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2243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农业信用合作社笔试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13)中央银行业务操作情况集中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____、影响____,间接调节____,实现对金融的宏观调控。

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的产生()A.早于B.晚于C.同时D.有赖于

(2)下列西方的中央银行中,按其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___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B.日本银行c.英格兰银行D.意大利银行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代理国库,集中()A.国库存款B、企业存款C.团体存款D、个人存款

(4)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____法定存款准备率。

A.调高B.降低C.不改变D.取消

(5)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c.使商业银行没有行动D.使企业得到成本更高的贷款

(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变动中,导致准备金减少的是___。

A.央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B.央行出售证券C.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D-中央银行代表财政部购买黄金,增加金证券储备

(7)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____。

A.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B.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C.流通中的通货减少D.其他负债增加

(8)在下列银行中,___不同于其他三者。

A.英格兰银行B.东京一三菱银行C.中国银行D.花旗银行

(9)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体现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的()A.代理国库B.对政府提供信贷C.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现金准备D.发行货币

(10)在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___A.英格兰银行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C.瑞典里克斯银行D.德意志联邦银行

(三)判断题

(1)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国民银行法》,规定英格兰银行作为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将英格兰银行分成发行部和银行部两个部分,奠定了现代中央银行组织的模式。

()

(2)1957年联邦德国建立德意志联邦银行,这是国家直接投资创建的中央银行。

(3)中央银行国有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西方主要国家中中央银行为国有的有美、英、法、德、荷等国。

()

(4)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享有较大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其直接向国会报告工作,会计受国会审核,向国会负责,不受总统和财政部的制约。

(5)中央银行购买设备和购买政府证券一样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6)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7)货币学派主张制定“货币规则”代替“相机抉择”,即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

(8)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都是在二级市场而并非一级证券市场进行的。

()

(四)名词解释

(1)Peel’sAct

(2)联邦中行制(3)货币政目标(4)货币政策时滞(5)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6)MoralSuasion(7)公开市场政策

(五)简答题

(1)为什么中央银行被称作“银行的银行”?

(2)试述中央银行按所有制形式的分类。

(3)简述中央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

(4)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5)简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6)简述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其主要职责。

(六)论述题

(1)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的典范,试从联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上对其独立性进行讨论。

(2)试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3)试评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

(1)发行、银行、政府。

(2)属于国家所有、属于半国家性质、属于私人股份资本。

(3)存款、流通中的通货。

(4)金证券、特别提款权、有价证券项目、联邦储备券、存款。

(5)购买政府证券、贷款和贴现、金证券和特别提款权、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联邦储备券、财政部存款、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6)中央银行。

(7)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8)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

(10)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管制工具、道义劝导。

(11)优惠利率、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信用管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房地产信贷管制、贷款量的最高限额、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

(12)提供良好的信用流通工具、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管理全国金融、调节国际金融关系。

(13)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存款机构准备金数额、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⑶A⑷B(5)B(6)B⑺C⑻A(9)C(10)C

(三)(三)判断题

(1)×

(2)√⑶×

⑷×

(5)×

(6)×

⑺√⑻√

(四)名词解释

(1)Peel’sAct,即皮尔条例。

1844年英国当时的首相罗伯特?

皮尔主持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确立了英格兰银行正式作为国家发行银行的地位。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是:

①限制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纸币的数量,扩大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使其最终成为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

②将英格兰银行分成发行部(IssuingDepart—ment)和银行部(BankingDepartment)两个部分,发行纸币与银行业务分开,银行业务不干预货币发行,发行部的钞票发行必须以金币或金块作为主要准备,银行券保证兑现。

③钞票流通数量有最高数额限制。

(2)联邦中央银行制这是西方各国中央银行按组织结构分类的一种,是指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中央银行的结构也采用联邦制,即中央银行作为一个体系存在。

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地区中央银行组成。

货币的发行、为政府服务、制订和推行货币政策以及对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等中央银行的职能,由这个体系中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

(3)货币政策目标这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去达到的宏观经济目的。

它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在50年代末以后主要发展为以下四个方面: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这些目标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

(4)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订到获得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Lag),它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

大致可分为三种:

①认识时滞(RecognitionLag),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的时间。

②决策时滞(DecisionLag),即从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

③外在时滞(OutsideLag),即从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

(5)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①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Measurability)。

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概念清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便于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RelatednesstoGoal)。

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连动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④抗干扰性。

是指中间目标不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6)MoralSuasion这是西方国家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即道义上的劝告。

由于它是以银行的自愿合作为前提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一种控制手段。

它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劝告商业银行调整其贷款政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减少更加公开的信贷控制措施。

这种工具形式多样,优点是较为灵活方便,无须花费行政费用,缺点是无法律约束力,效果取决于双方合作的程度。

(7)公开市场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也是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

它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公开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实有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扩大和收缩,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其基本操作过程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需要收缩银根时,卖出证券,反之则买进证券。

(五)简答题

(1)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客户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而中央银行的客户一般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它不与工商业者发生直接的业务往来关系。

中央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体现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上,央行对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和政策上进行制约和领导,同时为商业银行提供各种全能服务:

①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这是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和调节国家经济的方法之一,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数量,从而控制全国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②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

商业银行需要补充资金时,可将其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再贴现,或以有价证券抵押申请贷款。

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这是中央银行极为重要的职能。

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③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并在中央银行拥有存款。

这样,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能通过存款账户划拨款项进行结算。

这一方面节约了资金的使用,减少了清算费用,解决了单个银行资金清算所面临的困难;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控。

从以上央行提供的服务来看,“银行的银行”是其一项重要的职能。

(2)按所有制形式,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属于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的所有制形式。

它们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私人股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二是“二战”以后由国家直接投资创建中央银行。

这类所有制的代表是英、法、德和荷兰等国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国有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②属于半国家性质的中央银行,这些中央银行的部分股份由国家持有,部分股份由私人资本家持有,日本银行和比利时的中央银行属于此类。

③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

在这种所有制下,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是由私人股东投入的,属于此类的是美国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

其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本是由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各个会员银行所认购的股票形成的,这种中央银行在实质上也是一种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

(3)中央银行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至1843年,这是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央银行的特点是并未完全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并非专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相结合的私人所有的金融机构。

典型例子是英格兰银行,它是以私人合股公司的形式出现,由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而来,由政府授予三项特权、接受政府存款、代理国库、股东负有限责任从而部分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二阶段是从1844年至20世纪30年代,这是中央银行发展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性,1844年的《皮尔条例》使英格兰银行正式成为国家发行银行,至1900年,主要的西方国家都设立了中央银行。

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中央银行制度——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ReserveSystem)的建立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兴起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主张货币政策必需通过中央银行来进行,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政府利用中央银行来推行财政金融政策、干预国民经济、稳定货币,各国纷纷加强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目前,世界各国都基本上建立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已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4)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它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最高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

中央银行的宗旨是:

①向社会提供可靠的、良好的信用流通工具,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灵活方便的支付手段,满足生产和流通的客观需要。

②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的总量调节,保持本国货币价值的基本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匮乏,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大体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③履行国家管理全国金融的职责,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信誉。

④作为政府的银行和一国金融体系的代表,调节国际金融关系,管理对外金融活动。

(5)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资产和负债两大类,其中资产以金证券、特别提款权和有价证券项目为最主要的项目,负债则主要是联邦储备券和存款。

资产还包括贴现及放款,主要是指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和放款的数额,以及待收款、房屋、设备等其他资产。

金证券是由财政部发行的,是财政部购买和持有黄金时所供应的资产额;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储备资产之一;

有价证券项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结果,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信贷的最主要手段。

我国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和流通中的通货,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是对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在1983年9月以前一直是一个“一身二任”,的银行机构,也就是既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又承担商业银行的职能。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对企业、个人直接办理存贷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

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最高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享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发行货币的权力和其他种种特权。

它根据政府经济政策的要求,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上的管理和调节,以确保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的机构不直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而是面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制定金融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使之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是负责“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三项根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政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

(六)论述题

(1)联储在美国政府机构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某种程度上独立于总统和国会的直接控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联储的结构是完全独立的。

美国总统征得国会参议院的同意任命联储委员会(TheB0ardo{GoV—ernors)理事以及该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

但委员会理事的任期是14年,与总统任期不一致,总统无法在其任期内更换绝大多数理事。

这就从形式上制约了总统完全控制联邦储备体系委员会的可能性,而一旦委员会同总统有政策意见上的差异,联储能自由地执行货币政策而不必担心被解散,即使总统可能反对这一政策。

联储只需国会授权,无须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自行决定采取的措施和运用政策工具,总统未经国会授权不能对联储发布任何指令。

联储对总统的独立性,使联储没有为财政部弥补赤字的义务及压力,不必长期支持财政融资,与财政部相互独立。

②联储不同于其他政府机构,对立法机构——国会是独立的。

这主要体现在其运行的特点上。

虽然联储向国会报告工作,对国会负责,但在现有的法律制约内,它是相对独立于国会的。

国会制约其他政府机构的

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控制财政,由于联储的收入是自己解决的,会计不受国会审核,因而不必像其他政府机构一样每年申请财政拨款,时时为下一年的经费而求助于国会,从而其运行不受国会的制约。

12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收人大大超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支出,这使联储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联储的独立性是优是劣虽然仍有争议,但就一种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模式来讲,美国联储系统是很有代表性的。

(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与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模型中,资产由货币和债券两部分组成,而模型中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货币政策的传导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即:

货币政策工具→M↑→r↓→I↑→E↑→Y↑其中r是利率,M是货币供应量,I是投资,E是总支出,Y是收入。

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

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所反映的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③利率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这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这个传导机制可能有两个障碍,一是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陷阱”(I。

iquidityTrap),即当利率下降到某一限度以后,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无限增大的货币投机需求吸收掉,从而不可能发生资产结构的调整;

二是可能出现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的现象,即利率降低对投资支出没有效应,从而利率下降并不能有效地刺激投资。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加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他们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资产,它是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的替代物,因此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进行: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使银行贷款增加、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

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即货币政策工具→M→E→Y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学派的侧重点不一样,牵涉到的市场及传导机制也不一样,因此采用何种学派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其执行方式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