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30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服嫉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wps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活动内容:

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一、活动背景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受到尊重。

但现实中,却常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发生。

比如,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因他人的成绩、才能、名誉、境遇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嫉妒心理。

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使自己疲惫不堪,学生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

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正确认识自己的这种状态,学习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

3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三、活动准备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因别人在其它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嫉妒的经过写出来。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小品无名之火的排练。

3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4邀请几名家长前来参加,讲清活动目的。

四、活动步骤1摆现象(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

)小品无名之火剧情:

双休日,六年级女学生刘玲正在家里做功课。

同院的杨阿姨喊刘玲去她家接妈妈的电话。

刘玲执意要爸爸去接;杨阿姨邀请刘玲去她家玩电脑游戏,刘玲婉言谢绝;刘玲和爸爸一起外出,在大门口看到杨阿姨家新买的汽车,刘玲不屑一顾并忿忿地埋怨爸爸:

“怎么咱家电话、电脑、汽车一样都没有?

”学校里,刘玲和张丽这对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物理难题。

当得知张丽在今天的测验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张丽的刘玲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张丽一起跳绳;放学不和张丽一起走;班里选班长,张丽是两名候选人之一,刘玲却故意选了另外那名同学(本来她是要选张丽的)2查根源(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刘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

(因为她家没有杨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绩没有张丽好,所以产生了“嫉妒”)

(2)定义“嫉妒”“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

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现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了恼怒于他人的程度。

3论危害(观看录像,体会危害;集体讨论,分析后果。

(1)看录像纵火犯剧情:

山东某大家有个姓唐的女大学生,从小受到妈妈的宠爱,养成了任性好嫉妒的坏毛病。

进入大学后,处处想拨尖,出人头地,因为没被选上班干部,心里很不自在。

一次,班上有两位女同学考试分数比她高,她更是妒意大发,竟把人家的课本、作业本以及其它学习用品全偷了,使人家学习不成。

她的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受到了班上同学的批评,但她不仅不改竟乘别人上课的机会溜回宿舍,把姓袁的同学价值500多元的衣物被褥统统烧光。

触犯刑律成为纵火犯。

(2)讨论“嫉妒”的危害A“对别人的危害可能对自己的危害绝对”一个光会嫉妒别人的优点、长处、幸福、成就的人,由于他的心计全部用在如何嫉妒别人,设法算计别人,妄想把别人拉到跟自己同一水平上,甚至低于自己的水平。

结果,且不论对被妒者有无损害,首先他空耗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B好嫉妒的人,不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事业、成就,对于人际关系和友情,有害无益;而且对于自己的心境和健康也绝无一点好处。

试设想,妒人者必然是终日被自己胸中的无名妒火煎熬着、折磨着;严重时还会食不甘味,夜不成寐,这种人心理卫生自然谈不上了,生理健康也往往会受到影响。

这岂不是庸人自忧、自讨没趣、自找苦吃?

4制“妙方”(以小组讨论研究、记者采访专家、家长谈论感受的形式,讨论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2)小记者采访心理辅导教师。

小记者:

高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呢?

高老师:

首先要看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团结共进的关系。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无论是男是女,应该把竞争的机制引入到人际关系中去。

不过,我们的竞争,第一,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竞争;第二,竞争的目的,并非为了搞垮别人,而是为了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第三,竞争的结果,自然也会有优胜劣汰的情况出现,但无论是胜者还是负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各自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相互帮助,团结前进,绝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对立局面。

其次,要树立自信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嫉妒,一般都不是把自己抬高到被嫉妒者的位置上,现时是相反,总是企图把被嫉妒者贬低到自己相同的水平和同样的位置上,嫉妒的目的表面看来在于得到更高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是致力于“吃大锅饭”,在智力、水平、成就、地位等方面搞平均化。

总之,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嫉妒。

日本学者三木先生指出:

“靠嫉妒是一事无成的。

人靠创造来造就自己,培养个性。

人越有个性就越不会去嫉妒。

”他说,“靠一个情感来控制别一个情感要比靠理性更为有力,这是普遍真理。

如果说英雄是不会嫉妒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实际上就是说英雄的功名心理和竞争心理等其他情感比嫉妒强,并且重要的是具有更大的持久的力量。

第三,一方面自己不去嫉妒别人,另一方面当被人嫉妒时,要正确对待,即心胸要宽广一些,不要去计较,甚至伤心备至;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对方以能够接受的帮助。

(3)家长谈谈自己的想法。

5总结(班主任总结升华)同学们,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常会将自己和周围的人作比较。

有的同学通过比较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他们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求进步。

还有一类同学,他们也在比较,也在找优点,寻缺点,可是得出的结果却和第一类同学大不一样。

他们比较出了别人的缺点,却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他们比较出了自己的优点,却对自己的缺点只字不提。

这一类同学总是一味的否定别人,抬高自己,他们比较来比较去,只收获了一颗“嫉妒”的种子。

一个产生了嫉妒心的人如同一棵生了虫的树,如果不及时把“嫉妒”这只虫子除掉,而是上它在躯体里寄生,那么,等待这个人的命运惟有“枝枯叶黄”。

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对待同学、朋友取得的成绩,化压力为动力,变嫉妒心为上进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