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子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33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浮子实验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浮子实验报告.doc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2014年9月4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2.食盐3.鸡蛋4.茶勺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

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

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6..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摘自科学网):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沉与浮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篇三: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

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

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

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

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

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

1.根:

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

3.叶:

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

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

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

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

3课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实验要求:

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

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

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

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

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

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

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方法二:

实验材料:

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

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

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

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筷子的神力

实验要求: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用吸管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

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4课用感官辨别液体

观察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

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并标上记号。

观察步骤:

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用眼睛看:

植物的外形和高度。

叶、花、茎、根、果实。

2.用手摸:

树皮、叶片、茎。

3.用鼻子闻:

味道。

4.用嘴尝一尝。

6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

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侯: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

稳:

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留: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平: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课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倒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

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摄氏度)、等量的热水。

(2)每隔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

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实验目的:

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两个水槽、三个烧杯、三只水温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度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2.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度)、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4.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

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面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

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

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8课量筒使用方法操作要诀

“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1。

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9课制作不倒翁

制作材料:

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

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

3.用彩纸做一顶圆圆的小帽子。

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

5.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11课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同一个砝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2课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

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步骤:

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

如果想使牙膏

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直浮在水面上。

方法二:

实验步骤:

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做个浮沉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将一生鸡蛋两端个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

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

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

2.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方法二:

制作材料:

塑料吸管、剪刀、回形针、塑料罐子(瓶子)

制作方法:

1.把一根塑料吸管弯成u形接着把两端剪平,每端留下4厘米长左右,然后将两个端口用

一个回形针别在一起。

2.再接上几个回形针,吸管的顶端得有半厘米左右露出水面,这样,一个笛卡尔沉浮子就

完成了。

3.往一只塑料罐子或瓶子里装如水,使水接近灌(瓶)口,把沉浮子放到水里去,记住,

先将回形针这端放下去。

然后再盖上盖子。

4.慢慢的挤压灌(瓶)体数次,浮沉子就会上下游动。

13课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

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

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

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

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自动变园的棉线圈

实验材料:

棉线、肥皂。

实验步骤:

1、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圈一样。

实验结论:

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14课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