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315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二)产业布局

五、规划实施

(一)严格执行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二)严格印染项目投资管理,控制印染生产产能规模

(三)推进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资源聚集能力

(五)吸引专业人才,完善现有人才培养体系

(六)实施总量控制,提高中水回用率

(七)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优化政务环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附件上虞市印染行业准入指标

附表上虞市印染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

一、前言

轻工纺织行业是上虞市四大传统支柱行业之一,而其中重要的生产环节——印染行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历年来,通过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了行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国家出口创汇、积累资金、大量安置劳动力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由于其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等特点,行业的发展受到了环境与资源要素的多重制约,是上虞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改造提升的重点产业之一。

为规范印染项目建设,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2月,国家颁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8年第14号)。

随后,浙江省经贸委和浙江省环保局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09年2月,颁发了《关于印发印染项目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经贸投资〔2008〕248号]和《浙江省印染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浙环发〔2009〕19号]等地方文件。

2010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纺织染整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着力提升印染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月,又会同相关部门,对原《印染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修订版)。

此外,国务院于2010年2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中也对印染行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全国要完成淘汰印染产能亿米的任务。

由此可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抢抓机遇最为紧要。

随着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绍诸高速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上虞的发展正迎来大桥经济、高铁经济的黄金时期,实施大接轨、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跨越的时机非常难得,上虞市印染行业必须抓住和利用好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化解印染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印染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印染行业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前迈进。

根据上虞实际,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印染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提升印染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印染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经征求市级有关部门、两区及乡镇街道和企业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社会公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规划施行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规划施行期间,如遇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重大决策调整或出现本规划有明显不符上虞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时,报经市政府同意后,适时进行修改。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发展,上虞市已逐步形成了以色纺纱、纺织印染、手套袜业、伞件以及现代新型包装等为代表的轻工纺织行业,业已成为上虞市四大传统支柱行业之一。

而作为轻工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生产环节——印染行业也在其发展中不断壮大;

据统计,截至2009年,上虞市已发展形成了51家印染企业,涉及产品种类主要为纱线、纺织面料、散纤、丝绒、家纺产品等,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约57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

在产品类别方面,现今占据主导地位的有纺织面料、纱线及针织品等种类,其它产品生产量相对较少。

从企业生产规模看,涌现了一批以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

2、产业空间分布现状

上虞市轻纺业的空间集聚形态主要体现为块状经济,如以丰惠镇为中心的手套袜业生产基地,以崧厦镇为中心的伞业生产基地、以沥海镇为中心的包装生产基地、以汤浦镇为中心的童装加工基地和以上虞经济开发区(曹娥街道)为中心的纺织生产基地等。

基于此,早年上虞市印染产业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块状经济明显、但布局相对分散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上虞市印染企业近年来已有向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大的工业集中区聚集的趋势。

根据统计,截至到2009年,上虞市现有印染企业共51家,其中在杭州湾工业园区已投资建厂的有16家,上虞经济开发区(曹娥街道)16家,崧厦镇7家,其它乡镇12家。

印染企业分布情况见图2-1。

?

图2-1上虞市印染企业分布比例情况

3、能源资源利用现状

能耗高、排污量大历来是制约印染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护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上虞市对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极为重视,十一五期间全市印染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大为提高。

据统计,2009年全市印染行业综合能耗约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tce/万元;

废水排放总量约680万吨,企业治污设施配套率为100%,企业中水回用率平均30%。

4、行业发展水平分析

上虞市现有印染企业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华孚色纺、新天龙集团等上规模企业无论在产品产能、技术装备水平均达到了一个台阶,但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在工艺研发、先进技术运用等方面还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上,尤其是在产品产能方面未达到“浙江省印染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二)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总体发展趋势

(1)产品市场向差异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代纺织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轻纺产品的需求已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市场需求正在从有到好的转变,如对服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御寒,对雨伞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遮雨,而是对其款式、功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

那些有敏锐嗅觉,敢于投身新领域、发掘新市场的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在原有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印染行业也在轻纺行业的这轮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市场、新技术的变化将是摆在上虞印染加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2)生产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而印染行业正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

行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将促使印染行业的发展方式从规模数量型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发展,从而保持和提高我市印染业在区域上的竞争优势。

2、发展制约因素

(1)产业政策要求

印染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国家环保、经贸、发改等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等政策和文件,要求印染企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印染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保护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以生态环保理念开发并推广各类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利于健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2)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印染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对环境造成直接压力。

当前对我市印染行业来说,环境制约因素相当突出,以水环境压力分析为例,到2015年,印染行业总产值预计达到80亿元,与2009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加倍,在不采取措施情况下相应废水排放总量也将增大,势必加剧水环境压力。

表2-1 2009、2015年印染工业排污量指标对比表

指标

经济排污强度

工业排污量

单位

2009年

2015年

工业废水

排放量

t废水/万元

工业增加值

*

万t废水

680

912

工业增加值(亿元)

50

工业总产值(亿元)

57

80

*注:

假定排污强度不变预测2015年工业排污量

(3)产业集聚不足

我市印染行业的空间集聚形态主要受上虞特色块状经济影响,但是这种产业集聚显然与现代产业集群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如大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且研发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另一方面,优势产品不多,尽管涌现出了一批如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昆隆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品质量高、竞争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但依然存在着小规模、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中小印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且存在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大部分以配套周边县市纺织、印染、服装企业进行印染加工为主要业务来源。

印染企业之间、与本地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不能在地区内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链,竞争力明显不足。

(4)技术装备能力

近年来,随着印染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发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等政策和文件。

上虞印染企业在近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受产品档次、企业效益等各方面的影响,陈旧设备和高浴比、高消耗设备未能及时淘汰更新。

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企业的效益、行业的发展相互制约,影响着地区行业的总体水平提升。

3、发展面临的机遇

(1)抢抓区位交通机遇,打造开放高地

上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南岸,东邻,南接,西连,北濒河口(杭州湾),隔水与相望。

境内交通发达,按照上虞市规划,将以绍嘉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形成“北上、南拓、西连、东出”的“十”字型交通发展格局。

利用杭甬城际客运铁路建设的机遇,完善站场建设配套,实现客货分流。

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形成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329国道,以及新建的世纪大道、展望大道、嘉绍高速、滨海大道、长海线等为主干线的公路网。

加强水运建设,并形成外港(上虞港)、内河(杭甬运河)联运的水运主线,与公路、铁路共同组成综合运输网。

印染行业作为上虞市传统优势行业,应牢牢抓住“大桥经济对接工程”的历史机遇,加快集聚发展要素,抓紧做强做精,提高行业竞争力。

(2)区位市场优势

上虞市位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群之间,嘉绍高速跨江大桥的建设更是把上虞市纳入上海市二小时经济圈范围,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给上虞市印染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上虞市发展将积极投身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发展成为杭州湾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同时绍兴是中国有名的轻纺城,现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上虞市毗邻绍兴,应充分利用绍兴轻纺市场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快印染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增创竞争优势。

(3)高新技术的应用

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传统印染行业生产方式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发了印染工业新的技术革命。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流通、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使上、中、下游纤维、纺织、印染、服装业及批发零售业之间,形成一套完整的快速反应和消费导向体系,对推动印染业的发展、增强印染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高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印染创新的空间。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改造产业层次为目标,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提升现有工艺水平,现有印染企业实现整合提升、稳步改造,集约发展,平稳过渡。

鼓励企业集聚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大力推广高新技术运用,鼓励自主创新;

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提升产品层次,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增长方式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印染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优胜劣汰。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

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行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3)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相结合。

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我市印染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印染行业产值规模突破8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

企业数量控制在45家以内,对产能规模、工艺装备、资源消耗及环境指标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企业实施强制关停。

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09年降低20%、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25%、中水回用率提高至50%;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有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

2、具体指标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上虞市印染行业企业数量控制在45家以内,预计实现年产值8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

到2015年,培育5家以上具有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能力、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

(2)技术进步目标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0家以上,全行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以上;

一批重点企业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印染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5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规模以上企业自有品牌拥有率达80%以上。

(3)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目标

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配套程度和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

逐步引导向丰惠、崧厦、上虞经济开发区(曹娥街道)等印染企业分布较多、配套企业聚集程度较高的区域集中,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的聚集与协作,使其向具有更高集聚程度的产业空间集聚区方向发展。

在发展空间和土地指标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引导距离环境敏感点近、易产生环境纠纷的小印染企业向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搬迁,力争到2015年市域内70%以上的印染企业相对聚集于几个纺织印染区块。

(4)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0~2015年,全行业的科技含量、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劳动生产率都有显着增长。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25%、中水回用率提高至50%;

废水排放环境指标提升为CODCr≤60mg/L、色度≤60,其中硫化物、六价铬、苯胺类不得检出。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原则上到2015年,基本淘汰现有生产能力小于3000万米/年以及针织或纱线年生产能力小于4500吨、单位产品能耗和取水指标低于上虞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的落后印染生产线。

四、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结合国内外印染行业发展趋势及我市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鼓励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

引进或推广运用行业关键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1、重点发展的产品

2010-2015年,上虞市印染行业将根据总量调控、淘汰落后的原则,鼓励发展一批产品,限制或淘汰禁止一批产品。

(1)鼓励发展的产品

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坚决压缩低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鼓励发展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纤维复合面料等高档纺织品的印染和后整理加工。

(2)限制或淘汰禁止的产品

逐步淘汰现有生产能力小于3000万米/年以及针织或纱线年生产能力小于4500吨、单位产品能耗和取水指标低于上虞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的落后印染生产线。

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型机。

淘汰流程长、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工艺产品。

改扩建企业禁止采用使用年限超过5年以及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二手前处理、染色设备。

凡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企业,必须与淘汰落后结合才可允许改扩建。

2、重点发展的技术

(1)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

采用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喷射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杜绝或减少印染废水的产生,同时可大量节省干燥用热能,提高染料利用率。

(2)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设备

鼓励企业选购连续式印染成套设备、针织物连续练漂水洗生产线、小浴比染色机、低温染色、超声波水洗等节能节水的印染设备与技术、配备热能回收系统的定型机、新型高效毛麻染整设备等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设备,提升产品档次,减少废水排放,节约能源消耗。

(3)天然纤维面料、功能性纤维面料等高档面料后整理技术

引进天然纤维、功能性纤维面料等高档面料的先进后整理技术,如特柔抗皱、防水透湿、无毒阻燃、防污、抗静电、抗紫外线、抗菌、防辐射、电磁波屏蔽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4)染料回收、碱回收技术

推广超滤法回收染料技术、丝光淡碱回收技术,减少印染过程染料、碱液的排放,同时降低废水排放量以及废水中COD、盐等成份,缓解企业废水处理压力。

(5)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利用计算机和集中控制系统,引进印染全流程、多机台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印染车间在线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化学品自动配液与输送系统、印花机自动对花等系统,实现印染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操作工序,达到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6)印染节能环保通用系统

推广并实施水、热能高效回收、过滤和再利用系统以及节能空调和滤尘系统等节能环保系统,实现节水、节能。

具体重点发展技术及其相关指标见表4-1。

表4-1印染行业重点发展技术及相关指标

领域

发展重点

技术重点或目标

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

涂料染色

除应用比较活跃的连续染色(轧染)和涂料浸染(匹染及成衣染色)外,积极推广涂料染色印花一步固色法和涂料染色整理一步法,可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约能源,基本杜绝印染废水排放

微悬浮体印染

蛋白质纤维染色加工的时间缩短50%左右,染料的利用率提高5-10%左右,染料固色率一般提高10%以上

转移印花

利用分散染料在合成纤维织物上用干法转移,不需水洗处理,不产生污水,工艺流程缩短30%以上,产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花形精致

数码喷射印花

反应速度快,大大缩短工作周期;

不用水,由计算机控制,按需喷墨,既不浪费,也无废水污染;

操作简单,稳定性强

高档面料后整理技术

高档针织面料短流程

后整理法

比传统工艺缩短1/3,与传统手工剖幅相比剖幅精度提高数十倍;

轧水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调节轧辊的压力大小,保证布面含水率达到规定要求

染料回收、碱回收技术

超滤法回收染料

采用急剧凝胶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微孔的聚砜超滤膜,组装成超滤器,对氧化后的还原染料残液进行过滤,使染料得到回收,同时减少废水排放

丝光淡碱回收技术

通过淡碱回收装置,将产生的丝光淡碱水回用到煮炼、轧染、配碱、碱洗等工序,可实现碱液的回收利用并大幅降低淡碱水的排放

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印染全流程、多机台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丝光碱浓度控制精度±

2g/L,pH值控制精度±

2%,温度控制精度±

℃,张力控制精度2%,烘房湿度测量精度±

%RH

印染车间在线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化学品自动配液与输送系统

上料能力100L/min,最大分配速度70L/min,助剂分配精度±

2%,浓度控制精度±

2g/L

印花机自动对花等系统

相邻圆网对花精度≤,任意两位圆网对花精度≤

节能环保通用系统

水、热能高效回收、过滤和再利用系统

水的回用率由10%提高到30%,减少蒸汽消耗20%

节能空调和滤尘系统

功率,机组二级最大过滤面积可达67m2,处理风量可达90000m3/h

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设备

高质、高效连续式印染成套设备

生产线速度70m/min及以上,实现高效水洗、高效烘干与定形,精密印花,低温、短流程染色

针织物连续练漂水洗生产线

连续式,生产线速度50m/min,低张力检测与控制系统

小浴比染色机

浴比不大于1:

8

低温染色、超声波水洗等节能节水的印染设备与技术

机器辊面幅宽~,机械车速10~70m/min,工艺车速60m/min

配备热能回收系统的定型机

减少热消耗20%

新型高效毛麻染整设备

间歇式设备布速0~400m/min,载荷0~600kg及以上,连续式设备车速0~50m/min,幅宽2m

3、加强企业间协作,构建产业链

加强本地具有优势的色纺纱和纺织印染企业、崧厦制伞企业与伞布印染企业、其它纺织与印染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关系,降低生产消耗,区域内构建产业链。

(二)产业布局

重点扶持发展建设在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的纺织印染企业,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其它区域严格控制印染项目的审批。

改扩建项目要与淘汰区域内落后产能相结合,引导区外印染企业逐步向该园区搬迁,通过搬迁改造,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

上虞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控制印染总产能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现有印染企业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发展,企业从生产基地逐步向研发基地转型。

崧厦、丰惠、小越、道墟等区域的分散印染企业鼓励向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搬迁聚集,逐步缩减分散印染产能。

其中,崧厦可利用“中国伞城”的优势,保留并适度发展伞布印染,为崧厦伞业配套,完善产业链。

五、规划实施

(一)严格执行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对全市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含印染生产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

对于实际未从事印染加工的,经营范围应予以调整。

实际从事印染加工的企业,生产产品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等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前提下,应严格执行《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修订版)和《浙江省印染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文件精神,推进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目前已符合《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修订版)、《浙江省印染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浙环发〔2009〕19号)以及《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浙淘汰办〔2010〕2号)等产业政策文件要求的印染企业,应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对于目前尚不能达到上述标准的印染企业,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