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650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复试初试题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质基础;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

氮源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氮源的功能是:

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3、淀粉水解常用方法:

酸解法,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水解法,

4、淀粉水解时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可采用的方法和原因?

应选用双酶水解法,其理由为双酶水解法具有以下的优点:

1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2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纯度高,淀粉的转化率高。

③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用酶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5、提高淀粉的水解速度可采用的方法和原因。

提高水解的速度可以采用酸水解法,酸水解法具有一下的优点:

1生产的方法简单易行,对设备的要求简单

②水解的时间短

三、灭菌

1、常用灭菌法:

干热、湿热、射线和化学药品等。

2、表示微生物热死规律的定律是:

对数残留定律,公式是?

对数残留定律-微生物的热死规律:

θ=1/kInN0/Nθ(残留菌数Nθ→0,灭菌时间θ→∞)

k——反应速度常数,表示微生物耐热性

相同温度下,k值越小的微生物越耐热

一般取Nθ≈0.001个杂菌,即灭菌1000次允许有一个菌存在.

四、发酵机制

1、糖酵解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净产生2个ATP

葡萄糖到丙酮酸经过EMP途径净生成2个ATP,那么由丙酮酸到最终产物有两个途径:

好氧和厌氧。

厌氧时释放出的能量包括ATP的产生非常的少,好氧时就会大量的产生能量。

葡萄糖在厌氧发酵时迅速的生成产物,在好氧条件下消耗很慢。

2、酒精

巴斯德效应:

在好气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称为巴斯德效应。

即是细胞内糖代谢速度降低。

因此发酵过程中控制氧气的量,以及茎高比小的。

根据酒精发酵,其主要副产物-杂醇油是饮酒导致头痛的原因,发酵时如何降低杂醇油的生成?

菌种:

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主要与醇脱氢酶的活性密切相关,该酶的活力大,杂醇油生成量大。

但采用缺少支链氨基酸的含氮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工程菌株或者选育支链氨基酸(亮氨酸或者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以显著的降低高级醇的产量。

培养基:

培养基中氮的含量高,则形成杂醇油的量少,杂醇油总的形成量因氮水平高而降低。

、适当加大酵母接种量,减少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增殖倍数,少消费一些氨基酸,也是减少杂醇油生成的途径。

发酵条件:

一般发酵的饿温度越高,高级醇生成的量高,通风有利于高级醇的生成。

因此要降低杂醇油的生成需要时温度是一定范围内降低,且避免通风。

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尽量避免酵母醪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酒精发酵.

乙醇发酵过程中,为什么O2会影响乙醇生成?

给出解释?

乙醇发酵是一个厌氧的发酵过程,其发酵机制是:

在酵母体内,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作用下,丙酮酸生成乙醛。

乙醛在乙醇脱氢酶及辅酶(NAD)的作用下,成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

葡萄糖+2ADP+2磷酸2乙醇+2CO2+2ATP+104.600kJ。

当在发酵的过程中有氧存在时,酵母便会进行有氧途径将生成CO2和H2O。

由此降了发酵的效率

乙醇发酵过程中,甘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发酵过程中乙醇脱氢酶的活力很强,在该酶的作用下,乙醛作为氢受体而被还原成乙醇。

因此在乙醇发酵中,甘油的生成量很少。

如果改变发酵的条件或者加入某种抑制剂,阻止乙醛作为氢受体,就可以大量的积累甘油。

例如在发酵醪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与乙醛起加成反应,生成难溶的乙醛亚硫酸钠加成物。

这样使乙醛不能作为氢受体,必需由磷酸二羟酮作为氢受体,生成大量的饿甘油。

甘油发酵就是在乙醇发酵时添加乙醛固定剂如亚硫酸钠等,则在发酵过程中乙醛被固定,因此不生成乙醇。

而甘油醛-3-磷酸由异构化作用,变为二羟基丙酮磷酸,通过甘油-1-磷酸而成甘油。

3、乳酸

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生成的产物是什么?

导致了产率的不同,如果要生成一组单位产品选择同型,产率高。

若产率低的话在发酵后期的产物分离比较的困难)

同型:

葡萄糖通过EMP途经,并且只单纯产生两分子乳酸的发酵;

异型:

葡萄糖经HMP途径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4、柠檬酸

柠檬酸发酵时,暂停通风会降低柠檬酸产量的原因。

(柠檬酸发酵对氧的需求量、消耗量很大。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的过程中要应经一个氧原子,因此氧也可以堪称柠檬酸生物合成的底物

1氧是发酵过程(EMP途径和丙酮酸脱氢)生成的NADH2重新氧化时所需

2近年来发现黑曲霉除了有一条标准的呼吸链之外还有一条侧呼吸链。

标准呼吸链产生ATP积累,侧呼吸链不产生ATP

当缺氧时,只要很短时间中断供氧就会导致此侧呼吸链不可逆的失活,使ATP积累,柠檬酸积累急剧减少。

分析提高柠檬酸生成的机理,选育高产柠檬酸的菌种。

(副产物少,能够生成的浓度高,浓度高分离成本降低。

分析途径是既要生成柠檬酸又要减少柠檬酸的分解,同时要解除对柠檬酸生产过程中的抑制。

EMP途径要快,而且涉及到CO2,因此在这个发酵过程中,如果CO2跑得多,生成率就会降低。

两个丙酮酸生成一个柠檬酸。

要求简单,但是有理)

柠檬酸是合成途径:

葡萄糖经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丙酮酸羧化形成草酰乙酸,而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

为了提高柠檬酸生成的机理,就要加强途径1、9、2而减弱途径10、3、8.

途径10固定CO2的效率远低于途径9.因此要阻断途径10,可以通过降低PEP羧激酶的含量或者活性,以及通过选育PEP羧激酶缺失或者活力大大降低的菌种。

从途径中可以看出要积累大量的柠檬酸就要阻断TCA循环。

可以通过降低顺乌头酶的活性和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来实现。

因为顺乌头水合酶需要二价铁离子,因此可以通过铁氰化钾等络合剂可以时铁离子生成络合物,是反应中的铁离子减少,从而使该酶的活性降低或者失活,或者通过诱变育种等方法获得顺乌头水合酶缺失或活力大大降低的菌种,从而积累柠檬酸。

向发酵液中添加一些激活剂来提高上述1、9、2几个酶的活性(如钾离子科技激活丙酮酸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添加抑制剂来减弱10、3、8.的活性。

不产ATP的侧系呼吸链→解除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EMP途径顺畅。

降低pH值有利于积累柠檬酸.

还可以通过极影工程的方法来改造菌种

5、谷氨酸GA

GA发酵过程中,DCA循环控制的意义?

如何打开和关闭DCA循环?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DCA这个环,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关闭。

在菌体生长的时候开始DCA循环(DCA循环一方面可以作为TCA缺陷时C4二羧酸的补充,特别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的谷氨酸发酵,它是C4二羧酸的唯一补充来源,另一方面也作为能量供给来源的末端氧化系(DCA循环还提供生物生长繁殖的中间产物)。

在GA的生成期DCA循环的封闭是实现GA发酵的首要条件,糖的代谢才能沿着α-酮戊二酸进行,从而有利于GA的积累。

DCA循环的关闭:

当生物素浓度低时(2~5µ

g/L),有机酸浓度高时对异柠檬酸裂解酶有抑制作用,可关闭DCA循环。

解除乙醛酸、草酰乙酸对异柠檬酸脱H酶抑制。

DCA循环的开启:

生物素浓度高时对异柠檬酸裂解酶有激活作用,可启动DCA循环。

GA发酵时,选育高产GA的菌种(根据菌种的代谢机制考虑如何选用)

谷氨酸的分泌受到细胞膜的控制,根据细胞膜的成分来选育高通透的菌种。

继生物素缺陷型、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突变株等。

在发酵的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谷氨酸,就要使的α-酮戊二酸不朝着琥珀酸的方向大量的分解,但是又不能够中断TCA循环,因此选育菌种时需要选育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酸渗漏型的菌株。

减少生物素的量还可以使其更多的朝着EMP途径方向进行,加快糖的代谢。

6、其它氨基酸

根据黄色短杆菌赖氨酸、苏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分析如何选育高产赖氨酸或苏氨酸的菌种?

(看书理解)(生产需要决定选育的菌种的类型)

用高丝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ser-)条件解除(Thr+Lys)对AK的协同反馈抑制

Hser-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进而不能合成苏氨酸和蛋氨酸,在补给适量的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蛋氨酸)的条件下,可大量积累赖氨酸。

应用渗漏突变株(leakagemutant)解除反馈抑制

利用Hserl解除(Thr+Lys)对AK的协同反馈抑制:

Hserl细胞能合成Hser,但合成的量仅能维持细胞的最低生长,胞内的浓度达不到进行反馈调节的浓度。

应用抗反馈调节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型突变株,或兼而有之的突变株。

结构类似物analog(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是一种与初级代谢产物结构类似但缺乏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应用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解除反馈抑制

7、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渗漏缺陷型菌株,反馈阻遏,反馈抑制,温度敏感突变株,代谢控制发酵(底物与产物的浓度都有影响)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型菌株,或兼而有之的菌株。

渗漏缺陷型菌株:

能够很少量的获得某种代谢产物的菌株。

反馈阻遏:

主要在合成代谢途径中,终产物或其衍生物对该途径上一个或多个酶形成的抑制作用

反馈抑制:

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代谢控制发酵+它是利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的代谢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技术。

四、次级代谢

试述次级代谢产物在发酵后期才大量生成的可能原因?

次级代谢产物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而合成的,它还受到初级代谢的调节。

第八章发酵动力学

1、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来进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

2、能量生长偶联型与能量生长非偶联型:

当构成菌体的材料充足时,菌体的生长受制于ATP的供应,这种生长就是能量偶联型生长;

反之,在ATP供应充足,而合成细胞的材料受限制时,这时的生长就是能量生长非偶联型,即与ATP供应无关。

此时,大量的ATP在ATP酶的作用下被降解,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发酵热异常升高。

涉及到能量供应的菌体得率可表示为:

对能量偶联型生长,每消耗1molATP大约得到10g左右菌休量;

非能量偶联型生长,大大低于10g;

3、分批发酵生长动力学类型:

(1)生长偶联型:

产物直接来源于产能的初级代谢(自身繁殖所必需的代谢),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不分开。

(2)部分生长偶联型:

产物也来源于能量代谢所消耗的基质,但产物的形成在与初级代谢分开的次级代谢中,出现两个峰,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出现产物形成高峰。

(3)非生长偶联型:

产物是在基质消耗和菌体生长之后,菌体利用中间代谢反应来形成的,即产物的形成和初级代谢是分开的。

4、连续发酵动力学:

(1)细胞的物料平衡:

流入的细胞–流出的细胞+生长的细胞–死亡的细胞=积累的细胞

在发酵稳定时:

µ

=D

(2)基质物料平衡:

流入–流出–生长消耗–维持生命需要–形成产物的消耗=积累的营养物

一般条件下,基质用于维持生命和产物形成的消耗相对较少,可以忽略;

则上式可写为:

恒定时:

第九章发酵供养

1、耗氧速率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用r表示,单位是mmol/(L.h)

溶氧速率:

在发酵的过程中应使耗氧速率等于溶氧速率。

供氧与耗氧必须保持平衡,此时可用下式表示:

2、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P160)

在发酵前期,产生菌大量的繁殖,需氧量不断的增大,此时需氧量超过供氧量,是溶解浓度明显的下降,出现一个低峰,产生菌的摄氧量同时出现一个高峰,发酵液中菌浓也不断的上升,出现一个高峰。

这说明产生菌这处于对数生长期。

过了生长阶段,需氧量有所减少,溶氧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阶段或随之上升后,就开始形成产物,溶解氧也不断的上升。

发酵中后期,对于分批发酵来说,溶氧变化小。

在生产的后期,由于菌体衰老,呼吸强度减弱,溶氧也会逐步的上升,一旦菌体自溶,溶氧更会明显的上升。

在发酵的过程中,有时溶氧出现明显的降低或者明显的升高的异常变化,常见的是溶氧下降。

造成异常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

耗氧或者供氧出现了异常或者发生了障碍。

可能有一下一个方面的原因:

(1)污染好气性的杂菌,可能使溶解氧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接近0.

(2)菌体代谢发生异常现象,需氧量增加,使溶氧下降。

(3)某些设备或者工艺控制发生故障变化。

引起溶氧下降,如搅拌功率变小或者搅拌速率变慢。

3、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P165)

搅拌:

能把大的空气气泡打成笑得气泡,增加比表面积,且小的气泡比大的气泡上身速度慢,引起增加爱接触时间。

同时使液体做涡流运动也增加了接触的时间。

空气线速度:

溶氧系数与空气线速度有关,当增加通风量时,空气线速度增加,从而增大溶氧

空气管的分布:

空气管的分布形式,喷口直径及管口与管底距离的相对位置对溶解氧有较大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采用的分布装置有单管、多孔环管及多孔分支管等几种。

氧的分压,增加氧的分压可以增加溶氧。

增加罐压或者氧的含量都可以

发酵罐内液柱的高度:

一般不增加功率消耗和空气流量时,增加发酵液的体积会使通风效率降低,特别是在通风量较小时更为显著。

发酵罐的体积:

通常发酵罐体积大的氧利用率高,体积小的氧利用率低。

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特别是粘度,表面张力、离子浓度等的影响比较的大。

4、传质理论,双模理论(163)

第十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1、发酵热

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以及蒸发热、辐射热

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菌体表面的作用,而且因热平衡关系,热量传递到菌体内,对菌体内部所有的物质与结构都有作用。

温度直接影响酶的反应,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物活动。

对于植物来说,温度不但决定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旺盛与否,而且决定其是否能够生长发育。

高温之所以能够杀菌,主要是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微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由于高温促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同时也破坏了酶活性,从而杀死微生物。

微生物对低温的抵抗力一般比高温强。

低温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致死作用较差。

各种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一个最适的生长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繁殖最快。

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27摄氏度,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大多比霉菌的高。

温度和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发酵温度升高,生长周期就缩短;

另一方面,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处于缓慢期的细菌对温度的影响十分的敏感,将其置于最适温度附近,可以缩短其生长的缓慢其期和孢子萌发的时间。

从一般适温菌来看,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提高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温度,既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又可避免热作用的破坏。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温度能影响酶系组成及酶的特性,同一菌种的生长和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往往不同。

(P190)

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往往不能在整个发酵周期内仅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培养温度,因为最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最适合发酵产物的形成,反之。

3、PH如何影响发酵

对PH值的适应范围取决于微生物的生态学,如果培养液的PH值不合适,则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控制一定的PH值不仅是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主要条件之一,而且是防止杂菌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当PH值偏高或者偏低时,都会影响为神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例如,黑曲霉在PH2~3的情况下,发酵产生柠檬酸;

而在PH接近中性时,则生成草酸(改变了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PH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形成影响主要原因有:

(1)发酵液PH值的改变,使微生物细胞原生质膜的电荷发生改变

(2)发酵液的PH值直接影响酶活性

(3)发酵液的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

在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基础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条件。

在菌体的代谢过程中,自身有造成其最适生长PH值的能力,但外界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时,PH值将会不断的波动。

凡是导致酸性物质生成或者释放,碱性物质的消耗都会引起发酵液PH的降低;

反之。

微生物的生长最适PH和发酵最适PH有四种情况(略)

发酵过程中PH值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通过一下方法调节PH值:

流加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尿素流加法(国内普遍采用)。

(1)调节培养基的原始pH值;

或加入缓冲剂;

如果使盐类和碳源的配比平衡则不必加缓冲剂。

(2)在发酵过程中加弱酸或弱碱进行调节,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尤其是通气量。

(3)进行补料调节。

此方法能调节pH值,又能补充营养提高产率,是较好的方法。

4、泡沫的控制

泡沫的危害:

装料系数减小;

不加控制,会造成排气管有大量的逃液损失,泡沫升到灌顶有可能从封轴渗出,增加污染杂菌的机会;

泡沫严重时还会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运行,妨碍菌体的呼吸,造成代谢异常,最终导致产物量下降或菌体的提前自溶,后以过程还会促成更多的泡沫产生。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

化学消泡是一种使用化学消泡剂的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消泡方法。

其优点是化学消泡剂的来源广泛,消泡效果好,作用迅速可靠,尤其是合成消泡剂效率高,用量少,安装测试装置后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等。

消泡剂选择的依据:

(1)消泡剂必需是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消泡作用迅速,效率高。

(2)消泡剂在气—液界面的扩散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迅速发挥他的消泡活性,这就要求消泡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3)消泡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以保持其持久消泡和抑制泡的性能

(4)对发酵无毒,对人畜无害,不被微生物同化,对菌体生长和代谢无影响,不影响产物的提取和产品的质量。

(5)不干扰溶解氧、PH值等测定仪表的使用,最好不影响氧的传递。

消泡剂的分类:

天然油脂类;

高级醇、脂肪酸和酯类;

聚醚类;

硅酮类

机械消泡是一种物理作用,靠机械强烈振动、压力的变化、促使气泡破裂,或借机械力将排除气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

其优点是不用在发酵液中加入其他的物质,节省原料,减少由于加入消泡剂所引起的污染机会。

但是效果往往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消耗一定的动力。

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机械消泡装置选择的依据:

动力小;

结构简单;

坚固耐用;

清扫杀菌容易;

维修保养费用少。

十一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1、染菌对不同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的发酵过程(易污染细短产气杆菌)

肌苷或肌苷酸的发酵过程(易污染芽孢杆菌)

柠檬酸的发酵过程(pH低,易污染青霉菌)

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噬菌体污染)

2、不同染菌时期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染菌:

当发现种子受污染均应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的灭菌

发酵前期染菌:

若营养成分消耗不多,应迅速重新灭菌,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如果体积太大可以放出部分受污染的发酵液)。

重新接种发酵

发酵中期染菌:

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处理方法应根据各种发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定。

如抗生素发酵,可将另一发酵罐发酵正常、单位高的发酵液的一部分输入染菌罐中,以一致杂菌的繁殖

发酵后期染菌:

如果染菌量不大,可继续进行发酵;

如污染严重,破坏性较大,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

3、种子培养和发酵异常现象

种子培养异常:

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菌体粘结

发酵异常:

菌体生长差、pH值过高或过低、溶氧水平异常、泡沫过多、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4、发酵污染原因分析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有很多,且常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净化达不到要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遍原因。

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1)大批量发酵罐染菌:

如果在发酵前期,可能是种子带菌或者连消设备引起染菌;

如果在发酵中期或者后期,且这些染菌类型相同,则一般是空气净化系统诸如系统结构不合理、空气过滤器失效等问题

(2)部分发酵罐染菌:

如果在发酵前期,则可能是种子染菌,连消系统灭菌不彻底;

如果是发酵后期染菌,则可能是中间补料染菌,如补料液带菌,补料管渗漏等。

(3)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

大都是由于设备渗漏造成的,应仔细检查阀门,罐体或罐器是否清洁等(冷却管渗漏,消泡剂带入等)

不同染菌时间分析:

(1)染菌发生在种子培养阶段,或称种子培养自染菌。

此时通常是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者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染菌。

(2)在发酵过程的初始阶段染菌,或称发酵前期染菌。

此时大部分的染菌也是由于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者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不当或者设备、无菌空气带菌引起。

(3)发酵后期染菌大多数是由空气过滤不彻底、中间补料染菌、设备渗漏、泡沫顶盖以及操作问题而引起的染菌。

5、污染噬菌体的挽救措施

(1)并罐法

(2)轮换使用菌种或使用抗性菌株

(3)放罐重消法

(4)罐内灭噬菌体法

6、噬菌体污染的防治

①严禁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根源”;

②做好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

3严防噬菌体与杂菌进入种子罐或发酵罐内。

十三章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的方法

1、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的方法很多,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1)产物提取的方法,包括萃取,吸附

(2)产物精制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层析法、浓缩法、沉淀法

(3)成品阶段,包括结晶、干燥、蒸馏等

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