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出示68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每人在纸上写一写)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在纸上写一下)一个同学汇报。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
会出现什么情况?
怎样用方程表示?
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二、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
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当天平平衡时)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
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
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三、拓展提高:
1、第69页第1题:
解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说一说:
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尝试解方程:
4x=400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第5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解方程
(二)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成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根据等式性质二,会解简单的方程。
等式性质二的推导。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讨规律
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课堂总结
教学
准备
ppt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求未知数x
X+17=36x-4.5=6.8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性质。
二、合作探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左侧方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天平现在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2)左侧加2个x砝码,右侧也加2个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面主题图:
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4)左侧去掉一半的质量,右侧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5)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规律,谁能把这两个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呢?
三、解释应用
练习:
解方程
x/3=97y=28
如何解方程?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70页最下面的解法。
四、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那些疑惑?
第五单元第6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猜数游戏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会解ax+b=c并会简单的应用。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创设情境
应用方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
请你心理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
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
分组汇报:
如果老师心理想的数是x,那么:
2x+20=80,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
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
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
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x=30
怎么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呢?
2×
30+20=80,说明做对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做猜数游戏,列出方程并解答。
2、试一试:
第71页第一题
到黑板上板演:
3、练一练:
第二题:
森林医生。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三、总结:
第六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生日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激趣促学
玩中学
实践应用
小结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
哪几个月是夏季?
哪几个月是秋季?
哪几个月是冬季?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4)小组交流:
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
(出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 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1.调查、记录
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第2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栽蒜苗
(一)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经历做实验统计,并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方便性。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记录数据
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制作条形统计图
巩固练习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4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4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
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
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六单元第3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栽蒜苗
(二)
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会制成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复习导入
学习新课
尝试练习
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对同学们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统计,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笑笑他们栽蒜苗的情况如何?
〔板书课题:
栽蒜苗
(二)〕
课件出示笑笑他们记录得到的数据。
(P88页统计表)
师:
笑笑和同学们一样,也栽了一些蒜苗,每隔3天观察一次,你能帮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同学在附页111页的格子图上制作。
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1)比较折中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相同。
不同点:
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
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高度。
(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2)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
板书:
“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①估计这颗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②预测这颗蒜苗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
(1)小组讨论:
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讲解画图方法)
(4)请拿出你的蒜苗生长记录读给大家听听。
(5)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
(在111页的格子图中完成)
(6)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的生长情况怎样?
3.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
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慢?
(2)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尝试练习
有关蒜苗生长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其它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P89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栽的蒜苗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P89“练一练“第2、3题。
2.课外延伸:
调查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折成折线统计图。
并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第六单元第4课时授课时间月日
平均数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应用。
探究新知
巩固发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38+52)/3(76-20)/7
(2)说出20/5表示的意义。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平均数怎样求呢?
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2.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课本90页例题
(2)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组织讨论:
你怎样理解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的?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出示课本第90页图问:
怎样做才能使5次记住的数字个数值同样多,而得到这5次记住的平均数字是多少呢?
(5)学生操作
(6)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7)教师出示第90页,5次平均记住数字个数的图。
(8)指导学生列式计算
(5+4+7+5+9)/5
=30/5
=6(个)
(9)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91页“试一试”。
三、巩固发展
完成教材第91-92页练一练。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那些疑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