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
板书:
关心群众生活
1、读第二件事,画出课文中写毛主席语言的句子想想毛主席的话都包含着什么意思。
“你想过没有?
如果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搞特殊化
细细研究
①“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②“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③“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
4、默读第三件事,思考:
毛主席说了什么?
他是怎么做的?
毛主席的言行说明了说明?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受到了什么教育?
密切联系群众
四、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一次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浏览全文,看看作者哪些内容写得详细,你想内容写得简略。
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什么?
3、本文在写人时,用?
五、学法迁移,由读到写仿照课文的写法,品质。
写作前,事或三件事去写这个人,写。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教育专业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1005-4197,邮发代号:
联系人:
刘编辑,工作谢!
),投稿电子邮箱:
注意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
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要先确定反映这个人物哪个方面的品质,再通过两件要抓住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语言来请乡亲们来碾米
请乡亲们来喝茶
请乡亲们来推碾《素质教育》征稿2-415。
现征集各科教育教学论文。
QQ:
347237268(欢迎留言,欢迎投稿szjy718@163。
手机:
要突出他某个方面的-------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CN11-4350/G4,国际标准刊号:
QQ18936703000。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ISSN,每晚必复!
谢
邮箱
第2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作者收集了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观潮》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
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
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
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
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
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落花生》教学设计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
(种花生,过收获节)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
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
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
(高高挂在指头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
矮矮地长在地上!
你觉得落花生怎样?
(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
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
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阅读天地一:
《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阅读天地二:
《平凡》《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
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第3篇: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怎么写呢?
参考一下别人的教学设计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是教学设计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
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重点:
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读通句子。
4.了解课文大意。
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
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21鸬鹚。
谁能把题目读准?
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
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
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
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窄抹柔喉拣抛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
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
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3)小结: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
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
背出第一自然段。
1、教学目标
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导入新课,
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
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
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
请四人小组讨论:
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
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
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
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
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
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
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
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二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
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
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
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
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
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
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
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
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
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
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
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杨再隋先生说:
“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
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
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
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
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
(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
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
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三、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
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
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rdqu
第4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
篇1: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一丝不苟]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大概?
、?
也许?
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篇2: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