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15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摸石过河,循序渐进。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家来看,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大多数的作家都不是中文系毕业。

学界也认可了这种现象,认为中文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和文学的相关理论即可(个别高校的作家班除外),从来没有考虑部分学生可以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

倘能在学好汉语和文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又能开拓学生的新视野,是否值得尝试?

从我校历年毕业的中文学生的就业来看,据我了解,即使是师范类的学生,也有不少主要从事了写作为主的职业,这启发了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创作能力培养引入课堂。

为了慎重起见,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

试水阶段。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分两个学期开设,第一个学期是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刚由中学升上大学,应试色彩还相当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看500万字的现代文学作品,有兴趣的,开始仿作,但不强求,看够的列出书目,每本书的字数,学期末时统计并抽查,写有作品并公开在网络和报刊杂志发表的皆有平时加分。

开始时,学生一片哗然,认为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我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适时公布,使学生意识到这一要求努力一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第二步:

调整阶段。

有了试水阶段的摸底,在大一第二个学期,除了每个学生要看500万字的现代文学作品外,争取在知名文学网站(如起点、红袖添香)发表作品。

第三步:

完善阶段。

到了大二上《中国当代文学》课时,许多学生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只是如何提高作品的质量问题了。

  二.相信学生,挖掘潜能。

  试验的初始阶段,我也存在着疑虑:

学生能否配合得起来。

常言道:

“人之相知,贵先知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识透学生的心灵。

现代认知观理论的代表加涅在其《教学的学习基础》中曾提出一个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它表明了刺激从感觉器到记忆储存以及到发生反应等一系列加工过程。

加涅把学习过程细分为:

动机、注意(知觉选择)、预习、编码、寻找和恢复、概括、反应生成及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他还把教学区分为与学习过程相应的几个阶段,并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安排学习者学习环境的各个条件,使得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激化、支持、增进和保持。

我安排学习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1.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我要求学生一定要阅读配合课堂教学的现当代作家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张爱玲等。

2.鼓励学生去阅读非本课本要求的当下热门作品,如《诛仙》、《鬼吹灯》等,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

不少同学不仅完成了一学期500万字的作品阅读,甚至有的超额完成,达到一千万字。

3.针对不同学生的创作水平,个别交谈、交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1.通过文学修养的培养营造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受到震颤,进入心灵活化的境界。

主要通过接触名著了解名著的价值,对于名著能尽其所能理解、分析,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素质能力的提高。

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增强,文学素质、鉴赏力增强后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2.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收集学生的作品,对较差的作品不是采取指责和否定的方式。

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提出参考意见,对那些独特构想则予以肯定和赞赏。

让学生相互点击在网上发表的作品,一来起到加强人气的鼓舞作用,二来可以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竟争,相互传递审美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创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榜样起的作用。

如某同学不仅在网站发表作品,在一些杂志如《星火网络美少女》、《花季女生》、《男孩女孩》已经累计发表四十多篇文章,被《星火网络美少女》校园杂志评为“金牌写手”之一,长期约稿,人气颇旺,并获取丰厚稿酬,承担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费用。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在校大学生不仅仅只靠当家教的收入,像写稿子拿稿酬这一条路也可以把文字变为物质的收入。

树立了榜样,文学写作和物质收入相结合,更加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学生并不单单学完相关的文学理论就完事,可以把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结合起来,获取一定的收益。

  四.完善考核,力求规范。

  按照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规则:

且命名为创新加分制,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显著的实效。

具体的做法是:

1.《中国现代文学》部分,总评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70?

G,平时成绩占30?

G,包含上课考勤、平时作业、阅读500万字以上的作品和发表作品,创新加分主要在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发表作品,加分可加到满分为止。

2.《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因是考查科目,故考查小论文占70?

G,创新加分主要在平时成绩部分,包含上课考勤、平时作业、阅读500万字以上的作品和发表作品,创新加分主要在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发表作品,加分可加到满分为止。

难点是鉴定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这务必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首先由学生自报,期中报一次,期末再报,一来便于检查,尤其是网上发表的作品检查比较耗时,二来使学生的创作避免为了期末加分而突击完成,忽视质量;

其次,对作品发表的网站和报刊杂志的质量的鉴定也是个难点,如根据网站的知名排行和点击率鉴定,也力求尽可能客观评价。

3.实施相对公平规范的加分策略,在30%的平时成绩里面,发表5篇作品以内加1分,5-10篇加3分,10-15篇加5分,15篇以上加10分,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部分同学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已经达到了满分。

  五.课内指导,课外延伸。

  师生的交流互动,在涉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创作指导的同时也推动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创作的有效开展。

1.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我要求学生配合课堂教学的本专业作品书目去阅读,例如现当代作家作品,鲁迅、张爱玲、郭沫若等,也鼓励学生去阅读非本专业的作品,如《鬼吹灯》、《诛仙》等,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

不少同学不仅完成了一学期500万字的作品阅读,有的甚至超额完成,达到一千万字。

2.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充分体现出来。

而课外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不失时机地利用课外空间,拓展课外创作,指导学生课外创作文学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面对近年沉重的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整天忙于上各种辅导班,疲于应付各种考证考试,很少有自由创作文学作品的时间,更谈不上开展高层次的作品创作研讨活动。

如2007年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事件,在讲授当代文学相关的章节时,我有意识地引用此事件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对梨花体诗歌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后来,赵丽华路过本地,我们学校有幸邀请到她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学生对诗的多样性的认识更直观,从而也为创作提供了有力准备。

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对部分创作积极性高的学生开小灶,面谈或利用网络交流。

  从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我以为文学教学中自觉引入创作能力的培养有以下意义:

1.由经典引入的模仿创作,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

假如没有再造想象,学生就不能“切己体认”,就不能进入作品角色;

离开了创造性想象,就不能领略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及“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奥妙。

2.由发表带来的喜悦激情,加大了对创作的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任何认知活动的先导,也是认知活动得以持续的内驱力。

许多学生原来只是习惯读别人写的作品,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有一天写作品让别人来看。

在和一部分学生的交谈中,我得知,当他们的处女作居然可以在网络和书刊杂志成功发表出来时,可谓是欣喜若狂,于是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创作更多的作品,接着陆陆续续发表文章,有的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期间,连续发表了几十篇的不乏其人,最多的一位发表了160多篇。

别的学生看到了也跃跃欲试,这样一来,中文系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

这样,文学教学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项教学策略也还有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

同时,有的同学因为发表作品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投入的精力也更大,获得的回报也大,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文学教学中引入创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改变了传统文学讲授的单一理论讲解的思路,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解读经典、模仿经典的过程中找到创作的乐趣,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从而拓展视野,提高专业素质。

使文学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自由运动。

显然,文学教学中融进创作能力的培养的做法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

1.与其它课程的有机配合问题。

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观念常常被我们忽视,从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只有感悟强的才能想到或者自觉地将它们连起来考虑问题,其他学生则往往缺乏主动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提醒学生对创作能力的关注,因为文化素质教育包含着广泛的知识内容。

其主要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等。

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单单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实施这项政策是不够的,它可以和其它相关课程进行有机配合,当然,这需要教师之间达成共识和一个时间阶段去慢慢磨合,这也有待于与各门课之间的磨合。

2.教材选择与学生的消化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难题,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得提供给学生的经典作品具有可模仿性,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考核制度的适用性问题。

目前,我系的中文专业学生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主要是文秘方向),考核制度的制定可根据它们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

另外,假如条件允许的话,适当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书号或编印每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之形成一种惯例延续,一来可以激励在校学生,二来可以给以后的学生以借鉴。

诚然,倘能建设大容量的网络创作平台也是较佳方法。

  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试图构建一个培养创作能力的教育教学平台,这仅是一种尝试,也只是促进“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现代文学发展的线索,探索文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家与作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一定的创作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更好实现的一种手段,毕竟文学史课不是文学写作课,在使用这一手段的时候,务必掌控好度的标准,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23).

  [2]梁沛.文学教学的人文品格培养,[N]茂名日报,〔2002-05-20〕.

  [3]赵邦信.浅谈文化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增刊).

  梁沛,李立萍,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