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41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

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学生数数,集体数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

盒子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说爷爷,奶奶、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有多少岁

五、总结评价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

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

 

板书:

认数

24         29          

2个十和4个一   2个十和9个一    29添上1是30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29    99添上1是100

10个十是一百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科书第24~25页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整十数、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整十数和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理解整十数、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

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

——

2

4

10

12

2、原来密码就是068,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智慧列车出发吧。

二、活动探究

1、读写整十数。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是啊,十位上的4颗珠子表示4个十,4个十是40。

(边板书边指导40的写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40,并学会了读写。

2、读写几十几

(1)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

让学生说说十位上的4表示多少,个位上的5表示多少。

(边指导边板书45的写法。

(2)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3、读写一百

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

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

(指名尝试板书100)

(2)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解决了很多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3、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读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师指导学生估计的方法

6、“想想做做”第6题

猜一猜,分小组开展活动。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你能说出几个数吗?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

数的组成、读写

数的组成、读写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40    4个十和5个一一个百是100

合起来是4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科书第26~27页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

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

(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

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

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

②数:

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

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

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学生理解“相邻数”的含义,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1)指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练习五

教科书第28页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计数器、钟面、卡片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

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

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29~30页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

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

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

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

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

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

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

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转弯看呢?

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

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投影出示:

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

(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

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发现了哪些奥秘?

百数表

比较数的大小

教科书第31~32页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说)

2、刚才×

×

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

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

小松鼠数了数说:

“我捡了38个贝壳。

”大白兔数了数说:

“我捡了46个。

”小松鼠说:

“我捡得多。

”大白兔说:

”到底谁捡得多呢?

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

为什么?

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

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

(板书:

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

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

(53、56;

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2、“想想做做”第2、3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

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

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53﹤5646﹥38100﹥98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科书第33~34页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

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1、情境出示:

小猴、小猫、小狗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

“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

还可以怎样说?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狗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

瞧,这是小狗折的,它折了10个!

那狗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小猴比小狗多得多;

小狗比小猴少得多)

6、尝试应用(想想做做2)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

小熊说:

“苹果有40个。

”小兔说: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并说说为什么。

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50下,小明说:

“我拍得比你多得多。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2、“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

他们会怎样说?

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

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34比38少一些34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4少得多

练习六

教科书第35页和36页。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黑板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 

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

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

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

93呢?

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数数

3、第3题

4、第4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

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

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5、第5题

6、第8题:

(1)出示题目:

我校一年级有80人。

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

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二、认识“单数”、“双数”

1、第7题

(1)出示表格。

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

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

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

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没有圈出来的数呢?

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7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三、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略)

36﹤37﹤56﹤63﹤80

复习

教科书第37~39页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黑板、实物投影

一、复习有关口算

80+540+350+77+50

28-843-357-7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

整十数加一位数

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复习数的组成

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第2题

(1)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2)集体交流。

2、第3题。

3、第4题:

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

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4、第5题。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6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第7题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8题:

(1)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2)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2、第9题:

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

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10题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

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5、第11题

找规律填数

6、思考题

五、全课总结(略)

我们认识的数

教科书第40~41页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课件、每组一袋糖、一袋花生、一袋黄豆。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看!

(课件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

小猴身上有哪些数?

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

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数猴的闪亮登场,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气氛就此奠定基调:

轻松、有趣。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

如:

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

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并进行估计策略的初步渗透。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

请小朋友像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