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15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1.1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大江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流域文化成为了许多民族文化的母体。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历来是中西多国陆上交流的重要通道,长江口也是中外海陆交通的重要起点。

所以,长江流域不仅是我国区域连通的中枢地域,也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门户和通道,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长江流域经济带不仅拥有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人类文明孕育、诞生和发展的区域,文化遗址众多,如大溪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众多文化的发源地。

现今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的经济、生态保障、科教事业等方面都起着重大作用。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建设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经济腹地发展。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以上海为头,武汉为腰,重庆为尾,这三大城市也分别是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

1.2长江经济带的范围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

干流全长6300Km,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3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目标

国家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要大幅度改善,水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最合理的利用,恢复河湖、湿地等生态功能,森林覆盖率占国家森林覆盖率的43%,能够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生态功能大幅度提升,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全面建立。

到2030年,生态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1.4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

由于长江经济带独特的优厚条件,长江经济带的经济飞速发展,截止2013年长江经济带的GDP达到259524.4亿元,超过1992年的26倍多。

1.4.1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总体发展较为薄弱,从GDP来看,长江上游经济带的GDP占全国的41.2%,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内发展水平不平衡。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与全国和西部地区的平均值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小。

其中云南省和贵州省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大,具有劳动力过剩、生产率不高的特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值相对较高,说明两地区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强,均超过地区平均水平。

但是从总体上看,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最新数据

1.4.2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发展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这四个省份,占地面积约为70.46万平方公里。

在2014年生产总值为130151.04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0.45%;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21.06%;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国第二产业总产值的27.42%;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国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4.17%。

无论是生产总值,还是分产业产值,长江中游地区都在全国的经济和产值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1.4.3长江下游经济带的发展

长江下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中最为发达的一个经济带。

2015年9月21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通过对199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5年的发展前景指数与排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政府效率和人民生活4个一级指标的发展前景指数与排名情况。

上海、江苏、浙江分列前三。

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土地面积占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面积不到1/5,2016年人口占全区的26.0%,而GDP比值占整个长江经济带的45.1%,工农业总产值占整个长江沿江经济带的53%。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2.1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造成森林砍伐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2.1.1草地沙化、森林砍伐严重

长江源头至宜昌为长江上游,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

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使长江上游经济区的草地有退化的趋势,部分地段草地沙化现象严重。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到30%-40%以上,到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上游经济带森林覆盖面积在历史上是最少的。

在70年代以后,西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使上游经济带流域的森林得以一定的恢复,最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约达17%。

2.1.2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水利部门水利司的统计,90年代长江流域内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6.2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平均量约为22.4亿吨,相当于黄河流域的1.5倍,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最严重的河流。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十年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35.2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5%,土壤年均侵蚀达16亿吨,是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河流输沙总量的1.3倍。

虽然长江上游经济带水体流失状况有所遏制,但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依然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2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中游经济带的洪涝灾害频繁、水体受到污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沼泽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2.1洪涝灾害严重

洪涝灾害是造成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环境破坏最直接的原因。

据统计,从西汉到1911年之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基本平均每十年便是一次灾难,中游一般是重灾区。

自1911年至2016年,长江流域一共发生43次洪水灾害,基本是2.44年发生一次,其中有32次洪灾是发生在长江中游经济带,所以长江的洪灾有74%是发生在中游,从受灾程度看,中游多次为重灾区,近年来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尤其严重。

2.2.2湖泊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因周边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污染物不断增加,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增加。

长江中游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近年来也出现了蓝藻。

2014年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成果与2007年到2011年之间的现场调查数据相比较,科考家发现,2013年鄱阳湖的蓝藻分布区域相比前几年有很大的增加。

在鄱阳湖湖泊湿地东部一个较大的湖湾,科研人员已经调查了几年,蓝藻水华几乎每一年都能够观测到。

经过调查发现,这与该区域的水产养殖有关,大量高营养的水产品养殖废水进入到东部湖湾。

除此之外,陈宇炜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一区域的某些水生植物已经消失,湖底由沙质变成了以淤泥为主的土地,也是因为湖湾中注入了大量营养的缘故。

2.2.3泥沙淤积和沼泽化

长江中上游经济带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大量泥沙伴随洪水被带入江汉平原湖区,致使湖泊淤积。

长江在流出三峡后,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12kg/m3,虽然含沙量不大,但是很多年的平均输沙量达几百亿吨,在2002年输沙量达到最大为4127亿t,江汉平原湖区是泥沙沉积量最大的湖区。

泥沙大量淤积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湖泊的储蓄能力以及调蓄能力均下降,而且湖泊的资源也受到损失,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

湖泊浅化和水生植物的损害,也加速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最终走向衰亡。

2.3长江下游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

2.3.1水质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江河的废水不断增加,根据水利部门的最新调查资料,长江下游经济带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基本达到256亿吨,是八十年代的废污水排放流量的一倍之多,80%的污水未经过处理而被直接排放入江水,造成长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下游经济带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长江流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些企业虽然增加了区域的收入,但是由于这些企业技术低、消耗能量高、污染非常严重,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3.2河床抬高

近年来,长江下游经济带河床抬高极其严重,逐渐形成地上河,最近长江荆江段河床已高出河岸八米。

如果长时间这样下来,长江会和黄河一样成为一个地上河。

长江下游河床抬高使下游更容易发生洪水灾害,最近几年来长江下游发生洪水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河床抬高,若发生洪水一旦溃提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均会造成损失。

例如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对长江下游的损害极其严重,由于长江下游河床的抬高,使得下游水灾更加险峻,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第三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3.1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由于长江上游地区地形独特,高差悬殊,气候多样,表现出独特的区域气候特征。

低温、干旱及洪涝灾害是该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

长江上游经济带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和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山地高原气候,横断山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由于青藏高原山地的阻挡,使日平均气温10摄氏度开始的日期偏早,夏季由于季风、高海拔的降温效应等因素使该地区多云少日照,除四川盆地部分河谷地带外,气温与冬季相反,普遍低于冬季同温度地区,而秋季开始先于东部同纬度地区,并且,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偏小,多年平均最高温度大约40摄氏度的日数不足1天。

如此复杂多样的气候因素及独特的地形条件,使得水土流失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要自然灾害,另外经济的发展,使得森林骤减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要人为灾害。

3.2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直接结果。

长江两岸居住着大约4亿人口,在近几十年来,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的森林覆盖率约为50%,但是由于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森林不断地被砍伐,致使两岸的森林不断减少直至将近消失。

例如在四川省的193个县中,只有12个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0%,森林覆盖面积最少的还不到3%。

因此,有20%的长江流域的土地发生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约24亿吨,从上游携带而来的泥沙达5亿吨,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因为多年的泥沙淤积,长江的河床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地上悬河”。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大量的氮磷进入长江水中。

根据报道,在2003年时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12.4吨。

然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其中磷主要来自洗涤剂。

另外,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得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水中,从而也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3.3长江下游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长江下游经济带流域水体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是长江下游流域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从而造成水污染势头难以遏制。

其实在1986年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规划就已经编制完成,但是因为区域规划没有被进一步编制配套,有些城市并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在编江段规划时,其定制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

其实最重要的是因为对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不能统一管理、监督,所以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是无法实现的。

由于近年来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对植被破坏严重、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等因素,从而造成长江中上游水土流水极其严重。

另外,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江地区修建了很多的大坝,大坝使用使长江下游经济带区域的水流速度变缓,从而对泥沙的挟带能力降低,使得入海口的泥沙量减少,更多的泥沙沉积在下游地区,从而造成下游河床抬高。

第四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4.1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4.1.1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力”的重要思想,主张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母亲河永葆青春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