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735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附录三宝泉水库流量计算表

附录四焦作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

附录五实习照片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去充分检验和更进一步理解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以后就业时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

同时还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综合实习,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内容,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践课程。

该次实习属于生产性质的实习。

三、实习阶段

第一阶段:

8.20-8.22在学校期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

8.23-9.1在登封的构造地质实习:

探勘、拉剖面、地质填图;

第三阶段:

9.5-9.7在辉县宝泉水库的水文地质实习;

第四阶段:

9.9-9.15在焦作区域内进行的水文实习;

第五阶段:

9.16-10.30在室内进行的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等图的绘制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

四、实习内容和任务

1.了解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熟悉寒武系和五佛山群的各个组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描述各个组的岩性以及各个组的岩层划分等。

测绘登封市唐窑村—王窑村东侧的地质构造,包括剖面图和柱状图。

2.了解宝泉水文站的日常工作,掌握水文工作中的测流速、测断面等工作技术。

3.了解焦作市的水文地质概况,测绘焦作市高新区的等水位线,并描述填图区的水化学特性及分区。

4.编写水文地质综合实习报告,学习归纳、分析、整理和总结野外的观测成果。

正文

第一篇构造地质填图

1.1区域地质概况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8km处的登封市境内,亦包括巩义市、偃师市的部分区域,嵩山地处北温带南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嵩山耸立于中原地区的中部,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东段,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南北宽20km,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

嵩山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古老的前寒武系和相伴而生的岩浆岩出露良好,各期构造运动形迹清晰可辨,展示了近三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发展史,堪称前寒武系构造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完整的地层序列,错综复杂、纷繁多姿的构造形迹以及蕴藏着的丰富矿产资源,是嵩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中外地质学家崇敬和注目的地质场所,嵩山地质具有得天独厚之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嵩山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可谓“五世同堂”。

形成于27亿年前的太古代岩层被称为“登封群”,厚3200米,距今21-19亿年的元古代形成的浅海岩类称为“嵩山群”,总厚度2560米。

形成于14-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后期和新元古代地层称“五佛山群”,厚度1000米左右。

形成于6.5-5.8亿年前,沉积有山峦冰川,厚度20-50米的称为“圆轴冰积层”。

形成于5.43-4.9亿年前的寒武纪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以灰岩、页岩、白云岩为主,含有三叶虫化石,800米厚。

形成于4.1-2.5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炭纪地层含有铝土矿、赤铁矿,二叠纪地层含有砂岩、页岩、煤炭和丰富的植物化石,厚988米,形成于2.5-0.65亿年前的中生代嵩山只沉积了三叠纪地层,缺失了白垩纪、侏罗纪地层,以砂岩和灰质页岩为主,厚11951米。

形成于0.65亿的新生代至今地层含有围岩、砂砾岩和黄土。

三大类岩石发育齐全,褶皱、断裂构造形迹纵横展布,反映历次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发育典型、出露集中,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最大的背斜为登封大背斜、五指岭大向斜,两大断裂将嵩山分为太室山、少室山和五指岭三部分,地壳运动显著,主要有三次古代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以及少林运动。

古生物化石、溶洞奇观、古冰川遗迹等基础地质内容及其丰富,煤炭、铝土矿等矿产资源颇为可观。

嵩山自然风光秀丽,奇峰异谷嶙峋,流泉飞瀑潺潺,植被繁茂,古木参天,被国家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嵩山上有72峰,下有72寺庙,有世界上重要的天文遗迹。

嵩山还是世界佛教禅宗的策源地和少林武术之乡。

嵩山既是探索地球发展历史的窗口,也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缩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质资源。

1.2填图区地质说明书

1.2.1地层

各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嵩山地区的地层形成于五个地质“代”,曾长期被称为“五代同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在嵩山地区都有分布,本次嵩山地质填图野外实习主要观察了中-新元古界的兵马沟组、马鞍山组、葡萄峪组、骆驼畔组、何家寨组以及罗圈组的地层;

下古生界寒武系的辛集组、馒头组和张夏组,奥陶系的马家沟组;

上古生界石炭系的本溪组二叠系的太原组,以下是各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以及

兵马沟组

兵马沟组下部为紫红色砾岩、沙砾岩夹粉砂质页岩。

砾石成分复杂,有石英砂岩、安山玢岩、片麻岩、脉石英等,砾径大小不一,0.2-50cm,磨圆度较好,结构疏松,填隙物为铁质和泥沙质。

底部堆积的砾岩中岩屑磨圆度差,向上磨圆度较好,胶结物为铁质和泥沙质。

兵马沟组下以底砾岩为标志,与新太古界登封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之上,上与无佛山群马鞍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马鞍山组

马鞍山组以石英砂岩夹少量砾岩及粉砂质页岩和具底砾岩为特征。

主要岩性为灰紫色、灰白色石英砂岩。

底部为厚层状砾岩,局部夹透镜状赤铁矿层。

马鞍山组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层面多见对称波痕和泥裂等沉积构造,形成于滨岸海滩-河流三角洲环境。

马鞍山组下以底砾岩为标志与兵马沟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或与登封群、嵩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以石英砂岩结束标志,与葡萄峪组页岩整合接触。

葡萄峪组

葡萄峪组主要是页岩夹少量砂岩和碳质页岩,下以页岩出现为标志,与马鞍山组呈整合接触,上以页岩结束为标志,与骆驼畔组呈整合接触。

骆驼畔组

骆驼畔组岩性以石英砂岩为特征,主要为紫红、灰黄色石英砂岩,夹砂质泥岩和细沙砾岩,底部为细砾岩或沙砾。

具水平层理、楔状层理,层顶有不对称波痕、新月形波痕,属中能海滩环境。

骆驼畔组下以石英砂岩出现为标志与葡萄峪组呈整合接触;

上以石英砂岩结束为标志,与何家寨组呈整合接触。

何家寨组

何家寨组主要紫红、灰绿色页岩和灰岩、白云质岩,上部为灰黄色砂质页岩与泥质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互层,顶部为紫红、灰绿色页岩和厚层状含叠层石白云质灰岩,中部为紫灰、鲜红色页岩,底部为灰紫、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黄、灰绿色砂质页岩、粉砂岩和泥灰岩。

何家寨组以白云质灰岩出现为标志,与骆驼畔组呈整合接触;

上以页岩夹灰质泥岩结束为标志,与辛集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罗圈组

罗圈组上部为为杂色砂质泥岩、页岩夹粉砂岩;

中部为冰碛砾岩,上部为杂色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中部主要为含冰碛石的浅黄和紫红色砂质页岩;

下部位黄灰色泥质、白云质冰碛砾岩。

罗圈组下以冰碛砾岩的出现为标志与马鞍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以冰碛砾岩结束为标志,与和寒武系辛集组关口砾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辛集组

辛集组下部为淡红、灰白色砾岩,中部为钙质石英砂岩,上部为铁质灰岩和砂质泥灰岩。

辛集组底部以底砾岩为标志,与下伏地层古元古界五指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以石英砂岩消失、厚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的出现为标志,与朱砂洞组呈整合接触。

朱砂洞组

朱砂洞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白云岩,底部为黄白色泥灰岩、泥质条带或泥质斑块状白云质灰岩即豹纹状灰岩。

馒头组

馒头组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白云岩、云泥岩和砂岩馒头组分为三段,馒头组一段主要为褐黄色、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夹紫色页岩;

馒头二段以暗紫色含云母页岩、粉砂岩为主,夹灰岩和薄层砂岩;

馒头组三段以鲕状灰岩、粉砂岩、砂岩为主,夹灰黄色、黄绿色和紫色页岩。

张夏组

张夏组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巨厚层鲕状灰岩,夹厚层鲕状白云质灰岩、泥质条带鲕状灰岩和豆状、竹叶状灰岩,以具有鲕状、豆状结构为特征,张夏组下部以馒头组页岩夹灰岩结束、厚层鲕状灰岩出现为该组之底,顶部以见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和崮山组分界。

崮山组

崮山组岩性以深灰色厚层鲕状白云质灰岩为主,顶部有一层橘黄灰黄色薄板状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其可以作为标志层与炒米店组分界,底部以张夏组厚层鲕状灰岩结束、灰黄色薄层灰岩出现为底界。

炒米店组

炒米店组的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

该组顶部为淡黄色泥质白云质灰岩,炒米店组以下以崮山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结束、中厚层白云岩出现为底界,上以中厚层灰岩结束、大量白云岩出现与三山子组分界,与上覆下伏地层均呈整合接触。

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总共分为八段,在嵩山地区分三段,马家沟组三段是灰色致密灰岩与灰色白云质灰岩互层,底部为黄色泥灰岩与二段分界;

马家沟组二段为深灰色砾屑白云质岩;

马家沟组一段为黄色页岩、白云岩、含燧石团块白云岩。

本溪组

本溪组岩性主要为铝土矿或泥岩,下部为紫灰、灰黄色含铁质铝土页岩,底部夹透镜状或鸡窝状赤铁矿或黄铁矿层,中上部为灰绿、灰色鲕状、豆状铝土质泥岩、铝土岩,本溪组上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下与寒武系或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关系。

太原组

太原组岩性主要为燧石团块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与铝土岩互层,夹砂岩和煤层或煤线。

太原组为一套碳酸盐台地和潮坪、泥炭坪沉积,其下为稳定灰岩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其上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山西组

山西组由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黏土岩、碳质页岩和煤层(线)组成,是一套潮坪、瀉湖、泥炭沼泽和三角洲沉积。

山西组划在太原组最上一层灰岩的顶面,其顶界为砂锅窑砂岩底面。

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二1煤、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和小紫斑泥岩段。

1.2.2断层构造——逍遥谷断层

嵩山地区的断层构造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和北东向等类型,其中东西向和北西向断层构造最为突出,各种断裂构造在地貌上都有反映,形成多种类型的断层构造地貌。

嵩山是一个巨大的断面山,但由于南北面一系列正断层的作用,使其断块阶梯状下降,又有断块山地的特征,衍生出了褶皱断块中山和褶皱断块低山等次一级类型,断裂作用使嵩山地区形成众多的断层崖和断层谷,逍遥谷断层属于断层谷两坡坡度不一致不对称谷地,是断层盘显著升降运动造成的,上升盘坡度大,而下降盘则相反,谷地缓坡出露新岩层,坡高多在30度以下,陡坡出露老岩层,坡面近乎直立。

在逍遥谷的沟谷出口处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洪积扇,嵩山地区的洪积扇主要分布在嵩山南侧,玉寨山的东侧和南侧,洪积阶地是伴随着洪流的断续堆积以及山地抬升,流水下切而出现的。

1.2.3嵩山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嵩山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可以分为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嵩山地区的黄土地貌主要分布于山麓,洪积扇体前缘和河谷两侧,多因流水作用形成。

流水地貌可以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侵蚀包括面状侵蚀和线状侵蚀两类,面状侵蚀具有广泛性,主要发生在各种坡面和岗台地顶面,嵩山中低山区的坡面侵蚀比较强烈,线性侵蚀主要表现为河流侵蚀和河谷侵蚀。

流水堆积地貌主要表现为坡积群、洪积扇、河流阶地和河漫滩。

坡积物堆积堆积于山麓,山丘和谷坡麓地带,形成坡积群,山麓地带的坡积群上部,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棱角明显,岩性与山坡完全一样,坡积群中下部,常常受洪积物的干扰,洪积和坡积物往往交错出现在堆积层中。

洪积物事暂时性线状流水形成的,嵩山地区多季节性河流,在雨季常发生洪流,洪水可携带巨大的砾石和碎屑物堆积于山口及其以下地带,形成洪积扇,洪积平原,洪积阶地等地貌体。

在嵩山地区石灰岩分布区,也发育一些喀斯特地貌,但由于该区热水条件的限制,喀斯特地貌的规模一般较小。

第二篇水文地质测绘

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1.1焦作市交通位置

焦作市交通位置图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

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线,境内已建成焦郑、焦晋两条高速,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

2.1.2气象水文

辉县市境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由于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

地处太行山脚下,全市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657毫米。

主要河流有淇河、百泉河、刘店干河、黄水河、石门河、峪河、纸坊沟河。

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宝泉水库兴利库容1300万立方米,最大调蓄水量3821万立方米。

宝泉水库位于辉县市薄壁镇西北部。

原有工程是1973年开工兴建,1982年因调整基建计划停建。

现有工程为1989年10月开工复建,1994年6月竣工。

宝泉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现有挡水坝坝顶高程为252.10m,坝顶总长411.00m,最大坝高91.10m,总库容4458.0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兼顾防洪”的中型水库。

宝泉水库溢流坝的堰顶高程为244.0m,溢流坝段宽109m,溢流坝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形式,挑流鼻坎坎顶高程为185m。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乡大王庙以上2km的峪河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0kw,年发电量为20.1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为26.42亿千瓦时,电站综合效率为0.761.

焦作的气候属大陆季风型温暖带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4.4mm,年最大降水量为921.6mm(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89.4mm(1981年)。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区内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门河,丹河属黄河水系,其余属海河水系。

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

2.1.3地形地貌

焦作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

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

全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地面起伏大。

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80-+200m。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冲洪积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平原共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

分述如下:

一.山地

(1)构造侵蚀中山

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1000-+1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峰林地貌。

组成山体岩性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2)构造溶蚀低山

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500-+1000m。

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

组成山体岩性多为中奥陶灰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及大型溶洞。

(3)构造侵蚀丘陵

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200-+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

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系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砂页岩。

二.山前倾斜平原

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季节性河流堆积而成。

由坡洪积斜地、冲洪积扇群、扇(间)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组成。

(1)坡洪积斜地

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见山前地带),有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呈倒石堆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群,坡积群相连组成坡积斜地。

(2)冲洪积扇

在丹河、西石河、三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

不同时期、不同河流的洪积扇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砾石等。

(3)扇前洼地

分布于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于村—墙南—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地面标高+95-+85m,微向东南倾斜。

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有砂层。

(4)交接洼地

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土组成。

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90m,微向东南倾斜。

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

采煤引起地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

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km2。

2.1.4社会经济

焦作市矿藏十分丰富:

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埋藏浅,易开采,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5049万吨;

铁矿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

石灰石预测储量100亿吨,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

焦作市水资源丰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

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

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焦作市的文化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也发展良好。

焦作市2011年焦作市GDP达到1464.4亿元,河南省第8位、位居全国第96位。

人均GDP6426.91美元,河南第5位,位居全国第102位

2.1.5区域地层及构造

本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区域地层简表

岩石地层单位

厚度(m)

岩性特征

代号

新生界

第四系

Q

由黄色、红色亚砂土、亚粘土、砾石组成

第三系

R

0~362

以红色粘土岩为主,含钙质结核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石千峰组

P22

>

119

主要由紫红色、黄色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区域内主要分布于济源一带

上石盒子组

P21

主要由紫色、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组成

下统

下石盒子组

P12

585

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P11

84

由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二1煤层厚度大,但稳定,为区域主要可采煤层、

石炭系

C3

95

灰岩与砂岩、砂质泥岩、煤层或煤线层,灰岩中富含蜓、腕足类化石,泥岩中含植物化石

中统

C2

20

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及铝土岩,夹砂岩、砂质泥岩薄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

奥陶系

O2

336~365

为灰~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状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

三山子组

∈33

中厚至薄层状细晶白云岩、含燧石白云岩

∈32

20~27

薄层状细晶白云岩

∈31

25~32

细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叠层白云岩

∈2

主要为鲕粒白云岩

∈13

220

主要为紫红色页岩和灰岩

∈12

17.3

主要以纹层状灰岩为主

∈11

5.5

主要为中粗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和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元古界

震旦系

Z

105~152

主要为紫红色,肉红色变质石英砂岩和石英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太古界

Ar

主要以片麻岩和混合岩为主

区域构造:

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

—20°

区内主要构造体系轮廓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

东西向构造主要为凤凰岭断层和朱村村断层,断裂规模大,切割深度较大,早、更新世活动较强烈,并对区域型构造格局和地形、地层分布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凤凰岭断裂沿走向大致分为三段,各段活动略有差异。

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条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错断古生界地层,断距小于100m,上新世以来断层落差约为250m,局部见有断裂错段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地层,表明中更新世前断层曾有过活动。

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断裂沿山前向东延伸,在地貌上构成山区和平原自然分界。

在焦作市以东的平原区,断层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

北东向断裂是本区最发育的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九里山断层、马坊泉断层和薄壁断层,规模较小断裂更多,有三十九号井断层、王封断层、三号井断层、西仓上断层等。

这些北东向断层将焦作西部地层切割成地垒和地堑断块,将焦作东部的地层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阶梯状断块。

北西向断裂有平陵断层和武陟断裂,断裂规模和活动性都次于其他方向断裂。

2.2.6含水层与隔水层

依据含水介质特征、储水条件、地层时代和含水层富水性,区内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空隙水含水层组。

①、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和寒武系中统灰岩,总厚900m,岩溶裂隙发育,富含裂隙岩溶水,是本区最富水的含水层。

在北部山区呈裸露型,山前倾斜平原区掩埋于石炭—二叠和新生界地层之下,呈埋藏型。

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有关。

主干断层包括凤凰岭断层带、朱村断层带、九里山断层带和方庄断层带是岩溶地下水径流带和富集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裂隙密集,岩溶水沿这些主干断层富集、运动。

凤凰岭断层带上分布着数个大型水源地,其中岗庄水源地,在0.05km2的面积上分布有50个水源井,取水量超过1.5m3/s。

凤凰岭断层与朱村断层之间的焦西矿区、凤凰岭断层与九里山断层相交出来的三角形区域即演马、韩王、九里山、古汉山一带,在东西向主干构造控制下,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岩溶发育,并发育有溶洞,富水性强,是岩溶水极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3000m3/d,最大可达16000m3/d。

处于该区的演马矿、九里山矿、王封矿等均是大型岩溶水充水煤矿,常发生大型岩溶水突水事故。

方庄断层和九里山断层相汇处附近即冯营、方庄一带,奥陶系灰岩埋深小于500m,岩溶也比较发育,单井出水量1000-3000m3/d,是岩溶水强富水区。

朱村断层以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