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706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报告范本Word格式.docx

我勘察院于2009年9月20日~9月30日采用两台长沙30型工程钻机进行锤击钻探施工,2009年10月1日~10月10日完成室内土工测试、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如下:

1、布孔及高程测量132个,其中技术钻孔66个,一般钻孔56个;

2、施工钻孔132个,总进尺1282.90m;

3、原位标准贯入试验18次;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72段(72m);

4、取原状土样13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取扰动土样21件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通过以上工作,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所提交的成果资料可满足地基基础设计、施工要求。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灵朝公路南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新校区南西侧,地貌上属于岩溶峰林平原亚区。

各孔口标高为178.48m~187.30m(黄海高程),各钻孔高差较大,最大相对高差为8.82m。

本次勘察孔口高程是由甲方提供的拟建场地北侧灵朝公路上的高程引测点基准点引测,该点高程为180.28m(详见钻孔布置平面图)。

)场地土层

本次钻探揭露,在钻孔控制深度内,场地内揭露土层由上至下为:

第四系土层,包括素填土①(Q4ml)、耕土②(Q4ml)、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③(Q4al+pl)、含卵石粉质粘土④(Q4al+pl)、含粉质粘土卵石⑤(Q4al+pl)。

自上而下,各岩土层主要特征如下:

1、素填土

(Q4ml):

褐黄~褐色,颜色较暗,稍湿~湿,呈松散状态,结构不均,成分以粘土为主,含植物残根较多,自重压密作用差、强度低。

场地内仅在ZK25、ZK26、ZK30、ZK31、ZK32、ZK41、ZK42、ZK43、ZK57、ZK60、ZK61、ZK62、ZK64、ZK65、ZK67、ZK70、ZK71、ZK75、ZK96、ZK99、ZK100、ZK102、ZK103、ZK104、ZK106~ZK132号孔揭露该层,揭露层厚为0.50m~5.50m,平均厚度为2.88m。

该层现场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8段(8m),修正后锤击数为1.0~2.0击/10cm,属于高压缩性土。

2、耕土②(Q4ml):

黑褐色,稍湿,呈松散状,该层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

场地内仅在ZK109、ZK113、ZK114、ZK120、ZK121、ZK122、ZK125~ZK131号孔揭露该层。

该土层强度低,高压缩性。

厚度0.20m~0.30m,平均厚度为0.26m。

3、粉质粘土③(Q4al+pl):

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可塑和硬塑两个亚层:

1)、可塑粉质粘土③1:

褐黄色,稍湿,呈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含少量云母碎片及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略带粗糙感,有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手按有指印,具砂感。

偶含砾石,成分为砂岩及石英岩、花岗岩等,强风化,多为亚圆形,粒径2~15mm不等。

该层局部分布,场地内仅ZK26、ZK31、ZK32、ZK45、ZK46、ZK84号钻孔揭露该层外,其余钻孔均未有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层厚0.80m~4.70m,平均厚度为2.13m。

该层作标准贯入3次,修正后锤击数范围值为4.87~5.68击/30cm,平均值5.18击/30cm。

该层强度中等,属于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取原状样2件,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见土工试验成果表。

2)、硬塑粉质粘土③2:

褐黄色;

稍湿;

呈硬塑状态,土质较均匀,含少量云母碎片及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略带粗糙感、具砂感,有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高。

该层局部分布,场地内仅ZK5、ZK51、ZK57、ZK76、ZK81号钻孔揭露该层外,其余钻孔均未有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层厚2.00m~3.50m,平均厚度为2.64m。

该层作标准贯入2次,修正后锤击数范围值为9.73~10.00击/30cm,平均值9.87击/30cm。

该层取原状样3件,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见土工试验成果表。

4、含卵石粉质粘土④(Q4al+pl):

呈黄褐色、棕红色,稍湿,软塑~硬塑状。

分布不均匀,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手按稍有指印,稍有粘性,其中卵石含量15%~25%,卵石成分多为强风化的石英砂岩、脉石英等,少部分为全风化的粉砂岩,冲击时易破碎。

卵石呈圆形或亚圆形,磨圆度好,分选型差。

根据图的稠度状态可分为三个亚层:

1)、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1:

呈黄褐色、棕红色,稍湿,可塑状,局部分布,场地仅在ZK117、ZK118、ZK124号钻孔揭露该层外,其余钻孔均未有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层厚1.80m~2.90m,平均厚度为2.30m。

该层作标准贯入1段次,修正后锤击数值为2.76击/30cm。

该亚层强度低,属于高压缩性土。

该层取土样1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见土工试验成果表。

该层取扰动试样1件进行室内分析,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2.70%;

粒径20mm~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0%;

粒径2mm~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2.00%;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6.80%。

2)、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2:

呈黄褐色、棕红色,稍湿,可塑状,局部分布,场地仅在ZK21~ZK25、ZK27~ZK29、ZK31、ZK33、ZK34、ZK36、ZK37、ZK47、ZK69、ZK104、ZK106~ZK108、ZK114、ZK116、ZK119~ZK123、ZK125~ZK132号钻孔揭露该层外,其余钻孔均未有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层厚0.90m~4.50m,平均厚度为1.95m。

该层作标准贯入12次,修正后锤击数范围值为5.00~6.813击/30cm,平均值5.97击/30cm,标准差为0.555,变异系数为0.093。

该亚层强度中等,属于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取土样6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见土工试验成果表。

该层取扰动试样6件进行室内分析,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3.50%~10.40%,平均值为11.88%;

粒径20mm~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2.70%~9.30%,平均值为10.28%;

粒径2mm~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2.90%~13.40%,平均值为18.33%;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3.20%~54.50%,平均值为59.50%。

3)、硬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3:

呈黄褐色、棕红色,稍湿,硬塑状,局部分布,场地仅在ZK35、ZK50、ZK52、ZK66号钻孔揭露该层外,其余钻孔均未有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层厚1.20m~2.00m,平均厚度为1.55m。

(由于现场原因该层未作标准贯入试验)

该层取扰动试样1件进行室内分析,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3.70%;

粒径20mm~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80%;

粒径2mm~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9.60%;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7.90%。

5、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Q4al+pl):

呈黄褐色、棕红色,稍密状,稍湿,充填物主要为粉质粘土。

粗颗粒含量不均,级配不良,多为亚圆形交错排列。

含50%~70%的中风化亚圆形卵砾石,颗粒粒径一般为10mm~150mm,少量超过150mm,亚圆形,强风化,部分全风化,易碎呈粉状。

成分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及少量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花岗岩等位主,颗粒间充填圆砾粒、中砂、粗砂、粉质粘土颗粒。

该层全场分布,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揭露层厚为0.90m~11.30m(未揭穿),平均厚度为7.52m。

该层现场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64段(64m),修正后锤击数为4.4~8.5击/10cm。

密实度为稍密状态,属于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取扰动试样13件进行室内分析,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2.10%~52.400%,平均值为57.12%;

粒径20mm~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5.20%~9.70%,平均值为12.44%;

粒径2mm~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2.50%~14.00%,平均值为18.09%;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5.40%~10.4%,平均值为12.35%。

以上各土层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场地地下水

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潜水,赋存于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孔隙中,主要受大气降雨的补给,地下水位年变幅一般在2.00m~5.00m。

由于拟建场地地势较高,勘察期间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少数钻孔见有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6.80m~9.20m,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

根据场地周围地质环境及桂林市区地下水水质资料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三、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地基土层及均匀性评价

拟建建筑物场地主要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Q4ml)、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形成的的粉质粘土、含卵石粉质粘土、含粉质粘土卵石,其分布不均匀,根据各岩土层厚度、分布及力学强度等各项指标可以判定场地内地基土层属于不均匀地基。

具体评价如下:

1、场地内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且各土层厚薄不均,场地地基可视为不均匀地基,故设计中应注意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素填土①:

结构松散、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分布不均匀,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应给予清除。

3、耕土②:

该土层强度低,高压缩性,且分布不均匀,层厚薄,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应给予清除。

4、可塑粉质粘土③1:

具有一定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但分布不均匀,层厚薄,建议加固后使用或开挖置换。

5、硬塑粉质粘土③2:

承载力较高,中等压缩性,但分布不均匀,场地内仅ZK5、ZK51、ZK57、ZK76、ZK81号钻孔揭露该层,层厚薄,建议加固后使用或开挖置换。

6、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1:

该土层强度低,高压缩性,且分布不均匀,层厚薄,建议加固后使用或开挖置换。

7、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2:

有一定强度,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质一般,局部地段有分布,层位厚度有一定变化,可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8、硬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3:

9、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

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中等,厚度大,层位稳定,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二)、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灵朝公路南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新校区南西侧,地貌上属于岩溶峰林平原亚区,场地原为耕地、荒地,场地地形不平坦。

地表为第四系素填土(Q4ml)、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形成的的粉质粘土、含卵石粉质粘土、含粉质粘土卵石,根据有关地质资料,场地内无大的活动断裂不良地质作用,通过选择适宜的基础方案或局部作一定地基处理后可满足稳定性要求,仍适宜兴建该建筑。

(三)、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场区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所属区域稳定性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场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场地内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桂林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本次勘察未进行波速测试工作,根据周边勘察资料:

素填土①层剪切波速值为80m/s(经验值),属软弱土;

可塑粉质粘土③1层剪切波速值为:

160m/s;

硬塑粉质粘土③2层剪切波速值为:

185m/s;

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1层剪切波速值为:

130m/s;

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2层剪切波速值为:

165m/s;

硬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3层剪切波速值为:

190m/s;

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层剪切波速值为:

250m/s;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和表4.16判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可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类型为Ⅱ类。

(四)、不良地质现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场地仅在ZK117、ZK118、ZK124号钻孔揭露揭露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1,层厚1.80m~2.90m,平均厚度为2.30m。

(五)、地下水和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12.2.1~12.2.5条判定标准判定,场地区域内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场地内及周边无放射性污染源存在。

四、岩土参数选用

根据野外鉴别、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综合本地区建筑经验,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或变形模量Eo、粘聚力C、内摩角φ、桩的侧摩阻力qsik及桩阻力qpk建议值选用如下表:

土层编号

名称

状态

fak(kPa)

Es/E0(MPa)

C(kPa)

φ(o)

qsik(kPa)

qpk(kPa)

素填土

松散

50

耕土

③1

粉质粘土

可塑

130

5.5(Es)

20.0

8.5

20

③2

硬塑

160

6.0(Es)

22.0

12.5

60

④1

含卵石粉质粘土

软塑

110

2.5(Es)

8

15

④2

150

35

7

30

300

④3

180

7.0(Es)

12

45

350

含粉质粘土卵石

稍密

200

20.0(E0)

10

500

五、地基基础类型建议

根据拟建建筑物楼高为4~5层,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等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本建筑结构特点及相邻建筑经验,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浅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并采用微型CFG桩对上部地基土层(局部存在的可塑粉质粘土③1、分布不均匀的硬塑粉质粘土③2及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1)进行加固处理,以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2、硬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3或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

六、结论和建议

1、拟建建筑物场地区域稳定性好,地貌单一,总体较为平整,但各土层厚薄不均,属于不均匀地基。

未见对建筑物有较大影响土洞、岩溶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局部处理后适宜兴建拟建建筑物。

设计时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2、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当地建筑施工经验,从经济、安全、合理的角度出发,建议地基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浅埋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局部软弱土层建议采用微型CFG桩进行加固处理,以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2、硬塑含卵石粉质粘土④3或稍密含粉质粘土卵石⑤作为桩端持力层,以加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

3、场地内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地下水对浅基础施工没有影响,但雨季施工时应考虑地表水的影响,建议雨季施工时采用坑内明沟导流排水;

严禁在场地内及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免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诱发不良地质环境问题,而危及建筑物安全。

4、拟建场地所处地区抗震设防度为6度。

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

按设计地震分组与建筑场地类别确定本工程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为0.35S。

5、场地受勘察手段、工作量的限制,场地内可能还存在未被发现的软土及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基础施工时,应及时做好验槽工作,在基坑(槽)底进行普遍钎探,钎距2.0m,钎深不小于6.0m或到基岩面。

必要时采用机械钎探,以查明槽基底是否存在土洞或软弱下卧层。

如果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本报告出入较大时,请及时通知我院人员前往现场,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