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11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docx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检测卷

命题人:

俞菊芳审题人:

马旦旦难度系数7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子贡曰:

“仲尼,日月也,无德而愈也。

”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两位受弟子景仰的东西方思想家方分别是()

A.孟子、苏格拉底B.孟子、柏拉图C.孔子、苏格拉底D.孔子、柏拉图.

仔细阅读右图,完成2-4题

2.电影《大圣归来》的人物原形源于名著《西游记》,佛祖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指右图中的()

3.右图中的四大古国的诞生有其共同原因,下不属于其共同原因的是()30°N

A.都有丰富的降水B.都位于平原

C.都覆盖着茂密的植被D.都属于季风气候

4.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三星堆等。

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文明交流的结果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

5.斯巴达与雅典的共同特点是()

A.手工业发达B.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国家

C.公民都有机会参政D.尚武善战

6.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

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基础④哲学一词来自罗马的拉丁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公元前490——前322年,雅典大约一半的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

你认为群众能对政治家做出惩罚的原因是()

A.公民大会B.陶片放逐法C.陪审法庭D.五百人议事会

8.《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之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9.春秋时期,齐桓公采用管仲建议,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其真正目的是()

A.团结其他诸侯与王室对抗B.抗击威胁中原的少数民族

C.确立自己的威信,争当霸主D.保护周王室,尽诸侯义务

10.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有“虎狼之师”之称。

其主要原因是()A

A.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略战术运用得当D.将领冲锋在前的表帅作用

11.“木马计”这则故事最早记录于()一书

A.《希腊神话》B.《荷马史诗》C.《历史》D.《十二铜表法》

12.以往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只是神话,直至19世纪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城,才确认这段史实的真实性。

施里曼应在图中何处考古发现特洛伊城史迹()

A.甲B.乙C.丁D.丙

13.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所渡过的“戊”,也是希腊文明的起源地,这是()

A.爱琴海B.地中海C.波罗的海D.红海

14.学了《百家争鸣》后,809班的同学们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科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④社会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5.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台词不正确的是()

A.我拥有万贯家财,我可以用巨额财富买个官职

B.我是一个得道高僧,位于本国第一等级婆罗门毕恭毕敬

C.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D.我国是佛教的起源地,释迦摩尼曾是我国的王子

16.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人类最早创造的文字是()

A.B.C.D.

17.关于右图中所示的文明古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国初步同一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

B.该国有世界第一长河

C.今天的公历源于该国

D.该国法老宣扬“君权神授”

18.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下列与其早期历史无关的是()

A.B.C.D.

19.历史上“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A.赵韩魏B.韩秦齐C.韩魏楚D.齐赵燕

20.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D

A.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种种灾难

B.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本国实力

C.效果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走向统一

D.各国的目的是统一天下

21.“秦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中“周制”是指()

A.禅让制B.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22.“(商鞅)其法惩奸宄(读音为[guǐ],奸宄即违法作乱的坏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奴婢)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23.假如①墨子、②老子、③孙子、④韩非子四人在一起开会,在治国策略上最易发生争吵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发达B.图二反映了我国有文字可烤‘

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周朝统治的中心D.上诉图片都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25.许多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下列成语与人物不涉及春秋时代的是()B

A.卧薪尝胆——勾践B.立木取信——商鞅

C.一鸣惊人——楚庄王D.老马识途——齐桓公

二、材料题(共5题,共50分)

1.【民主与法制】(共10分)

材料一: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材料二:

安德鲁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

在路上他看到了交通禁行标志。

图1“通途”图2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

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一: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杀此建筑师之子,判乙之子死。

判决二: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法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⑴请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耶林格所说的“罗马第二次征服世界”指的是什么?

(3分)

⑵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史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4分

⑶判决一的依据是哪部法律?

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请说明理由。

(3分)

2.【工具与改革】(共14分)

材料一:

图1铁制农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⑴根据材料一,请你说明商鞅变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分)

⑵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分)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分)

⑶请从材料二、三中找出商鞅变法作用的语句。

(2分)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4分)

3.【一带一路】(共10分)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并经过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在B路线所到达的甲国,我们看到一条长河自南向北贯国土,这条河流正洪水泛滥,可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反而兴高采。

材料三:

在A路线的乙国上,我们看到两条并行奔流的河流,河岸建有许多农业灌溉系统;追溯这里的早期文明,该国还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空中花园”。

⑴请你在材料一地图的恰当的位置标出甲和乙。

(4分)

⑵请你模仿示例举一例说明内容一中的国家文明与河流的密切关系。

(4分)

示例:

甲国统一国家的出现,与尼罗河纵贯全境、水流平稳、利于航行有密切的关系。

⑶你知道内容二中的地区是哪一文明的发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