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2958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重点文档格式.docx

现代教育一再强调关注个性、尊重个人的发展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开掘,这并不是说我们希望培养出个人主义极端膨胀的人。

相反,在强调培养个性的同时,现代教育也强调个性是在集体中显现、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6)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顺序性;

3)阶段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7.我国现行的学制结构。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此外,还对其他的教育基本制度如:

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

8.简述校本管理内涵与特征

校本管理的涵义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它社区成员提供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力,为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校本管理的特征

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两个方面:

(1)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作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

(2)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依赖于校内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

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11.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知识,学生

1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间有何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1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主要内容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

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二、观点辨析(共3题,10分/题,共30分)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

作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课外活动系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课外活动的基础。

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课堂教学是掌握“双基”,课外活动可开阔视野课外科技活动无特定环境、教材,较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

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错误。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6.教育起源于生活。

教育源于生活,问题存在于生活中,问题在生活发现,教育就有了内容、方向和目标。

教育随生活的发展、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地发展着。

教育通过生活进行着,问题在生活中解决,教育就有了方法和策略。

7.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8.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欲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为此,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

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9.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10.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11.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12.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三、论述题(共2题,15分/题,共30分)

1.试论述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增加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试分析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3.深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日益广泛,促进了教育的全面改革,试论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方式,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趋势。

影响方式:

从传统说教到多媒体教学;

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了课堂的主体;

传统观点把知识有用量的多少、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作为人才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人才观由知识型人才转变为素质人才观,突出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适应能力。

改革趋势:

4.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论述推动中小学从传授式教学向发现式教学转变的意义与途径。

5.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这就要求学校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3.培养创新精神是青少年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6.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试论述各因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情、意、行的关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

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

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

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5)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

7.基于对人性论的不同认识,比较分析“外塑论”与“内发论”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内涵,及其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意义。

8.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多重角色,试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特征。

四、案例分析(共1题,20分/题,共20分)

提供了一段教育案例,分析当前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等问题

1)现存问题:

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

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

(2)原因分析:

历史文化因素;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

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

个别教师师德滑坡。

(3)可能途径: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式;

加强师德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