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Word格式.docx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幼儿的席位习惯有较大差异。
在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后,我们对此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力求寻找良好策略、方法、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理论假设
实验教师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从心理角度、从儿童发展角度和科学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界定及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习惯:
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简单的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掉坏习惯巩固好习惯的过程。
研究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看,行为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
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如打闹、闹情绪、乱扔果皮纸屑等行为,必须从小抓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2、从儿童发展角度看,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如从小讲卫生,爱整洁,有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孩子就会愉快的生活、学习。
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反之则烦恼、焦躁等。
3、从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引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要有理智的爱,不能因爱子心切,任孩子自由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四、实验目标及原则
(一)实验目标
教师方面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规范教师行为,优化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保教质量
幼儿方面
1、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儿在活动、游戏中爱动脑勤思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在与人交往、习惯同伴相处中有良好的礼貌习惯
4、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二)实验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幼儿不良习惯的改变更不是一次活动、一个游戏就能实现的,它更需要一个慢慢转变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弱化其不足,强化其优势的过程。
2、一日生活原则
幼儿的行为习惯更多地表现在一日生活中,好习惯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表现出来,坏习惯也在一日生活中表现出来,坚持一日生活的原则,就是从生活入手。
3、教育性原则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幼儿的各个方面,坚持以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以树立榜样,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学得会,记得住,看得懂,摸得着。
4、家园共育原则
家园同步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把教育延伸到幼儿家庭,吸引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大中小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
2、明确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研究矫正不良习惯的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探索如何引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工作。
(二)实验方法
1、观察记录法:
老师随即观察幼儿并记录发展情况。
2、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进行前测,实验后进行后测,进行问卷调查。
3、个案追踪法:
对某个案例进行追踪调查。
4、文献资料法:
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对象是在园的大中小班幼儿,历时两年,2006年6月——2008年6月
1、准备阶段:
2006年6月——2006年12月、动员教师、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明确目标、不断修订改善实施方案
2、中期实施阶段:
2007年1月——2008年2月、组织实施、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计划、问卷调查、积累资料、形成阶段实施成果、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充实。
3、后期总结阶段;
2008年2月-——2008年6月,实验验收结题,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工作报告,整理实验材料,收集汇编。
六、实验操作
幼儿良好的行为的养成,需要社会、家庭和幼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不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并注重质量。
我们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验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家长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我们的独生子女聪明、活泼,但“娇骄”二字很严重,他们物质条件优厚,但习惯却差,他们受家庭成员的宠爱,却不知去爱别人,家长的过分溺爱、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本来就使非能力不强的幼儿更加飘忽不定,为了帮助家长获得早期教育的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培养孩子的任务,我们从班级实际出发,找到了“互动合作”是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增加了解、互相沟通。
针对新入园的小朋友,我们在开学前组织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与班级养成教育的培养思路和教育计划,与此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从问卷中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等。
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通过个别交谈,了解家长的顾虑与需求,并取得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2、密切合作,互动研讨。
充分利用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地一日生活,利用座谈会、家园联系册了解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良好的表现以及不良的行为,利用宣传栏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在发放的个案追踪中,98%的家长转变了育儿观念,95%的幼儿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教师工作
教师是实验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素质、业务能力也决定了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幼儿园大多是代课教师,她们年轻、热情、思维活跃,但成果、证书对她们作用不大,仅仅为了证书去搞实验,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研究的目的是幼儿、教师获得双赢,取得更好的保教效果,为了更加地搞好实验,掌握理论知识,每位教师除自费订阅杂志外,又制定了严格的理论学习制度,不少于10000字的理论笔记、两篇养成教育中心发言、一篇论文、一篇实验总结、每周一节养成教育课、每位教师追踪一位幼儿、每周三教研活动做好准备,这样教师的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工作虽然紧张,但忙而不乱。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我们制定了大中小班幼儿养成教育教师使用手册,针对家长教育方面,制度来家长使用手册,由于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管理方式都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两年下来,在教师谈实验总结时,说的最多的话是:
“紧张而充实,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幼儿和教师一起成长是我们最大多心愿。
(三)幼儿工作
幼儿是实验结果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对幼儿做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计游戏,引导幼儿
良好习惯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全日制幼儿的一日生活都与教师在一起,对于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任务,按时午睡、按时起床、安静入睡并有正确的睡姿,饮食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做好。
对于幼儿这些习惯的养成,我常用小动物做引导。
因为孩子最喜欢小动物,他们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动物,如教师说走路要学小花猫,小朋友如厕时乱跑一定很少了。
小朋友入睡时,如果说:
“小朋友要安静睡觉”那总有小声讲话的,而且静下来也要好长时间,如果说:
“现在兔宝宝都进来自己的窝,妈妈要看哪位宝宝先睡着”。
话音刚落,就没有了声音。
让孩子收拾玩具;
如果说:
“小朋友,请把玩具放好”。
就有的小朋友不放或者不听,如果说:
“玩具太累了,想回家了,我们帮帮它,把它送回家吧!
”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好的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依据孩子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习惯的培养与游戏之中。
2、正面教育,鼓励幼儿
蒙台梭利曾说:
“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
幼儿年龄毕竟太小,说教的道路也不易明白,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大道理要少,具体事例要多,要让幼儿学得会,记得会,看得懂,摸得着,让幼儿有成就感。
记得一次,一位幼儿急急忙忙往教室跑,老师看到后喊:
“别跑,走着走”。
孩子仍然跑,我过去问:
“小朋友,为什么跑这么快”。
“我妈妈让我第一个到幼儿园”。
是啊,有些家长上班忙,孩子进了教室才能放心离开。
“你表现的不错,愿意早到园,可跑到太快容易摔倒,还容易与其他小朋友碰撞,很危险的,老师不跑,就怕碰到小朋友”。
“知道了,老师!
”鼓励幼儿应该怎么做。
平时上课我们发现有的小朋友不认真听课,如果停下来教训一顿,可能在你“发火”的时候,他们好像听得很认真,不动,不说话,静静地听。
可要讲课了,说话的又多了,因为他集中精力都时间已经过去了。
如果不发火,而是表扬一位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
小朋友做得真好,认真听讲,动脑思考”。
教室里马上就会静下来,且幼儿坚持的时间长,还有每天放学时,幼儿又要穿衣,又要整理东西,教室里乱烘烘。
你想让大家安静大声喊叫也不会有人听,如果说:
“×
小朋友是第一位坐好的,还有说话的,再说×
小朋友是第二个坐好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小朋友就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因为你的表扬,幼儿知道了怎样做是对的,是受表扬的。
他能学得会,看得懂。
对某个小朋友的不良习惯,不要当众批评,如有的幼儿故意伸腿去绊别人,当众批评在伤害他人的自尊心的同时,对那些认知能力差点幼儿起到强化作用,他也会搞个绊人的恶作剧。
这也正是《规程》中指出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应树优为先,身教为主。
3、巧设计策,规范幼儿
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不愿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
别人的东西还想要;
做错了事不想表示歉意;
思想懒惰,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这些都是些不良行为习惯。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我园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书洞,放置图画本,水彩笔等物品,并且要求幼儿把东西放置整齐。
然而最近经常有小朋友告状,彩笔不见了,图画本不见了,描画本不见了,问谁都说没有拿,我真想发火,但转念一想,发火只对当时有用,不到三分钟,小朋友早就不再理会了。
于是我故意把一小朋友的水彩笔放在韩茹梦小朋友的洞里,并说:
“韩茹梦,我用用你的水彩笔好吗?
”她高兴的去拿水彩笔。
并听她说:
“老师,我的洞里多了一盒水彩笔”。
我赶紧抓住机会说:
“韩茹梦小朋友不拿别人的东西,别人放错了还主动拿回来,真是太棒了,老师要奖你一个诚实的小奖品”。
其他小朋友都羡慕地看著,这时一个小朋友举手说:
“老师,那天我的洞里也多了一只亮笔”,“是吗,你也很诚实,那天忘了说啦,老师相信你”。
为了给孩子一个机会,我趁机说:
“现在我们分开整理自己的洞,看谁整理得好”。
整理完后,很多曾丢东西的小朋友说东西找到了,老师的目的达到了。
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老师及时捕捉改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机会也很重要。
4、坚持不懈,观察幼儿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因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作为老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且对班老师要求一致,班主任要求小朋友喝水排队,不挤不抢,另一老师却让自由去喝,大烘班,这样就很难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习惯。
我班幼儿的小椅子、桌子都非常干净,我要求幼儿每周三、周五起床后要用抹布擦椅子和桌子的腿,形成习惯,小朋友到时就很自觉地去擦,抹布不是一人一块,谁先起床谁擦,小朋友从来不争不抢轮换使用。
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小朋友一起劳动,每次擦完老师都评比,看谁的小椅子最干净,幼儿在擦椅子的过程中,劳动习惯、清洁习惯自然形成了,因此,每次吃饭前不用老师布置,总有小朋友自觉分发抹布擦桌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朋友学着洗抹布。
当然他们洗不干净,但老师从来不嫌弃,而是鼓励:
“你真棒,洗得不错”,等小朋友休息了,老师再重新洗一遍,成功让孩子感到满足,感到劳动的乐趣。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不同的行为习惯。
有好的,有差的,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把好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如果小朋友不乱扔废纸,某小朋友主动道歉,某小朋友爱帮助人。
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发现并纠正。
我非常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天都有记录,哪些小朋友离桌后把椅子放好,哪些小朋友在教室不大声说话,哪些小朋友站队谦让,小朋友每进行一项活动,老师都及时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好在哪里,让幼儿明白他们的哪些做法能得到表扬和肯定,老师持之以恒的观察并表扬,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还用来如下方法:
1、情景教育法在实验班,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幼儿易出现的不良习惯设置在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自身行为表现的认知,而从达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巩固良好习惯的目的,在弄清现状与原因后,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游戏等。
如请幼儿自己设计各种标记图,贴在相应的地方,如在水龙头下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记,在花草旁也插上请勿摘花的标记等,这些标记图即避免了教师过多的指挥和直接干预,又对幼儿遵守各种常规起到提示和强化对作用。
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如到公共场所你丢我捡到活动,请幼儿当检查员、监督员、管好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故事、音乐、动作、绘画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刺激幼儿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印象,使之影响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2、家园对照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运用家长对照法具体措施如下:
A设计家园对照行为习惯对照表,教师把对幼儿的要求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只对照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
B召开家长会,把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向家长介绍,与家长商量,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能协助教育,尽量不给幼儿看无益的、内容不健全的影视作品,并能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讲明目的,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配合。
C家长开放日,在这一天,老师所安排的内容都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倾斜,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图,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动的教育形式。
3、大小互动法
A从大带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集体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我们进行了以下活动:
班与班结成对子,每班活动一次,让大小幼儿之间互相影响,让小班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上课,作业等,不仅使小班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而且也使中大班幼儿有了鞭策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要做得更好一点,为小弟弟妹妹做榜样,对于每个层面的幼儿都有不同功能,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B以大促小,让孩子教育家长,针对个别习惯意识差的家长,如放学后幼儿在园玩滑梯,有些家长边吃东西一边往地下扔垃圾,有时教师说了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采取请大班幼儿做值日,一来,家长面对幼儿稚嫩的声音通常能马上停下来,二来,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关心周围环境,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五星奖励法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五星奖励法,并集中贴在固定的地方,每十个小五星又奖励一个大五星,比比谁的最多,以此来监督幼儿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为找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切入口,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中小班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大班进行了学习习惯校本专项研究。
这两项研究都得到教研中心领导的好评,也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效果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验,我们的课题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理论效果
对中小班重点的生活自理能力探索出创设情景,培养自理意识,训练自理技巧,形成良好自理行为习惯,并探索出家园互动,同步交流,巩固提高的有效策略。
对大班幼儿探索出了互动合作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并探索了尊重鼓励,环境熏陶,活动渗透等方法。
2、实践效果
A实验班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幼儿有了较好的习惯,如大班幼儿上课认真听、爱动脑、爱探索、喜欢听故事,爱惜图书、认真倾听、为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B追踪调查的对象,有98%的幼儿改变了好动、坐不住、听不进的习惯,幼儿有了较强的操作能力,自我意识、倾听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自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C教师方面,实验教师不再感觉科研课题深不可测,吧科研当作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两年来,刘翠凤主持的《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校本专项研究,孙玉梅主持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校本专项研究课题于2007年6月顺利结题并得到专家的好评,孙玉梅老师的论文《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获市级一等奖,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区级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刘翠凤老师《谈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王香云、吴利华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区级一、二等奖,多名教师的活动设计和说课在中区教研网上公开发表,刘翠凤老师指教的《动物宝宝搬新家》获区级优质课二等奖。
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见表7—1。
表7—1实验调查表
表现
实验前百分比
实验后百分比
差
好
操作能力
70%
20%
10%
85%
自我中心意识
75%(强)
20%(弱)
10%(强)
80%(弱)
倾听习惯
60%
30%
90%
卫生习惯
学习习惯
35%
礼貌习惯
15%
80%
自理能力
50%
安全意识
八、问题讨论
在研究本课题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如跟踪调查中,有些幼儿变化不大,有些幼儿旧的不良习惯改掉了,又产生了新的不良习惯,尽管用了不少方法,如:
多表扬、多鼓励、多沟通,但对某些幼儿效果不好。
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有些实验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观察幼儿的能力还需要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如果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实验成果的推广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讨论的重点问题。
九、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幼教园地
[3]幼教博览
[4]方明.根深才能叶茂[z].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执笔人:
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