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7111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Word下载.docx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课时安排:

(共9课时)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

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

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

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

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

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

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

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

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

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

2和边长×

4。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理解除法的含义;

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项名称;

学会列除法竖式,并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四、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隐藏的数学信息,对收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4.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包括9个例题,本单元的主要在“数的运算”方面: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例1――口算(20×

3)、例2――估算(29×

8);

例1――笔算1(12×

3)、例2――笔算2(18×

3)、例3――笔算3(24×

9)、例4――笔算4(634×

8)、例5――关于0的乘法、例6――笔算5(508×

3)、例7――笔算6(280×

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标中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两个隐性“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提及.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

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有两处:

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

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  

教参规定用12课时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简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 

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可能性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说明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附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页——105页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

理解、辨析“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学具准备:

球12个、箱子、骰子若干、电视、DVD、教学光盘、奖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同学们请看屏幕,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表演节目呢,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

桌子上的小纸条里面可能是什么节目?

那个小朋友可能要表演节目?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可能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玩摸棋子游戏。

出示一个盒子,一袋白棋子。

老师把一袋6个白棋子放到盒子里,让学生猜想,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是什么颜色的?

然后请学生上来验证,实际摸棋子。

请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摸出来的一定是白棋子。

(板书“一定”)

小结:

盒子里全部是白棋子,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棋子。

2、接着问,从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出黄棋子吗?

为什么?

请学生上来验证。

盒子里全部是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

3、取出一袋6个黄球,放到这个盒子中。

让学生猜想,现在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怎么样?

每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盒子,一袋6个白球和一袋6个黄球,让组长指定记录员,组长开始组织摸球实验,要求每人摸两次,并把结果记录到实验单上。

(每次摸棋子前要摇一摇)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实验结束后请小组综合实验结果开始汇报。

盒子里既有白球又有黄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什么球?

学情预设:

学生在前两个环节时一般都会说出正确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或者有不同意见,可以让学生本人具体实践。

第三个环节可能在汇报时不会概括,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例1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定”、“不可能”是确定性事件的表述词,相对于“可能”这一不确定性表述词学习起来要更容易些。

由易到难逐层设计学习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可能”的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体验次数和程度,为形成正确的认识打下基础。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全部红 

全部黄色 

杂色

1号 

2号 

3号

猜猜:

在几号盒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

在几号盒子里可能摸出黑球。

在几号盒子里不可能摸出黄球。

学生不仅需要在活动中体验,也需要在静静的思考中整理、提升自己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时间、空间、素材去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四、巩固应用反思提升

每个小组现在都有4个白球和4个黄球,听要求装球。

1、从你们的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2、从你们的盒子里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

3、从你们的盒子里摸出的可能是白球。

设计装球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4、练习二十四,做第二题。

小组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也有一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一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1、出示P105例二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2、请同学们又“一定 

可能 

不可能”来说一句话。

3、结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猜测。

可能会赢得全体老师的掌声

不可能赢得全体老师的掌声

一定会赢得全体老师的掌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

《标准》中指出: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在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