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988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

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宗旨。

2、发展性原则: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开放环境。

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的组织形式、课题内容资源等都呈开放的状态。

4、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已有的

知识、能力都很有限,循序渐进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采

取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探究→学生尝试探究→学生合

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的渐进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

(一)研究准备

05年3月--05年6月

1、学习教育理论、《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课题研

究的指导思想。

2、制定研究方案。

在教研组内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

性。

3、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探究实验的素材。

(二)课堂实践

05年9月--09年6月

了解,

第一阶段:

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

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老师演示。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性实验内容:

蜡烛及其燃烧

提出问题:

(教师激发学生提出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问题)

⑴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⑵蜡烛在水中能否溶解?

⑶蜡烛能否导电?

⑷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

⑸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⑹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

点燃蜡烛为什么要

先点棉线?

⑺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为什么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⑻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

⑼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

作出假设(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⑵、⑷、⑸、⑺、⑻、⑼进行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

鼓励、启发学生对以上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某些环节,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蜡烛在水中不能溶解。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3、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石蜡熔点低。

5、熄灭蜡烛后的白烟能燃烧,应当是石蜡蒸气。

6、外焰最明亮,外焰燃烧最充分,外焰温度最高。

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

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

学生在最后的“实验后感想”中写到:

“化学实验很有趣、很吸引我”。

“一根小小的蜡烛,在老师的手里竟能做出这么多的实验来”“在过去的学习中,老师教会我们许多的知识,包括一些物质的性质。

原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我多想向老师那样做探究性实验啊!

第二阶段:

学生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

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发展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他们采取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

比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

取暖时所用的木炭燃烧之后质量变小,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

(2)学生提出猜想。

生1:

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因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

生2:

我认为变小,木炭燃烧之后生成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

我觉得不会改变。

从表面上看木炭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计算。

因此我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3)教师启发引导。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

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或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方案①取一小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

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方案②燃烧红磷。

(老师指出:

如何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如何测出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学生提出在密闭容器进行实验。

方案③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

将铁钉浸到硫

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

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说明:

其中方案①和方案②,学生从老师提出的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

方案③同学们参考了教材上的实验方案。

由此可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此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很重要的。

(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对以上实验,产生了如下想法: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2“铁丝燃烧后质量变大,是由于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又没有气体生成”;

4“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水”;

5“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肯定不会发生变化”;

(6)进行实验再探究。

同学们在采纳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用书中的几个实验进行分析、验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涵义。

(7)师生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阶段:

拓展课外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随着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采取了边学习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边增加家庭小实验和对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探究的学习。

比如: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学生在家中完成探究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

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保鲜膜扎紧杯口代替橡皮塞。

从茶叶罐中、雪米饼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

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

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而实现不了的。

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参考。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小组讨论、组内修改方案,再由老师对大家共性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课外探究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善于探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让学生尝试的课外探究素材有:

1、书中所列的“家庭小实验”;

2、食品充气包装里面的气体;

3、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

4、“可乐”饮料中的气体;

5、糖块在水中溶解总体积是否变化

6、河水是纯净物吗?

(三)评估鉴定

09年9月--09年11月

六、课题研究运用的指导策略在四年的实践与研究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水平、针对不同特点的探究性实验,我总结出了一些不同的指导策略。

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合作实验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策略,自主独立的探究策略等等。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最初的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

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

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近四年市中考中均有学生获得满分。

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充分说明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当面对了多年的教科书突然之间变得陌生时,当面对新教材中五颜六色精美的图片时,当看着所谓的“活动与探究”教学单元时,我曾经茫然过:

这样的化学该怎样上探究性实验该怎样教?

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学生形成了科学探究的意识,养成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

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的策略,自主探究策略等。

这些教学策略在探究性实验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是显然的。

课题研究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考教学成绩始终列全县前列,06年获县《教学教研成果一等奖》;

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07年论文《让科

学探究走进化学课堂》获市一等奖,探究论文《哪支蜡烛先熄灭?

》在06年《中学生理化报》上发表,09年实验

创新设计《水中礼花绽放》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杂志上发表,09年论文《蜡烛虽小学问不少》在《中学生理化报》上发表,09年荣获第二届中

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09年被中国青年教师协会授予“素质教育选进工作者”。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由于初中化学学习只有一年的时间,并要面临中考,学生时间紧,任务多。

而探究性实验由于其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开展时花费的时间多。

虽然考虑了适当增加家庭小实验等课外探究实验,但学生们还是感觉到想做探究却苦于时间紧的无奈。

同时,在四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九年级学生每年都在更新,虽然这在客观上为对比性研究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材料,但同时也制约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有针对性的学习了一些的理论书籍,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很不够。

这也使我在研究过程中曾经一度茫然失措。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以更有效地开展研究。

探究性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建构知识意义,并

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具体操作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

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发展得不太理想。

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

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