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简明施工技术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隧道工程简明施工技术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简明施工技术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施工测量
6.1隧道测量300
6.2施工测量301
6.3竣工测量301
第七章施工机械设备
7.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301
7.2主要试验、测量、检测器306
第八章施工案例
8.1黄秋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计308
8.2阳坡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25
8.3包西铁路活沙兔隧道施工组织计362
隧道工程
1.1施工方法选择
施工方法选择如表1-1:
表1-1正洞施工方法表
序号
围岩级别
施工方法
1
Ⅰ、Ⅱ、Ⅲ
全断面一次开挖法,配有钻孔台车和高效率装运机械。
道
2
Ⅱ、Ⅲ、Ⅳ
台阶法,凿岩台车为主,辅以人工风动凿岩机钻眼。
微震动控制爆破和光面爆破。
3
Ⅳ
CD法,微震动控制爆破和光面爆破。
4
Ⅴ、Ⅵ
双侧壁法施工,洋镐、风镐或挖掘机开挖,弱爆破。
1.2施工准备
1.2.1交接核对工作
现场核对设计文件主要内容:
(1)隧道与所在区段的位置,是否与线路总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一致。
(2)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测绘和钻探资料是否符合实际;
对穿越的岩层可能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及岩(煤)层内有无瓦斯情况,应进一步了解,必要时补测钻探资料。
(3)隧道进出口和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是否适应现场条件;
洞口的仰坡和边坡的稳定程序,是否安全。
⑷设计的施工方法和有关技术措施,结合实际条件考虑,有无变更的必要。
(5)核对洞口与洞口土石方、桥涵、挡护等工程的相互关系和施工衔接,及其对洞内施工和洞口场地布置的影响。
(6)弃碴方案是否符合施工部署的要求,对占用耕地和农田灌溉的影响。
(7)洞口排水系统安排是否妥善。
测量桩橛的交接和核对:
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控制桩位和设置永久水准基点进行交接和核对。
(1)进洞依据的桩橛:
每个洞口应设有中线投点桩和两点以下后视桩橛,并设有两个水准基点,作为进洞依据。
(2)主要的中线测量桩,其方位和坐标均应进行复测和检算,两端洞口和辅助坑道的水准基点应联测一次,查对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1.2.2施工调查
地质调查:
(1)洞口及浅埋地段以及隧道穿过严重风化层、堆积层或台地等,有无偏压或滑动可能。
(2)隧道通过沟谷,应调查沟谷的发育、分布、冲刷和淤积情况,洞口是否设在易受冲刷或不稳定的沟谷边缘。
(3)岩层走向及地下水活动程度,裂隙的特征及其组合关系,特别对通过断层、褶皱、破碎带对施工的影响。
(4)隧道通过岩溶地区,应查明溶洞分布情况,洞穴大小范围,有水、无水,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和影响隧道稳定的各个因素。
(5)隧道通过黄土地层,应鉴别是属于老黄土还是新黄土,了解其厚度及其中夹杂层成分。
(6)隧道通过含盐地层,应了解其分布范围、层位及厚度,对硫酸盐含量大,膨胀压力大的含盐层,应查明地下水渗流情况及地下水中SO4离子、游离碳酸的含量。
(7)隧道通过泥石流地区,应了解其发生的条件和影响范围,查明是正在发展的还是停止发展的,判断施工地区是否受泥石流影响和泥石流对洞口、辅助导坑的危害,并研究设计对泥石流的预防和整治的措施。
(8)隧道通过含煤地层,应了解有害气体瓦斯(CH4)的浓度、涌出量及压力等,并预计出现煤层及瓦斯突出的可能部位。
(9)隧道通过地下水发育地区,了解其来源、类型及水压、水量、水质与地表水补排的关系;
了解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与地下水位分布组合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气候和气象调查:
(1)调查当地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开始和持续的时间以及冻害情况。
(2)调查雨季的总雨量、最大降雨量及其发生时间。
(3)掉查当地最大风力等级和持续时间,以及各季风向变化情况。
在雷击区应查明雷击范围和雷击日数及其发生时间。
(4)调查洪水期的最高水位,山洪暴发对施工设施和房屋危害程度,枯水期对河运的影响。
供水调查:
(1)选用的水源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其水量在枯水季节能不能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
(2)如需使用附近农田灌溉用的水库或池塘的蓄水,必须查明其蓄水量能否满足农灌和隧道施工两者用水的最大需要,并取得有关方面的同意。
(3)利用地表水源位于洞顶附近时,须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预计隧道开挖后地表水是否有可能向开挖坑道下渗流失。
砂石集料调查:
(1)砂石集料的质量和产量,并考虑采集和运输受洪水和冰雪季节的影响。
(2)有无足够的堆料场地。
(3)选择产地应根据开采条件、运距远近、供应方法等进行综合经济比较。
经济调查:
(1)查明当地可支援的季节性劳动力,各种建筑材料的产量,施工用具加工能力,可资利用的动力或电源及其供应量,交通运输条件等。
(2)引入线便道方案和拟利用的公路。
(3)当地可供居住的房屋数量,需要进行临时建筑用地及其拆迁补偿费用的调查。
当地风俗习惯调查:
(1)深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风俗习惯,以便教育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民族政策,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
1.2.3做好进洞前的准备工作
(1)运输便道引入线
引入线的线路技术标准不宜过低,应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和运输需要。
引入线要求常年畅通,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保证隧道施工正常进行。
引入线要求直达洞口,并注意线路与有关工程的干扰。
(2)场地布置
材料堆放场地应考虑以下因素:
各种大堆材料的堆放,应结合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库以及材料加工房一起规划。
砂、石大堆材料场地面积,应考虑在洪汛期内储备量的堆放。
房屋选址和布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临时房屋的位置,应避开坍方、滑坡落石、泥石流和洪水等威胁。
临时房屋的间距布置应符合防火规定。
处于雷击区,应按防雷击规定,装设必要的避雷器。
空压机房一般安装靠近洞口,进洞管路要求短捷顺直。
风、水、电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空压机、发电机、变电站和循环水池的圬工基础,必须坚固,符合设计要求。
供水的蓄水池及管道在严寒地区应有防冻措施,并应于冬季前及早完成。
洞口风、水、电的主要管路线,应按规定一次安装妥善,避免在隧道施工后再行更改。
(3)洞口工程
与隧道工程有干扰的工程:
洞顶仰坡影响施工安全,必须在进洞前做好。
天沟、边沟排水系统应在雨季前完成。
利用弃碴作填方的路堤,其基底处理应预先完成。
位于洞口范围内的路堑应一次做好。
受弃碴影响的桥梁墩台,应先做好或做出地面一定高度,弃碴严防偏压墩台。
涵渠和下挡应在弃碴前完成,上挡墙及护墙应配合洞口场地内路堑施工一次完成。
结合洞口场地有关工程施工:
靠近洞口的涵洞,限制了场地布置时,宜先期施工。
路堑在地形低的边坡以外,如土石方数量不大,可一并挖除,以扩大施工场地。
1.3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一座隧道为单位(或一个洞口)进行编制。
编制内容如下:
(1)总说明书
说明隧道概况、地质条件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各项编制依据、工期要求、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洞口场地平面总布置图
洞口施工场地布置应考虑下列事项
a.弃碴场地在不良地质地段,不得因弃碴加载引起滑坡。
b.大堆材料堆放场地,应运输方便。
c.生产房屋和生产设施尽量靠近洞口。
d.生活房屋与洞口宜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工人有安静的休息环境。
(3)施工进度图。
影响安排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如地质情况、机具设备、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水平等。
施工月计划可根据进度图的几个重要环节时间(如进洞、贯通、铺轨程度、全部竣工)加以调整。
(4)工程数量表。
按划分的施工范围,换算洞内开挖、衬砌、回填和洞门、仰坡土石方排水系统以及辅助坑道等各项工程数量。
(5)人员安排和劳动组织计划。
根据进度安排和工程数量,包括洞外各项工程、临时工程和附属辅助作业等,按劳动定额和工班组织分期安排劳动组织计划。
(6)施工机具设备计划。
根据施工方法和进度安排以及供风供电方案,对需用的机具,按型号、规格计算数量,编制机械和设备计划表。
(7)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和机械运转计划,按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分年度、季度供应的主要材料数量表(如爆破器材、木料、水泥、钢材、各种燃料和油料等)。
(8)大堆材料数量和运量计划。
管好各施工口的进度分年度、季度计算需用砂、碎石、片石等数量,并按额定加损耗计算运量。
(9)临时工程计划。
对生产、办公和生活房屋,运输公路和其它道路,风、水、电设施和管线路的运输和架设、安装,供水用出工程数量、主要材料数量和劳动工天数。
(10)洞口有关工程。
如洞外路基、支护挡墙和桥涵等与隧道施工有干扰的工程,计算其工程数量及需要的主要材料、劳动工天和必要的机具设备,以便与隧道施工统筹安排。
(11)施工技术措施
针对施工中容易发生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具体有效措施;
在施工中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保证质量、节省工料、降低成本、加快进度;
预计在施工期内全面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手段。
2.1压缩空气供应
空气压缩机有内燃及电动等类型,空压机通常集中安设在洞口附近,空压机站的供风能力取决于由储气筒到风动机具设备沿途的损失、各风动机具的耗风量以及风动机具的同时工作系数和备用系数,所以空压机站的供风能力Q可用下式计算:
Q=(1+K备)(∑qK+q漏)Km
式中:
K—同时工作系数,可查相关资料。
K备—空压机的备用系数,一般采用75%-90%。
∑q—风动机具所需风量。
q漏-管路及附件的漏耗损失,其值为:
q漏=d·
∑L,m3/min;
Km—空压机所处海拔高度对空压机生产能力的影响系数,可查相关资料。
d—每公里漏风量,平均为1.5m3/min-2.0m3/min;
L—管路总长(km)
高压风管路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1)管路应敷设平顺,接头密封,防止漏风,凡有裂纹、创伤、凹陷等现象的差质钢筋不能使用;
(2)洞内风管路宜敷设在电缆、电线相对的另一侧,并与运输轨道有一定距离,管道高度不超过运输轨道的轨面,若管径较大而超过轨面,应适当增大距离,以免妨碍运输,不影响边沟施工和排水。
(3)高压风管在总输出管道上,必须安装总闸阀以便控制和维修管道,主管道上每隔300-500米应分装闸阀,按施工要求,在适当地段加设一个三通接头备用,管道前端至开挖面距离宜保持在30米左右,并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
(4)各闸阀在安装前应拆开清洗,并进行风压或水压强度试验,合格的方能使用。
(5)管路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
2.2供电及照明
施工用电设计原则:
根据所配备的机械设备和施工组织方式,结合电力供应状况,选择合适变压器、各类开关设备和线路导线,做到安全、可靠地供电,减少投资,节约开支。
设计如下:
隧道施工用电量含动力和照明需要的总量,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S总=)
S总-施工总用电量,KVA;
ΣP1-整个工地动力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KW;
ΣP2-整个工地照明用电量总和,KW;
η-动力设备的平均效率,采用0.83~0.88;
通常取0.85进行计算;
cosφ-平均功率因数,采用0.76;
K1-动力设备同时使用系数,通风机取0.8~0.9,其它电动机械取0.65~0.75;
K2-动力负荷系数,主要考虑不同类型设备带负荷工作时的情况,一般取0.75~1.0;
K3-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6~0.9;
输电干线分层架设,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
洞内照明电压:
作业地段采用36V安全电压,成洞和不作业地段不大于220V。
2.3供水
2.3.1需水量计算
Q1=
Q2=
Q1-凿岩与经常工作的喷雾器作业时间所需水量(m3/h)
Q2-爆破后与凿岩前工作面洒水的耗水量(m3/h)
N-工作凿岩机总台数(取N=20台)
q-每台凿岩机的耗水量(0.3m3/h)
η-凿岩机同时工作系数,取0.75;
N1-隧道内经常工作的喷雾器个数,取11个;
q1-隧道内经常工作的喷雾器的平均耗水量(q1=6m3/h);
η1-喷雾器同时工作系数(η1=0.4);
A-隧道内爆下石碴数量;
q2-将每立方米爆下石碴洒水达到容许湿度的耗水量(q2=0.015t/min)
K-漏水系数,取1.05~1.10;
N2-同时爆破工作面;
q3=该工作面喷雾器耗水量(q3=6m2/h)
N3-每班凿岩前,同时进行洒水的工作面,取N3=2;
S-凿岩前工作面附近洒水的面积;
q4-该洒水表面耗水量(q4=1L/m2);
t-凿岩前洒水时间,取0.25h;
根据Q1、Q2计算结果,一般应取较大需水量数字。
2.3.2水池位置与管径选择
水池位置至配水点的高差H的计算H≥1.2h+а×
hf(m)
h-配水点要求水头(m),湿式凿岩需要水压0.3Mpa,则h=30m;
а-水头损失系(按管道水头损失5%~10%计算,)а=1.05~1.10;
hf-管道内水头损失(m)。
依据隧道进出口管道最大长度,查钢管水力计算表,选择钢管管径,根据Q值查得所需数据,即可计算所需H值。
2.4通风
2.4.1通风方式
一般来说,除300米以下的短隧道(穿过的岩层不产生有害气体)及导坑贯通后的隧道施工,可利用自然通风外,均可采用机械通风。
实施机械通风,必须具有通风机和风道,按照风道的类型和通风安装位置,通风方式分为风管式通风,巷道式通风,风墙式通风。
风管式通风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布置灵活,易于拆装,故为一般隧道施工所采用。
风管式通风又分为压力式、抽出式、混合式三种。
压力式通风方式适用于单机100-400m内的独头巷道,多机串联400-800m的独头巷道;
抽出式通风方式适用于长度在400m以内的独头巷道;
混合式通风方式适用于长度在800m-1500m左右的独头巷道。
巷道式通风,适用于有平行导坑的长隧道。
其特点是:
通过最前面的横洞使正洞和平行导坑组成一个风流循环系统,在平行导坑洞口附近安装通风机,将污浊空气由平行导坑抽出,新鲜空气由正洞流入,形成循环风流。
另外对平行导坑和正洞前面的独头巷道,再辅以局部的内管式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断面大,阻力小,可供应较大的风量,是目前解决长隧道施工通风比较有效的方法。
风墙式通风,适用于较长隧道,一般管道式通风难以解决,又无平行导坑可以利用时,它利用隧道成洞部分较大的断面,用砖砌或木板隔出一条2m2-3m2的风道,以减小风管长度,增大风量满足通风要求。
2.4.2风量计算
为净化洞内的空气和确保洞内工作人员的需氧要求,现对供风量进行计算:
⑴按洞内同一工作时间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3×
k×
m(m3/min)
式中,3—每人每分钟供应的新鲜空气标准(m3/min)
K—风量备用系数,取1.1—1.25;
m—同一时间洞内工作最多人数;
⑵按爆破工作量确定风量:
Q=5Ab/t(m3/min)
式中,A—一次爆破最大用药(kg)。
b—一公斤炸药爆破时所构成的一氧化碳体积(L),计算时,一般采用b=40L,
t—通风时间。
⑶按最小风速计算:
Q≥Vmin×
Smax
式中,Vmin—保证洞内稳定风流之最小风速,全断面开挖时为9m3/min,导坑开挖时为15m3/min;
Smax—开挖最大面积;
⑷按洞内使用内燃机械确定通风量:
Q=N×
Q0(m3/min)
其中N—各种内燃机设备按使用时间比例的总功率(KW);
Q0—单位功率的所需风量指标,采用4.0m3/(min.kw),
按上述四种情况计算后,取用最大数值作为计算风量。
2.4.3风压计算
为了保证把足够的风量送到工作面,并在出风口保持一定的风速,就要求通风机具有一定的风力(风压),使其足以克服沿途所有阻力。
通风机应具备的风压为:
H机≥h总阻。
h总阻=∑h摩+∑h局+∑h正
∑h摩—沿程克服摩擦力所损失的压头
∑h局—沿程克服局部阻力所损失的压头
∑h正—风流所遇到的正面阻力,只有在巷道式通风时才考虑
2.4.4通风机选择
隧道施工要求通风机风量大,尺寸小,重量轻,调整方便,便于装卸和运输等,因此多采用轴流式风机。
通风机所供应的风量,经风道到达出口端时,将有一部分从风道的接头漏出,因此风机所产生的风量必须大于计算风量。
Q风机=PQ
Q—计算所需风量
P—管道的漏风系数,可查阅有关设计手册。
2.4.5保障通风效果及节能措施
隧道施工通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通风系统的布置、风机风管的匹配及通风系统的管理维护。
通风系统的管理重点是管路的防漏降阻和科学管理。
为提高洞内作业环境质量与节省电耗,确定采取下列措施:
(1)在通风管路方面,围绕“防漏降阻”加强管理。
风管安装除了做到平、直、稳、紧外,风管采用大节段、密封性好的风管和接头。
风管节段长度50m左右,以减少接头数量;
采用方便快速的密封性好的拉链式接头,以减少漏风。
(2)采用大直径、摩擦阻力系数小的新型风管。
管路沿程通风阻力与直径的5次方成反比,使用大风管和磨擦阻力系数小的风管,能减少沿程压力损失,增加通风距离。
通风机操作管理上,根据掘进长度来确定工作风机的台数及级数,以节省电耗,确保开挖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3)风管安装时,尽量做好平、直、紧,避免弯曲。
衬砌模板台车设计和加工时,预留足够的大风管穿越空间,减少风管在此弯曲、缩径。
2.5防尘
湿式凿岩是防尘的主要措施,但只靠湿式凿岩,还是不够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经长期实践而总结出的防尘工作为:
湿式凿岩标准化,机械通风经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个防防护普遍化。
湿式凿岩标准化。
湿式凿岩,即打“水风钻”,根据风钻内的供水方式不同,又分为旁侧供水和中心供水两种。
一般情况下均使用中心供水式。
机械通风经常化。
机械通风是降低洞内粉尘含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主要作业(钻眼、装碴等)进行期间应始终保持风机的运转。
喷雾洒水正规化。
喷雾洒水不仅能降低因爆破、出碴等所产生的粉尘,而且还能溶解少量的有害(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并能降低温度,使空气清新爽人。
个防防护普遍化。
主要指戴防尘口罩。
2.6.洞内管线布置
隧道内管线布置参见图2-1。
图2-1隧道管线布置图
3.1洞口开挖
隧道进出口洞门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
洞口段施工包括洞外地表防排水、洞口路堑开挖、边仰坡开挖和防护、进洞和洞门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洞前先对洞口上方的排水沟进行处理,在洞顶距仰坡开挖线轮廓外8~10m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天沟。
采取分层开挖,分层支护,自上而下,边开挖边防护的洞口加固处理方法;
进出口明洞在满足机械作业的条件下使用机械开挖,尽量少扰动围岩。
洞口开挖支护程序如图3-1。
图3-1洞口开挖支护程序框图
3.2.洞口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按照设计坡度人工配合挖掘机分层分段开挖,及时进行边仰坡喷锚网防护。
施工中尽量少刷边仰坡,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和对洞口的扰动。
3.3管棚支护
为了确保进出浅埋段的进洞安全,通常在隧道进出口明洞与正洞交接处拱部设大管棚作超前支护。
在土层中,大管棚压注水泥浆时,压力不小于2Mpa,其余地段压注水泥砂浆,压力不小于1Mpa,具体设置根据施工实际地质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3.3.1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
大管棚的施工工艺如图3-2。
施工流程如下:
合格
图3-2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⑴顶驱液动锤把套管与钻杆同时冲击回转,钻入隧道顶板前端设计要求孔深。
⑵钻孔完毕,将套管内孔注水清洗干净,然后将钻杆拔出,套管仍留在孔内护孔。
⑶事先加工好带有注浆眼的钢管插入套管内,钢管节与节用丝扣联接,钢管终端密封。
⑷钢管插进后,取出套管。
⑸上述步骤将其余管棚施钻安插完毕,然后施做止浆墙。
⑹用高压泵将水泥浆压入钢管内,浆液通过钢管注浆眼压注入孔壁的缝隙内,固结附近岩土层,采用导管编号注浆,先注“单”号孔,待1至2天固结后,再注“双”号孔,管棚位于土层中压注水泥浆,压力不小于2MPa,其余地段压注水泥砂浆(水灰比1:
1,砂灰比2:
1)压力不小于1MPa。
⑺管棚支护下,进行隧道开挖,开挖总长度为管棚总长度的90%。
3.3.2大管棚施工顺序
⑴、大管棚钢管加工
管棚常采用Ф89钢管制作,管壁打孔,布孔采用梅花型,孔径为8mm或5mm,间距为25cm,钢管尾留150cm不钻孔的止浆段,钢管加工成6m、8m和10m长的三种规格,确保同断面接头不大于50%,且接头应在隧道横断面上错开值不小于1.5m。
大管棚钢管加工示意如图3-3所示。
图3-3大管棚钢管加工示意图
⑵砼导向墙施作
在隧道边仰坡坡面防护施作后,明洞与正洞交接处施作1.5m长C20混凝土护拱作为管棚的导向墙,护拱在明洞衬砌外轮廓线以外,紧贴洞口仰坡面。
护拱内设三榀Ⅰ20号工字钢制作的钢拱架为环向支撑,拱架间用φ22钢筋作连接筋,环向间距1.5米,拱架脚底安设砼扩大基础,扩大基础用C20砼施作,基础严禁放在虚土上,必要时采用锚桩加槽钢垫板做钢拱架基础。
拱架安设牢固后在拱架外缘上放出孔口管的位置,并用φ16钢筋固定在钢拱架上,架设内外模,并用脚手架加圆木支撑牢固。
检查合格后方能灌注C20砼,砼灌注后注意养护,并确保养护大于三天后才能钻孔。
⑶钻孔
对导向管进行编号,隧道中线的编为0号,左右分别从1号排起,依次递增。
钻孔时分左右隔孔钻眼,先钻单号孔。
双号孔等单号孔注浆2天后方可钻眼。
双号钻眼兼作单号孔注浆效果的检查孔。
⑷、管棚注浆
注浆管用高压把水泥砂浆(水灰比1:
1,砂灰比2:
1)压入钢管内,浆液通过钢管孔眼压注入孔壁的缝隙内,固结附近岩土层,注浆采用先灌注“单”号孔,待2天固结后,再灌注“双”号孔的方法。
注浆前先冲洗管内积物后再注浆,浆液先稀后浓,顺序是由上而下的前进式注浆方式向管棚内注浆。
管棚注浆压力严禁超过允许值,以防压裂工作面,同时还要控制注入量,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值,可结束注浆。
注浆结束后,利用止浆阀保持孔内压力,直至浆液完全凝固。
3.4.洞口混凝土
洞门施工在洞内施工正常,工序调整到位后平行作业。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浇筑点,然后通过外模采用泵送混凝土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