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8782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

稀疏区:

高山、高原地区

水资源和土壤

干旱地区人口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开发利用程度影响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

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1)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

(2)影响最显著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3)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的因素:

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

(4)历史因素:

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如亚洲和欧洲等。

[易误警示] 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人口稠密区位于高原、山区,而不是分布于平原上。

主要是受气温、降水、疟蚊等的影响,说明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案例: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1.位置:

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

2.人口分布状况

(1)此线东南部地区:

人口约占全国96%,土地面积约占全国36%。

(2)此线西北部地区:

人口约占全国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64%。

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非洲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

提示:

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是人口稠密区。

2.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

距海较近的地区人口稠密。

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社会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我国的人口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但长期以来人烟稀少。

然而,巴西东南部的高原上却人口稠密,城市集中。

问题1 (区域认知)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问题2 (区域认知)为何巴西高原人口密集?

巴西高原上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适宜人类居住。

[归纳总结]__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原因如下表所示: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

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水源

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水是生命之源

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高

农业比较发达,物产比较丰富

矿产

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

矿产的开采,形成矿业城市,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影响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自然经济为主

工业革命后,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捷的地区人口稠密

交通便捷,利于人流、货流的集散。

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和历史因素等

[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原始采集渔猎文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1.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

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回答

(1)~(3)题。

(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市发展水平高D.工业发展较早

(2)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

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

(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

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

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

(1)B 

(2)B (3)B [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甲处位于欧洲,乙处位于南亚,丙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洲内部。

(1)题,南亚形成人类大陆和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

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

]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

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

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1935年)

问题1 (综合思维)“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异?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问题2 (综合思维)该线东南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较早。

问题3 (区域认知)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

该省地广人稀的原因是什么?

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

该省地广人稀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

[归纳总结]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分析对比法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

(1)~

(2)题。

(1)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1)B 

(2)A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知识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1)题,从图中黄河的形状、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吻合,故影响其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

(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读教材P3图112 世界人口分布示意(2016年)

探讨1 由图可知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原因是什么?

由图可知东亚、南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

原因:

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

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所以这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探讨2 图中哪些地区人口比较稀疏,原因是什么?

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

原因是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不利于人类居住。

探讨3 本图体现了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何种特性?

充分体现了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阅读此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南、北半球人口分布的差异——北半球人口多于南半球。

(2)不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中低纬度地区人口较稠密。

(3)同纬度地区沿海和内陆人口分布的差异——沿海地区人口较稠密。

(4)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较稠密。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1)~(3)题。

(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B.内陆地区

C.山区D.平原

(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高原B.丘陵

C.平原D.山区

(1)C 

(2)A (3)C [第

(1)题,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上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并且在北纬20°

~60°

地区最为集中,故C答案正确。

(2)题,从距海洋远近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故A正确。

第(3)题,从海拔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故C正确。

题组1 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15%的陆地上

B.东亚、东南亚、西欧及拉丁美洲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定居

D.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人口非常稀疏

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B.沿海地带往往人口稠密,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

C.世界人口分布趋向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

D.世界人口绝大部分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

1.C 2.D [第1题,目前世界上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而高原和山地则人口较稠密。

第2题,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

题组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70°

N至50°

S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

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

S~20°

S     B.20°

N~30°

N

C.30°

N~40°

ND.40°

N~50°

4.40°

S~50°

S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

3.B 4.C [第3题,依据题目信息,20°

N占全球人口比重的23.2%,是最大值。

第4题,40°

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D 6.C [第5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第6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题组3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黑河—腾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中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

B.也叫“胡焕庸线”

C.此线东南部人口约占全国96%

D.此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6%

8.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气候B.乙——地形

C.甲——矿产资源D.乙——水资源

7.D 8.D [第7题,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

第8题,图中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材P4活动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分布不平衡,具体如下表所示:

东西差距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自然差距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民族方面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教材P6活动

1.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各大岛的沿海平原,山区和雨林地带人口稀少。

2.例如:

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湄南河三角洲,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达。

印度尼西亚5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爪哇岛上,原因是火山灰周期性对土地加肥,土壤非常肥沃。

教材P9活动

1.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等的走向大体一致。

2.在胡焕庸线西北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少,分布稀疏;

东南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多且分布密集。

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在该线西北部外,其他100万以上人口城市都位于东南部。

3.

(1)人口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同,因此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一定是人口分布不合理。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多荒漠,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居住,只能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等,西北地区人口会有所增加,但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现状难以彻底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