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457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docx

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探究、合作教学法

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

4.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棋类、电子竞技、魔术、等非体育类的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运用了非体育的服装(八路军服装、农民服装)和道具(南瓜、白菜、扫帚),也出现了没有意义的装饰、挂图和照片等。

5.错误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接受性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适宜的强度和密度)

课程标准没有提倡脱离体育性质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

举例说明:

病症一:

表面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构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误地理解和不恰当地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急于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效果,结果出现了表面化的、形式化的研究性学习。

否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既失去体育教学的实质性的公平,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上的公平。

临床表现:

每节课都要用“探究学习”,一节课中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讨论、探究,有些非常浅显和简单的问题也要学生分成小组“认真研究、讨论”;

而对于真正需要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却象征性的给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讨论只是走形式,忽视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身体练习”的特性。

病因:

并未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追求的是外在的“探究形式”。

对策:

①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②学习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性质与价值的阐述,正确认识研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终身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③与学生交流意见,听取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

④做一些实验,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与普通教学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结果分析问题的症结,加以改进。

正确、有效地运用探究学习、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即学生“跳几下就能够得着”,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最好能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没有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牵强的探究学习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

一般来说: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是现实的问题,而不是凭空编造的问题,要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的问题一般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那些单纯追求探究的外在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病症二:

貌似“自主练习”的“放羊”课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采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主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了学生的“自我实践”,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指导,形成了无序、放任、涣散的“放羊”现象。

学生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的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做看客,秩序混乱,教师成了高级观众,不去管理,也不做教学指导;

不恰当地夸大非主体性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如“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

不恰当地淡化了主体性的班级体育教学型式,使体育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率。

片面理解了“自主练习”的含义,未能将教学目标与任务贯彻教学的始终,只是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兴趣。

1.事先为学生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任务与目标。

2.教学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病症三:

放松教学管理的“氛围宽松”

体育教学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乐”。

有的教学课只注意了“宽松”而放松了“管理”。

管理放松、教学不严谨,不敢要求、不敢批评、放任自流。

未处理好宽松的教学环境与严格课堂管理之间的关系。

①根据教学任务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②加强教学管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

③教学设计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病症四:

一切服从学生兴趣却说“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体育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有的教师却把“以学生为主体”片面的理解为体育课就是只满足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高兴了,随便怎样都行。

缺少技能的学习,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内容,随意的“玩”,教师是被动的、从属的,主导作用丧失殆尽。

只从兴趣出发,没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从教的角度说,学生学得好坏,教师是关键;

从学的角度说,学生懂得了学习的价值,自主性提高了,学得好坏,学生是关键。

认清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细、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表现在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上,只有对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的研究教材及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积极的参与锻炼等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课堂中的锻练、思考、学习、掌握、发展上。

病症五:

用“淡化技能教学”克服“低级重复”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级重复”,有些教师在技术教学中采用了一带而过、蜻蜓点水的做法,试图以此来强调“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轻、走走过场的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因素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无法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中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

1.课上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技术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

2.一节课中总是让学生“讨论”、“探究”,技能的教学时间少得可怜;

3.课的运动负荷偏小,甚至没有运动负荷。

 

 

①未能正确认识技能教学的“载体”、与“平台”作用;

②对教材缺乏科学的分类,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将应该“仔细教”的教材混同于“粗教”或“体验”类教材。

1.科学的将教材分类,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与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教学时数与教学方法;

2.应该对那些对学生发展作用大、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又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教材,加大教学比重与时数,更应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强化运动技能教学。

病症六:

不切实际的运用“课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学也运用了“课件”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有些学校不具备运用“课件”的条件,教师为了追求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形式,上课时一会儿让学生在教室里看课件,一会儿又让学生到操场上练习,反复折腾,搞得一节课零零散散,时效性很差。

体育“课件”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如果牵强附会的运用“课件”,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1.一节课中反复在操场与教室之间穿梭,时间浪费严重。

2.原本可以通过教师直观的示范动作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观看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录像。

1.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针对性;

2.未考虑到本校的教学条件,追求的是表面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1.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2.加强教师示范的准确性,掌握好示范的时机。

病症七:

放弃要求的“多样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过去的“绝对评价”、“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也欠公允,已经不再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了,我们的评价方法也应由绝对评价向相对评价转变;

由只重结果评价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

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却放宽了要求或者说没有了要求,人人都可得高分。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任何压力与动力,也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提高,形成体育课技能没掌握、体能没提高,自己不需努力就可得到较好成绩的错误导向。

1.测试标准过低,随便比划两下就能过关;

2.多元评价时,教师并未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病因:

片面的理解评价的意义,未能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

1.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2.制定出科学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3.评价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根据教师的建议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

在评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

1.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

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

2.教师是评价的第一主题,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他的评价是辅助、是参考。

3.体能和运动技能是评价的主体。

应占到整个评价的60-80%。

还有几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不能任其发展:

1.健康知识与理论过多地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忽视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作用。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

3.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4.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比以前松散,主要反映在课堂常规松散、课的结构松散、运动负荷的要求松散、考核与评价松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倾向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注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把握住健康的发展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附送:

2019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系统构成的三要素是:

硬件、软件和。

(C)

A、教师B、学生C、人员D、科技

2、学习特征包括先决技能、终极技能、(D)。

A、自我调控能力B、语言技能C、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D、学习技能和态度

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上一堂好课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而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 

D)。

A、达到教学目标 

 

B、解决学生的困惑 

C、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D、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5、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包含两个要素:

(C)

A、一是基本知识,二是知识结构

B、一是灵活性,二是知识结构

C、一是最基本知识,二是其他知识与最基本知识的联系。

D、一是最基本知识,二是知识结构

6、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改稿)》采用了以下哪三级水平?

(B)

A、知道、学会、掌握B、了解、理解、掌握

C、学会、理解、掌握D、了解、学会、掌握

7、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内容的是。

(D)

A、工作态度B、工作数量

C、工作质量D、工作方法

8、“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是谁定义的?

(B)

A、泰勒B、克龙巴赫C、斯克里文D、李斯特

9、根据上课的方式分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类型可以分为哪3种不同类型?

A、理论课、上机课、练习课B、理论课、上机课、实践课

C、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D、新授课、复习课、上机课

10、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

A、提高操作能力B、提高交流能力

C、提升信息素养D、提升个人品位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着眼点是信息系统技术。

(√)

2、讲解法是传统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3、信息经过多次应用会逐渐丢失。

(×

4、所谓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

5、为进行教学活动,所编写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应的文档资料称为课件(Courseware)。

(√)

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上机操作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和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7、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基础和根本的。

8、独立学习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地利用各种在线资源进行学习。

9、现代教育观的精髓与核心,是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

10、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开设信息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课。

11、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

12、教学设计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13、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中,合作学习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14、教学设计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15、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牢记知识的过程。

(√)

17、旧的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的思想是一张白纸,是一个空的容器,有待教师的书写或灌输(×

18、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9、计算机课主要是以课堂上的教学为主,机房操作实验为辅。

20、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并为教育服务的活动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答案: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探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显而易见。

(2)耦合性:

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在行动上直辖市一致的效果。

(3)多样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发展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历来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有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简述光学投影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运用

光学投影主要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仪和投影片、电影机和电影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把占用时间较多的绘制流程图,板书程序工作,事先制作成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片、电影片,上课时直接在相应机器上放映,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通过它的色彩和真实感吸引学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认真观察,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影响。

4、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培养教育对象利用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等信息工具,收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

对信息的认识、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获取方法、有用信息的过滤方法、信息的处理方法、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5、支架式教学的环节是什么?

(1)进入问题情境

(2)搭建支架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注意小组中角色扮演) 

(5)学习效果评价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应用→提高”结构。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面向基本应用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以后,教材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类教材一般都按“基础→应用→提高”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这里所说的“基础”,指的是与开机、关机、图标、菜单、窗口、鼠标、键盘、文件系统等方面有关的一些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以及访问因特网、简单的图像处理等;

“应用”指的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防治计算机病毒、声音与影像处理、网页与多媒体制作以及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方法;

“提高”指的是有关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下图是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的结构框图,用它可以作为这种教材结构的代表 

“基础→应用→提高”结构,已经成为面向基本应用的中小学计算机选修教材的典型结构,在其他版本的新编信息技术教材中,大部分也都采用这种结构。

这种结构,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一般说来,完成了“基础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上网,就可以用计算机完成一些简单、实用的处理任务;

完成了“应用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学会常用信息处理领域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法;

完成了“提高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思想、方法等内容。

使用这类教材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