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139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Word格式.docx

7月7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根据国策要纲并列向裕仁上奏,为对苏作战须动员85万青年入伍并得到裁可,随之于7月13日开始动员并立即经大连、釜山向东北输送。

7月8日日本内阁决定,扩大当年的军工生产与物资动员计划,以适应新的大规模战争之需要。

7月10日,日本海军的“中国方面舰队”与其在华陆军完成了进驻越南南部之作战准备。

同日,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上奏成立由细萱戊子郎中将为司令长官编有4艘巡洋舰的第5舰队,并得到了批准。

  从德国进攻苏联之后,日本的陆、海军,则按其预定计划进行紧张的战争准备。

  德国进攻苏联之情报,日本与苏联都早已获悉。

苏联以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专员佐尔格博士为其高级情报官。

佐尔格将获得的这一战略情报,从东京发往海参崴与其进行单相联系的电台。

但根据史料记载,苏联当时对此并不相信,因而误事。

  日本获知德国这方面的情报较早、较多。

其驻德大使大岛浩中将,在德苏战争开始前的4月6日、18日,6月6日、16日,曾以电报向国内报告了进攻之预计时间,6月16日的报告则更为肯定:

下一周德国即开始对苏发动战争。

  日本驻德国武官、曾任过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59联队长的坂西一良,于5月28日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发给其参谋本部之电报称:

德军已完成对苏之战略展开;

德军确信3-4个月以内,将结束战争。

  日本事先掌握了欧洲德、苏之未来动态,和美军于7月7日已进驻冰岛的情况,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究竟是北亚还是南亚,经反复权衡,根据在亚洲已形成的战略布局,最后决定,首先是将战略重点放在南亚,但并不放弃对苏的作战准备,且将在有利时机对苏发动进攻,以解决日本多年的北方问题。

  6月22日德国向苏联进攻时,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和高级作战参谋田村义富大佐等人,正在国境线视察部队,关东军参谋长吉本贞一中将也因出差而不在长春。

其司令部内军务仅由第2课的高级情报参谋西村敏雄大佐和第1课作战班长武居清太郎中佐进行处理。

  第2课情报班长甲谷悦雄中佐,随即指示各部队,加强边境动态之观察,并根据边境的情况和从无线电中得知苏军的内情,向刚回到长春的司令官具体回报了周围之苏军动态,提出“对苏联红军之作战能力,绝对不可轻视;

关东军暂时应持静观态度,不能贸然行动”的建议。

梅津对此只作静听而未作任何表示。

  根据国策纲要,日军大本营于7月11日向关东军下达了“大陆命第506号”命令,要求关东军通过特别演习达到:

按战时编制,充实各部队的兵员、装备、编组和加强特种兵(尤其是炮兵)及各类保障单位(特别是兵站、兵器勤务队、医院);

各军、兵种按作战方案,进行临战前之训练与演习;

按对苏作战方案,部队进行战略展开。

  以上之充实部队兵员,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从7月13日-24日,主要是充实关东军原有的14个师团(包括在朝鲜的第19、第20师团)的人员、武器、装备、马匹、机动车辆等,使其达到战时编制数。

第二期从7月28日至8月8日,主要是将其国内之第51、第57师团(这两个师团均于1940年7月10日编成)调入关东军;

至于兵站各直属部队,两次各动员一半。

  按日军大本营的设想,关东军和在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桦太混成旅团”之对苏战备,均从7月28日开始,桦太混成旅团于8月7日完成,关东军在8月28日以前结束。

从8月29日开始对苏作战,攻占至黑龙江上游的加林达及三叉铁路交叉点的斯科沃罗迪诺地区。

  关东军经特别演习后,其陆上、空中部队之编成及各军之任务为:

   关东军  司令官 梅津美治郎 大将

        参谋长 吉本贞一 中将

    第3军  司令官 河边正三 中将(驻牡丹江市以东掖河,负责绥芬河、东宁方向之决战)

        参谋长 沼田多稼藏 少将

     第8师团  师团长 本多政材 中将

     第9师团  师团长 樋口季一郎 中将

     第12师团  师团长 笠原幸雄 中将

     第57师团  师团长 伊藤知刚 中将

     坦克第3、第5、第9联队

     第1、第2、第10、第11国境守备队(每守备队之作战能力等于旅团)

     第4独立守备队(等于旅团,主要装备轻武器,负责维持治安)

     炮兵:

      独立速射炮第4大队

      独立山炮第4大队

      独立臼炮第11、12、13大队

      野战重炮兵第4、9、17联队(15厘米口径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第8、22联队(10厘米口径加农炮)

      东宁重炮兵联队(内1个大队为30厘米口径榴弹炮,余为24厘米口径榴弹炮)

      重炮兵第2、3联队(24厘米口径榴弹炮)

      独立重炮兵第4、第7大队(30厘米口径榴弹炮)

      独立重炮兵第1、2大队(28厘米口径榴弹炮)

      独立重炮兵第6大队(15厘米口径加农炮)

      野战高射炮4个大队

      野战机关炮3个中队

      第7炮兵司令部

      炮兵情报第2联队

      第13野战防空司令部

      野战探照灯1个大队又1个中队

     工兵:

      独立坑道工兵第9联队

      独立装甲作业工兵第5联队

      独立有线操纵作业车工兵第27联队(破坏对方铁丝网、火力点等)

      架桥材料两个中队

     通讯兵:

      电讯第6联队

      独立电讯两个中队

      独立有线电5个中队

      独立无线电1个小队

     野战情报两个中队

     独立毒气1个中队

    第5军  司令官 波田重一 中将(驻密山、负责密山、虎头方向之策应作战)

        参谋长 田坂专一 少将

     第11师团  师团长 牛岛满 中将

     第24师团  师团长 根本博 中将

     第25师团  师团长 桑原四郎 中将

     骑兵第3旅团

     第4、第12国境守备队

     第6独立守备队

     坦克第4、第10、第11联队炮兵:

      独立速射炮第6大队

      野战重炮兵第5、12、20联队(15厘米口径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第7联队(10厘米口径加农)

      独立重炮兵第5大队(30厘米口径榴弹炮)

      独立重炮兵第1中队(15厘米口径加农)

      野战高射炮两个大队

      第8炮兵司令部

      炮兵情报第1联队

      第12防空司令部

      野战探照灯1个大队

      独立坑道工兵第7联队

      独立渡河工兵第22、24联队

      第1工兵队司令部

      电讯第7联队

      独立电讯4个中队

      独立有线3个中队

      独立固定无线电1个队

     野战情报一个队

    第4军  司令官 鹫津铅平 中将(驻孙吴,负贵孙吴正面策应作战)

        参谋长 小林浅三郎 少将

     第1师团  师团长 横山勇 中将

     第5、6、7、13国境守备队

     第8独立守备队

      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15厘米口径榴弹炮)

      独立重炮兵第8大队(30厘米口径榴弹炮)

      野战高射炮1个大队

      野战机关炮1个中队

      第5炮兵司令部

      架桥材料3个中队

      第2工兵队司令部

      独立有线两个中队

      固定无线电1个队

      独立毒气1个中队

    第6军  司令官 安井藤治 中将(负责海拉尔正面之防御作战)

        参谋长 佐佐木登 少将

     第23师团  师团长 西原贯治 中将(机械化师团)

     第8国境守备队

     独立速射炮第3、7大队

     野战机关炮1个中队

     野战情报1个队

     独立有线通讯3个中队

     独立无线通讯3个小队

     固定无线电1个队

     1个无线电情报队

    关东防卫军  司令官 山下奉文 中将(负责东北之治安)

           参谋长 吉冈安直 少将(兼任伪满皇室御用挂)

     第1独立守备队

     第2独立守备队

     第3独立守备队

     第5独立守备队

     第9独立守备队

    关东军直属:

     第10师团  师团长 十川次郎 中将

     第14师团  师团长 喜多诚一 中将

     第28师团  师团长 石黑贞藏 中将

     第29师团  师团长 上村利道 中将

     第51师团  师团长 李王垠 中将

     珲春驻屯队

     第9国境守备队

     第7独立守备队

     坦克第7、8、23联队

      野战重炮兵第2、10联队(15厘米口径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第18联队(10厘米口径加农)

      牡丹江重炮兵联队(24厘米口径榴弹炮)

      第10迫击炮大队

      野战高炮10个大队

      野战第11、第14、第16防空队司令部

      架桥材料4个中队

      渡河器材3个中队

     铁道兵:

      关东军野战铁道司令部

      铁道第2、3、4联队

      装甲列车第1、第2队

      第1、第2铁道监理部

      铁路调度司令部52处

      铁路材料厂两个

      电讯第3、第4联队

      独立有线电4个中队

      独立无线电3个小队

      1个固定无线电队

      1个特种无线电队

     关东军情报部

     关东军特情部

     3个野战情报部

     关东军无线情报部

     独立毒气1个大队又两个中队

     野战化学部队1部

    航空兵团  司令官 安藤三郎 中将 长春

     第2飞行集团  集团长 寺本熊市 中将 牡丹江

      第2飞行团  团长 中村美明 少将 会宁(朝鲜北部图们江边)

       战斗第9战队  战队长 秋田熊雄 中佐 会宁

       侦察第29战队  战队长 森本秀应 大佐 连浦(朝鲜北部元山港附近)

       轻轰炸第65战队  战队长 桑塚诚 中佐 宣德(朝鲜北部元山港附近)

       轻轰炸第6战队  战队长 平田胜治 大佐 平壤

      第7飞行团  团长 河边虎四郎 少将 公主岭

       重轰炸第12战队  战队长 山本健儿 大佐 公主岭

       重轰炸第98战队  战队长 林勇藏 大佐 敦化

       轻轰炸第27战队  战队长 樱井肇 大佐 延吉

       战斗第64战队  战队长 佐藤猛夫 少佐 东京城(宁安县南)

      第8飞行团  团长 田副登 少将 海浪(牡丹江市附近)

       轻轰炸第16战队  战队长 久米精一 大佐 海浪

       轻轰炸第32战队  战队长 相京正夫 中佐 杏树(勃利县北)

       重轰炸第58战队  战队长 泷升 大佐 佳木斯

       战斗第33战队  战队长 原田洁 中佐 杏树

      集团直属:

       侦察第28战队  战队长 松泽恭平 中佐 温春(牡丹江市以南)

       侦察第83战队  战队长 二田原宽治郎 大佐 海林

       第5飞行集团  集团长 小畑英良 中将 齐齐哈尔

       第9飞行团  团长 桥本信秀 少将 齐齐哈尔

        战斗第24战队  战队长 高桥武 少佐 海拉尔

        轻轰炸第45战队  战队长 土生秀治 大佐 嫩江

        重轰炸第61战队  战队长 小川一郎 中佐 齐齐哈尔

       第10飞行团  团长 广田丰 少将 嫩江

        轻轰炸第31战队  战队长 长谷川正雄 大佐 嫩江

        战斗机第77战队  战队长 河原八郎 中佐 龙镇

       侦察第10战队  战队长 星驹太郎 大佐 齐齐哈尔大民屯

       侦察第15战队  战队长 山本辰雄 大佐 长春

     航空兵团直属:

      第12飞行团  团长 青木武三 大佐 哈尔滨

       战斗第1战队  战队长 武田金四郎 少佐 双榆树(哈尔滨)

       战斗第11战队  战队长 冈部贞 中佐 哈尔滨

       战斗第70战队  战队长 江山六夫 少佐 东京城

      第13飞行团  团长 今川一策 大佐 穆棱(八面通)

       战斗第85战队  战队长 山本五郎 少佐 穆棱

       战斗第87战队  战队长 新藤常右卫门 少佐 团山子

  关东军的飞行部队,此时拥有各种作战飞机达1025架其中侦察机193架;

“九七式”战斗机409架;

“九七式”、“九八式”轻轰炸机264架;

“九七式”重轰炸机159架。

另外还有联络机44架(“九五式”双座教练机);

运输机33架(飞行人员从民航中征集来);

司令部专用机10架以及关东军空中摄影队。

  当时关东军的飞行驾驶人员,共约1100人,实际约有800人可以执行空中作战任务,其他约300人为新飞行员。

  关东军特别演习开始后,兵员、武器、弹药、被服、装备、车辆、马匹等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内,这使朝鲜的釜山港和东北的大连港在这一时内,主要成为军用港。

先后上陆的近60万兵员和堆积如山待运的军用物资,挤满了这两个港口。

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则组织车辆,加强调度,突击运输。

  日本军人入伍,按惯例需由乡人、亲友及“壮行会”为其送行,但为了保守重大军事机密,关东军特别演习期间,这些做法都被禁止。

到达东北后军用列车也不在大城市长停。

  经两次动员,关东军(包括朝鲜军两个师团)由原来的平时编制14个师团(每师团约15000人),增加到16个师团战时编制约75万人(每师团为24000-28000人),军马约15万匹,并于7月24日编成了由山下奉文中将为司令官负责治安的关东防卫军,9月19日编成了由关龟治中将驻鸡西市的第20军,使关东军拥有6个军,16个师团及大量的特种兵。

  关东军特别演习中所扩编的师团,根据其作战任务、苏军情况及苏联远东地形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驮马编制师团,这种师团的任务,主要是担负山地、林区、沼泽和复杂地形地区作战。

这样的师团共为6个,即第9、11、19(驻朝鲜)、25、28、29师团。

每师团之总人数为25200名,辖3个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步兵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1个有12挺重机枪的机枪中队,全联队人数为5010人。

山炮联队为3个大队、9个中队,人员为3700名,其他为骑兵、工兵,辎重联队。

  一种是车辆编制师团,主要是担负交通比较发达地区之作战。

这样的师团共为9个,即第1、8、10、12、14、20(驻朝鲜)、24、51、57师团。

这类师团的编制总人数为24440名,辖3个步兵联队,每联队3个大队,人员为4490名。

野炮兵联队辖1个野炮兵大队、两个10.5公分口径榴炮大队,1个15公分口径的榴炮大队,人员为3250名;

辎重兵联队人员为1810名。

  第三种是机械化编制师团,即第23师团,其人数为25970人。

辖3个步兵联队,每联队为5550名;

野炮兵联队为4个大队,共2900名;

辎重兵联队为970人。

  以上各师团之扩编增加的人数,占这次增加兵员总数50万的百分之四十五,其他则主要是增加关东军之直辖及各军直属部队的特种兵和兵站。

新增加之炮兵部队,主要是野战重炮兵联队14个、重炮兵联队3个,以及独立重炮兵8个大队,这些重炮兵主要部署于主攻方向的牡丹江市以东第3军正面和密山以东助攻方向的第5军正面。

  为使进入关东军指挥下之各部队,对时局能有足够认识;

对伪满洲国做到表面的尊重;

做好对苏作战的充分准备,关东军以其司令官之名义,对所属部队提出以下之要求:

  第一,必须瞻仰忠灵塔,跪拜英灵。

  第二,“日满”一心一德,精诚协作。

  

(一)“日满”一心一德,以自己之主动行为,保持兄弟般之坚固团结。

  

(二)以敬、信、爱引导“满洲”国民。

  第三,振肃军纪、态度严正,以作万民之仪表。

  第四,必须精神饱满,士气旺盛。

  

(一)对时局之真相,须有正确之认识,并深藏真勇于内心,避免轻薄、浮浪行为。

  

(二)纵酒高歌,豪言壮语,实为懦怯者之悲鸣。

应默默做到内具信心,外扬武威。

  (三)断绝情欲、邪念的士气颓废之源,厉行训练。

  第五,应意识到战时衣、食、住之艰难,为了作战应忍受一切。

  第六,此刻“满洲”正值炎暑,然迅即转寒,望注意保健卫生,慎重饮食。

  第七,须增强防谍观念。

  关东军在特别演习的过程中,对苏、对蒙进攻作战总的设想是,歼灭沿海州地区之苏军,与海军协同攻占海参崴,扫除苏联在东部对日本之威胁;

然后进军外蒙,使其与内蒙形成一体。

图5-4关东军准备以1个方面军、5个军、22个师围歼沿海地区之苏军方案图

  其陆上作战方案,准备首先从苏联沿海州以西之珲春、东宁、绥芬河、鸡西市及虎头地区,向海参崴发动向心攻击。

作战第一阶段攻占海参崴外围以远之巴拉巴什、曼佐夫卡地区,孤立海参崴。

各部队之任务为:

  

(一)在图们江地区之上月良夫中将的第19师团,由珲春向南与海军协同,于作战开始的一周后,攻占苏军之波塞图军港并控制巴拉巴什及以南至海参崴的陆上通道。

  

(二)担任主攻的河边正三中将之第3军5个师团,主力由东宁以南的老黑山正面,进入苏境的密林地带奥斯特拉亚山区,向双城子至海参崴的铁路沿线作平行推进并予以攻占,遮断海参崴陆上的对外主要交通。

  (三)位于鸡西市的关龟治中将第20军之4个师团担任助攻,由鸡西市以东之平阳镇、半截河一带越过边境,沿兴凯湖西岸攻向曼佐夫卡,以策应珲春、东宁及虎头地区之进攻。

  (四)位于密山的波田重一中将之第5军4个师团,由虎头地区渡过乌苏里江。

攻占伊曼后,一部沿铁路南进。

攻向斯帕斯克达尔尼、曼佐夫卡,一部攻向斯帕斯克达尔尼以东之道比河谷,占领该地区之大型空军基地,以减少苏联空军对日本本土之威胁。

  (五)当完成攻占海参崴外围各地区后,第二阶段即与海军配合,从海、陆两个方面,攻占海威参地区。

  以上进攻如较顺利。

则增加3个师团攻占伯力与其以西地区。

即一路(第5军)沿乌苏里以东之铁道向北,攻占伯力;

中路由绥滨县的中心镇、萝北县的肇兴、名山、延兴、兴东一带,渡过黑龙江,攻占比罗比赞的铁路沿线,策应以东伯力地区之作战;

西路由嘉荫地区渡过黑龙扛,占领苏联布列雅特河以东之铁路沿线地区,阻止苏军向东增援。

  (六)位于黑河方向担任支援作战的鹫津铅平中将之第4军4个师团,渡过黑龙江后,攻占海兰泡市与遮断古比雪夫地区之铁路,然后继续沿铁路西进,攻占至加林达以北的斯科沃罗季诺铁路沿线地区。

  (七)担任西正面海拉尔地区防御作战的安井藤治中将之第6军,以第23师团、海拉尔第8国境守备队依托阵地,对西部进犯之苏军,进行反击和固守。

图5-5关东军以第10师团从北部三江地区攻向伯力一带之方案图

  关于航空部队,6月25日航空兵团司令官安藤三郎中将,恨据梅津的命令,随即对飞行部队进行了临战部署,并将由航空兵团直辖之第12、13战斗机飞行团,转归驻牡丹江的第2飞行集团指挥,以增强主攻方向之空中作战兵力。

  航空部队之部署调整,主要是将轰炸部队后调和将战斗机部队前移,以增强第一线的空中防御力量与减少轰炸部队处于第一线机场易受的损失。

具体为:

  

(一)原驻佳木斯蒙古力机场之重轰炸机第58战队,后调至哈尔滨以北之绥化机场。

  

(二)原驻勃利县杏树屯机场的战斗机第33战队,调至佳木斯。

  (三)原驻杏树屯机场的轻轰炸机第32战队,后调至哈尔滨双榆树机场。

  (四)原驻哈尔滨的战斗机第1飞行战队,前调至杏树屯机场。

  (五)原驻哈尔滨的战斗机第11战队,前调至勃利。

  (六)原驻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机场之轻轰炸第16战队,后调至长春。

  (七)原驻穆棱(八面通)机场的战斗机第85战队,因太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