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24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6 大小:10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1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验Word下载.docx

MATLAB实验93

现代控制理论95

系统辨识基础97

机器人技术100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10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105

专业英语107

计算机仿真108

计算机仿真实验110

信号与系统112

信号与系统实验115

大气运动模拟与虚拟现实117

大气探测学Ⅱ119

大气探测学实验122

电路

ElectricCircuits

课程编号:

2130531

课程属性:

学科基础课

学分:

4学分

学时:

64学时(讲课:

64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

自动化

教材:

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1999,6。

开课院系:

自动化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炼掌握KCL、KVL的应用及各种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牢固树立参考方向的概念。

2.充分理解和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理,熟练掌握和应用等效变换的概

念和方法.

3.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分析,理解自由分量,强制分量,时间常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量及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

熟练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路。

5.了解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网络函数、状态方程、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及其方程等章节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4学时)

(1)掌握电路、电路模型;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功率;

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

(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3)了解受控源;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6学时)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电阻的Y形连接与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电源的等效变换。

(2)理解等效变换、一端口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1)掌握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2)理解支路电流法、节点电位法、网孔法和回路法;

4.电路定理(4学时)

(1)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了解替代定理;

(3)初步了解互易定理的使用;

5.一阶电路(6学时)

(1)掌握电路的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熟悉RC和RL电路,零输入、零状态响应的基本概念;

(3)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了解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5)初步了解阶跃响应与冲击响应;

6.二阶电路(2学时)

(1)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初步了解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阶跃响应;

7.相量法(4学时)

(1)掌握向量法的基本概念;

(2)熟悉正弦函数与向量的关系;

(3)理解电路定律的向量形式;

8.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学时)

(1)掌握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熟悉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3)理解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4)了解复功率;

(5)初步了解最大功率传输、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谐振电路;

9.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4学时)

(1)掌握具有耦合互感电路的计算;

(2)熟悉互感;

(3)理解具有耦合互感电路的计算;

(4)了解理想变压器、空芯变压器;

10.三相电路(4学时)

(1)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熟悉三相电路的功率;

(3)理解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4)了解三相电路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11.运算电路(2学时)

(1)掌握利用运算电路求解一般电路的一般步骤;

(2)熟悉拉斯变换及其性质;

(3)理解运算电路;

12.网络函数(2学时)

(1)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求取;

(2)理解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3)了解极点、零点与冲击响应;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4)初步了解卷积;

13.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8*+2学时)

(1)掌握状态方程得列写;

(2)了解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4.二端口网络(4学时)

(1)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2)了解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

(3)初步了解回路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三、大纲说明

(1)作业和测验:

作业:

10次,期中测验一次

(2)考核方式:

考试

(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

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

(4)是否使用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

(5)其他:

四、参考书目

1、电路原理(上、下册),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周守昌主编

2.电路实验指导书,武汉里工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3.工程电路分析,武汉里工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制定人:

叶小岭审定人:

林屹批准人:

张永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BasisofAnalogueElectronicTechnique

2150532

52学时,上机:

12学时,实验:

学时)

电子技术、自动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童诗白、华成英主编,2006。

信息与控制学院自动化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电子通信等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1.常用半导体器件(8学时)

(1)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熟悉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3)理解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及与晶体管的区别;

(4)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PN结的形成;

(5)初步了解集成电路中的元件;

2.基本放大电路(12学时)

(1)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估算;

(2)熟悉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及简化小信号模型、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应用;

(3)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4)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5)初步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派生电路;

3.多级放大电路(4学时)

(1)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零点漂移的抑制方法;

(2)熟悉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和OLC电路的接法;

(3)理解多级放大电路性能参数的估算;

(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及特点;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2学时)

(1)掌握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2)熟悉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

(3)理解主要指标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4)了解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5)初步了解一种运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5.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学时)

(1)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及各元件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2)熟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4)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初步了解多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频率响应间的关系;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6学时)

(1)掌握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计算;

(2)熟悉瞬时极性法判别正、负反馈及反馈类型,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4种反馈组态及其特点;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的原因和条件,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5)初步了解放大电路中其它形式的反馈;

7.信号的运算与处理(4学时)

(1)掌握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2)熟悉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3)理解LPF、HPF、BPF和BEF的组成及特点;

(4)了解有源滤波电路的分类及一阶、二阶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

(5)初步了解电子信息系统预处理中所用放大电路;

8.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4学时)

(1)掌握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幅值平衡条件,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理解由集成运放构成的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

(4)了解信号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9.功率放大电路(4学时)

(1)掌握OTL和OC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计算;

(2)熟悉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计算;

(3)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4)了解功放管的选择方法;

(5)初步了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0.直流电源(4学时)

(1)掌握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限流电阻的合理选择;

(2)熟悉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

(3)理解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及电流平均值的估算;

(4)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初步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作业和报告:

10次,课程论文:

0篇;

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杨素行,2006年;

2、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康华光,2001年;

3、模拟电子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刘润华,2002年。

 

杨春霞审定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Experiment&

PracticeBasisofAnalogueElectronicTechnique

4

12

开设项目数:

6

对应理论课程及性质:

电子线路实验教程,气象出版社,刘建成、严婕,2004。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操作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测量方法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电子线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研究。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内容提要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选修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创新性

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各种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晶体管单极低频放大器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3

场效应管放大器

1.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和特点。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射极跟随器

1.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

2.掌握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5

负反馈放大器

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3.学习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1.了解运算放大器的性质和特点。

2.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基本运算电路。

注:

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选定后请打“√”。

(1)实验实习报告:

6次,课程设计论文:

(2)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

报告提交,占平时成绩的50%

(3)是否使用多媒体:

(4)其他: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金燕、方迎联,2008;

林屹批准人: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TheBasicofDigitalElectronicTechnology

2140533

4学分

64学时(讲课:

52学时,上机:

0学时,实验:

12学时)

电路

自动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尝主编,2006年。

信控院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逻辑代数基础知识,门电路的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与整形电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自动化专业必需的主要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设计组合电路及分析时序电路的能力,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逻辑代数与EDA技术基础(8学时)

(1)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2)熟悉并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2.门电路(10学时)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熟悉各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

(3)理解各种分立元器件门电路、CMOS集成门电路、TTL集成门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4)了解典型COMS、TTL集成门电路的功能和使用;

3.组合逻辑电路(10学时)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2)熟悉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只读存储器等组合逻辑器件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

(3)理解各种组合逻辑器件的电路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4)了解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4.触发器(8学时)

(1)掌握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触发器的特点;

(3)理解各种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4)了解各种触发器的相互转换方法;

5.时序逻辑电路(12学时)

(1)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熟悉计数器、寄存器、顺序脉冲发生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

6.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4学时)

(1)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功能;

掌握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与应用;

(2)熟悉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

(3)理解单稳态触发器以及多谐振荡器的应用。

5次;

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

(4)使用多媒体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1998;

2、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2000

林屹审定人:

张颖超批准人: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2学时

专业主干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三态门及其应用

1、74LS125三态门逻辑功能测试

2、三态门的应用

译码器及其应用

1、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测试

2、利用译码器做数据分配器

3、利用译码器和与非门实现下列逻辑函数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1、验证74LS153的逻辑功能

2、利用数据选择74LS153实现下列逻辑函数

计数器

1、测试74LS163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2、验证74LS163计数器是同步清零还是异步清零

3、用74LS163设计十进制计数器

数字电路EWB仿真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研究用编码器74148和BCD七段显示译码器构成编码/译码逻辑电路

3、测试边沿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4、异步计数器的设计

555集成电路及应用

1、555多谐振荡器设计

2、图形观测与分析

报告提交,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

林屹审定人:

张颖超批准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MicrocomputerPrincipleandInterfaceTechnology

2150534

(学科基础课)

学时:

64学时(讲课64学时)

计算机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等电子电气信息类和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南京大学出版社,朱庆保、张颖超等,2003年

信息与控制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既有软件又有硬件的课程,软件与硬件必须同时兼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指导下,偏重于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前题下,又要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学好本课程。

因此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本课程各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前后交叉联系,且多数有关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不易自学,对初学者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有条件的专业最好安排综合专题实验,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带“*”号的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前续课程开设情况和课时多少安排取舍和讲授方法。

内容安排建议如下: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要求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微型计算机基础(3学时)

(1)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

2微处理器8088/8086(4学时)

(1)掌握CPU的组成和发展特点;

(2)熟悉8088/8086的特点、存储器组织和学习该CPU的意义;

(3)理解两种组态,读懂时序;

(4)掌握寄存器的功能,“段”的划分,地址的类别及相互间的关系。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19学时)

(1)了解寻址方式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寻址方式;

(3)掌握8088/8086的指令系统;

(4)了解指令系统的发展。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学时)

(1)了解不同语言间的异同;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使用DOS调用功能;

(4)掌握常用的伪指令。

5存储器技术(4学时)

(1)掌握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和选用;

(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及其与总线的连接方法及其存储空间的分析;

(3)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4)了解现代存储技术。

6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4学时)

(1)了解计算机接口的作用和功能;

(2)掌握接口、端口和端口编址的概念;

(3)掌握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和接口原理;

(4)掌握端口译码的分析、设计和基本的接口设计方法。

7DMA控制器Intel8237A(3学时)

(1)理解DMA传送概念;

(2)掌握DMA控制器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3)理解8237A的工作原理和8237A的应用。

8中断技术(6学时)

(1)理解8088的中断、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及其关系;

(2)掌握中断技术的使用;

(3)结合PC/XT、PC/AT的中断学习掌握8259A的功能及应用方法。

9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3学时)

(1)了解可编程接口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8253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3)掌握8253的编程方式和应用。

10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