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8002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Word下载.docx

C、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2、南宋: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A、“理气论”(客观唯心论):

理先气后,理和气不可分离。

B、天理在人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三纲五常,要格物致知

C、“修养论”: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D、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2、基本主张: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C、“知行合一”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异端”李贽:

⑴批判程朱理学;

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共同点⑴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⑵经济上: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⑶学术上:

“经世致用”。

(1)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最精彩之处)

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2)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关注国计民生,属于经济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

②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主张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3)王夫之——唯物思想家

王夫之是清初的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①政治上:

主张“循天下之公”,猛烈攻击“孤秦”、“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②哲学上,在发挥“气一元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是史观和社会史观。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发明:

西汉。

改进:

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

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

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

1、唐:

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

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东晋: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

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4、中国的戏剧艺术:

了解京剧(国粹)的产生

(1)形成:

A、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班和汉剧互相融合,吸取昆曲和其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2)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3)发展:

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

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

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

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

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代表:

屈原的《离骚》。

3、汉赋:

汉代的一种文体。

4、唐诗

“诗仙”李白:

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

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

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宋词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李清照。

6、元曲: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

编译《四洲志》。

⑵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⑴康有为:

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⑵梁启超:

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⑶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⑷严复: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

变法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⑸维新变法的作用:

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

1、直接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指导思想(旗帜):

科学与民主。

5、主阵地:

《新青年》。

6、中心:

北京大学。

7、主要内容:

⑴前期: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⑵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1进步性 

2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⑵局限性:

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⑴著书立说: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⑵展开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

⑶成立组织: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意义

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⑵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

⑶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伟人

理论(重要思想)

历史功绩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⑴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 ⑵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

⑶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3、评价:

⑴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局限性:

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发端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

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1、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⑵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⑷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⑴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中共十五大。

4、历史意义:

⑴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⑵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历史意义:

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⑵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内容: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

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文革”使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

扫盲教育。

2、“文革”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3、1977年恢复高考。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

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983年

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年

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⑴“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⑵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⑴但丁:

《神曲》

⑵薄伽丘:

《十日谈》——“人曲”:

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

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⑵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方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国籍

意义

法国

伏尔泰

自然权利学说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最早实践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卢梭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德国

康德

思想自由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⑴共同点:

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⑵不同点:

地点

背景

思想

武器

矛头

内容

影响

文艺

复兴

14—17世纪

中心: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

主义

基督教神学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启蒙

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

封建专制主义

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

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⑴内容:

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⑵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

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量子论、相对论

1、普朗克与量子论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3、意义: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进化论

1、达尔文与进化论

⑴形成标志: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⑵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⑶历史意义:

①思想上:

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

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

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赫胥黎:

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根源:

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

四、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影响:

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爱迪生:

发明电灯。

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五、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

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A、时间: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B、背景:

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C、成就:

①法国:

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②英国: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③、德国:

海涅长诗《一个冬天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A、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成就:

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

狄更斯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

③俄国:

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巨著

④丹麦的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⑤挪威的易卜生《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

⑥美国的马克·

吐温《汤姆·

索耶历险记》

2、了解20世纪的西方文学、苏联文学以及亚洲和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20世纪西方文学

A、现实主义文学:

①英国:

萧伯纳《苹果车》

②法国:

罗曼·

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

③用现代主义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是美国的海明威《老人与海》

B、现代主义文学:

爱尔兰:

贝克特《等待戈多》;

(2)20世纪苏联文学:

A、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B、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A、印度:

泰戈尔——跨世纪的文学巨匠,长篇小说《戈拉》

B、中国:

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巨匠,《呐喊》

C、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流派

时间

国籍

代表作品

备注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

米勒

《播种者》、《拾穗者》

列宾

俄国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主义

19世纪后半期

莫奈

《日出·

印象》

印象画派名称由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进一步发展)

凡高

荷兰

《向日葵》

扑向太阳的画家

塞尚

《樱桃和桃子》

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主义

20世纪

毕加索

西班牙

《格尔尼卡》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贝多芬

德意志

《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约翰·

施特劳斯

奥地利

《蓝色的多瑙河》

威尔第

《茶花女》

比才

《卡门》

民族乐派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胡桃夹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