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853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习题整理Word格式.docx

13、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

C、法国D、日本

三、是非判断题

1、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对)

2、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3、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错)

5、通货,即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包括钞票、辅币和银行存款。

(错)

6、格雷欣法则是在平行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错)

7、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8、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持有者的负债。

9、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10、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价值符号,它不具备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11、国家信用保证一般是指银行通过买入政府债券向流通中投放信用货币,因此,这一凭国家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是具备稳定货币流通的保证作用。

12、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会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3、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14、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15、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一致的。

16、在跛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都可流通,所以“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这一货币制度下也同样起作用。

17、准货币一般由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各种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代用货币:

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双本位制:

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4、金汇兑本位制:

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

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

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5、金块本位制:

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

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

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

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本位币:

本位币:

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7、辅币:

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

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

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

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货币制度:

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13、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制度?

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什么是信用货币?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基本特征有:

(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3)具有强制性。

它是法定货币,银行发行的强制流通使用。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试举例说明之。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5、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

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

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

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⑴货币是商品;

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⑶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⑷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2、什么是纸币本位制?

其有何特点?

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

所谓纸币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特点有:

⑴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⑵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准备制度,只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

⑶纸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发行和回笼货币;

⑷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⑸纸币本位制下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流通广泛发展,现金货币流通日趋缩小

纸币本位制下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但中国的“一国三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智慧创造,不是三种货币在同一个市场上流通,因此不会产生“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

第二章信用、利息和利率

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B、平价

C、折价D、竞价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4、信用是。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5、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6、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7、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国家信用  B、国际信用 

C、商业信用  D、银行信用 

8、商业信用的主体是。

A、银行B、国家

C、厂商D、消费者

9、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

C、不相关D、不确定

10、某投资者买入一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0%的债券,其买入价为96元,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则市场利率应该。

A、高于10%B、等于10%

C、低于10%D、不确定

三、判断题

1、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货币形态提供的是商业信用。

(×

2、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最终取代商业信用。

3、消费信用既可以采取商品形态,又可以采取币形态。

(√)

4、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与收益性呈正向关系,与流动性呈反向关系。

(×

5、在商业票据的当事人中,背书人同出票人一样对票据负完全债务责任。

(√)

6、商业本票是指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7、支票实际上是一种即期汇票。

8、划线支票不能由持票人直接提取现金。

9、欧洲债券是指在欧洲的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内货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

10、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11、商业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

)。

12、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贷出者(储户)有利。

( √)

1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银行存贷款业务。

14、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其收益越高。

( ×

 )

15、相对而言,股票的票面收益率比市场收益率更有实际意义。

16、凯恩斯认为,利率由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

17、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

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2.利息:

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3.商业票据:

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4.利息率:

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

5.票据贴现:

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6.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7.政府信用:

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8.消费信用:

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9.金融工具(信用工具):

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10.国际信用:

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11.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12、金融衍生工具:

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13、名义利率:

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14、实际利率:

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

五、简答题

1、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职能?

⑴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⑵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⑶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⑷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⑸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⑹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简述是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⑴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⑵基本要求:

①偿还性

②收益性

③流动性

④安全性

3、简述信用风险的涵义、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1)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2)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由于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信用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一般债务人比债权人更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信誉程度,即拥有私人信息或隐藏信息。

所谓逆向选择,即为债权人因私人信息的存在而无法甄别债务人的真实类型。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债务人运用哄骗和寻租等手段作出有害于债权人的行为。

(3)信用风险的特征

①客观性

②传染性

③可控性

④周期性

4、论述利率的含义及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

(1)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2)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0≤利率≤平均利润率

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率要受平均利润率的约束。

②银行成本:

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即银行吸收存款时对存款人支付的利息。

二是业务费用。

③通货膨胀预期

④中央银行政策:

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有三种方式:

流动性效应、收人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⑤商业周期:

在商业周期的扩张期利率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下降。

⑥借款期限和风险:

通常借贷期限愈长利率愈高,反之则愈低。

⑦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物以稀为贵)

市场上借贷资金供应紧张,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⑧政府预算赤字

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同方向运动。

即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利率会上升;

反之则相反。

⑨国际收支状况

商品市场:

净出口增加,利率上升;

货币市场:

净出口增加时,会导致利率下降;

净出口减少时,则导致利率上升

⑩国际利率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利率具有很强的连动性、趋同性。

5、简述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并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1)含义:

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2)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6、简述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功能与缺陷;

(1)涵义:

金融衍生工具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2)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转移价格风险;

形成权威性价格;

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提高资信度。

(3)金融衍生工具的缺陷

①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对基础证券价格变动极为敏感,基础证券的轻微价格变动会在金融衍生工具上形成放大效应;

②许多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的实用性较差,不完善特性明显,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把握,容易操作失误;

③金融衍生工具集中度过高,影响面较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危机,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并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商业信用的主要特点有:

①商业信用所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仍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②商业信用体现的是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只能由生产商品的企业向需要该商品的企业提供。

③商业信用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

工商企业一般只会和与自己有经济业务联系的企业发生商业信用关系。

银行信用的特点有:

①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能够超越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

此外,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能够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②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信用。

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某些缺点,成为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它还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表现在:

①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是银行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例如,一些银行信用业务就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商业信用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为产业资本循环服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在商业信用无能为力的地方,银行信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

2、信用风险有何特征?

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信用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2)传染性;

 (3)可控性;

(4)周期性。

防范信用风险的根本,在于必须遵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风险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

防范信用风险的一般措施:

①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

②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③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

④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

3、比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并谈谈我国未来融资格局发展趋势。

间接融资的优点:

各国对金融中介的监管较严,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较强;

对有良好资信记录的客户授信额度可使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及时方便获得;

企业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局限:

金融中介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社会资金运行和配置的效率依赖金融中介的素质;

难以保证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需求。

直接融资的优点:

筹资方不受金融中介的规模和风险管理的约束;

在良好的信息披露下筹资者会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

收公平市场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资源的良好配置。

缺乏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的支撑,风险度较大;

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

与保守商业秘密冲突。

我国未来融资格局发展趋势:

我国融资体系的几个基本点:

1)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两种基本的融资方式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2)在市场经济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并存的,各有不同的功用。

企业筹集资本金主要应依靠资本市场,而银行性融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进行适度负债经营的需要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主辅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就我国来说,80年代形成的单一的以银行为主体间接融资体系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4)受现有条件的约束,我国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融资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恐怕实行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制度,不过直接融资将保持一种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充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在竞争中正朝着互有分工、互相补充的方向协调发展。

两种融资模式的界限也不断消融,向着互相渗透、融合的方向演进。

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角色会合理归位,银企关系会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塑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有分工、协调发展,我国新型的融资体系将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将在竞争中互有分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至于哪一种融资方式占优或者说哪一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完全取决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金融市场

1、按资金的偿还期限分,金融市场可分为。

A、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B、同业拆借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D、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2、按照金融资产的交易层次,金融市场可分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D、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3、下列是金融市场所具有的主要宏观功能。

A、价格发现B、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C、提供流动性D、实现储蓄─投资转化

4、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关系。

C、不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