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读后感.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4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文化》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文化》读后感.doc

《数学文化》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空闲之余,我在图书馆乱转,无一件件我翻看了那本方延明的《数学文化》一书,随手翻了几页,真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不错,所以我把它借了下来,也花了不少时间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

之后也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的一些资料。

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把数学作为文化来研究。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不管是学过数学,还是没学过数学的人,只要具备一定数学基础,都可阅读该书,并获得帮助。

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数学科学发展的系统体系。

本书在写作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诱导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文、理、工各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门教材,也可作为一般人文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文化参考用书和课外读物没有任何一种科学能像数学这样泽被后人。

爱因斯坦在谈到数学时说:

“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

M·克莱因说: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有时甚至可能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实际上,在现代经验科学中,能否接受数学方法已越来越成为该学科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

早在1959年5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的文章,精彩地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由王梓坤先生起草的《今日数学及其应用》课题中,特别强调了数学的贡献,他说:

“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

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全面比拟的。

”数学与教育、数学与文化、数学与史学、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社会学、数学与高科技等交叉的方面,都派生出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

以数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为例:

数学与经济学可以说密不可分,以至于在今天不懂数学就无法研究经济。

在宏观经济活动中如何及时刹住经济过于繁荣,又不至于滑入灾难性的经济衰退的危险中,可从最优控制理论得到方法上的帮助。

正是由于运用了控制理论和梯度法,人们求解了南朝鲜经济的最优计划模型。

在微观经济中,数学的作用也极为广泛。

比如在提高产品的成功率方面,若某一产品的质量是依赖于若干个因素,而这若干个因素的每个因素又都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如何挑选出最优搭配,实际上就是一个统计实验设计(SED)的问题。

当今世界,运用数学建立经济模型,寻求经济管理中的最佳方案,运用数学方法组织、调度、控制生产过程,从数据处理中获取经济信息等,使得代数学、分析学、概率论和统计数学等大量数学的思想方法进入经济学,并反过来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

今天,一位不懂数学的经济学家是决不会成为一位杰出经济学家的。

数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它具有典型的学科独立性,不受其他学科的制约,它不像物理、化学、天文等受制于数学,缺少一种独立性。

数学的创新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原创性(发明和发现),二是继承性(亦即创造性地去完善)。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

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

“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唯一的幸,运儿。

”古往今来,许多数学家、哲学家都把“美”作为决定选题、选题标准和成功标准的一种评价尺度,甚至把“美的考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就曾写道:

“我认为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

”庞加莱则更明确地说:

“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答、一个证明优美呢?

那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

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产生伟大成果的地方。

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是一个新问题。

不过我相信,一旦你踏进数学文化的门槛,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奇异世界。

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些东西还只是隔岸观火的皮毛,相信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一定会呈现给人类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总之,数学文化是一个比较精彩的文化,是一个未知的我们广大青少年去了解的文化,慢慢体会,别有一般滋味在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