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873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精编作业Word格式.docx

A.3年2年B.2年2年

C.3年3年D.2年3年

7.下列有关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有的种自交后代约有

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8.下列有关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二倍体,一群骡是一个种群

B.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

D.二倍体番茄和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

9.下列不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10.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

同答下列问题:

(l)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

植株X为_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

A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

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在B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为。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

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第二组:

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对脱氧核苷酸。

已知控制有叶舌、无叶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_____的结果,该个体为_____(“纯合子”或“杂合子”)。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34株、无叶舌幼苗112株,这一结果_____(“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

(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_______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

请写出实验的思路和结果。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答,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果蝇是用于研究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其四对相对性状中长翅(B)对残翅(b)、灰身(D)对黑身(d)、细眼(E)对粗眼(e)、棒眼(H)对圆眼(h)为显性。

现有一批果蝇Q为实验材料,其四对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组成如左图。

(1)果蝇Q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2)果蝇Q与基因型为(只写眼型)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棒眼性状又有圆眼性状。

(3)果蝇Q与棒眼细眼的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圆眼粗眼、圆眼细眼、棒眼粗眼、棒眼细眼果蝇,请问在棒眼细眼子代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是。

(4)如果让多只基因型(BbDd)的长翅灰身型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的翅型和身长并不符合9:

3:

1的性状比例;

让上述雌蝇与黑身残翅(bbdd)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仍不吻合1:

1:

1的性状比例。

可见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要遵循该定律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这两对基因须位于。

(5)已知果蝇Q与基因型为BbDd的雌性果蝇杂交,两者减数分裂都能产生4种配子,且其比例均为BD∶Bd∶bD∶bd=1∶4∶4∶1,则其杂交子代出现的杂合体的比例为。

(6)科学家在研究Q果蝇的突变体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A(控制卷翅,a为正常翅)和显性基因F(控制星状眼,f为正常眼),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

为探究这两种基因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例,即可判断。

结果预测:

Ⅰ.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甲,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Ⅱ.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乙,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星状眼∶正常翅星状眼∶卷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

Ⅲ.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丙,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14.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l)。

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绳(2n=8)中,IV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它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正常果姆群体中存在短肢及正常肢个体,将两只正常肢个体果蝇相互交配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F1

短肢

正常肢

39(雌)、41(雄)

119(雌)、121(雄)

控制肢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理由是。

(2)Ⅳ号单体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无Ⅳ号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与非单体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比(答出多或少及具体数目)。

(3)现有Ⅳ号单体正常肢、Ⅳ号单体短肢、非单体正常肢、非单体短肢果绳雌雄若干,欲探究控制肢形的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设计思路是:

可随机选取一只与一只雌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果蝇中是否出现果蝇来判断(后代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单体可通过显微镜观察)。

(二)选考题: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罝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据此答题.

解:

A、转基因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A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A、果蝇白眼性状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A正确;

B、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自然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B错误;

C、肠道病毒EV71(RNA病毒)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C错误;

D、转基因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A.

生物变异的应用.

3.C

阅读题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通过可知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A、分析题图可知,该题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由A分析知,B错误;

C、由A分析知,C正确;

D、由于DNA分子存在非编码区,且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DNA中部分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改变,D错误.

基因突变的特征.

4.C

A、染色体加倍是由于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正常的完成中期、后期和末期这些阶段,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是作用于有丝分裂过程中,B正确;

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所以不可能存在染色体为8条的细胞,C错误;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5.D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A、“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选择,实现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杂交育种,D正确.

D.

6.A

1、茎的高、矮需要将种子播种长成植株后才能观察到,而种子的颜色、性状可以直接在种子上观察到.

2、紧扣题干信息“豌豆从播种到收获为1年时间”答题.

(1)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F1种子需要1年,F1自交产生的F2种子需要1年,要观察高茎和矮茎的性状比,还需要将F2种子播种长成植株,这又需要一年,因此一共需要3年.

(2)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种子需要1年,F1自交产生的F2种子需要1年,由于种子的颜色和性状可以直接在种子上观察到,因此不需要再播种,即共需要2年.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7.A

基因重组可应用于杂交育种,其方法为:

杂交→自交→筛选→自交→直至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由此可见F2中就会出现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创造新性状,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诱变育种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染色体变异可以应用于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其中单倍体育种所得后代均为纯合子.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A正确;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B错误;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全部为纯合子,C错误;

D、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DDddTTtt)和原品种(DdTt)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D错误.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8.C

1、种群: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2、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3、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有2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A、骡无繁殖能力,所以不属于一个物种,一群骡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配子,因此属于单倍体,B错误;

C、四倍体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四倍体,C正确;

D、二倍体番茄和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植株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属于异源四倍体,D错误.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9.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即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会进行DNA复制,A属于;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不属于;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C属于;

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属于.

B.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基因突变的特征;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0.A

分析题图:

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

B、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B正确;

C、若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两种精子,即AB和aB;

若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即AB或aB,C正确;

D、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此动物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正确.

细胞的减数分裂.

11.

(1)单RH:

Rh:

rH:

rh=1:

1

(2)RrHH(2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①染色体变异50(2分)1:

1②一组:

1二组:

4(2分)5∕6(2分)

(1)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H:

1,用该番茄植株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X为单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RH:

1。

(2)图乙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表明,黄果:

红果=3:

1,高茎:

矮茎=1:

1,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两种:

RrHh和rrHh,进而推知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的基因型是RrHH,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①由题意“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的植株B”可知:

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正常番茄是二倍体,其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而植株B的6号染色体比正常番茄多了一条,所以植株B的体细胞含有2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使得植株B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50条染色体。

三体植株B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含有2条6号染色体和含有1条6号染色体,马铃薯叶二倍体父本只产生一种含有1条6号染色体的配子,二者杂交,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理论上F1中的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为1:

②第一组:

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B的基因型为TT,马铃薯叶二倍体父本的基因型为tt,二者杂交所得植株C的基因型为Tt;

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T_)和马铃薯叶植株(tt)的比例为3:

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B的基因型为TTT,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TT和T,让其与马铃薯叶的二倍体父本(tt)杂交,所得植株C的基因型为TTt;

植株C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TT:

t:

Tt:

T=1:

2:

2,让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tt)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TTt:

tt:

Ttt:

Tt=1:

2,由此可见,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5∕6。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

(1)基因突变杂合子

(2)不符合

(3)(有叶舌)雄

(4)思路:

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有叶舌为父本,从③杂交后代中选择无叶舌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结果:

后代出现少量的有叶舌植株,大量的无叶舌植株

(1)根据题意,有叶舌与无叶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且有叶舌的出现是由于多了44对脱氧核苷酸,说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数量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属于基因突变。

该性状是从无到有的,说明本来是纯合子,则突变型性状是杂合子。

(2)已知有叶舌变异植株是杂合子,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是3:

1,而结果是1:

1,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有叶舌)雄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有叶舌为父本,从③杂交后代中选择无叶舌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结果是后代出现少量的有叶舌植株,大量的无叶舌植株

本题考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1)次级精母细胞(1分)

(2)XHXh(1分)

(3)1:

5(1分)

(4)非同源染色体(1分)

(5)66%(2分)

(6)全为卷翅星状眼(2分)4∶2∶2∶1(2分)卷翅星状眼:

正常翅正常眼=2∶1(2分)

(1)依左图可知:

果蝇Q为雄性,在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会含有两条Y染色体,此时期的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2)子代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代的母本。

果蝇Q的基因型为XHY,若使其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棒眼性状(XHY)又有圆眼(XhY)性状,则与果蝇Q交配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HXh。

(3)果蝇Q的基因型为EeXHY,与棒眼细眼的雌果蝇杂交,子代有圆眼粗眼果蝇出现,说明亲本棒眼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HXh,进而推知:

在子代细眼雌果蝇中EE:

Ee=1:

2,子代棒眼雌果蝇中XHXH:

XHXh=1:

1;

综上分析,在棒眼细眼子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EE×

1/2XHXH=1/6EEXHXH,杂合子占1-1/6=5/6(或1/3EE×

1/2XHXh+2/3Ee×

1/2XHXH+2/3Ee×

1/2XHXh=5/6),所以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是1:

5。

(4)左图显示:

B和b、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要遵循该定律,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这两对基因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5)已知果蝇Q与基因型为BbDd的雌性果蝇杂交,两者减数分裂都能产生4种配子,且其比例均为BD∶Bd∶bD∶bd=1∶4∶4∶1,则其杂交子代出现的纯合子的比例为1/10BD×

1/10BD+4/10Bd×

4/10Bd+4/10bD×

4/10bD+1/10bd×

1/10bd=34%,所以杂合体的比例为1-34%=66%。

(6)Ⅰ.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甲,则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各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Af和aF,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ff:

AaFf:

aaFF=1:

1,因基因A和F纯合致死,所以杂交后代表现型全为卷翅星状眼。

Ⅱ.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乙,则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纯合致死):

Aa:

aa=1:

1,FF(纯合致死):

Ff:

ff=1:

1,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