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1699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振兴宜昌农业农村经济Word下载.docx

农村乡土人才主要包括:

(一)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加工能手。

(相关图片)

(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

(三)从事运输、营销、中介服务行业的农村经纪能人。

(四)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

(五)农民企业家。

(六)带领农民致富取得明显成绩的农村村、组干部。

(七)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知识分子、打工青年。

(八)其他从事社会事业管理或社会服务的广义的农村乡土人才,还包括农村信息通讯员、民办老师、民间艺人、民间医师等。

三、农村乡土人才的基本特征

我们从以上农村乡土人才可以看出,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点。

一般来说,农村乡土人才具备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一)土生土长。

对本地环境资源、生产经验、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实践经验丰富。

(二)技能冒尖。

农村乡土人才都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或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三)带动力强。

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或辐射作用,农村乡土人才不光是自己干得好,而且能够带领周边的群众跟着自己干。

(四)贡献突出。

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群众认可。

注重讲诚信,乐于助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周围群众的评价高、口碑好。

(六)不吃“皇粮”。

虽然国家对他们有奖励政策,少数还有政府津贴,但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靠国家工资,而是靠生产经营。

第二节农村乡土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

农村乡土人才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一)农村乡土人才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乡土人才积极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的种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自身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带领农民致富,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农村乡土人才引导了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

农村乡土人才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思维方式、超前的经营理念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引导作用,农民都愿意跟着他们干,按照他们就的办,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如问安镇40多家养鱼农户在方孔福的引导下,改传统的粗饲喂养为精饲喂养,尝到了甜头。

(三)农村乡土人才传播了农业科技。

农村乡土人才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群众,学会了的群众,又转给其他群众,以一传十,以十传百,以最低的成本将科技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千家万户。

(四)农村乡土人才带领了农民致富。

农村乡土人才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引领着一方群众或规模种养,或兴办企业,或闯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打拼,不少的人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

(五)农村乡土人才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推动,农村能人通过建立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农业农村经济正面临着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证,在这个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依靠一批人才来实现。

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也就落到了包括农村乡土人才在内的农业人才的肩上,对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农的关键所在。

小平同志提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来解决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发展每上一个台阶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科技进步。

目前,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综合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低,主要矛盾并不是缺少优良品种、优秀技术,而是科技转化水平很低,技术嫁接、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出现了脱节。

问题的症结在于从乡镇到村、从村到农户出现了科技推广的断层。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正是为了缝合这一断层。

(三)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现实途径。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在享受教育资源上先天不足。

在农村一些地方,思想封闭,迷信盛行,宗派林立,文化落后,生产原始,生活条件较差。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想通过国家投入,依靠事业单位,全面系统地培训来提高农民素质,显然不可能。

那么,提高农民素质怎么办?

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正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农村乡土人才基数多、推广的范围广,手把手、推广的效果好,费用少、推广的成本低,解决了国家投入不足、推广力量有限、覆盖面不广的难题。

(四)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

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边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都在积极研究、探讨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思路、新机制。

文化科技中心户建设的实践证明,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在目前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

(五)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仅仅经济要发展,而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协调发展。

农村乡土人才包含的范围广,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能手,而且包括建筑领域、文化领域、卫生领域、宗教领域等多方面的各种能工巧匠、“高人奇士”。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离不开这些乡土人才的贡献。

第三节我市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1998年着手抓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育开发工作以来,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在总量、素质、结构上,还是在所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环境上,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总量增长。

2001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农村乡土人才约1万人,受到乡镇以上表彰的乡土拔尖人才2312人。

到2003年底,全市农村乡土人才达到1.8万人,受到乡镇以上表彰的乡土拔尖人才6056人。

分别增长了%、%。

(图例)

(二)素质提高。

我市农村乡土人才中,中等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人数增多。

以6056名获得乡镇以上表彰的乡土拔尖人才为例,2003年,按专业技术职称分,高级技师占%,中级技师占%,初级技师占%;

同2001年相比,中级以上提高了个百分点。

按学历分,大学本科占%、大专占%、中专或高中占%,初中及以下占%;

同2001年相比,中专以上学历提高了个百分点。

(三)结构改善。

农村乡土人才改变了以从事种植业为主的状况,畜牧、水产、农村服务业、农村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不少乡土人才。

以6056名获得过表彰的乡土拔尖人才为例,2003年,从事种植业占%、畜牧业占%、水产业占%、农村服务业占%、农村卫生占%、其它占%。

可以看出,农村乡土人才的从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四)带动力增强。

1.8万农村乡土人才中,有1.5万人年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万人年经营收和在100万元以上,人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人年经营收入1000万元以上。

有1000多人自己办有实体公司或协会,成为创业大户;

有的已成为龙头企业老板,如五峰虎狮茶叶公司的王坤芳、宜都清江果业公司的陈光荣等。

(图片)

(五)环境趋好。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乡土人才的认识加深,对乡土人才的培养、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

如枝江在培养农村乡土人才中,政治上给荣誉、受表彰;

经济上给支持、发津贴;

政策上给倾斜、优先贷款;

宜都把农村乡土人才作为优先培训对象纳入“阳光工程”;

点军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等等。

这些表明,培养开发农村乡土人才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二、所做工作

我市从1998年开始,着手抓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以后市委、市政府又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对这项工作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和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劳动、宣传、共青团、妇联和我们农业部门围绕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了领导专班,制定了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1、成立了组织机构。

1998年,全市成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人事局、市农口各部门、市财政局、市科委等。

负责全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规划、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负责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日常工作。

以后的几年里,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几次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单位又增加了组织、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

2、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

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人事部门负责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选拔和表彰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训教育,宣传部门负责农村乡土人才的宣传工作。

各成员单位根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制定了工作措施,成立了工作专班。

枝江市为了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每年召开两次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分析、研究、总结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情况,解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制定了乡土人才发展规划。

在调查分析、科学预测、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了全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实施方案,把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了详细的规划。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的通知》、《关于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农村乡土人才的管理逐步直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立了人才网络,形成了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库。

1、初步建立了乡土人才评价体系。

对什么是农村乡土人才有了明确的定义,明确了乡土拔尖人才的选拔范围、对象和选拔条件,充分肯定了乡土人才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了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地位。

大力开展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为一批农民评定了相应技术职称,肯定了他们的合法资格。

2、初步建成了乡土人才资源库。

目前,已初步建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梯级乡土人才资源库。

3、选拔培养了一批乡土拔尖人才。

到2003年底,乡镇一级以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达到6056人,县(市区)级以上乡土拔尖人才人,市级人,省级4人。

(三)开展了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村乡土人才综合素质。

农村乡土人才来自高素质的农民,为了扩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基础,提高农村乡土人才素质,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1、开展了农村科技明白人工程建设。

已建立科技示范户500户。

(科技下乡图片)

2、初步建立了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制度。

培养绿色证书学员2.8万人。

3、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

4、发展了农村远程教育。

以市农广校为主渠道,采用广播、电视、音像等现代传媒,打破时空限制,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实施远程教育培训,探索了开展农民终生教育的新路子。

5、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服务的路子。

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今年承担了1.6万农民转岗就业培训任务。

(相关图片)。

6、开展了学历培训。

一批乡土人才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拿到了学历文凭。

(四)搭建了人才平台,发挥了农村乡土人才的能动作用。

1、加强人才平台建设。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才资源,县市区积极构建人才工作平台。

如夷陵区2002年成立了“夷陵区高级人才工作站”,2003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建了“一个中心三个站”,即人才服务指导中心,下设三个站,即高级人才工作站、大中专毕业就业服务指导站、农村人才输出工作站,这些工作平台都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了开发管理范围。

2、加强人才基地建设。

以专家人才基地为载体,利用乡土人才的影响,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李绍军是枝江百里洲镇果园场的老场长,是枝江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为了推广果树新品种,枝江市畜特局2001年从日本、韩国引进丰水、秀义、黄金等10个优良品种,开始靠乡镇、村宣传推广,推广不开,后来,在李绍军的果园里进行试验示范,并聘请日本专家到现场指导技术,取得成效后一下子就推广开了。

在枝江,像李绍军这样的乡土人才基地还有很多。

3、加大人才使用力度。

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平台的作用,积极为乡土人才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就业门路,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促进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形成了“在使用中开发人才、开发人才为了使用”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营造了较好环境,调动了农村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1、建立了激励机制。

各地综合本地实际,对乡土人才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凡被列入“宜昌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一次性发给学习资料费600元;

枝江市重奖科技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市管乡土拔尖人才实行津贴制度;

夷陵区让乡土人才承担实用技术改进、生产难题攻关等方面的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

当阳市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科技明白人,再培养成产业带头人,然后培养成合格接斑人,实行“四人”递进式培养,等等,充分调动了乡土人才积极性。

2、开展了表彰活动。

2001年、2004年,市、县两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总结表彰活动,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枝江市2002年10月被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授予“湖北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称号。

3、营造了良好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广泛宣传农村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扩大了影响力。

枝江市还在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乡土拔尖人才风采录》专栏,印发了《乡土拔尖人才农业专家联系手册》分发到农户,组建20名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的红旗报告团在9个乡镇巡回讲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乡土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全市现有乡土人才1.8万人,仅占农业人口总数的%,即平均每100名农民中才有名乡土人才。

乡土拔尖人才更少,仅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0.22%。

每500名农民中才有1名乡土拔尖人才。

在6056名农村乡土拔尖人才中,中专(含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为805人,仅占总数13.29%,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为5251人,占总数的86.71%;

大多数农村乡土人才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

乡土人才的结构也不尽合理。

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经营管理人才少;

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二)农村乡土人才的管理服务不到位。

在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管理上,管理的部门多,统一协调困难,各部门各唱各的,各抓各的,各自为阵,难以有效凝聚各方各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同时,乡土人才分布在全市的村村组组,分布面很广,加上普通农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对乡土人才提的要求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在乡土人才选拔工作上,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去选拔和开发乡土人才还不够,特别是选拔机构不健全,主要是人事部门在履行对乡土人才的选拔职能,由于缺少相关部门配合,往往由唱“主角戏”变成了唱“独角戏”,精力十分有限,选拔工作也不够规范和科学。

(三)农村乡土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尽管我市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政策仍然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加速培养、引进和使用农村乡土人才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农村乡土人才开发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且有的政策落实得也不够到位,致使政策缺乏吸引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育缺乏针对性。

乡土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积累,面对传统农业向精细农业、生态农业、基因农业、数字农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趋势,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虽然在乡土人才的培育上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乡土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基础参差不齐,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乡土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乡土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的培训上。

由于没有针对乡土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导致乡土人才培训往往事倍功半,实际效果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土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首先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部分乡土人才在参加对“帮扶致富”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愿发挥其积极作用。

其次是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饿死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影响着乡土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

(六)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扶持欠力度。

对农村乡土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不多,工作经费短缺,对乡土人才的补贴极其有限。

第四节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标,以农村人才开发为契机,把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扩大人才总量,努力提高队伍素质,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人才队伍,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根据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市农村乡土人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适度扩大总量,重点优化结构,全面提高素质,改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乡土人才达到3.8万人以上。

乡土拔尖人才达到“555”的目标,即5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村优秀人才,500名在省内有影响的省级乡土拔尖人才,500名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乡土拔尖人才。

争取在2010年前,使全市每村平均拥有1名大学生。

三、工作重点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分流人员、种养能手、加工开发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五支队伍建设。

(一)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分流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必须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毫无疑问,改革后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将要分流到市场经济中去,靠自己闯市场。

我们要把这部分分流人员纳入到农村乡土人才中,跟踪服务,积极稳妥地安置好,继续发挥他们推广农业科技的作用。

(二)加强种养能手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适应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要求的种植业、养殖业能手队伍。

(三)加强加工开发型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工程技术开发人才,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四)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农民企业家、农村经纪人、营(运)销大户和个体经营户等构成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中兴办实体、沟通产销、链接市场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在优秀的农村乡土人才中选拔村组干部和发展党员机制,建立从优秀村组干部和农村优秀党员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制度,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乡土人才创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政策措施

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如何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我认为关键是要完善“四个机制”,实行“四个结合”,加大“四个力度”。

(一)完善四个机制,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1、健全管理机制,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

强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

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乡土人才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一是在组织管理上,侧重于组织、协调、引导。

通过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市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抓落实的管理形式,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要加强制度管理,在完善乡土人才选拔规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促其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二是在自我管理上,侧重于专业协公的组建。

根据乡土人才从事专业类别的需要,分门别类组建专业协会,制定章程,明确乡土人才的权力和义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使乡土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2、健全选拔机制,在规范选拔上把好关。

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乡土人才的选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建立健全一套“好中选优、灵活实用”的选拔机制,促使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成立专门的选拔机构。

由于乡土人才的选拔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要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科技、农业、宣传等单位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乡土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

二是明确选拔的对象和范围。

针对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的实际,重点要选拔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农机、加工、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是严格选拔程序。

要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察在推广科技知识和从事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同时,还要坚持层层审核把关的制度,严把选拔“入口关”。

3、健全培育机制,在精心培育上做文章。

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育、不断提高乡土人才整体素质。

一是要搞好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

要依托大中专院校、农广校、农函大、农经干校进行学历培训,充分发挥县乡(镇)党校、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

二是要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

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乡土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乡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