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259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枝一叶总关情Word下载.docx

20.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

试作简要分析。

21.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22.作者把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写是否过于繁琐?

请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本简介

2013年的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

(二)所选择的阅读文本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散文《如果》。

《如果》这篇文章几乎会令每个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父亲。

人山人海的机场,步履蹒跚的老人艰难地登上飞机,身边无一人陪伴,独自一人跋涉千里追寻梦中的家乡。

作者触景生情,不禁产生联想,想到自己已经离世的父亲当年乘机返乡时的情景,由此生发了一种憧憬:

如果父亲在世,愿陪他返乡。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父亲浓浓的思念和爱以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之情。

亲情、乡愁、历史的沧桑、温馨的想象和冰凉的现实,让人心头隐隐作痛。

读后令人感慨唏嘘:

有多少“如果”可以重来?

文章耐人寻味,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在学习和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各种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时间与家人共度仅有的一段时光。

而当你终于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停下来回首相望时,亲人都已离我们远去。

后悔是徒劳的,曾经也不会因为悔恨的泪水而有所改变。

作者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年轻的时候对父亲的举动感到不耐烦,不理解。

可是当长大成熟之后,真正体会到了父母亲那种难以言喻的感情时,往昔早已一去不复返。

与其幻想着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如从现在起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多多理解家人,珍惜幸福的时光。

文章主要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不乏细节描写,凸显主旨。

全文(有删改)共13段,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由第5段过渡分开,由实而虚,由作者乘飞机时目睹一位孤单返乡的老伯伯的情形,过渡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进而想象如果父亲还在,愿陪父亲乘机返乡的情景。

最后回到现实,照应前文。

文章结构示意图:

1、“我”乘飞机时目睹一位孤单返乡的老伯伯的情形(实)

(1——4)

2—4推断老伯伯的身世经历(虚)

目睹孤单返乡的老伯的情形

5、过渡(承上启下)

6、设问,领起下文

(5——12)

7—12想象中陪父亲乘机返乡的情景(虚)

6—12

想象陪父亲返乡的情景

回到现实,照应前文。

(实)

13——

四、试题特点

文本选择有所变化,较前五年注重考查小说阅读不同的是今年选择考查散文的阅读,但都侧重于叙述类文本的解读。

所选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其中充溢着感人至深的亲情。

文章体现出迷人的文学魅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在阅读考查上也有所创新,题量有所增加,综观6道试题,纯技巧类试题少,题目设计角度均立足文本,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实实在在的理解,追求多元化解读;

题目设计力求科学,能考查出不同层次考生的阅读水平。

试题设置体现了一定的梯度性,既尊重了阅读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现阶段的阅读水平,较为科学合理。

本题共6道小题,满分18分。

试题在设置上紧扣文本,力求突出文本的特质,回归语文的本质,彰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试题从重点词语的理解、文段作用的分析、语句的赏析与品味,文章主题的把握等角度命题,处处紧扣文本,紧扣主旨。

目的在于引导考生通过阅读文本,细读细品,感悟亲情,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素养。

五、评分细则及案例分析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词语常见常用,在课本中有所接触,如《背影》“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课下注即对“蹒跚”做了解释。

考生只要将日常积累的词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就能正确解答此题。

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梳理词语的本义;

第二步,弄清楚该词在这句话中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语境义。

在解释本义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结合语境时要注意词语产生的实际效果。

【参考答案】原指走路(行走、步伐、脚步等)缓慢摇摆(不稳)的样子,文中指老伯伯因年高体弱而行走缓慢摇摆的样子。

(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评分细则】原意1分,语境义1分。

其中原意“走路(行走、步伐、脚步)”0.5分,“缓慢不稳(摇摆)”0.5分;

语境义“老伯伯”0.5分,“走路缓慢不稳或行动不便”0.5分。

【案例分析】

2分答案:

(示例一)走路的脚步很慢很不稳,老伯伯孤单一人走路很慢很不稳。

(示例二)走路慢且不稳,文中指老伯伯走路慢且不稳。

1.5分答案:

(示例一)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本文指老伯伯走路不稳。

(示例二)走路步伐不稳,在文中指老伯伯年老走路不稳当。

1分答案:

形容老伯伯走路不稳的样子。

0.5分答案:

(示例一)走路摇摇晃晃,通常指老人。

(示例二)走路不稳

0分答案:

(示例一)走路十分坚(艰)难

(示例二)形容步子小

【失分原因】

(平均得1分,得分率为50﹪)①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只解释词语原意;

②对词义的理解不全面,解释片面;

③以词解词,不明不白,如以“踉跄”解“蹒跚”;

④写错别字。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语段的作用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文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解答本题时,还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能笼统答题。

第⑤段是过渡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如何承上启下的。

概括内容时可结合第22题的题干,先将下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然后仿照它概括出上文的内容。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过渡);

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

(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评分细则】回答出“承上启下(过渡)”1分,有错别字一个扣0.5分;

具体分析1分,其中对上文的内容概括0.5分,对下文的内容概括0.5分。

(示例一)第⑤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作者在乘飞机见到了一位孤单返乡老伯伯的描写,开启下文作者憧憬如果父亲还在,愿陪他还乡的幻想。

(示例二)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老伯伯年轻时的经历以及他回乡的情状,引出下文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陪着父亲返乡,做些什么。

过渡,承接上文对老伯伯的描写,引出下文“我”对父亲的思念。

(不具体扣0.5分)

承上启下过渡(少分析)

引出下文,我对父亲的思念。

(示例一)做铺垫,为后文写自己的父亲做了铺垫。

(示例二)因为作者感受到老伯伯和他一样,因为战争使他成为时代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

(“他”指代不明)

(平均得1.5分得分率为75﹪)主要失分原因是只答作用,缺少分析;

或者有分析,但过于笼统,不能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如“承”(加点或少横),“启”误写为(起),“承接”误写为“呈结”,“渡”误写为“度”等。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具体语句含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读细品滋味长。

只要弄清楚写老伯伯和父亲的关系,就能理清作者说话的原因。

作者虽然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但从老伯伯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

基于对父亲的了解和爱,作者完全能够推知老伯伯的身世经历。

(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评分细则】回答出“基于对父亲的了解和爱”得1分,其中“了解”0.5分,“爱”0.5分;

“言行举止”或“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1分;

“身世(或“经历”、“命运”)相似(或“相同”“像”)”1分。

3分答案:

(无)

2.5分答案:

这是因为老伯伯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使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作者不禁将他看作父亲,联想到自己父亲的身世,作者太了解自己的父亲,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浓浓的爱,为下文做铺垫。

对老伯伯身世的叙说,实际上就是“我”对父亲身世的叙说,因为“我”十分了解父亲,对于和父亲同辈经历过战争灾难的人的身世,“我”也同样清楚。

“太”表现出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爱和愧疚。

(示例一)因为老伯伯孤身一人,独自返乡,这样的场景在作者的父亲身上也能见到,老伯伯和父亲同样都是因为战争而成为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

到老时,回乡却独自一人,他们有相似的经历,看到他独自返乡的情景,也联想到了父亲,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所以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示例二)因为老伯伯太像作者的父亲,作者从老伯伯的神情、姿态便可以看出老伯伯和他的父亲有着相同的经历。

因为那位老伯伯十分像当年作者的父亲,看到那位老伯伯就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文章表面在描写眼前的那位老伯伯,实际上就是指自己的父亲在当年回家的情景。

(示例一)因为这个老人很像自己的父亲。

(示例二)因为作者的父亲可能与老伯伯十分相似,所以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同时这句话为下文写“我”对老伯伯的身世遐想以及对父亲重生后“我”会做的事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画蛇添足,生拉硬扯)

因为“我”的身世就与老伯伯一样,都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理解性错误)

(本题得分率较低,1分左右,得分率约30℅)分析时,对内容概括不具体,过于笼统。

考虑问题不全面不严密,缺乏对该语句上下文内容的贯通理解。

语言重复啰嗦。

20. 

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

【题型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作章法布局的意图分析,既考查了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铺垫,又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标题“如果”分析,本文的写作重心当在后半部分,即“想象陪父亲返乡”的内容,只要弄清楚只一点,就不难把握作者这样布局的意图了。

为什么要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为什么看到他作者会想到自己的父亲,这样设问,问题的答案就会浮出水面。

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为后文写作者特别渴望再有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评分细则】回答出“人生际遇相似”得1分,回答出“铺垫”的作用得1分,回答出感情“思念、怀念、愧疚”中一个即可得1分。

(示例一)文章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是为下文做铺垫,那位老伯伯与“我”父亲的经历相似,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为下文写“我”对父亲的怀念和后悔没有陪父亲返乡做铺垫。

(示例二)前半部分写了老伯伯独自一人坐飞机和他的身世,实际上交代了父亲的身世,为下文写“我”如果陪父亲回乡会做的事作铺垫,引出下文“我”联想到父亲,突出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怀念、愧疚之情。

表面上是在描写老伯伯,其实也是在描写父亲和其他大陆老兵,作者由老伯伯的行为想到了父亲,从而在下文表达对父亲的愧疚和对与父亲一起返乡的幻想,老伯伯引起了作者内心的共鸣,为下文写父亲做铺垫。

作者为了引出下文中他看到老伯伯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做铺垫,也说明当年父亲的情况和老伯伯一样,独自一人上飞机,和当年父亲返乡的情景大致相同,也同时介绍自己父亲的身世背景。

通过写老伯伯在飞机上的所做所说,引出“我”对父亲的怀恋,以及无法再陪父亲回乡的懊悔心情,表现了“我”对因战争而弃置于他乡的老兵的敬佩,“我”对父亲的怀恋和懊悔。

老伯伯也指因战争与故乡家人被迫离开的战士,通过描写一个人代指一类人更深刻。

文章前半部分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的用意是想要通过老伯伯来表达自己对已离去的和老伯伯年龄相仿的父亲的深切怀念,此时此刻,作者眼中的老伯伯已浑然变成自己的父亲,所以对老伯伯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的寄托,突出说明了作者怀念父亲的中心。

写老伯伯孤苦现状为下文我回忆起父亲做埔垫。

(示例一)用写这位老伯伯的形象来引出“我”对他身世的猜想,同时,总领全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使后文中我的假想相呼应,使文章内容上更充实,这也是将原本的故事情节倒着写,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本题得分2分左右,得分率约67℅)部分学生不能精确理解“铺垫”,不明白“为什么铺垫”和“怎样铺垫”的,扣不到文章主旨上来。

21. 

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本中优美语句的理解与赏析。

本题要求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要求很明确。

赏析语言,要扣文本语境,扣形象,扣主旨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有赏有析。

所选的第

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题干中明确指出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这就降低了难度,由“战争像突来的飓风”判断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词上抓住“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文章主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

“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评分细则】判断对修辞(比喻或拟人)得1分,结合语境分析1分;

准确选出词语0.5分,结合语境分析0.5分;

综合评价1分,两方面各占0.5分。

4分答案:

(示例一)比喻,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来临的突然与猛烈;

“连根拔起”“陌生的荒地”等词语体现出他在战争后失去家乡成为孤儿,体现出战争的可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可怜与“我”对“他”的同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战争的来势汹汹,老伯被迫离别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连根拔起”体现了战争的影响之大,让老伯和亲人生生地被迫分离的情景,写出了老伯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示例三创造性答案)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把战争比作飓风,将战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降临和战争的残酷、可怕,表达了“我”对老伯伯的同情。

用词:

“连根拔起”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如其来的战争破坏了老伯伯的平静生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可怕,表达了“我”对老伯伯的同情。

3.5分答案:

(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争比作突来的飓风,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恶意弃置”“陌生的荒地”体现出了老伯伯流离失所的不幸遭遇和悲惨身世,体现出了作者对老伯伯的同情。

(示例二)“飓风”“连根拔起”“恶意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表现出了战争的残忍和人们处境的悲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战争对人们的残酷和伤害,表达作者伤心和对老伯伯等人的同情。

(少“突然”“猛烈”)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表明战争来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恶意弃置”“陌生的荒地”说明战争来得猛烈,同时使文章更加具有真实性。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战争来得突然,老人饱受战争苦难的情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恶意弃置”“陌生的荒地”更加突出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使文章生动形象。

运用了比喻,将战争比作突来的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危害,带给人们的痛苦,战争来得突然、迅猛。

“连根拔起”“恶意置于陌生的荒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背井离乡的情景,战争带来的痛苦。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他的悲惨。

唯一、连根拔起,比喻,体现出作者感受到自己和老伯伯的经历是一样的,面临战争成为孤儿。

(表述错乱无序)

写了战争的残酷。

(“残”少了一笔)

(一般得2.5分左右,)鉴赏词语贫乏,表达混乱,出现错别字甚至抄写错误。

审题不认真,挂一漏万,顾此失彼。

没有结合原文分析出作者的感情,因为散文贵真,是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学生对这类文本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就不能居高临下,导致在阅读低端应对作答,难免偏颇。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作用的理解,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有着内在的联系,只要认真审读题干,抓住“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等信息,就不难确定答题的区域范围在7-12段之间,分析细节妙处,要扣语境,扣形象,扣主旨扣情感。

示例一:

不繁琐。

如第⑧段,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想象中非常认真地陪父亲说话的情形写得极其细致,特别突出“我”对父亲的耐心和体贴,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示例二:

如第⑾段,作者细致描述了想象中陪父亲过海关时如何耐心、体贴地照料父亲的情形,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评分细则】回答“不繁琐”1分;

准确举例1分;

结合语境分析1分;

扣上感情1分,其中“爱、思念”0.5分,“遗憾、愧疚、懊悔”0.5分。

(示例一)不繁琐。

如第12段,飞机抵达长沙,“我”亲吻父亲布满黑斑的额头,温柔提醒他到站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体贴、关心与爱以及深深的思念和追悔莫及的感情。

(示例二)不过于繁琐。

通过作者喂父亲吃面包的动作描写,“撕”“泡”等动词生动形象具体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细心、体贴地陪父亲吃饭,体现了作者的细心、体贴,对去世的父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以及未能陪父亲返乡的惋惜。

(示例三)不繁琐。

“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的最前端。

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

”“牵”“扶”体现了“我”对父亲一步不离细心陪伴的样子,表现了“我”对父亲浓浓的爱与细心的照顾,表达了“我”对没有陪他返乡的懊悔之情,描写越细致,就越体现作者的懊悔与对父亲的爱,感人至深。

(示例一)不过于繁琐。

第10段,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对父亲的百般呵护和那颗保护父亲的心,体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少愧疚)

(示例二)不繁琐。

第9段,写的是我想象中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的情景,运用了大量动作描写,“撕”“浸泡”“咀嚼”“打翻”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想象中我对父亲的细心,即使他已年老,我仍然对他如此体贴,突出了我对父亲过去所在的后悔以及体贴。

(“嚼”字右下写成“即”,语言重复)

“我”陪他吃机舱饭时,“我”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吃饭,可以充分表现出“我”十分思念“我”的父亲,“我”想好好孝(考)敬他来陪他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如果写得不细致,就无法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在12段中,“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的耳边跟他说:

‘爸爸,你到家了。

’”这段文字中“亲吻”“附”等词,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对父亲的关爱及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对每一个弄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都向父亲反复追问这一细节,既写出了“我”对父亲来台方式与家乡的好奇,又写出了“我”对父亲、对家乡深深的爱,表现了“我”对父亲、对祖国大陆深深的爱,也寄托了广大台胞对祖国大陆的怀恋。

“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说:

’”这样写不繁琐。

父亲离乡后的处境艰难、孤寂,我亲吻他体现了对他的安慰,并且告诉他家的存在,家人也仍存在,“你到家了!

”可以表现出使他感到家存在,怀念的家乡终于近在咫尺。

(一般得3分左右,满分不少,得分率较高,约75%)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有的考生则审题不仔细,回答笼统,情感表述不到位,不能根据“如果”推敲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有的则由于对题目的要求理解失误而选错区域,没有准确锁定目标段。

多数考生选9、10、12段的内容分析,吃面包、转机、抵达长沙等内容。

六、管中窥豹:

优点与不足

现场抽查了10本试卷,最高分有17.5的,平均分在6.43到12.47之间,多在11分左右,大致在10.4,难度在0.6,符合命题要求的难度。

优点: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整体上令人满意。

无论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基本的文体知识的把握;

无论是学生的审题意识,还是对答题规律的掌握;

无论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卷面书写的整洁程度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1、书写认真规范,回答问题层次感较好。

2、多数考生思路清晰,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3、对于平时训练过的题型,学生作答相对规范严谨,可见复习训练扎实有素。

不足:

1、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流于片面或过于肤浅,影响到了答案的完整性与深刻度。

2、捕捉关键语句从中提取答案信息的意识欠缺,缺乏对文中关键语句的敏感度,对文中关键词语在答案中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

3、语言组织、表述能力仍有待提高。

表现为语言逻辑性不强,用词不准确,层次要点不清晰等。

4、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紧扣题干关键词语组织答案的意识不够,而关键词则既决定着答题的思路又限制着答案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