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81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

4.4题文结合,检查确定

5.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5.1投石探波法

5.2中心统摄法

5.3游子寻根法

5.4块面分切法

(三)测试内容与答题方法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1.1理解概念意义

1.1.1明确试题角度

1.1.2注意概念类属

1.1.3细心对照文体

1.2理解指代意义

1.2.1明确指代的方向和范围

1.2.2明确指代的类别

1.2.3借助意义联系

1.3理解比喻意义

1.3.1找出比喻词、比喻句的所指范围

1.3.2找出喻体与主体,明确喻体与主体的对应一致的关系

1.3.3找准相似点

1.3.4整体分析与拆开分析结合

1.4理解隐含意义

2.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其它见7--20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思路训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掌握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借助现代文阅读语段的学习,归纳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从《考试说明》了解考点要求:

(略)

(二)结合语段分析,归纳解题思路

1、初读原文,整体把握

阅读材料《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整体把握主旨)

(1)文间没有细腻地描绘露珠的自然之美。

(2)借写现代人已很难看到露珠之美这一事实来说明天然之美已离人类越来越远了。

(3)“露珠的寂静之味”只是一个代表物,只是作者借来发议论的载体。

方法归纳:

整体把握——抓主旨

2、结合题目,再读原文

1、第3段中说:

“天然湖泊也被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

“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先要审清题意,明要求。

此题是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精简机构”本义:

缩小机构,减少人员。

“管教”本义:

约束教育。

在文中搜集相关信息。

与“精简机构”相关信息:

(1)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

(2)由于填滩盖疗养院;

与“管教”相关信息:

(3)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4)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

对相关信息要进行“整合”和“概括”。

(1)和

(2)句可得:

湖泊水位降低,面积减缩。

由(3)和(4)句可得:

瀑布被人为地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

由引可见,理解词义首先要紧扣原文,筛选信息,整合概括。

2、文章最后说:

“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先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明要求。

对句子的理解也同样不能脱离原文语境。

筛选出与题目

(1)相关的信息:

由第8自然段得知

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一旦损失不可弥补

是日月精华

其幽秘、清凉、浓淡深浅,都不是——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环境美好的标志

可以企及,可以捕捉,可以品尝的

(筛选信息)(分析概括)

筛选信息——分析概括

由此可概括表述为:

露珠是大自然的杰作,其寂静悠远是自然的风致,是不可仿制的,而现在它却远离了现代社会,因而令人怀念。

表述准确完整

(2)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文中没有直接的答案,要进行分析推测。

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原因,但有含蓄隐藏的信息。

由于填滩盖疗养院;

被引去耕地发电。

人为的破坏

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

水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

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

环境的污染

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表达完整:

参考答案:

露珠的消失,是人类对自然进行破坏、对环境进行污染造成的。

人类是有罪的,应该感到愧疚。

学生运用学到的思路和方法,自己完成题3

3、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球之间的内在关系。

做题思路:

审题——筛选——分析——概括——表述

参考答案

露珠与河流、湖泊等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人类对包括河流、湖泊等在内的大自然的破坏,才使得露珠逐渐远离现代社会,写河流、湖泊等是为了揭示露珠消失的原因。

归结简答题解题基本思路。

立足整体——抓主旨

审清题意——明要求

搜集信息——细筛选

分析综合——准概括

准确表达——选句式

附第4小题答案。

4、这个多项选择题是对全文诸多方面的整体考查,除了对全文整体把握外,在做题时还要追本溯源。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B项第4段是写曾被赋予种种美好色彩的水,已经被人们弄得索然寡味,而不是列举了“水”的各种知识。

C项思考,要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文章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对自然美好环境的保护。

宫槐等是古老社会的产物,不妨放弃,而露珠象征了大自然的美好,人类永远不可缺少;

E项对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准确。

“美好事物容易消逝”“要及时珍惜”等用语都不是太准确。

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舒婷

①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

“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②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

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

“老师,河在哪里?

”老师流了眼泪。

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水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

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③天然湖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

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

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

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五千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④游湖和观瀑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

水的分子式是H20,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

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

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⑤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

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泅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

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的小球。

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露珠的小精灵。

⑥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⑦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

,走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

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

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⑧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原版克隆。

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

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

⑨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

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练习]

1、第3段中“天然湖泊也在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

“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答:

“精简机构”是指:

“有了管教”是指:

3、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的内在关系。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1段写作者由一句话引发感受,这句话具有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的作用。

B、第4段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C、第9段说:

“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因为这些事物不如露珠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D、文中“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意,表达了作者对人为的事物的反感。

E、本文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

 

第二课时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概述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但一个词单独出现而不是处于某个具体语言环境中时,它就只有字典中列出的那一个或若干个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基本义等),而不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只有当一个词进入了某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它才有了某种确定的意义,产生了某种表达效果。

阅读时准确地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深入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

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前后勾联。

一个词语的含义,不仅与所在句子有关,而且是和全文相关联的,要确切理解词语的含义,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

二是要表里参验。

一个词语的意义有语表、语里之分,语表的含义比较显豁,一看就明白;

而语里的意义则隐含较深,需要由表及里地仔细琢磨才能理解。

阅读时要培养善于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有敏锐的语感,善于捕捉那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其次,要学会咬文嚼字,结合全文挖掘出词语背后隐含的信息。

(参看《大本营》p127页相关内容)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

1、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文内容,注意:

指代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必须由近及远的找。

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

又如:

《大本营》p128例三。

练习卷5、6题。

2、对概念内涵的把握,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的有关信息,选取能揭示概念特征的相关信息组织答案。

有时可以借助词语的搭配关系分析,有时可以抓住句子的结构进行推导。

《大本营》p128例一。

练习卷7题。

3、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确认,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如练习卷9、14、19题。

4、对词语的临时义、引申义、隐含义、概括义的把握要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入手,将词语置于语境中,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义,所在段的含义以及所在段与前后段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如:

《大本营》p130练习3、练习9。

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掌握释词的基本方法。

如同义解释法(“口角”解释为“争吵”)、反义解释法(“熟悉”解释为“不陌生”)、语素分解法(“推演”解释为“推断演绎”)、本义加附加义法(“坐井观天”解释为“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结构互解法(“山穷水尽”中的“穷”“尽”处于并列结构中的相同地位,可互解为“尽”)。

三、练习:

《教与学》p371---384页

第三课时

寻找、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卷8、10、11、17题。

二、归纳解答这一类题的方法步骤:

(参看《大本营》132页)

(一)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的句子。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把握以下几种“重要句子”:

1、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2、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3、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4、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5、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6、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7、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8、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

9、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10、总结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11、结构复杂的语句这种句子是难点所在。

12、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也是难点句子。

13、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

句子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在句子的管辖范围找答案。

2、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抓主干,理枝叶,留心修饰限制成分。

3、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4、修辞分析。

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

5、联系前后照应的句子来印证分析。

6、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是理解文学作品语句的关键。

7、联系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理解主旨。

三、《大本营》练习p134---136页《教与学》p371---384页

四、点击误区:

1、以偏概全,不注意从写作背景、上下文语境、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联系中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以浅代深,理解不到位,应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抒发上深入思考。

3、对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句子理解错位,不善于借助语法知识修辞逻辑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四课时

重点:

正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步骤与方法:

一、考纲要求

此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B。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辨别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二、知识结构

1.哪些是重要信息

2.如何辨别、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呢?

a.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b.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c.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有的文章,特别是科技性说明文,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中对这些知识、概念作出解说。

在许多文句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辨别、筛选并整合出对某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阐述,同样能反映捕捉信息的阅读能力。

有时,文章对主要信息的阐述,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住文意,必须掌握它的本质特征。

筛选强调对各种信息的性质、价值、作用等作出判断和选择,整合强调在选择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加工、提炼、重组。

例如客观题的3、7、11、15、19题

例2.1999年高考第21题,练习卷13题,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紧紧抓住“不能创造”四个字,观察文中哪里连续提到五次“不能创造”,符合此特点的是文中第5段至第10段中六段“有人说”。

然后将此五层内容归纳,答案为:

①环境平凡;

②生活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了;

⑤陷入绝境。

例3.2001年高考第20题: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玉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解析:

读文章最后一句:

“所以铜马就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含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可见作者之意应是说“紫燕骝”和“飞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所以,D项不准确。

四、学生看《大本营》p137——138页《教与学》p371---391页

五、解题方法和步骤:

1、细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语脉、语境。

2、细读题目,明确筛选范围,准确把握要提取的信息在文中的起始位置,明确筛选哪方面的内容,这是关键。

3、根据题目要求寻找语言踪迹,即有关的词、句、段的信息材料,按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由粗入细的方法,循序操作。

4、对搜寻到的材料进行逐句解剖分析,根据题干要求保留或排除相关信息。

所给选项往往不是对原文的摘录、照搬,总要作一些变形处理,或变换了句式、或改变了叙述角度、或进行了引申和推理,注意不显眼处的改变或改变程度、范围或错接顺序、因果、条件或偷换概念等等。

将提炼出的信息重新组织连缀成句或进行图表转换。

5、筛选整合时,注意特称与全称、部分与整体、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等的不同。

6、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了论证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筛选整合的根据看信息与观点的关系,是正面证明,还是反面证明,是直接支撑,还是间接扶持。

7、代入检验。

根据题干的规定将筛选整合出的信息(或是选肢)与原文材料对照比较验证,着重比较信息量的大小、全面与片面、表层与内涵以及信息的表述角度等方面,查看两者是否吻合,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六、练习《大本营》p139---p142《教与学》p371---391页

第五课时怎样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

学习重点:

文章的整体思路把握和段内层次分析

学习步骤:

一、了解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层次常识《大本营》p143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的原则《大本营p143

三、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的基本方法

1、要结合文体特点思考,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参看《大本营》p143知识网络。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

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起始句或结尾句。

关键词语,如表语义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递进的“更”“而且”,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指代性的“此”“即”,强调性的“尤其”等,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的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3、把握语句间的组合关系。

文章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语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把握好句间、层间、段间关系,有利于理解全文思路。

4、注意有关词句的表述。

表达方式上的变化或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可能正是文章层次之所在。

四、能力练习《大本营》p146----p147

《教与学》p371---395页

第六课时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对句义、段义的概括

对全篇中心的概括

人物、事物某方面特征的概括

对事件发展过程的全面概括或突出重点的概括

对文章内部结构层次的层意概括

一、知识要点(参看《大本营》p148----p149页)

这个考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材料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可以考查某一语句、某一语段的内容,也可以考查整篇文章中心的归纳。

要善于阐释含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

有的文章写作时“语贵含蓄”,言不穷尽,意不浅露,读来耐人寻味。

阅读语言表达比较含蓄的文章,能深入理解文中含蓄的语句并加以阐释,这是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标志之一。

阐释文章中含蓄的语句,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贮存、生活阅历和语文修养,同时还需要对文章细加钻研,反复揣摩,这样才能听出弦外之音,辨出言外之意,把其中蕴涵的内容充分阐释出来。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

“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作者在这里也只写了“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这寥寥的几个字,“懂得”的具体内容却不直接说出来。

读到这里,如果不了解西晋司马氏统治的情况,不了解嵇康、吕安的遭遇以及向子期同他们的关系,不联系全文所批露出来的反动当局的残暴罪行,就不可能理解这寥寥几个字背后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和深沉情感。

三、准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解题步骤见《大本营》p148。

四、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人手。

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段尾。

文体不同,所揭示的内涵不同:

议论语段为论点或分论点;

说明文段是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事理;

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叫“文眼”,记叙文多为所叙事件、所写人物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作者的感情倾向。

2.从文章的结构层次人手。

结构是作者内在行文思路的外观,依此可推知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写作的重点与中心。

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人手,明确句群表达的重点。

3.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

从文字数量到表达句式都要符合题干的明示要求和隐含要求。

1994年全国卷29题,要求归纳概括“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所依据的材料”,答案为“当时的理论”、“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价”。

这个答案符合‘材料”的名词性要求,限制性的内容也要求答案为偏正式短语,这里的“名词性”、“偏正式”即为隐含要求。

4.注意合理运用分析归纳文段内容方法。

摘录法直接抄用原文中完全合用的语句;

摘要法选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这些词语组合起来,形成概括句;

归纳法是在原文中没有现成的词语或句子可供使用的条件下,要求理清思路,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

5、注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练习卷18、20、24、25)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有时是文章的中心,有时不是文章的中心。

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

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概括有三种方法:

①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

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经过提炼把几个要点综合起来。

概括的具体要求有三点:

①角度一致,即概括的角度要与概括的要求一致,同一问题的概括前后角度要一致。

②涵盖内容全面。

剔除非本质属性的信息,筛选出本质属性的信息。

③限制概念准确,即概念准确,修饰限制成分恰当,语言表述精炼。

五、点击误区

(一)、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思想是现代文阅读在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要求,它和分析互为表里,分析不当,分析和概括就会失误。

归纳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