制明显表现出对文臣的优待,最高等级的毬路金带只有二府文臣才有资格使用,任职时得赐金带的多是高级文官。

相对于文臣,武臣金带等级较低,除军功外得赐金带的途径也比较少,可能是宋代重文轻武的一种表现吧。

这时的带制尽管复杂详细,却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

宦官和皇城中的禁军官兵也都使用与高级金带纹饰相同的涂金带,不免招致文臣的抱怨。

宋仁宗宝元二年(1040年)闰十二月,开封府推官苏绅上书言便宜八事,其中“四曰异服章。

朝班中执技之人与丞郎清望同佩金鱼,内侍班行与学士同服金带,岂朝廷待贤才、加礼遇之意?

宜加裁定,使采章有别,则人品定而朝仪正矣”[55],不过这个问题从未得到解决。

继续

(二)北宋的金带种类

1、北宋金带的形制、质地与纹饰

北宋元丰改制后,金带赏赐制度随官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金带本身的形制与以前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北宋金带本身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金带依形制可分为腰带和束带两大类,区别在于腰带为一整条单尾带,束带则分成两段,有双尾。

宋代的文献并未说明这两种带的形制区别,但《元史·

舆服志》却明确写道:

“束带,红鞓双獭尾,黄金涂铜胯,余同腰带而狭小”[1],明代的《三才图会》中的束带也是这样。

由于元、明带制都是借鉴宋代而来,这种说法可以作为参考。

系束带后,活动起来可能比系腰带方便,因此束带通常赐给武臣或出使官员,与腰带同赐的衣服是“袭衣”,与束带搭配的则是“窄衣”。

金腰带和金束带按照带銙质地又可分为纯金带和涂金银带两种。

涂金银带还包括浑金涂银带和间金涂银带,后者所涂的黄金可能较少,级别更低,宋徽宗曾在政和六年(1116)五月一次赏给蔡京的从人二百条“间金镀银太平花腰带”。

[2]

北宋金带的纹饰多达二十余种,带銙重量也有区别。

《宋史·

舆服志》、《文献通考》、《宋朝事实类苑》、《愧郯录》、《随隐漫录》等文献都详细描述了宋代金带纹饰的种类,但记载有所不同,经过辨别,我认为《宋史·

舆服志》(《文献通考》与此相同)中的记载更符合北宋官员金带纹饰实际情况[3],现将其抄录如下:

其制有金球路、荔支、师蛮、海捷、宝藏方团二十五两;

荔支自二十五两至七两,有四等;

师蛮二十五两;

海捷十五两;

宝藏三十两。

惟球路方团胯,余悉方胯。

荔支或为御仙花,束带亦同。

  金涂天王、八仙、犀牛、宝瓶、荔支、师蛮、海捷、双鹿、行虎、洼面天王、八仙二十五两;

犀牛、宝瓶自二十五两至十五两,有二等;

荔支自二十两至十两,有三等;

师蛮自二十两至十八两,有二等;

海捷自十五两至十两,有三等;

双鹿自二十两至四两,有九等;

行虎七两;

窪面自十五两至十二两,有二等。

  束带则有金荔支、师蛮、戏童、海捷、犀牛、胡荽、凤子、宝相花荔支自二十五两至十五两,有三等;

师蛮、戏童二十五两;

海捷自二十两至十两,有二等;

犀牛二十两;

凤子、宝相花十五两。

  金涂犀牛、双鹿、野马、胡荽犀牛、野马十五两;

双鹿自二十两,有三等;

胡荽自十五两至十两,有三等。

[4]

为了便于查看,我将这段记载整理成了表格:

表4

北宋官员金带种类及重量

金带

重量

金涂银带

金束带

金涂束带

毬路

方团二十五两余悉方胯

天王

二十五两

荔支

二十五两、二十两、十五两

犀牛

十五两

荔支(御仙花)

二十五两、二十两、十五两、十两

八仙

师蛮

双鹿

二十两、十五两、十两

戏童

野马

海捷

宝瓶

二十两

十两

胡荽

自十五两至十两有三等

宝藏

三十两

十八两

十五两、十二两、十两

凤子

自二十两至四两,有九等

宝相花

行虎

七两

窪面

十二两

以上共计有金带五种,金涂银带十种,金束带八种,金涂银束带四种,合计二十七种。

纹饰有毬路、御仙花、师蛮、海捷、宝藏、天王、八仙、犀牛、宝瓶、双鹿、行虎、窪面、戏童、胡荽、凤子、宝相花和野马等共计十七种。

 

2、几种金带的纹饰

北宋带銙纹饰继承了不少唐代或更早的纹样,种类繁多,一些名称从字面上不易理解。

以下结合出土文物,简单介绍几种已知的纹饰。

毬路带:

是北宋最为高贵的金带,端拱年间由宋太宗创设,专用于赏赐二府文臣。

带銙有方有圆,故称“方团”,而其他金银带带銙一律为方形,故称“排方”。

这种金带目前还未见实物,但《营造法式》中多有毬文图样,为套环形纹样,可供参考。

毬路带有时又被称为“笏头带”或“万钉带”。

其中“笏头”的叫法可能是宋人的俗称,并非毬路带本名,“万钉带”则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据《周书·

达奚武传》记载:

“武性贪吝,其为大司寇也,在库有万钉金带,当时宝之,武因入库,乃取以归”[5],《旧唐书》也记载过“贞观元年,(统叶护可汗)遣真珠统俟斤与高平王道立来献万钉宝钿金带”。

[6]宋代常有称毬路带为“万钉带”的情况,元丰初年,宋神宗特赐王拱辰毬路金带佩鱼,王拱辰在谢表中称“横金三纪,未佩随身之鱼;

赐带万钉,改观在廷之目”。

[7]这说明毬路带与万钉带在外观上十分相似,宋太宗可能是重新起用了一种古代纹饰。

御仙花带:

是高级金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又被称为荔枝带。

江西郭知章墓[8]、江苏吕师孟墓[9]和宁夏八号西夏王陵[10]都出土过金御仙花带銙。

其纹饰为立体高浮雕缠枝花果纹,花果顶端錾刻细圆点纹,形似荔枝,枝茎用金薄片卷成,分为两层,互相缠绕,连续不断,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南宋以后,“赐带者多,匠者务为新巧,遂以御仙花枝叶稍繁,改钑荔枝,而叶极省”[11],因此又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