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4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义波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摘要】中职学习时期是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动荡的时期。

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本文试从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着的一些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不良心理问题,并对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提高就业者职业能力为宗旨的。

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打造成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的教育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人们总是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初中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上,认为他们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对他们的的关爱也更多一些。

殊不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或青年初、中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从近些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凡是有一线希望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大多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而那些中考成绩最后一部分的学生不得已选择了职业学校。

就拿我校来说,这几年每年招生300人左右,大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全县平均分以下,有些甚至是初中时就隐性流生的学生,他们不仅成绩不行,还有着品德差、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也因为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而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员。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经常被教师“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心理问题多发、易发。

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生活环境、年龄阶段、受教育的内容以及发展的方向等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同年龄学生相比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1、学习行为实用化

中职学生往往将学习对自己将来的升学、生活与工作是否有用作为产生学习需要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自己觉得有用就想学、肯学、乐学、苦学,反之则不学、少学、厌学、逃学,他们普遍讨厌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喜欢专业技能操作课,这就导致了中职毕业生文化修养不高、综合素质平淡、发展后劲不足,使他们处于大学生和农民工夹缝中求生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2、个性发展自主化

中职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开始具备自主自立的强烈意识,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切。

表现为不满足于学校、老师和家长为他们设计好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模式,试图摆脱成人的束缚,对“出自好心”的包办代替和别人的“指手划脚”特别反感。

这也决定了中职生心理需求的多样性。

3、负面心态普遍化

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心理状态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值得重视的是他们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心态,如“社会人”的实用心态、“时代人”的浮躁心态、“无关人”的冷漠心态、“多余人”的悲观心态、“对立人”的逆反心态。

这些负面心态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心理等主观原因,又有社会文化、家庭影响、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

这些负面心态的存在,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和过激行为。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中职学生绝对是应试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在他们身上主要存在着: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目标几乎没什么考虑,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根本不在乎学习成绩,各类的考试对他们来说纯粹就是应付,往往是规定交卷的时间一到就马上上交,有些甚至是空白卷也不在乎。

第二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对学习提不起任何的内在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德育课十分不情愿,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获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更愿意参加技能操作练习。

第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习惯不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第四是学习焦虑等现象比较普遍。

不少中职学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学习有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有着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最能体现中职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中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有:

第一是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中职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的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情绪激动、兴奋,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情绪变化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就出现偏激情绪或极端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第二是社会情感表现冷漠,这是中职学生多次遭受严重挫折后的一种习惯性退缩反应,根本原因是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老师的关爱给予他们的时间太短甚至没有。

不少中职学生对他人怀有敌意或心存芥蒂,对人对事态度冷漠,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

国外有心理研究者指出:

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和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动,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种状态,在中职生身上更为突出。

第三是情感上抗打击能力小,挫折容忍力弱,学业竞争、朋辈交往和活动竞争、就业竞争失利时,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也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如出走、打架、逃学、寻衅滋事等。

第四是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渲泄渠道不良,中职学生在升学竞争失利的情况下,社会评价低,家长责骂过多,自我责备过强,使他们压力巨大,身心疲惫,自我封闭,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或自我渲泄方式不正当或不健康,往往产生更严重的情感问题。

3、个性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在中考后以一个“失败者”、“淘汰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使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全健康的人格和精神振奋的个性面貌。

首先是人格尊严受到损害和摧残,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不理想,老师认为其不可教,家长认为其没希望,亲友认为其不好学,社会认为其不上进,可以说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所受到的尊重是少之又少,因而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是不良性格特征存在明显,由于经受的打击较多,成就感体验少,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不求上进,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因而会经常性地表现出“边缘性人格”或“双重人格”。

再就是自卑心理严重,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听到的常常是指责和不满,总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表现。

4、人际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老师、父母和朋辈的交往。

主要表现在:

与教师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师生关系不良,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使得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产生条件反射式的疏远感和压抑感,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对待自己或处理问题上不够恰当或自己感到不满意时,往往会出现强烈的不满和偏见,形成对立情绪,甚至出现逆反行为。

其次是代际交往隔阂明显,不少中职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困难,不理解父母、抱怨、甚至对父母产生敌对态度,与父母矛盾冲突不断。

再次是朋辈交往缺乏选择性、判断力的控制力。

中职学生的“圈子”意识十分强烈,小团体现象比较严重,一旦形成所谓的一致利益和态度时,易丧失自己的价值观或是非观念,易发生较大规模有群体冲突;中职学生渴望多与异性接触交往,希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但由于情感的总冲动性,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易引起一些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

近几年来我校所发生的几起群体斗殴事件都是学生不会恰当地处理朋辈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也再次反映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5、就业心理问题

“眼高手低”是中职学生就业中的最明显问题。

他们希望走上社会,但对社会和工作又不是很了解;希望能找到一个体面的收入高工作,但本身又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这在近几年学校的就业推荐中都出现过类似现象。

相当一部分学生渴望尽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并把工作设想得相当美好,一旦工作与自己的设想有差距时就会出现巨大的失落感,因此辞职、跳槽等频频发生,用工企业对此怨声载道。

学生过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我们应该看到,中职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属于成长性、适应性的问题,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种良性的宽松环境,家庭教育也要改变那种“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学生良好人格塑造的错误家教观念。

同时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加以积极的引导、教育和启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对学生和学校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虽然与遗传基因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不少小学生就参加公共英语考试和各种名目的业余培训,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在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下,尽管有一些精英脱颖而出,却以牺牲相当数量的孩子为代价。

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学生和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或唯一指标就是学校的升学率,这给学生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种不科学不正确的评价机制造成了一批批义务教育的牺牲品,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种下的病根。

因此,为了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对学生和学校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

(二)教师转变观念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中职学生是有思想、有需要、活生生的个体。

中职学生以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发展自己的身心,从而有可能自觉得参与教育活动。

中职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任何一个学生都很难做到服服帖帖地听老师说教,即便是口服也未必心服。

其次中职生是发展中的人。

中职生有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的要求和行为标准不能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等同,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承认自己学生的智能多元化发展。

在学生成长变化与日益成熟过程中,出现缺点、犯些错误是难免的,十分正常,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特点,通过加强完全使其对社会作出贡献,创造价值。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一是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即在学生现有心理水平基础上,不增加学生新的心理负荷,不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问题,这属于防范式心理教育,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这点看似简单,甚至不值一提,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教师引发的,特别是职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成绩不佳,他们看惯了老师太多的白眼、听多了老师讽刺的语言、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所以特别敏感。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

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贬低学生人格的事不做,忌讽刺挖苦、忌简单粗暴、忌以势压人、忌体罚。

这要求教师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有对学生满腔的爱,还要对学生饱含期待。

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即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宽容大度、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这属于发展式心理教育,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科教育中,必须完成三维目标的构建,即内容目标(要求有德、智、体、美、劳、心方面的培养目标,尤其是要有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结果目标(要有知、情、意、行和个性培养方面的结果目标);过程目标(要有培养学生自订目标、计划、自我实现目标、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过程目标,确保目标、计划的实现过程。

注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培养,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只具备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更着重于学生的自主构建,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仅凭一腔热情和满腔关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掌握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