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790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Word下载.docx

ng)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D(A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在“救援人员”前加上“派遣”;

B搭配不当,在“快乐”前加上“提供”;

C句式杂糅,删去“对”,将“造成”改为“使”或把“受到”改为“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

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雕匠缓缓说道:

“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示例:

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内容恰当2分,语言表达2分)。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5分)

一位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

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

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的纸条并说明了情况。

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

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

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车主回复:

(不超过50字)(3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网民跟帖:

(不超过50字)(2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孩子,没关系。

谢谢你,你洗涤了我们久被尘俗浸染的心灵,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

”(分,得分点:

“没关系”、影响与感动、得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他的言行让世界充满阳光、和谐。

(2)“孩子的世界才是美好善良的,给了成人世界一股清泉!

”(2分,得分点:

对责任、诚信、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肯定,修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剑侠事

清·

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

“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

”又漫应曰:

“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

“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

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

“但宿西廨,无妨。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

曰:

“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曰:

“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

“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

”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

“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

”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

“视此贼不错杀却否?

”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市人云:

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驶:

迅捷

B.以木夹函之 

函:

木匣

C.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白:

禀报

D.比东归,再往访之 

比:

等到

B(作动词用,函:

包,装)(3分)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女子侠义之状的一组是(3分)

①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

②又漫应曰:

”③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④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⑤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⑥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D(①是女子的正常装束;

③是红帩头人恶行。

)(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

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

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B(“一身男士装束”错,应为“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服”;

“与人言语时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错,应为女侠“停骑漫应”)(3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3分)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3)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

8.

(1)可惜匆匆忙忙奔赴郡里,没有时间跟踪她的踪迹,怀疑是剑侠。

(3分。

每句1分)

(2)差役相互告诫不要睡觉,点亮灯烛、手拿弓刀来等待天亮。

(4分。

“相戒”“明”“手”及语句通畅各1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这个人时常在街市上游荡,没有人敢问他是谁人。

“游”“谁何”及语句通畅各1分)

【参考译文】

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

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

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

“不知道是什么人。

”“要去哪里?

”又随便答道:

“去要去的地方。

”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

崔懋说:

“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

”高考资源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

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

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

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

北而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

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

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

“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

”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

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

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十肖头的那个人。

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

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

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

“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客人,才会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

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

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

说:

“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

”回答她说:

“是的。

”进房子里说话。

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

尼姑笑着说:

“这个奴才敢来做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决断。

”于是示意老妇人进入里问,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上驴背向南山径直驶去。

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

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

进门叫差役道:

“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一样不?

”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

把人头扔在地上,说:

“看我没有杀错人吧。

”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

县衙门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

到了从东回来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

市镇上的人说:

尼姑三四年前,和老妇人一起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

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9.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

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

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⑶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4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0.(8分)

(1)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梁实秋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一大堆。

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

MarcusAurelius曾经说:

“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不要惊讶。

’”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

世界上是有此等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

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

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

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

Herrick有句云:

“嘴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

”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信。

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

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

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

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

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

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

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

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但亦略有抉择:

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

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

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

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

没有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

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

×

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思。

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

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

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

我国尺牍,尤多精粹之作。

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

  

书、简、函、尺牍(每点1分)。

12.第2、5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朵云遥颁:

阶级升黜:

隔个好久(从老远)来了一封信 

地位待遇改变 

(每问2分)

13.作者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请结合文中第4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不超过20个字。

(6分)

亲笔作书,开门见山,行款正确,文字清通。

(答出任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答全得6分。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

请试作探究。

11.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报恩于万一

[美]鲁思·

本尼迪克特

“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

但在日本,“报恩”被看作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

在我们的伦理学中,这两个范畴却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词汇,如obligation(义务、恩义)与duty(义务、任务)之类。

日本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

对日本人来讲,称之为“恩”,一经接受,则是永久常存的债务;

“报恩”则是积极的,紧如张弦,刻不容缓的偿还,是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

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

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这种德行,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把这种德行与金钱交易作比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对不偿还的制裁。

犹如我们在财务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谁要是巧取豪夺,我们决不宽容。

你对银行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能还不还随便。

债务人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

这些,与我们对爱国、爱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对我们来讲,爱是一种感情,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给予,这才是最高尚的。

爱国心意味着把我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它一切。

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情、援助贫困的双亲,不能殴打妻子,必须抚养子女。

但是,这些既不能像金钱债务那样斤斤计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样获得回报。

但在日本,这些却被看作像美国人眼中那种金钱债务—样,其背后有强大的约束力,就像美国人的应付账单或抵押贷款的利息一样。

这些观念时刻笼罩心头的阴影,和纽约的农民时刻担心抵押、华尔街的资本家卖空脱手后盯着行情上涨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为各具不同规则的不同范畴:

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他们把这种恩称之为“义务”,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难于报恩于万一”。

义务分两类:

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孝;

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忠。

这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

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

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义务则是自动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况的。

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

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

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

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

“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

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为他在施仁政。

文武百官也是如此。

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

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道:

“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

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在日本,“行仁”或“行仁义”,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须具备的道德了。

由于“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人伦理体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围以外之事”的含意。

比如提倡为慈善事业捐款、对犯人施以赦免等等。

但它显然是份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

15.文中划线句子对论述日美两国不同的“恩”与“报恩”观念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类比论证,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3分)。

更有力地证明了,对日本人说“恩”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3分)。

16.日本人的“恩”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一种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也就是“义务”(2分);

它可以改变某些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