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35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doc

市十中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稿)

为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推进教学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教学各环节质量的基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备课规范

1.学习课标

(1)全面、准确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总体要求。

(2)明确学科学期、年段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3)明确学科各年级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及评价原则。

2.钻研教材

(1)熟练掌握所教学科、所教教材全部内容、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

熟悉相邻学科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

(2)养成将所使用版本教材同其他版本教材加以比较研究的习惯,了解不同版本知识的呈现方式,提升对所使用版本教材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3)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精心钻研教材,理清教学思路。

对学科知识重点、难点有清晰的认识。

3.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本学科的双基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

(3)了解学生以往学习基础利前一节课学习效果,听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

4.设计教法、学法

(1)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和学校设备条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2)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设计、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5.拟定计划

(1)每学期开课前拟定好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要包括教材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进度表、评价、实施计划的措施等。

在单元授课前要科学拟定单元教学计划。

(2)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生学习状况科学安排学期授课进度。

6.编写教案

(1)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设置的所有学科及各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均要备课。

在写课时教案前,必须做到授课内容所在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了解所授内容与其他的关系和联系,并提前两天写出课时教案。

(2)教案要在新课上课前一周备好,上课前要“复备”,并做修改、调整、完善。

(3)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反馈练习、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教具、时间分配等。

(4)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反馈练习、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教具、时间分配等。

(二)备课管理

1.加强学期教学计划调控。

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要经学校确立后执行。

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导处备查,另一份自己用以控制教学进度。

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执行学期教学计划情况,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一般不超过一周。

教学计划如有重大变动,要报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

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集体备课要有记录,要在自主备课基础上,把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起来。

可采取多种集体备课形式,如:

教研组备课、网上备课,不同学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城乡学校教研沙龙活动等。

活动流程可采用说课——呈现个人教学设计——比较研究、达成共识后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听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等,从此提高集体备课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备课检查评价方案,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评价制度,坚持教案检查和听课验证结合。

对检查的评价意见要具体,并及时反馈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教研组(备课组),及时解决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备课质量。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上课规范

1.不训斥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随意停学生的课。

不因处理偶发事件影响正常教学。

2.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理念确定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既重视“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有效落实课堂“三维”目标。

3.将教材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能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4.课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密度适当,安排严谨,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一节新课,一般情况下新知识学习与探索不超过25分钟。

强调精讲多练,及时反馈。

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颖问难,能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总结的,教师不包办代替。

6.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必须按进度达到90%。

7.吐字清晰、板书规范。

教师讲课用普通话。

教学语言简明、生动、富有感情。

语速得当,音量适中。

板书规范、合理,体现知识规律。

8.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有效的手段,据教务实际科学合理使用媒体课件,能用实验的必须做实验,不应用代替,鼓励教师制作课件。

9.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爱护和帮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愉快地成长。

10.上完每节课、每个章节或单元,要及时摘记教学提纲、经验教训,要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总结教学亮点和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

(二)上课管理

1.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承担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带头上好课,并鼓励、欢迎教师随时听自己执教的课。

2.坚持听课。

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至少听课2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

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每学期不少于15节。

应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两个层次要求,教龄3年以内教师20节,10年教龄以下12节,10年教龄以上8节。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承担一节研讨课或公开课等。

4.及时评课。

学校领导要掌握全校教师平时课堂教学情况,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做到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及时反馈。

每次听课都要对上课情况作出评价,开成评课意见,与老师面谈后交学校相关处室,作为全学期教师上课情况评价的依据。

5.建立定期与不向学生、家长征求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情况意见的调查制度和分析制度,促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

学生作业布置、批改是教学工作的评价、反馈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重要途径,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形式是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作业布置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少而精。

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到既有必做题(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有选做题,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作业要精选,除配套练习外,教师要精选或编写补充作业,切忌增加学生负担,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教师要优化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负担。

各科课外作业总量。

4.布置作业要有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作业批改

1.凡布置的书面作业要认真、及时全批、全改。

批改时注意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作必要的记载,作为课堂讲评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2.提倡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

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评语语言文字要规范、端正、清楚、正确,字体为楷书或行楷。

3.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对作业有错的同学要指导他们认真改错,对普遍性问题要集中讲评,定期进行作业展评,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作文可采取精批或略批相结合的办法。

作文每次精批不少于三分之一;要先通览后细改,有眉批、间批、总批;略批要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

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

在精批中选准佳篇,在略批中择取共性问题,以供评讲。

5.语文积累、日记、课外练笔、读书笔记可适当指导学生互改互评。

高年级可指导自改、互改、互评。

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批作文的习惯。

6.对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督促家长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不准以作业压学生、罚学生。

不准撕毁学生作业本。

(三)作业要求

1.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以上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

2.方格作业,字要写在方格的正中央;横格作业,字要沿底线书写,字要书写工整、大小匀称、疏密有致。

3.凡作业中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每个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4.作业整洁,不在作业上乱涂乱画。

不写半页,不撕错误多的作业。

引导学生珍惜自己劳动成果,培养正视作业中错误的良好态度。

四、辅导

开展辅导活动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辅导要求

1.辅导应渗透于课堂内外及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重点抓好培优补弱工作。

2.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导。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使他们学有所长;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谆谆诱导,既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生方法的指导,又要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3.各科教师要制订好辅导计划,对学生困难的学生,要建立学习档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抓好落实。

(1)小目标,密台阶,多关注,多鼓励,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和学习的快乐中树立自信心。

(2)坚持以课堂辅导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差异,利用差异,采取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辅导,把困难解决在课堂上。

4.对于因病因事请假而误课的学生,可适当予以补课辅导,坚持个人自学与教师辅导、小组辅导相结合,时间不易过长,不得影响学生参加其他活动。

5.取得家长的配合,向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辅导方法,形成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机制。

6.坚持辅导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发展特长兴趣。

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二)辅导管理

1.辅导是老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严禁集体补课,严禁教师课外办收费性质的补习班。

2.自习课时间,教师可深入教室进行个别辅导、答疑,禁止利用自习课进行授课。

3.辅导就要有时间,应该为自习课上多关注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

4.学校对教师辅导学生工作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逐级检查,要及时总结教师在辅导学生中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五、考核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是教学管理中的检查、验收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调节控制教学过程、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一)学业考核规范

1.学业考核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查学习态度、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平时测验成绩、学习方法和能力,特长等。

终结性评价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

2.终结性评价试题要依据课标、教材要求,有梯度,不出偏题、怪题,着重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易、中、较难结构比例为6:

3:

1。

3.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既要维护考场纪律,杜绝作弊,也要热情关怀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4.要根据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