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64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人教)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13.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1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1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1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1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9.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

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2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1.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2.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25.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2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4.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

5.国民身份号码有(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

第1一6位是(地址)码,第7一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一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检)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x)代替。

6.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求,依法有权查验居民的(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7.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

8.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

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9.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0.(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1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13.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1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5.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1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2.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

(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3.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

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

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

(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地方人民政府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1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1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14.作为国家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