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96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专业课复试简答题整理.docx

复试材料二(专业课简答题)

复试专业课简答题

1.简述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2)产业关联,主要研究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3)产业组织,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4)产业布局;(5)产业竞争力;(6)产业安全。

2.简述产业分类方法。

答:

产业分类的方法主要有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等。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根据产品的不同最终用途,将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划归第Ⅰ部类,将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划归第Ⅱ部类。

(2)农轻重分类法。

根据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将产业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

根据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根据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不同,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6)标准产业分类法等。

这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3.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内容。

答: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蜕变期)。

形成期指产业产生后产出规模、市场需求缓慢增长的时期;成长期是指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是指市场饱和,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进入缓慢增长时期;衰退期指产业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的时期。

如果衰退期出现重大技术变革,该产业可能进入新的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在图形上表现为S型曲线,如图。

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

答: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5.简述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

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是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不一致,与产值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缓慢;服务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都趋向上升,但在上升速度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6.简述霍夫曼定律的基本内容。

答: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

霍夫曼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霍夫曼比例越高,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大,工业化水平越低;霍夫曼比例越低,工业化水平越高。

7.简述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赤松要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一过程在图形上像三只大雁,故称为“雁行形态说”。

雁行形态理论为后进的工业国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能。

8.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内容。

答: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1)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2)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3)产业结构优化研究;(4)产业结构政策研究等。

9.试论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答:

(1)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结构出现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在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不一致,与产值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缓慢;第三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都趋向上升,但在上升速度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除此之外,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还出现融合性、信息化、产业结构软化、高技术化等新趋势。

(2)工业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结构出现高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的趋势。

10.论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

答:

1.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第一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的原因:

①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②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趋向上升,但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缓慢的原因:

①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②工业内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力量。

(3)第三产业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趋向上升,但产值相对比重上升缓慢的原因:

①服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但第三产业进入壁垒低,附加价值小;②第三产业市场扩大,吸纳大量劳动力。

2.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产业结构出现高工业化、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的趋向,其内在原因是需求结构的拉动和供给结构的推动。

11.简述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

(1)需求因素,包括个人消费需求、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等;

(2)供给因素,包括自然禀赋、人力资源供给、资金供给等;(3)环境因素,包括政府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等。

12.试述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答: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产业结构优化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

(2)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得资源利用水平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使得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13.简述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答:

(1)前向关联关系,即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各产业根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一个“环”。

14.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内容与结构,可以对国民经济中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逻辑严密的定量分析,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终产品系数的确定和价格矩阵的建立等。

对于科学的安排预测和分析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5.产业集群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答:

(1)产业集群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可以提高生产率;

(2)可以提高创新率;(3)可以提升区域内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6.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资源在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范畴。

17.论述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基本思想。

答: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资源在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在哈佛学派创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路径是按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展开的,其特征是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短期看,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作的绩效。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市场结构。

而从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也受企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所以,在长期,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18.简述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芝加哥学派认为,在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高额利润是源于大企业的高效率,而并非像哈佛学派所说的那样是来自垄断势力。

该学派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良好的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

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并且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在这种条件下,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19.何谓“有效竞争”?

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答:

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有效竞争的判断标准包括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其中,市场结构标准包括,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包括,价格和产品不存在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市场绩效标准包括,存在不断改进产品的压力,随着成本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等。

20.简述“马歇尔冲突”。

答:

大规模生产一方面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均衡产量增加,从而提高消费福利;另一方面,企业规模扩大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增强,从而阻碍竞争,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福利。

21.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

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

一般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市场集中度、市场进退壁垒、产品差别化程度。

三者互相影响,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结构中其他因素的改变,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2.简述产业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答:

(1)绝对集中度指标。

这是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规模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指标的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的相应指标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CRn=i=1nXi/i=1NXi。

(2)相对集中度指标,是反映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表示。

洛伦兹曲线表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数量的累计百分比与市场占有率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3)其他集中度指标,包括HI指数等。

HI指数等于某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

23.什么是产品差别化,简述形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以及产品差别化程度的判断标准。

答: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提供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形成其产品差别化的因素有产品的物理化差别、买方的主观差别、产品的服务差异等。

产品差别化程度通常用需求交叉弹性来衡量。

需求交叉弹性是某种产品需求变化率对另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率之比,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

24.什么是进入壁垒,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

指新厂商在进入某一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通常用能阻止新企业进入的最高价格高于该企业的平均成本的百分比的大小来测定。

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包括绝对费用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以及政策壁垒等。

25.简要分析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答:

在卡特尔里,谁背离合同,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意识到这一点,每个成员都会偷偷的违背合同,进行超量生产。

如果每个成员的产量都超过限额,卡特尔也就失去了垄断市场的作用,卡特尔就会崩溃。

如果没有制约机制,卡特尔将十分不稳定。

26.试分析政府规制自然垄断产业的必要性。

答:

(1)自然垄断产业的产品价格和产量往往不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政府有必要进行控制,以维护消费者利益;

(2)对于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来说,市场竞争是反效率行为的行为,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过度竞争”的发生。

27.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